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聲音的特性核心素養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訓練學生學習用物理語言達結論的能力。教學設想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學生自己的聽、看、想、做等探究過程,使學生體驗聲音的特性,并能實中分辨這些特性,不宜過分強調概念的記憶與辨析。相對來講,本節課的重點是表示聲音特性的三個要素。教學目標物理觀念知道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科學思維學會根據聲音的特性將各種聲音進行分類,能利用常見物品設計、制作簡易樂器.會用不同的方法改變樂器發出的聲音。科學探究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響度的大小與振幅及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調的高低與頻率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科學態度與責任1.通過教師引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對聲樂基礎知識的興趣。2.通過學習聲音的三要素,提高學生對樂音的審美能力。3.通過介紹我國在研究聲現象方面的成就,滲透中華民族文明史的教育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1.聲音的三要素;音調與頻率關系;響度跟振幅關系。2.培養學生觀察和實驗的能力及歸納得出結論的能力。難點音調和響度的區別。教學突破通過大量實驗和舉例進行聲音的三要素及其影響因素的教學,采用對比的方法,同時加強聽音的反復訓練,區別音調和響度。教學準備1.小鼓一架(含鼓槌)、米粒若干。2.粗齒和細齒的木梳各一把、硬卡片一張。3.小電動機一臺、干電池兩節導線若干。4.錄音機一臺、磁帶一盒(錄有鋼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樂片段和班上不同學生所說的一句話)、二胡一把、豎笛一把、刻度尺一把等。學生準備課前預習;刻度尺一把。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提問:我們已經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的器材,如桌子、凳子、書本、鉛筆盒和筆等,使它們輕輕發出聲音。仔細聽,它們正在發聲時,聲音有什么不同 學生演示:同時讓兩名學生利用鼓和二胡來動手做實驗,全班同學聽。學生討論。(可能會提出聲音現象在多方面的不同)教師總結:這些都是聲音的特性,聲音的大小(或強弱)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區分不同的樂器是音色。點評:設置情境,展開討論,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題二、探究聲音強弱(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講解:同學們在剛才的活動中已經發現,小鼓的聲音特別響,請敲鼓的同學再次談談,你怎樣做使小鼓特別響 邊說邊做給同學們看看。提問:1.請你介紹一下,特別響時鼓面的振動有何特點。學生回答:特別響時鼓面振動的振幅大。講解:聲源振的幅度叫振幅。2.請家想一想:怎樣讓全班同學也能看到鼓面振幅大小。學生回答: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紙屑、米粒、黃豆等。教師按照同學們設計的方案做一次3.根據這一現象,你認為聲音的響度與什么有關 是什么樣的關系 學生討論: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響。4.換了聲源,上述結論還成立嗎 教師演示:換用二胡做同樣的實驗,兩次用大小不同的力彈同一弦時比較聲音響度,也能得到上述結論。(5)請同學們用手邊的刻度尺來研究“聲音響度與振度的關系”。能否根據表格的內容設計實驗來驗證 撥動形式 振動幅度 聲音響度輕輕撥用力撥結論歸納總結,得出結論: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響。點評:教師和學生通過大量的實驗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以及分析、歸納能力,并注重物理方法的滲透,如控制變量法、對比法和轉化法等。三、探究決定聲音高低的因素過渡:聲音不但有大有小,還有高有低,我們稱為音調。同學們在講話時,女同學的音調高,男同學的音調低。物理學中的音調大小,在生活中常用尖細、粗啞來表示,而在音樂中常用音階來區分。提問:音調的大小由什么因素決定的 同學們能根據日常生活的事實或剛才各種實驗觀察到的現象中,對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看法嗎 學生討論……猜測: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發聲體的振動快慢有關。引導歸納: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發聲體的振動快慢有關。教師演示1;用一張硬卡片分別在粗齒和細齒的木梳各劃一下,你聽到的卡片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學生觀察后回答。教師演示2:把齒輪固定在一臺小電動機的轉軸上,接上兩節干電池,通電,使齒輪敲打硬卡片,改變電動機的轉速,你聽到的卡片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學生觀察后回答。學生實驗:我們仍用刻度尺來探究這個問題,根據表格的內容設計實驗來驗證。振動部分長度 振動快慢 聲音高低鋸條長鋸條長結論學生活動:固定刻度尺的一端,用手在另一端用力去拔,但每次伸出桌面的長度不一歸納總結,得出結論:聲音的音調與發聲體的振動快慢有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講解:發聲體振動快慢用頻率來表示,即1秒內振動次數,單位: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例如某人的心跳每分鐘72次,合每秒1.2次,其頻率就是1.2 Hz。人歌唱的頻率從60 Hz到2 500 Hz,通常,男子說話的頻率為90~140 Hz,而女子說話聲音的頻率為270~550 H ,所以女子說話聲的音調比男子高。點評:自然過渡,如同響度學習,也通過大量的教師和學生實驗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以及分析歸納能力,并注重物理方法的滲透。四、辨別聲音——音色講解:聲音是豐富多彩的,各種不同樂器演奏時發出的聲音,即使音調和響度相同,我們也能分辨出它們的聲音。學生活動;1.請兩位同學分別用二胡和笛子來演奏同一首歌曲,利用對比來聽音。2.錄音機播放鋼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樂片段,提問:這段音樂中有哪些樂器 3.錄機播放上不同學生所說的一句話,提問:請同學們猜一猜,錄音中有哪些同學的聲音 歸納:我們之所以能聽出熟悉的樂器聲,熟悉的人聲,是因為不同的樂器,不同的人發出的聲音有不同的特色,這種特色叫作音色。講解:各種發聲器,由于它們的結構材料不同,即使發出的響度與音調完全相同,我們聽到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就是它們的音色不同。我們還可以借助儀器觀察它們發出的聲音的波形。(展示不同樂器發聲的波形圖,如教材中圖1-16所示)請同學們閱讀“生活 物理 社會”,介紹:古代編鐘,音色優美。小結:①不同的發聲體音色不同;②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③響度、音調和音色是聲音的三要素。點評:通過播放音樂和游戲讓學生親身體驗什么是音色,寓教于樂,輕松愉快,并通過展示不同樂器的波形圖,使學生對聲波的波形有更直觀的認識;通過閱讀古代編鐘的有關材料,滲透中華民族文明史的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五、小結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學生由發言: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六、作業布置1.閱讀教材。2.完成教材第22頁“實踐與練習”第1~4題。 板書設計第2節 聲音的特性聲音三要素:(1)響度;表示聲音的強弱(大小)響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決定的(2)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①頻率;每秒振動次數,單位:赫茲②音調高低是由聲源振動頻率大小決定的,聲源振動的頻率越高,聲音的音調越高:聲源振動的頻率越低,聲音的音調越低(3)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影響音色的因素:材料結構可用來區別不同的人、不同樂器、不同的動物等發出的聲音教學探討與反思在學習音調時,由于本節課引入時的討論為此做了鋪墊,導入時不需再花大量的時間和篇幅。在學習音色時,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堂上用示波器顯示出不同樂器的波形圖,則更加有說服力,使教學效果更佳。- 1 --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