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節、人耳聽不到的聲音核心素養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現象,培養學生用物理語言表述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習慣。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超聲波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和如何預防次聲波的危害。教學設想學生平時都是通過感覺器官來感知周圍的世界,因而他們對于感覺不到的、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滿了好奇。因此,本節課的關鍵就是如何引導他們感知這些聽不見的聲音,、提高他們的探究興趣。通過多種途徑了解聲音可按頻率進行分類,即可聽見聲音和人耳聽不見的聲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網絡上查找資料,由教師加以整理后,學生在課堂上講述自己小組獲取的資料,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學目標物理觀念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特點:科學思維知道超聲波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科學探究通過演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現象。科學度與責任1.通過對超聲波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的介紹,引導學生關注科技發展。2.通過對次聲的來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超聲波的特點及其應用、次聲波的來源及其危害。難點次聲波的來源及其危害。教學突破通過實驗的演示、學生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探究物理規律;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資料收集,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分化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電腦、展臺、自制PPT課件;音頻發生器一臺;揚聲器一個;B超圖片兩張;超聲測速儀一臺、小球一個;搜集有關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圖片和音像。學生準備課前預習:什么是超聲波 什么是次聲波 它們各有哪些應用 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用多媒體播放《淘三千問》中火山地震爆發前夕,自然界的動物引頸傾聽,然后立即四處逃散的片段。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發之前,自然界中的動物有什么異常反應 (2)它們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這種信息的 人類為什么不能 學生討論回答:(1)有特殊的感覺,有奇特的聲音…(2)動物比人具有某些特殊的功能……通過討論、流引入新課。點評: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二、人耳的聽覺范圍過渡:可見,我們的耳朵是不能聽見所有的聲音的,我們來試試看教師演示:用一臺音頻發生器發出不同頻率的聲音,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聽,當剛聽到時就舉起手臂,直到聽不到就把手放下。全體學生閉上眼睛細聽,同時做出相應的動作,感受自己的聽覺范圍。講解:人耳的聽覺圍在20~20 000 Hz之間,高于20 000 Hz的聲音叫作超聲,低于留20 Hz的聲音叫作次聲。學生閱讀第28頁的“讀一讀”,了解人和一些動物的聽覺范圍,并說出各種動物與此相關的生活習性。點評:通過測試人耳的聽覺范圍,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他們的興趣。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讀一讀”,對不同的動物的聽覺范圍進行了解,從而了解為什么它們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習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三、超聲波看一看:用多媒體播放聲吶形成的聲波、胎兒的B超圖像超聲波速度測定器。想一想:教材中四幅圖中超聲波的應用分別利用了超聲波的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分析歸納,說出自已的看法。生1:人們利用超聲波定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的特點制成聲吶,可以發現潛艇和魚群,還可以測繪海底地形。生2:超聲波可以成像。醫院利用B型超聲波診斷儀做胃部、腹部檢查,還可以觀察胎兒的發育情況。(教師此時給學生觀看B超圖像)生3:超聲波能使清洗液劇烈振動,有去污作用,人們由此制成超聲波清洗器。生4:超聲波馬達具有低速、高精度等優點,不少數碼照相機的光學鏡頭都采用了這項技術。……教師總結: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于獲得較集中的聲能的特點??捎糜跍y距、清洗、焊接,醫院里還將其用于擊碎患者腎結石,免于病人開刀的痛苦。點評:通過大量事實證明,人耳的聽覺范圍是有限的,人能聽到的聲音是有用的。四、次聲波播放《犬笛》片段:馴犬員一吹犬笛,狗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到.并立刻奔向馴犬員所在的地方……設問(1)影片中的犬笛發出的是一種什么聲波 為什么能穿越高山、森林,傳得很遠很遠 (2)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聲音潛伏在我們身邊 人耳能不能聽見 來自何處 (3)閱讀教材第30頁,次聲波有哪些特點,有哪些危害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1)影片中犬笛發出的是次聲波,頻率在20 Hz以下,它能很容易地繞過障礙物。(2)生活中有這樣的聲音在我們身邊,人耳不能聽見,是次聲波;大自然中火山爆發、隕石墜落、地震、海嘯、臺風、雷電都會產生次聲波;乘坐火車、汽車、輪船和飛機時感覺疲倦,這也是因為它們擺動產生了次聲波;核爆炸產生相伴隨的次聲波,根據大氣核爆炸產生的強大的次波,我們可以偵察到哪個國家在什么地點、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進行了多大能的炸;火箭發射所產生的次聲波能繞地球2~3圈。(3)特點:傳得很遠很遠,而且無孔不入。危害:地震產生次聲波會使房屋倒塌,對人類造成害;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使人恐懼、惡心、神經錯亂,甚至五臟破裂。總結:對于次聲波的特點和害處進行了解,并知道如何利用它為人類服務,而不是一味地恐懼。對由自然現象產生的次聲波進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認識這些現象的特征和規律。利用這些規律,用于對地震、臺風、火山爆發等的監測和預報。點評:由發散到收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問題。五、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請小結。學生……六、作業布置。1.閱讀教材,進行復習。2.完成教材第30頁實踐與練習第1、2、3題。板書設計人耳聽不見的1.人耳聽覺的頻率的范圍:20~20 000 Hz。2.超聲波:高于20 000 Hz的聲音(1)超聲波的特點。(2)超聲波的應用。3.次聲波:低于20 Hz的聲音。(1)次聲波的危害。(2)次聲波的利用。教學探討與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有秩序地參與探究活動。課堂上教師要收放自如,體現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否則課堂將亂無章法。此外,教師在課前也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1 -- 4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