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正面戰場的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敵后戰場抗戰正面戰場指和敵軍正面沖突的地方,敵軍入侵我方,我方抵抗的戰場是正面戰場。在這個戰場上作戰的中國軍隊主要是國民黨的軍隊,因此一般也稱其為國民黨正面戰場。敵后戰場指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深入到日本占領區而開辟的戰場。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軍隊占領區所形成的有一定軍事控制范圍地區。 互相配合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驅逐日寇太原會戰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戰役名稱 時間 結果 影響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豫湘桂戰役1938年6月1941年12月勝利失敗勝利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廣州、武漢失陷,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1944年初失敗 不僅挫敗了日軍的戰 略企圖, 而且 大大牽制、打擊了 日軍,大大增加 了侵華日軍自身 的困難。1938年3月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有力的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打通南北戰場,夾擊徐州臺兒莊戰役拓展:蔣介石炸黃河花園口決堤(即花園口慘案,與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并稱抗戰史上的三大慘案):日軍攻陷徐州,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 1938年6月,為了防止日軍沿平方南下,進攻武漢, 蔣介石 “以水代兵” ,下令扒開鄭州北郊黃河南岸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結果雖然迫使日軍放棄了沿平漢鐵路進攻武漢的計劃,但直接淹死、餓死群眾即達89.3萬多人,逃離家園者391萬多人,農工各業經濟損失,超過10.9億元。形成大片的黃泛區,間接導致慘絕人寰的1942河南大饑荒。決堤之后的花園口 圖片來源:美國《生活》雜志黃泛區的日軍逃難的災民武漢素有“九州通衢”之稱,位于平漢、粵漢鐵路與長江水道交會處,是當時中國第二大城市,日軍侵占南京后,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武漢成為當時全國政治、軍事、經濟中心,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武漢會戰武漢會戰是抗戰以來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會戰。七七事變后日本加緊侵略中國1937年7月平津淪陷1937年12月南京淪陷1937年11月上海淪陷1938年12月廣州、武漢淪陷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1)時間及標志:1938年10月,武漢保衛戰后期,日軍乘廣州兵力空虛之機,占領廣州。在優勢日軍的瘋狂進攻下,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華北、華中和華南大片領土淪人敵手。廣州、武漢失陷后,日軍的兵力已嚴重不足,物力財力都感覺困難,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2)日本侵華策略方針的調整:對國民黨采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又集中兵力進攻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敵后抗日根據地;對占領區進行瘋狂的搶劫掠奪。(拉、打、搶)(3)影響:汪精衛集團投敵叛國,成立偽國民政府;國民黨頑固派加劇反共摩擦,如皖南事變。敵后戰場開始發展為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1940年3月30日,偽國民政府建立,汪精衛發表講話戰果:日軍傷亡5.6萬余人,俘虜139人;中國軍隊傷亡2.8萬余人。中國軍隊取得輝煌勝利!第三次長沙會戰,是1941年“12月7日以來,同盟軍唯一決定性之勝利。”“戰果堪比臺兒莊戰役”!——英國《泰晤士報》背景:抗戰進入相持階段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第三次長沙會戰天爐戰法天爐戰法,是一種“后退決戰”的戰術。“天爐”是將兵力在作戰帶,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后,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狠狠的圍殲之。豫湘桂戰役1944年初,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由于國民黨政府在抗戰后期,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導致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1.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民政府組織了一系列的大規模會戰,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2.由于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在 3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經濟實力。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作用。3.振奮了民族精神,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提高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4. 正面戰場后期由于國民政府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方針,致使豫湘桂戰役大潰敗,中國喪失了大片國土。怎樣評價正面戰場的抗戰?蔣介石多次上美國《時代》雜志封面課堂小結時間:1938年6月——10月著名戰役、重要意義正面戰場的抗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時間:1938年3月時間:1941年12月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指揮者:李宗仁重要意義經過、重要意義豫湘桂戰役1944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課堂練習:知識配對(連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