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上海盧溝橋沈陽局部侵華全面侵華日占(1895年)1931.9.18 九一八事變1937.7.7 盧溝橋事變局部抗戰全面抗戰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931年—1945年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20.21課 正面、敵后戰場的抗戰1、知道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萬家嶺戰役)、第三次長沙會戰和豫湘桂戰役等正面戰場抗戰的史實及意義。2、知道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正面戰場抗戰的史實及影響;知道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情況。3、感受中國軍民的抗戰精神;正確評價兩個戰場的抗戰。分析兩個戰場的關系。學習目標:中國抗日戰爭的兩個戰場正面戰場指國民革命軍與日軍正面作戰的戰場,主要是陣地戰和防御戰。在這個戰場上作戰的中國軍隊主要是國民黨的軍隊,因此一般也稱其為國民黨正面戰場。敵后戰場指中國軍隊在敵人占領區后方開辟的戰場,以游擊戰和運動戰為主。在這個戰場作戰的中國軍隊主要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因此也稱共產黨敵后戰場。共赴國難驅逐日寇互相配合共產黨敵后戰場國民黨正面戰場正面戰場的抗戰——臺兒莊戰役時間地點將領結果意義1938年3月山東臺兒莊李宗仁勝利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正面戰場的抗戰——武漢會戰時間著名戰役結果意義1938年6—10月江西萬家嶺戰役為避免損失,中國軍隊有序撤出武漢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中國軍隊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有利地形,構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敵軍。(武漢會戰策略)雙方兵力中國軍隊約100萬,日軍40多萬。正面戰場的抗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時間結果意義1941年12月在中國軍隊的搏殺下,殲滅大量日軍,中國軍隊取得會戰的勝利。第三次長沙會戰時,美英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積極影響。背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先后發動兩次長沙會戰,均未得逞。正面戰場的抗戰——豫湘桂戰役時間背景結果1944年初國民黨一潰千里,丟失了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抗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豫湘桂戰役是日軍在潰敗前夕一次回光返照式的掙扎,雖然日軍達成全部的作戰目標,但是日軍兵力比戰役前更加分散,為敵后活動創造了更大空間。探討:怎樣評價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抗戰?2、正面戰場的抗戰,為敵后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4、總體來說,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肯定)。3、但在抗日戰爭后期,由于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導致了豫湘桂戰役的潰敗,造成了大片國土淪喪。1、正面戰場的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敵后戰場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林彪及八路軍115師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粹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日軍侵入山西,企圖占領太原背景時間部隊戰果抗戰之路在何方?毛澤東《論持久戰》原因駁斥國民黨“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觀點。內容意義①敵強我弱,中國不能迅速戰勝日本;②日本失道寡助,中國得道多助;③日本是小國,經不起長期戰爭,而中國是大國,能支持長期戰爭。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略方針,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時間1938年2.建立抗日根據地《抗日根據地示意圖》全面抗戰爆發后,八路軍和新四軍挺進敵后,先后建立晉察冀、晉綏、晉冀豫、山東、蘇南、陜甘寧等抗日根據地。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3.開展人民游擊戰爭根據地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主力部隊和地方基干民兵為骨干,以廣大群眾為基礎,組織各方力量,展開群眾性的人民游擊戰爭。(軍事上)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破襲戰3.鞏固抗日根據地政治上:經濟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根據地進行民主投票根據地農民擁護“減租減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減輕農民的負擔,提高農民參加抗戰的積極性,增加抗戰的力量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原因為了消滅抗日根據地,日軍實行“囚籠政策”,依托公路、鐵路,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蠶食。百團大戰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騁。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百團大戰時間地點指揮意義1940年下半年華北彭德懷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規模最大的戰役;打擊了日軍的氣焰,提高了黨和軍隊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評價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 習近平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變特別是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空前的民族災難喚起了空前的民族覺醒。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體中華兒女不分黨派、民族、階級、地域,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都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涌現出一大批氣壯山河的抗戰英雄。歷史將永遠銘記為抗日戰爭勝利英勇獻身的先烈們。 ——新華社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專題報道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條件。正面戰場5與敵后戰場2的主要區別與聯系比較項 正面戰場 敵后戰場區別 武裝力量 國民政府正規軍 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民兵、群眾主要會戰 淞滬會戰(姚,謝,迷夢)、臺兒莊戰役(最大勝利,李宗仁)、武漢會戰(徹底破產,相持階段)、第三次長沙會戰(國內外)、豫湘桂戰役(最大失敗) 平型關大捷(林彪,第一個,神話)、百團大戰(彭德懷)作戰方式 陣地戰和防御戰 游擊戰和運動戰戰略地位 防御階段主戰場 相持階段主戰場。聯系 抗戰時期,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全民族抗戰李宗仁彭德懷林彪主要戰役(5+2)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正面戰場(國民黨)敵后戰場(共產黨)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平型關大捷抗日根據地建立百團大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戰略總后方——延安戰術——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等土地改革——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領導人——彭德懷豫湘桂戰役抗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規模最大的戰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