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
2024-2025學年度高一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2024.10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 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一、單選題(共24題,共48.0分)
1.(2分)下表為原始社會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況。表中現象反映了(  )
時間 遺址 出土情況
距今8000年前后 河南舞陽賈湖 隨葬骨規形器、骨律管(骨笛)等可能用于觀象授時的天文工具
距今6000年左右 河南汝州閻村 基中陪葬的一件陶器上彩繪了具有戰爭紀念碑性質的“鵲魚鉞圖”
距今5000年前后 浙江余姚良渚鎮 遺址有宮殿區、內外城垣,十數座高、低水壩等水利工程
A. 公共權力不斷加強的趨勢
B. 私有制的產生和貧富分化
C. 氏族成員經濟待遇的差異
D. 等級觀念產生和階級分化
2.(2分)天命這一名稱是由周人提出來的,但它源自上古時期人們對“帝”這一神靈的信仰與崇拜。西周以前,“天命”高高在上,具有絕對權威。西周以后,“天命”逐漸具有“德”的內涵,“德位相配”成為時人共識。這一變化(  )
A. 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社會影響力有所提升
B. 表明君權神授觀念迎合專制加強的需要
C. 有助于為政權轉移的合法性創造理論依據
D. 折射出德才兼備成為選任人才的主要標準
3.(2分)晉國在獻公以前,貴族主要依靠分封獲取土地,分封的標準不是看功勞大小、能力高低,而是看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但到了晉文公時分封的原則變成了“尚賢使能”“論功行賞”。據此可知,晉文公時期
A. 尚賢標準得到普遍認可
B. 宗法分封制逐漸瓦解
C. 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確立
D. 諸侯權力被大臣架空
4.(2分)《韓非子 和氏》稱:“大臣太重,封君太眾,若此則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在韓非子看來(  )
A. 貴族政治完善了國家治理體系
B. 軍功爵祿制是維護專制的重要手段
C. 人才選拔方式發生顯著的變化
D. 強化專制君主權威有助于政局穩定
5.(2分)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中記載:“周以后的秦朝盡管存在時間短暫,卻用一個組織得很嚴密的帝國結構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這些,使中國得到了世界上最穩定、最持久的統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國結構”是指
A. 分封制 B. 郡縣制 C. 推恩令 D. 行省制
6.(2分)西漢初年“大侯不過萬戶,上者五六百家”。到文景時代,“流民既歸,戶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國自倍,富厚如之。”這一現象說明西漢初期
A. 經濟政策適應了現實需要
B. 人地矛盾開始出現
C. 大一統思想促進社會穩定
D. 中央集權面臨挑戰
7.(2分)漢制規定,每年八月祭祀宗廟,王侯皆須獻黃金助祭,稱為“酎金”。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酎金斤兩成色不足為由,一次即奪去106名列侯的爵位。這一做法
A. 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B. 導致政權走向了動蕩
C. 徹底解決了王國問題 D. 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8.(2分)早期云岡石窟中的佛像高鼻深目、衣著厚重、身軀魁梧。云岡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時期開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寬博的服裝,面形消瘦,從早期的雄勁風格發展為體現南朝士大夫審美時尚的“秀骨清像”。這反映出當時(  )
A. 雕刻藝術題材多樣
B. 北方分裂割據混戰不止
C. 江南經濟得到開發
D. 佛教呈現出本土化趨勢
9.(2分)如表所示為古代文學作品常用一些人物典故及其簡介。這些典故反映出東晉(  )
典故 涉及人物 簡介
“王右軍” 王羲之 王羲之系瑯邸王氏子弟,憑借王氏在東晉王朝的影響力,曾出任右軍將軍。
“寄奴(小兒)” 劉裕 劉裕出身寒微,幼年喪母后,寄居在舅家,小名喚“寄奴”,東晉末年為將時,曾被同朝為官的宰相蔑稱為寄奴小兒”。
A. 士族政治影響深遠 B. 軍功集團左右朝政
C. 階層流動相對順暢 D. 文學藝術較為繁榮
10.(2分)下表是北宋南北方籍進士所占比例
時間(年) 960~997 998~1020 1021~1063 1064~1085 1086~1100 1101~1127
北方 38.42% 18.63% 12.49% 6.61% 5.17% 2.86%
南方 61.58% 81.51% 8751% 93.39% 94.83% 97.14%
表可以用于佐證
A. 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B. 科舉制度難以為繼
C. 地方的自主性增強 D. 文官政治最終形成
11.(2分)唐代前期中宗、睿宗年間,盛行的“墨敕斜封官”,即由皇帝直接敕封,而未經過中書省“宣署申覆”(擬定并蓋印)及門下省復審與吏部銓選。由于這類官員告身(任命狀)是斜著從側門交付中書省執行,且其上所書“敕”字用墨筆(與中書省黃紙朱筆正封的敕命不一樣),故得名。對此的認識是(  )
A. 三省分權體制取代皇權專制
B. 皇帝突破制度約束以打擊藩鎮勢力
C. 當時科舉制度存在嚴重弊端
D. 中央集權制度下權力運行程序違制
12.(2分)《資治通鑒》對某一制度記載:“(政府)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現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醫移退一,使之與居者均,無僥利。”該制度的實施
A. 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B. 延續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
C. 增加了農民繳納賦稅的經濟負擔
D. 實現了賦稅形式由實物向貨幣轉變
13.(2分)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告誡子弟:“自荒亂以來,諸見俘虜,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者,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馬。若能常保數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由此可知當時
A. 社會普遍重視學術文化學習
B. 科舉取士促進社會流動
C. 儒家文化占絕對的統治地位
D. 文化素養影響家族地位
14.(2分)唐政府為外國和其他民族的學生特設賓貢科,考中者稱賓貢進士,賓貢進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賓貢進士以新羅、大食、渤海等國留學生為多。這一政策體現出(  )
A. 宗藩體系不斷強化 B. 盛唐氣象開放包容
C. 科舉制度傳播海外 D. 儒家文化影響深遠
15.(2分)陜西西安出士的唐代何家村遺址中發現的錢幣,既有唐代流行的開元通寶,又有日本元明天皇鑄造的和同開珎,還有波斯的薩珊銀幣、東羅馬金幣等。這一發現可用于說明唐朝
A. 絲綢之路開通 B. 民族交融深化
C. 貨幣制度混亂 D. 對外交往活躍
16.(2分)唐朝大多數藩鎮的主要功能或“戍邊”或“防盜賊”或“防驕藩”,為唐中央提供錢糧,有序地維持著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行。有學者認為: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破壞了唐王朝的政令統一,但同時藩鎮間相互制約,又維系著唐王朝的統治”。這表明(  )
A. 藩鎮都是割據勢力 B. 藩鎮公開與中央對抗
C. 藩鎮延續唐朝統治 D. 唐政府掌握軍事權力
17.(2分)日本學者內藤湖南認為“從唐末經五代到宋初,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出現平民主義傾向。”下列能體現北宋時期平民主義傾向的是(  )
①平民出身的士人進入政壇
②城市娛樂生活豐富多彩
③宋詞的內容體現市民情趣
④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2分)如表是北宋、遼輸出商品對比表,據此可知(  )
政權 北宋 遼
輸出商品 粟、茶葉、絲織品、瓷器、漆器、進口的香料和珍珠 馬、羊、駱駝、鹽、礦物
A. 經濟文化交流影響社會風俗
B. 民族交融的趨勢逐漸加強
C. 邊貿有利于維持民族間和平
D. 北宋手工業生產技術高超
19.(2分)歐陽修編撰的《新唐書》云:“夫惡危亂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則所謂困天下以養亂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鑒于唐朝的上述問題,北宋初年統治者(  )
①實行保甲法,加強軍隊訓練
②派文官擔任地方行政長官
③削弱地方的軍隊,充實禁軍
④地方賦稅交由中央來掌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2分)下表是遼、西夏、金管理制度史料,通過史料可以看出當時統治者
政權 管理制度
遼 遼國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
西夏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書,曰樞密,曰三司,曰御史臺,曰開封府,曰翊衛司,曰官計司,曰受納司,曰農田司,曰群牧司,曰飛龍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學,曰漢學。自中書令、宰相、樞使、大夫、侍中、太尉以下,皆分命蕃漢人為之。
金 其部長曰孛菫,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從其多寡以為號,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部卒之數,初無定制,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謝十,始命以三百戶為謀克,謀克十為猛安。
A. 普遍采用南北面官的統治政策
B. 以尊重漢族文化和習慣為主體
C. 推行封建化舉措適應統一趨勢
D. 特別注重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
21.(2分)中國社科院知名學者白鋼在《中國政治制度史》中說:“元朝的行省實際上是封建中央集權分寄于地方……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此外行省還有一個重要職能是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這種職能的‘中轉站’。”材料意在說明行省制下
A. 地方勢力威脅中央集權
B.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
C. 地方與中央的相互制衡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機構
22.(2分)據記載,宋神宗時全國耕田面積為461.65萬頃,而東南九路合計295,36萬頃,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64%。當時全國單位畝產量最高的是兩浙路地區,遠高于當時畝產兩石的全國平均水平。這反映了(  )
A. 江南經濟地位比較突出
B. 北方農業遭到嚴重破壞
C. 農業稅是國庫主要財源
D. 稻麥輪作提高南方產量
23.(2分)古裝劇《夢華錄》講述的是趙盼兒等女性在北宋京城開了一家茶坊,開始了現在俗稱的"避襲”奮斗之旅行。而在真實的宋史上,女子經商,算得上比較常見的事。《東京夢華錄》中就記錄了北宋都城汴梁諸多“網紅”名店,其中即有女性開辦的“王小姑酒店”、“丑婆婆藥鋪”等。這可用來說明,宋代
A. 商業運行的環境相對寬松
B. 婦女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 政府鼓勵私人發展工商業
D. 傳統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動
24.(2分)《太平廣記》是北宋初官修的一部類書,全書按題材分為92類500卷,取材重點為神怪故事,在目錄中的數量見表所示。此書可用于研究宋代(  )
內容 卷次 卷數
神仙 1~55 55
女仙 56~70 15
報應 102~134 33
定數 146~160 15
神 291~315 25
鬼 316~355 40
A. 理學思想的社會影響 B. 儒學正統地位的動搖
C. 社會主流文化的轉型 D. 民眾的精神文化取向
二、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52.0分)
25.(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所示是漢朝中央政府為治理邊疆而設立的不同機構。
機構 管理范圍 職能
郡縣 北疆、東北疆、西南地區、南疆 管理民政、防務和屯田
屬國 脫離本民族主體遷徙到內地的民族 設屬國都尉,其內部事務仍由該內遷民族的酋長負責
都護府、校尉、中郎將、將軍等 不具備設置郡縣管理的地區 管理民政、軍政和屯田
——據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整理
材料二 在對匈奴的斗爭中,漢帝國文武兼備,通過武力征伐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脅;通過政治聯盟和文化滲透;很好地配合了軍事斗爭。西漢統治者綜合運用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運籌帷幄,制定并成功實施了一整套戰略,最終實現了北拓邊疆的戰略目標。
——摘編自張韶梅《西漢北拓邊疆戰略述論》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朝邊疆治理的方式及特點。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朝邊疆治理的意義。
26.(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軍事與經濟資源的互為挹注,這些封君與周王室之間,也依仗宗族紐帶,用祖先崇拜的繁縟禮儀,以朝貢、覲見、饋贈、通婚、封賞……不斷加強親戚之間的關系……親緣網絡的倫理要求,是敦睦親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統治的機制,取得了道德的意義。
——摘編自許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元行省制所體現的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主輔結合,明顯優于單純的中央集權或單純的地方分權。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
材料三 從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態有過紛紜繁復的變化…….這種因時而異的變化只是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一集權的功能罷了。因此盡管從表面上看,歷代行政區域……廢置紛繁,分合靡定,但無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損,而無根本性質的變動。
——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特點。
(2)根據材料二,說明元行省制與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之間的關系及行省制“優”在何處。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對我國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創舉。
(3)根據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從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無根本性質的變動” 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從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變中得到的基本認識。
27.(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中國”與“大中國”
材料一:雖然中原王朝在西周時期已形成“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的大一統政治觀,但在地理意義上,“四海”仍是狹小的空間概念。由于缺少經濟利益的驅動,中原王朝對周邊民族地區的經略,更多的是政治上的“綏服”“安邊”或修筑長城抵御異族入侵。……與之相反,北方游牧民族或狩獵民族由于經濟的單一性,迫切需要與中原建立穩定的經濟交往關系。但是,在正常交換無法得到滿足時,戰爭掠奪便成為一種非常手段,從而激化了民族矛盾。
——摘編自烏恩《草原民族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歷史貢獻》
材料二:遼人在自稱“中國”的同時,并不反對宋人稱“中國”……遼人自稱“北朝”,稱北宋為“南朝”,具有“南朝”“北朝”是一家、“南朝”“北朝”都是中國的思想意識…作為分立對峙政權,金人承認金、宋分別是各自獨立的不同政權,各有自己的國號,互為外國。但作為“中國”,他們又認為金、宋都是“中國”。
——摘編自趙永春《中國“多元一體”與遼金史研究》
材料三:日本學者杉山正明有個提法值得參考:元朝以前的中國歷史,包括漢唐在內,本質上屬于“小中國”。到了元朝,加上此前遼金等北方民族政權的影響,中國才變成了“大中國”。
——摘編自張帆《元朝開啟了“大中國”時代》
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國歷史發展的多個角度,談談你對“元朝開啟了‘大中國’時代”這一觀點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角度多維,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2024-2025學年度高一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共24題,共48.0分)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C
21.【答案】B
22.【答案】A
23.【答案】A
24【答案】D
二、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52.0分)
25.(1)方式:設置管理機構,移民戍邊、戰爭、和親等等。
特點:因地制宜,設置不同的管理機構;設立完善的邊疆防御體系;因俗而治,采用不同的民族政策;給予邊疆民族較大的自主權;多措并舉,采用政治、經濟、軍事等手段。
(2)意義:加強了中央對邊疆的管理;有利于邊疆穩定;傳播了漢文化,推動了民族交融;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
26.【答案】(1)制度:分封制與宗法制。
特點:以血緣為紐帶;嚴格等級秩序;中央集權未實現
(2)關系:承繼與創新。
優勢: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結合。
創舉:設立行省制。
(3)理由:始終維護中央集權。
認識:體現了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趨勢;為了調節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地方行政制度關系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地方行政制度隨社會發展需要而變化;
27.示例:
理解: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全國統一王朝,它把中國由一個單純的農耕“小中國“發展為一個包含農耕、游牧在內的多元一體的“大中國“。
從國家統一的角度看,崛起于漠北的蒙古先后滅掉了遼夏金,收服吐蕃諸部,兼并大理,擊敗南宋,結束了五代以來長期的民族政權分立局面,實現了全國大統一,建立了空前遼闊的疆域版圖。
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看,為鞏固統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和急遞鋪。實行行省制度,沿襲并發展了秦朝以來的郡縣制,邊疆治理呈現出與內地一體化的趨勢,成為我國省制的開端。設立宣政院、北庭都元帥府和澎湖巡檢司,分別管理吐蕃、西域和臺灣,鞏固并發展了多民族國家的大統一。
從民族交融的角度看,在承繼宋遼夏金時期民族交融成果的基礎上,元代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很多蒙古人遷入中原,同漢族和各少數民族雜居相處。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
從制度沿革的角度看,蒙古統治者學習、接受秦漢以來中原傳統典章制度和治理模式,借鑒并吸收了遼夏金的治國理念,強化了民族認同、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延續并發展了中華政治文明。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元代上承唐宋,下啟明清,農耕經濟、城市工商業、海外貿易比較發達,國內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擴大了古代中國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元朝把農耕與游牧統一在一個超級規模的國家經濟體內,開創了農牧文明相融發展的新時代。
從科技文化的角度看,郭守敬的《授時歷》、火藥外傳、王禎的《農書》、畏兀兒體蒙古文、《蒙古秘史》、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進行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等都證明了元朝對中國歷史發展的深遠影響。(答出其中3點即得滿分。)
總之,元朝從大統一、國家治理、民族交融、制度創新等多方面開啟了“大中國“時代,也開啟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發展的新時代。這里的“大“與“小“不單指版圖,還有王朝治理、國家的組成形式等。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史上,以蒙古為代表的草原民族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作出了獨特而巨大的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兰坪| 阳新县| 怀远县| 镇康县| 漯河市| 连云港市| 扶风县| 周宁县| 贺州市| 鹤山市| 桓台县| 凤阳县| 二连浩特市| 云浮市| 玉山县| 三江| 眉山市| 宣城市| 土默特右旗| 托克托县| 石城县| 新田县| 新巴尔虎左旗| 榆社县| 聊城市| 昭平县| 太白县| 阜新| 隆尧县| 原平市| 滦南县| 博湖县| 清河县| 咸阳市| 大冶市| 墨江| 舒兰市| 通城县| 东乡族自治县|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