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武安一中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10月期中考試高二 生物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目的要求的。1.下列物質中,屬于血漿中的成分的是( )A.乳酸 B.丙酮酸 C.乙酰膽堿 D.血紅蛋白2.如圖為人體細胞及其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人體內不同部位的液體。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人體的內環境是由①②③組成的B.上述液體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③C.長期營養不良會造成①的量增多從而出現病癥D.體液①中的氧氣進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過6層生物膜3.下列關于自主神經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 )A.自主神經系統是支配內臟、血管和腺體的傳出神經B.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調節某內臟器官的活動時,作用往往相同C.排尿時,交感神經興奮,會使膀胱縮小D.交感神經興奮時支氣管收縮4.在奧運會女排比賽中,隊員們能夠完成一系列動作是各神經中樞協調配合的結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比賽時球員準確完成傳球等動作都要受大腦皮層控制B.球員們的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的調節中樞等在脊髓C.球員們小腦中存在許多維持生命的必要中樞D.維持球員身體平衡的中樞在腦干5.如圖是某同學在體檢抽血時縮手反射弧中的局部結構示意圖(A、B、C表示三個神經元,5-羥色胺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神經元A釋放乙酰膽堿的過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B.若該同學在抽血時沒有縮手,是因為縮手反射受到了高級神經中樞的控制C.若該同學咬緊牙關仍發生了縮手,說明C神經元的Na+內流可能大于Cl-內流D.乙酰膽堿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一定會引起C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6.下列有關激素調節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激素與靶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B.內分泌腺產生的激素通過體液定向運送至靶細胞C.正常人體內,激素的分泌通過反饋調節維持含量的動態平衡D.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的結構,也不起催化作用7.人體下丘腦具有內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調節中樞的所在部位。下列有關下丘腦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下丘腦能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變化B.下丘腦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 TSH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C.下丘腦參與水鹽平衡的調節:下丘腦有水平衡調節中樞D.下丘腦能感受體溫的變化;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8.下列關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所有多細胞生物都有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B.參與神經調節的器官不能參與體液調節C.體液調節的信號是化學信號,神經調節的信號是電信號D.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都存在分級調節的現象9.人在遇到危險等緊急情況下會出現心率加速、呼吸頻率加快、警覺性提高、反應靈敏的現象,這與腎上腺髓質在內臟神經的直接支配下分泌的腎上腺素的作用有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體液調節有時可以看作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B.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C.在緊急情況下,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的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D.緊急因素消除后,心率不會馬上恢復正常水平,說明體液調節持續時間較長10.下丘腦是人體內分泌的樞紐,在人體內環境穩態調節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圖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腦的某些區域,A、B、C表示不同調節途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人在炎熱環境中汗腺分泌增強,是通過途徑A實現的B.人飲水不足時下丘腦中滲透壓感受器興奮后做出反應,通過途徑B實現的C.C途徑可表示寒冷刺激時甲狀腺激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分級調節D.在圖示的調節途徑中A的調節速度最快、作用范圍最準確11.下列有關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敘述,正確的是( )A.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的調節都受下丘腦的直接控制B.大量出汗使體液流失,能進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和作用部位都不同D.攝入食物過咸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減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12.關于溶菌酶的敘述,錯誤的是( )A.溶菌酶是具有殺菌作用的抗感染物質 B.溶菌酶是免疫細胞產生的一種免疫活性物質C.溶菌酶參與人體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 D.溶菌酶能參與人體的免疫防御功能13.當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時,可引起一些疾病,損害人體的健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過敏反應是指機體在再次接觸過敏原時所發生的反應B.HIV能夠攻擊人體的輔助性T細胞,引發機體的免疫缺陷C.風濕性心臟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常見的自身免疫病D.進行自體皮膚移植的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14.下圖表示橋本甲狀腺炎的致病機理,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病是免疫失調引起的自身免疫病B.患者漿細胞會分泌針對甲狀腺細胞表面抗原的抗體C.漿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泌抗體,與細胞中的核糖體、高爾基體等有關D.通過藥物抑制相應的輔助性T細胞的增殖有改善、延緩和阻止病情進展作用15.為研究植物體內生長素的運輸,科學家用燕麥胚芽鞘、瓊脂塊及14C標記的IAA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第①④兩組的受體塊中均可檢測到14C B.本實驗證明IAA的極性運輸需要消耗ATPC.圖中胚芽鞘尖端、根尖分別為形態學上端和下端 D.受體塊中14C含量為①>②>③>④16.圖1表示芽的生長與生長素濃度的關系,圖2表示根的生長與生長素濃度的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圖1中A點表示植株頂芽的生長狀況,則B點可表示該植株側芽部位的生長狀況B.圖2中C、D點的作用效果不同C.圖2中F點可表示幼苗橫放時根近地側生長素的作用D.圖2中E點的生長素濃度對植物根的生長沒有促進作用17.溫室大棚種植草莓時,需要控制大棚中的環境條件,或噴灑適宜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使之加快生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植物激素的產生和分布是基因表達調控的結果,也會受到環境因素影響B.草莓開花至果實完全成熟過程中,不同激素的調節表現出一定的順序性C.細胞內的光敏色素被激活后,能直接影響細胞核中特定基因的轉錄過程D.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效果穩定”特點是因為植物體內缺少分解物質的酶18.下圖為某高等動物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不考慮遷入和遷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直接影響種群密度B.隨著BC段出生率的下降,種群數量也隨之下降C.C時的種群數量可能是該環境下種群的最大數量D.與A點相比,C點時的種內競爭程度更激烈二、多項選擇題:本小題共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9.有數據顯示煙癮者戒煙后體重普遍會增加,這與體內尼古丁減少相關。尼古丁對于機體生命活動的部分影響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尼古丁與其受體結合并進入POMC神經元,使其產生動作電位B.尼古丁會使POMC神經元、“飽腹感”神經元依次興奮,導致食欲下降C.戒煙后,腎上腺素的分泌減少,脂肪細胞產熱增加D.尼古丁通過呼吸系統進入內環境,經體液運輸作用于靶細胞20.下圖為下丘腦參與人體體溫、水鹽和血糖平衡部分調節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血糖平衡調節時,下丘腦可釋放促激素直接作用于胰島A細胞B.體溫平衡調節時,激素①是促甲狀腺激素,激素②是甲狀腺激素C.水鹽平衡調節時,垂體合成的④可促進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D.下丘腦既能接受相關激素的調控,又能受神經遞質的影響21.人類偏肺病毒(HMPV)是一種呼吸道病原體,其通過對自身遺傳物質的N6—腺苷(N6A)進行甲基化修飾來降低宿主免疫蛋白識別病毒RNA的能力,躲避免疫系統攻擊,進而確保HMPV的增殖。阻斷N6A修飾會引發機體產生適應性免疫應答,可用來預防肺部感染。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HMPV入侵機體后,細胞毒性T細胞、巨噬細胞等淋巴細胞均能抵御病毒B.再次注射HMPV疫苗可使記憶細胞大量增殖并分泌大量抗體C.通過誘變產生去N6A修飾的HMPV可以作為疫苗預防肺部感染D.N6A修飾可以遺傳給后代,機體清除HMPV體現了免疫防御功能22.某小組為探究NAA促進非洲紫羅蘭葉片生根的最適濃度,進行了如下預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葉片 A組 B組 C組 D組 E組NAA濃度(mg/mL) 10-8 10-7 10-6 10-5 10-4平均根長/mm 5.7 5.8 5.1 3.3 1.7A.結果表明C組、D組、E組的NAA濃度抑制葉片生根B.NAA是分子結構和生理效應與植物激素類似的植物生長調節劑C.用浸泡法處理葉片時,最好是在遮陰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進行處理D.促進非洲紫羅蘭葉片生根的最適NAA濃度為10-7mg/mL23.研究人員在蘋果植株開花后用各種不同溶液噴灑蘋果花序,研究GA4/7(赤霉素)和BA(細胞分裂素類似物)對蘋果果實發育的影響是否具有協同作用,結果如圖所示(CK為對照組)。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對照組(CK組)的處理可以是開花后對蘋果花序噴灑等量的蒸餾水B.GA4/7和BA均能促進果實發育且二者具有協同作用C.GA4/7對蘋果細胞分裂的促進作用大于BAD.對照組果實發育與各實驗組基本同步,原因是種子能產生多種激素24.有關種群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有( )A.性別比例通過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來影響種群密度B.調查某山坡上的珙桐的種群密度時,可采用逐個計數法C.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實驗中,不需要設置對照組D.飛蝗幼蟲活動能力強,可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三、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46分。25.(每空2分,共10分)下圖是人體體溫調節部分結構模式圖,請回答有關問題。(1)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在 ,腎上腺分泌激素D的調節方式是 調節(填“神經”或“體液”)。(2)圖中下丘腦、垂體、甲狀腺功能的分級調節系統,也稱為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人和高等動物體內還有 軸等(填1種即可)。(3)皮膚減少散熱的途徑是 (至少寫兩種),人在寒冷條件下,只有產熱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才能維持體溫的穩定。26.(每空2分,共14分)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會使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下圖為人在情緒壓力(如疼痛、恐懼等)下,腎上腺皮質和腎上腺髓質參與的應激反應模式圖。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激素a是 ,該激素的分泌增多受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經支配。(2)健康人體內的 調節機制保證了糖皮質激素分泌的穩態。若下丘腦或垂體的 數量和功能下降,將造成上述作用減弱,糖皮質激素持續升高而引發長期壓力效應。(3)長期的情緒壓力會使免疫系統的功能低下,而當 功能減弱時,EBV侵染B淋巴細胞可誘發B淋巴細胞癌。細胞免疫過程中,使腫瘤細胞裂解死亡的是 (填細胞名稱),該細胞的活化需要 (填相關細胞)參與。27.(每空2分,共12分)長期高糖、高脂飲食以及夜間長時間暴露在光下均會影響糖代謝,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下圖一表示光對糖代謝調控的神經通路機制。“+”表示促進,“-”表示抑制。回答下列問題:圖一 圖二(1)血糖除來源于食物中糖類的消化吸收,還來源于 ,長期高糖高脂飲食會導致肝臟細胞中產生的活性氧增加,活性氧和高血糖會損傷胰島B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從而誘發糖尿病。(2)圖二表示在光照條件下ipRGCS細胞膜電位的變化示意圖,則2~3段膜外電位的變化特點為,該變化形成的原因是 ,該細胞產生的興奮沿神經纖維 (填“單向”或“雙向”)傳導,當傳遞給孤束核時,孤束核釋放的神經遞質與中縫蒼白核細胞膜上受體結合后,可引起 (填“陽”或“陰”)離子內流,從而 交感神經產生興奮,最終影響棕色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代謝能力,從而誘發高血糖甚至糖尿病。28.(每空2分,共10分)圖甲是種群數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圖乙是某種初級消費者被引人某島嶼后的種群數量變化趨勢,圖丙是該種生物在某調查階段種群數量變化的入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預測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的是 (填數字),用性引誘劑誘殺雄性害蟲,是通過破壞(填數字)而抑制害蟲種群數量增長的。(2)圖乙表明,該初級消費者在1820~1860年的40年間很可能導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動物的滅絕,1880年后該動物的種群數量小幅度波動,該動物在該島嶼上的環境容納量大約是 只。(3)據圖丙可知,該動物在調查的第15年時種群年齡組成是 ,20年內該動物的種群數量最多的年份大約是第 年。武安一中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10月期中考試高二 生物參考答案一、單選1-5.ABAAD 6-10.BBDCC 11-15.BBDCA 16-18.BCB二、多選19.AC 20.ABC 21.ABC 22.ABD 23.ABD 24.BC三、簡答題,每空2分。25. (10分)(1) 下丘腦 神經(2)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 或 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寫“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時,必須帶“皮質”才給分)(3) 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 汗腺分泌減少 等于26.(14分)(1) 腎上腺素 交感(2) (負)反饋 糖皮質激素受體(3) 免疫監視 細胞毒性T細胞 靶細胞、輔助性T細胞、抗原呈遞細胞(答全2分)27.(12分)(1)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不全不得分)(2)由正電位到負電位(多些膜內不得分,寫 正→負 給分) 鈉離子(Na+)內流 單向 陰 抑制28.(10分)(1)④ ⑤ (2)2000 (3)衰退型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參考答案.docx 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期中考試生物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