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戰略防御階段2 以津浦線為主的徐州會戰中國抗日戰爭 正面戰場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廣西桂林市臨桂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桂系”首領第五戰區 總司令徐州的戰略地位徐州處于南北交界 北邊連接著津浦線 南邊連接著隴海線此外徐州處于第五戰區 也是第5戰區實際指揮部 同時第五戰區也是連接南北戰場的重要戰區 連接著第一戰區和第三戰區 在徐州這里交通發達 通訊方便如果日軍想迅速滅亡中國,必須先要分割中國軍隊切斷起聯系,然后迅速攻占武漢等戰略要地 因此徐州成為了日軍1938年主要的目標民國時期的徐州1938年由于韓復渠的不作為 導致山東大片領土丟失 其中包括 濟南 泰安 等山東大部 導致第五戰區北部防線門戶大開 準備防守幾個月甚至一年的防線在短時間內迅速失守會戰背景全面抗戰 何分彼此,南京己失 何守泰安?韓復渠的行為破壞了第五戰區的戰略布置,整個津浦鐵路北段大門洞開徐州和隴海線鐵路暴露在日軍的進攻之下蔣介石↓↓韓復渠蔣介石(微笑)1938年初 開封軍事會議主要內容是商討之后對日方面的對策 以及以會議為借口 將韓復渠 槍斃1月24日經軍法審判后,將韓復渠槍斃正法 一個集團軍司令兼省主席應為怯戰被處死,令全國軍心為之一振徐州會戰,中國軍隊戰略目的 牽制和消耗日軍有生力量 以空間換時間日本軍隊 消滅中國野戰軍主力 南北會師 打通南北戰場的聯系關于徐州方面部分內容張自忠(1891-1940),字藎臣,后改藎忱,山東省臨清縣人,中國國民黨黨員[1]。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抗日名將、民族英雄。臨沂 阻擊戰主要指揮官張自忠 龐炳勛臨沂戰役臨沂戰役也稱“臨沂保衛戰”,是1938年發生于臨沂(今山東臨沂市老城區)的一場由李宗仁戰略部署,張自忠、龐炳勛等人指揮抗擊日本坂垣第五師團主力的中日戰爭。 臨沂戰役中,中國軍隊為爭取勝利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創造出打死打傷日寇6000余人的光輝戰績,[1]挫敗了日軍由津浦路和臨沂兩路夾擊臺兒莊的計劃,奠定了臺兒莊戰役勝利的基礎。臨沂阻擊戰 張自忠摒棄前嫌增援臨沂這是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首次因為國軍的進攻而潰退滕縣保衛戰發生在抗日戰爭初期,是川軍阻擊日軍第10步兵聯隊南下的一次防御戰,也是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戰的序幕戰,同時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悲壯的戰役之一。戰區司令李宗仁和著名記者范長江都做了高度評價。滕縣保衛戰若無滕縣之死守 哪有臺兒莊大捷?李宗仁對此評價參戰部隊 中國部隊川軍 第一二二師 日軍部隊第10步兵聯隊王銘章師長親自在西城督戰在腹部中彈后,仍擊斃三名日軍,壯烈犧牲,18日清晨堅守兩晝夜的藤縣失守無川不成軍 向川軍致敬!臺兒莊戰役1938臺兒莊戰役剪輯視頻臺兒莊地處蘇魯交界,位于棗莊南部,地處徐州東北30公里的大運河北岸,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區駐地)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西面毗鄰南四湖,為山東南大門、徐州之門戶,乃是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橫貫全境,自古是南北漕運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日軍夾擊徐州的首爭之地。臺兒莊戰役防御階段由李宗仁指揮的中國雜牌軍接任 固守臺兒莊日軍占據了全莊的三分之二,但堅守在南關一帶的中國守軍至死不退,死守陣地,目的是為了外線部隊完成對日軍的反包圍。這是李宗仁早已制定好的作戰計劃,臺兒莊內部的中國軍隊4月3日,李宗仁下達總攻擊令。第20軍團湯恩伯部之第52軍、第85軍、第75軍在臺兒莊附近向敵展開猛烈攻勢。日軍拼力爭奪,占領大部分街市。國軍展開街壘戰,逐次反擊,肅清敵人,奪回被日軍占領的街市中國軍隊反攻的部隊以中央軍為主中國軍隊發起反攻后,逐漸包圍臺兒莊 日軍開始潰退中國軍隊向臺兒莊內部的日軍發起反攻臺兒莊大捷是抗戰爆發后中國在 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20萬人,傷亡失蹤5萬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殲滅日軍1萬余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必勝信心,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日軍在臺兒莊潰敗之后 日軍大本營調整戰略部署日軍集結大量軍隊兩面包圍徐州 當時國軍第五戰區大約有40萬在臺兒莊戰役之后,蔣介石為了擴大戰果,調集20多萬援軍支援第五戰區 日軍得知徐州有大量中國軍隊主力集結 命令華北華東派遣軍集結包圍徐州徐州保衛戰爆發日軍進攻徐州策劃徐州保衛戰 的中國指揮官從左至右 李宗仁 蔣介石 白崇禧1938年徐州突圍戰[1],是指中國抗日戰爭徐州會戰后期,國民革命軍部隊約60萬人在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的指揮下突破日軍包圍的軍事行動,此次行動最終結果是日軍成功攻占徐州,但國軍成功突破日軍包圍而撤退,因而使得國軍得以較好地進行武漢會戰的部署和準備,也為之后中華民國能夠繼續對抗日本帝國的進攻保存了有生力量。中國軍隊完全達到了牽制和消滅日軍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目標日本軍隊雖占領徐州但未達到消滅中國野戰軍主力的目的這次會戰鉗制和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中國軍隊以傷亡6.5萬余人的代價,擊斃、擊傷日軍2.6萬余人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戰略防御階段 2 講述完畢下次再見 拜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