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榕江縣樂里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質量監測八年級 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根據嘉定縣相關記載,鴉片戰爭前五口之家“日織一匹,贏錢百文”;鴉片戰爭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賤,計其所贏,僅得往日之半”。這一變化反映了當地( )A.傳統紡織業受到沖擊 B.自強、求富初顯成效C.民眾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業初步發展2.《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又被迫與美國簽訂《望廈條約》、與法國簽訂《黃埔條約》,比利時、瑞典、挪威等國也要求與中國“援例”訂約,葡萄牙趁機奪取對澳門的管轄權。這表明鴉片戰爭( )A.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B.刺激了列強侵略中國的野心C.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D.形成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局面3.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規定:“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這表明當時的中國( )A.已經形成平等的外交觀念 B.“天朝上國”規制受到沖擊C.對西方列強產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4.“如果說鴉片戰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的話,那么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下列史實能佐證這一結論的是( )A.英軍攻陷浙江定海 B.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C.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D.《天津條約》的簽訂5.有學者認為,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正是資本主義列強入侵中國的時候,列強和封建勢力結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兇惡的敵人。單純的農民戰爭遇到這樣的敵人,就不能不失敗。該觀點旨在說明太平天國( )A.把反侵略作為革命的側重點 B.肩負反帝反封建雙重使命C.缺乏正確革命理論的指導 D.失敗的原因是遭到內外夾擊6.“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材料說明太平天國( )A.沒有依靠人民群眾 B.遭到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C.缺乏先進的革命理論 D.領導人奢侈腐化7.據下面漫畫可知,洋務運動( )A.得到西方列強鼎力相助 B.使中國走上了富強道路C.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統治 D.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8.下圖為洋務派創辦的福州船政局發展歷程時間軸。對此解讀正確的是,洋務派( )A.有效解決邊疆危機 B.徹底淘汰傳統武器C.未能實現自強目的 D.注重近代海防教育9.在晚清的“海防”與“塞防”之爭中,李鴻章認為“新疆不復,于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腹心大患愈棘”。左宗棠則認為“是(西北)停兵節餉,于海防未必有益,于邊塞則大有所妨,利害攸分,亟宜熟思審處者也”。該爭論發生的背景是( )A.太平天國準備進攻南京 B.清朝面臨嚴重邊疆危機C.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 D.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10.在茫茫洋面上,致遠艦攻敵而受重創,管帶鄧世昌以下250人均陣亡,經遠艦突進途中為敵艦環攻,管帶林永升以下270人殉國。這反映了( )A.愛國官兵英勇抵抗 B.北洋水師軍備落后C.清朝海軍不習水戰 D.海軍衙門軟弱無能11.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出現了一個被認為是外資興業的時代。此前帝國主義在華投資總共不過2億—3億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國對華投資總額達到15億美元。據此判斷,當時( )A.外國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內地B.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劇C.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D.美國和日本成為侵華的主要國家12.據《清實錄》記載,1898年5月,光緒帝將維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讓京官對其是否可行提出意見,以此測驗官員對變法的態度,其中在體現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條意見,認為不可行的有189條,認為可行的只有63條。這表明( )A.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B.維新變法阻力很大C.近代民族工業出現 D.“實業救國”成為共識13.“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據此可知,戊戌變法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 )A.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 B.削弱了頑固派的勢力C.鞏固了儒學正統地位 D.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14.《天津一月記》記載,19世紀末的義和團團民“閑游市中,見有售洋貨者,或緊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毀物殺人”。這反映了義和團( )A.盲目排外 B.崇洋媚外C.師夷長技 D.擁護清朝15.1907年8月26日,《時報》刊登了漫畫《中國現形記》,其揭露的“中國現形”是( )A.清廷淪為“洋人的朝廷” B.清政府統治岌岌可危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16.(1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鴉片戰爭后,英國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盡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繼續維持其統治地位,但實際上中國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擁有獨立完整的國家主權,在許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列強的擺布,成為西方列強掠奪和奴役的對象。(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從政治和經濟角度概括鴉片戰爭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4分)(2)分別寫出與材料二中圖1和圖2開放的通商口岸有關的兩個條約。(4分)說明圖1到圖2的口岸地理位置上的變化。(2分)材料三 第七款: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第八款:京師至海邊須留出來暢行通道,故與其有礙之大沽等炮臺皆須一律削平。……第十款:永禁或設或入與諸國仇敵之會,違者皆斬。——《辛丑條約》(3)根據材料三,概括《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3分)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這些條款對中國造成的危害。(3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3分)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這些條款對中國造成的危害。(3分)17.(16分)從西方列強侵入中國之日起,中國人民就開始了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對于鎮江守軍的英勇抵抗,恩格斯在《英人對華的新遠征》中說:“駐防旗兵雖然不通兵法,可是決不缺乏勇敢和銳氣。這些駐防旗兵總共只有1 500人,但卻殊死奮戰,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英國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根據材料一,指出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2分)概括恩格斯對鎮江守軍的態度。(2分)材料二 1856年10月23日,英國侵略軍向廣州發動了進攻。咸豐帝下令“只可俯如所請,以息兵端”。而廣州人民卻向十三洋行商館進攻,將商館全部焚毀,還不斷以火船向侵略者進攻,侵略者被迫退出虎門,等待增援。——摘編自王紹坊《中國外交史》(2)根據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和廣州人民應對戰爭的不同態度。(4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政府采取該態度的原因。(4分)材料三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天無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大法國,心膽寒,英美德俄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只因鬼子鬧中原》揭帖(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2分)概括義和團運動的性質。(2分)18.(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李鴻章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李鴻章的主張和目的。(4分)材料二 洋務運動首先打出“自強”旗號,先后在各地創辦22家以上近代軍事工廠制造槍炮、彈藥和艦船等軍事裝備,真正開始實質性地邁出中國軍隊近代化的第一步。……為了“求富”,洋務派先后在全國范圍創辦20多家民用企業,并引進西方先進設備和技術以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生產,使得清朝財政收入有了顯著增長。由此可見,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軍事和經濟近代化進程。——摘編自趙黨留《新評洋務運動》(2)根據材料二,指出洋務運動的措施。(2分)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洋務運動的積極影響。(2分)材料三 戊戌變法不只是繼承了洋務運動的遺產……更多的是對洋務運動的超越。戊戌變法的口號是“保國”……在這個口號的后面,還有更為真實的“興西學”“興民權”“開民智”口號和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的目的。(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領導力量、政治主張、經濟主張方面總結戊戌變法對洋務運動的“超越”的主要表現。(6分)19.(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中國近代史大事記(部分)年份 事件1851 金田起義1865 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創立1895 《馬關條約》簽訂1895 公車上書1900 義和團控制京津地區1901 《辛丑條約》簽訂選擇材料中兩個相互關聯的事件,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答案:1.A2.B3.B4.C5.B6.C7.C8.C9.B10.A11.B12.B13.D14.A15.A16.(1)答:政治角度:鴉片戰爭使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角度:鴉片戰爭使我國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2)答:條約:圖1:《南京條約》;圖2:《馬關條約》。變化:從東南沿海深入到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3)答:主要內容: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危害:使東交民巷成為“國中之國”,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嚴重破壞了中國主權和國防安全,便利了侵略者直接出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活動;表明清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4)答: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7.(1)答:事件:鴉片戰爭。態度:高度贊揚鎮江守軍的反侵略精神。(2)答:應對態度:清政府避戰求和;廣州人民堅決反擊,迫使侵略者退出虎門。原因:清政府對內集中力量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對外奉行妥協退讓的外交政策。(3)答:原因:帝國主義的侵略;外國教會勢力恣意橫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加劇社會矛盾。性質: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18.(1)答:主張: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火器)。目的:維護清王朝的統治。(2)答:措施: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積極影響:增加了清政府的財政收入;開啟了中國的軍事和經濟近代化進程;對西方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觀上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培養了新式人才。(3)答:領導力量:洋務運動的領導力量是地主階級,戊戌變法的領導力量是民族資產階級;政治主張:從洋務運動的不改變封建政治制度到戊戌變法主張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經濟主張:戊戌變法主動發展民族資本主義。19.(1)答:示例1:選擇事件:金田起義;義和團控制京津地區。觀點:舊式農民運動不能救中國。論述: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天朝田畝制度》,但沒有真正施行。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未能付諸實踐。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失敗。19世紀末,義和團由反清的秘密結社轉為反帝斗爭組織,提出“扶清滅洋”口號。清政府為利用義和團,以“招撫”代替“剿滅”,并承認其合法地位。于是,義和團紛紛進入天津、北京。慈禧太后西逃中,下令剿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結論:由于時代和階級局限性,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舊式農民運動不能救中國。示例2:選擇事件:《馬關條約》簽訂、《辛丑條約》簽訂。觀點: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論述: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1900年,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論:由于列強發動的一系列侵華戰爭,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docx 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樂里中學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質量監測歷史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