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第6課 戊戌變法wù xū1898年(戊戌年)觀看視頻短片,了解公車上書壹·公車上書——千名學子拒馬關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馬關條約》的簽訂各國在華強租海灣和劃分勢力范圍情況壹·公車上書——千名學子拒馬關2.概況:在京參加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各省1300多名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梁啟超康有為3.結果:沒有上達光緒帝4.影響: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壹·公車上書——千名學子拒馬關名稱 地點強學會 北京上海強學會 上海南學會 長沙農學會 廣州興儒會 瑞安勵學齋 西安蜀學會 成都維新運動期間各地重要主要報紙維新運動期間各地重要學會組織學會創辦報刊思考:閱讀課本,并結合下列圖表,說說為了宣傳變法思想,維新人士進行了哪些活動?梁啟超嚴 復“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 ——《變法通議》“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為目的,號召變法圖強。——《國聞報》《國聞報》《時務報》思考:結合材料,說說上述人物及報刊主要宣傳了什么觀點?產生了什么影響?觀點:變法圖強影響: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貳·維新變法——敢叫日月換新天1.背景: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上書光緒帝,呼吁變法救國。德軍進入青島德國強占膠州灣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后,四鄰交逼,不能立國……恐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1897.12)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 (1898.1)貳·維新變法——敢叫日月換新天2.開始標志:“五帝三王, 不相沿襲,……各宜努力向上,發奮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光緒皇帝《明定國是詔》不甘做亡國之君——光緒帝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主要內容 政治經濟文化軍事3.內容:根據課本內容,完成表格主要內容 影響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 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等。利于資產階級參政利于資本主義發展利于思想文化傳播利于增強軍事實力性質:一場自上而下的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3.內容:根據課本內容,完成表格戊戌變法是否損害了頑固派的利益呢?“凡所實行之新政,但不違背祖宗大法,無損滿洲權勢,即不阻止,兒可自為之。”—慈禧主要內容 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 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等。跟我們有啥關系?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工廠主反 對反 對支 持說說各派對變法是否支持?并說明理由?反 對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為!諸臣者,皆我多年歷選,留以輔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竟敢聽信叛逆蠱惑,變亂典刑。何物康有為,能勝于我選用之人?康有為之法,能勝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憒,不肖乃爾!—慈禧光緒皇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百日維新這次變法歷時103天,又被稱為叁·戊戌政變——曲終人散道英雄譚嗣同 劉光第 林旭 楊銳 楊深秀 康廣仁憂國憂民、不懼犧牲,敢為天下先的愛國精神和改革精神。精神?叁·戊戌政變——曲終人散道英雄“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叁·戊戌政變——曲終人散道英雄材料一:戊戌變法持續時間僅103天,共發布280多件新政諭旨,平均一天就是兩件多,其中明確指示具體辦法,諭令實行的就有175件。材料二:尤其是康有為,他只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和思想家....他雖然把皇帝拉攏過來作為權力的法律來源,但他忽略了國家的真正權力是在太后這一明顯的事實。——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三:就光緒帝明詔推行的改革措施來看,無論其廣度和深度,都遠遠超出了洋務運動學西方的程度。……有些改革,如裁撤綠營兵、廢棄驛站、尤其是取締八旗人的寄生制等等,都是直接觸犯其“祖制”的變革措施。——李嵐主編:《光緒王朝》材料四:戊戌變法的階級基礎是知識分子和民族資產階級,當變法曲終人散之時,廣大的人民群眾對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體的情況。操之過急、違背規律、脫離現實維新派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改革措施威脅到守舊頑固派的利益。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單薄,沒有發動人民群眾。思考:閱讀材料,進行2分半小組討論,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意義:戊戌變法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教訓(啟示):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在中國行不通。思考:閱讀課本,結合以下材料,說說戊戌變法產生了什么樣的意義?有什么教訓?叁·戊戌政變——曲終人散道英雄材料:維新派興創辦報刊、成立學堂、學會 ,使當時“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蔚然成風……--中華書局《中國近代史》戊戌變法背景經過結果意義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民族危機加深序幕:發展高潮:公車上書組織學會創辦報刊百日維新戊戌政變,六君子遇害,失敗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課堂小結1.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說“變法之本,在于人才,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他認為變法從根本上要變革( )A.教育制度 B.科舉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2.“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則自有其成功之處。”材料肯定了戊戌變法( )A.實現了救亡圖存的政治目標 B.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C.改變了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 D.開啟了中國近代化歷程課堂練習DB3.從1895年到1898年,梁啟超創辦的《時務報》已經在15個省份以及海外地區開設了67個分發點,其發行量超越了萬份。這表明( )A.維新思想廣泛傳播 B.三民主義思潮興起C.清朝的統治土崩瓦解 D.文學革命蓬勃發展4.下列人物中,極力宣傳“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守舊而亡”觀點,推動維新變法的是( )課堂練習AB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少年中國說》—梁啟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