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試卷七年級歷史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將其代號填寫在答題卡中。1. 北京人已經會制造和使用工具,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下列工具屬于北京人使用的是( )A. 打制石器 B. 骨針 C. 磨制石器 D. 耒耜2. 下列能使用人工取火的原始人類是( )A. 元謀人 B. 北京人 C. 馬壩人 D. 山頂洞人3. 每年清明節,來自全國各地、港澳臺地區及海外華人華僑都會聚集在陜西省黃陵縣黃帝陵公祭黃帝。我們祭祀黃帝主要是因為( )A. 他創造了使用至今的漢字B. 他帶領人們根治了水患C. 他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D. 他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國家4.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主人公是( )A. 黃帝 B. 堯 C. 蚩尤 D. 大禹5.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 周朝 D. 秦朝6. 春秋戰國時期引發生社會大變革的主要原因是( )A. 諸侯爭霸 B. 鐵器與牛耕C. 秦國的崛起 D. 百家爭鳴7. 改革是興利除弊、振興國家的重要手段。商鞅變法的措施中,對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響最深遠的是 ( )A. 獎勵耕戰 B. 承認土地私有C. 廢除貴族世襲特權 D. 確立縣制8. 戰國時期有這樣一戶人家:老大因作戰有功獲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則被國君派往縣城任吏。據此判斷這戶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 管仲改革之時B. 周平王東遷之際C. 商鞅變法之后D. 晉文公稱霸中原之前9. 中華文明早期,廢“天下為公”而行“天下為家”,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人們“各親其親,各子其子”。這一現象開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10. “工匠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極致.追求品質的精神,造就了如圖兩件絕世青銅精品。它們鑄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11.下列對春秋時期爭霸戰爭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 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B. 諸侯國強并弱,不利于國家走向統一C. 許多諸侯國爭霸過程中通過改革加強了自身力量D. 爭霸戰爭進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統治12. 春秋戰國時期,在治理國家的問題上強調用“刑罰”加強統治的思想家是( )A. 墨子 B. 孟子 C. 莊子 D. 韓非子13. 它是中國第一帝都。兩千多年前,秦人從這揮師東進,橫掃六合,成就了華夏一統的泱泱帝國,并由此奠定了中國統一的歷史趨勢。材料中的“中國第一帝都”是( )A. 洛陽 B. 咸陽 C. 長安 D. 北京14. 古代監察體制的建立用于監督官員的規范執政,防止官員的貪污腐敗。秦朝負責監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刺史15. 圖示法可以使分散知識系統化,直觀地呈現整個知識骨架,下列―組秦始皇措施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是( )A. 加強文化控制 B. 加強經濟管理C. 加速國家統一 D. 鞏固國家統一16. 在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中,能夠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是( )A. 統一文字 B. 統一貨幣度量衡C. 修建四通八達的公路 D. 修筑“萬里長城”17. 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其根本原因是A. 秦朝實行殘暴政策 B. 內戰頻繁C. 秦朝土地的高度集中、流民太多 D. 民族矛盾的尖銳18.下列生產工具的演變可以反映出A.生產力的發展 B.土地私有制的確立C.人力獲得解放 D.農作物品種的增多19. 西周和春秋時期,從平民到貴族的社會各階層人士,在生產生活、祭祀典禮等各種場合,創作并傳唱詩歌。這些詩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是( )A. 《離騷》 B. 《道德經》 C. 《詩經》 D. 《論語》20.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東周時期朝廷軟弱無力,列國相互混戰不休,表面上看來是個多事之秋。不過,這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從而永久地決定中國發展歷程的時期。”據此,說明當時社會呈現這些特點的根本原因為A.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 B.王室衰微,禮崩樂壞C.春秋霸主相繼,戰國七雄并存 D.鐵犁牛耕,生產飛躍二、材料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21題10分、22題26分、23題14分,共50分。21. 讀下列古代山東地區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請回答:(1)圖一反映的是西周實行的哪一制度?(2分)有何作用?(4分)(2)圖二反映出秦朝在地方上實行的什么制度?(2分)在這一制度下地方長官的繼任方式與西周有何不同?(2分)22. 中國古代農業文明有著輝煌的歷史。依據所學知識和下列材料回答。圖一中我國古代神話傳說“教民播種五谷”的是誰?(2分)“中國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約7000年的長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種植水稻?(2分)距今約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居民主要種植哪種農作物?(2分)(2)圖二反映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中已普遍使用什么農具及耕作技術?(4分)其使用有何作用?(2分)(3)圖三是我國歷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圖?(2分)這一工程有何作用?(4分)(4)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對農業生產起促進作用的措施有哪些?(4分)商鞅變法的影響是什么?(4分)23. 文化是引領時代前進的旗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以其獨具風格的文化魅力影響著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如下圖。材料二 這一時期形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文化繁榮的局面,諸子學說的不少命題成為后代學說的萌芽形態,后來的學者大都從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論形式,進行改造和發展的工作。(1)根據材料一,指出這一古老文字的出現表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哪一朝代開始。(2分)(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說出這一時期形成的“文化繁榮的局面”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 (4分)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誰。(2分)“兼愛,非攻”是哪一學派提出的思想 ?(2分)(3)新時代青少年在擁有文化自信的同時,還應該為促進文化發展作出貢獻。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分)三、小作文: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又有人說他是暴君。請以“我心中的秦始皇”為主題寫一小論文。要求:題目自擬,語句通順,言之有理,字數不少于150字(10分)景泰四中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期中試卷答案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5:ADCDA, 6-10:BDCAB, 11-15:BDBBD, 16-20:BAACD材料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21題10分、22題26分、23題14分,共50分。)(1):分封制。(2分)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確立了周朝內部嚴格的等級結構和統治秩序。(4分,一點2分,答對兩點即可)郡縣制,(2分)朝廷(皇帝)直接任免。(2分)(1)炎帝(神農氏)(2分),河姆渡人(2分),粟(2分)。(2)鐵器和牛耕。(4分)作用:提高了農業生產力。(2分)(3)都江堰(2分),作用:防洪、灌溉、水運。(4分,答對2點即可)(4)廢除舊的土地制度,獎勵耕織(4分)影響:使秦國的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4分)23、(1)商朝。(2分)(2)百家爭鳴(4分),孔子(2分),墨家(2分)(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講好中國故事,積極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創新精神,豐富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4分)三:小作文:10分(根據內容,條理,字數,字跡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