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3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北師大版(2024)七年級上冊隨堂小練1.科學工作者通過實驗驗證“響尾蛇是根據自己毒液的氣味來追尋受傷的獵物的”假設時,利用了兩只死老鼠,這兩只死老鼠的唯一區別應為( )A.個體大小 B.死亡時間C.年齡 D.是否被響尾蛇襲擊過2.科學工作者提出“響尾蛇是根據自己毒液的氣味來追尋受傷的獵物的”,下列哪項不是為作出這一假設提供的信息( )A.響尾蛇的視力不好 B.響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氣中的氣味C.憑空想象猜測 D.響尾蛇不追蹤沒有被它咬過的動物3.運用實驗法探究“光照對某種植物生活的影響”一般分為下列幾個步驟:發現并提出問題→①→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②→③→得出結論,其中的③為( )A.實施實驗 B.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C.分析實驗現象 D.記錄實驗現象4.在研究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的活動中,王梅推測鼠婦怕光,這是科學探究的哪一步驟( )A.發現并提出問題 B.作出假設 C.設計實驗方案 D.總結交流5.將柿子放在清水中易脫澀,有人說放在鹽水中更易脫澀,現在設計一個對照實驗進行驗證,你認為正確的是( )A. B.C. D.6.在收獲玉米的季節,人們發現曬干的玉米不容易發霉,沒有曬干的玉米很容易發得。有同學觀察到這一現象后提出: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嗎?這屬于科學探究方法中的( )A.提出問題 B.作出假設 C.實施實驗 D.得出結論7.小明問媽媽:“為什么螞蟻總是排成一隊向前爬?”媽媽說:“可能是前面的螞蟻留下了信號。”媽媽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屬于( )A.觀察 B.實驗 C.作出假設 D.提出問題8.小紅觀察發現,在冬季,十幾條蚯蚓將50g垃圾完全分解需要15天的時間。在春季,這些蚯蚓分解相同重量的垃圾,只需要2~3天。因此她提出:溫度對蚯蚓的活動有影響嗎?這屬于科學探究步驟中的( )A.提出問題 B.實驗C.作出假設 D.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9.以下關于對照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實驗時只需要設置一個實驗組,不需要對照組B.可以有兩個變量C.只能有一個變量D.實驗過程中若出現偶然因素引起的誤差,應忽略不計10.黃粉蟲,又名面包蟲,原是糧倉中常見的害蟲。如果往飼養黃粉蟲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片,它們會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片;如果把面包片翻過來,暴露在明亮處的黃粉蟲會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1)從以上敘述可知,黃粉蟲喜歡生活在________(填“明亮”或“陰暗”)環境中。(2)該實驗控制的變量是________。(3)針對此探究實驗,應提出的問題是:________?(4)若將10只黃粉蟲放入如圖的裝置中,2分鐘后記錄兩種環境中的黃粉蟲數量,重復進行五次實驗,統計記錄如表。為了使實驗結論更準確,應計算五次數據的________值。環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1只陰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9只(5)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實驗中兩只死老鼠唯一區別為是否被響尾蛇襲擊過,其他條件如個體大小、年齡、死亡時間等應盡量相同。2.答案:C解析:作出假設首先要收集和查找相關資料,獲取相關信息,而不能憑空想象和猜測就隨便作出假設。3.答案:C解析:實驗法的一般步驟包括發現并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并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4.答案:B解析:在研究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的活動中,王梅推測鼠婦怕光,這屬于作出假設。5.答案:C解析:應將柿子分成兩組,分別放入等量清水和鹽水中。柿子的數量不能為1個,否則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6.答案:A解析:“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嗎?”是提出的問題。7.答案:C解析:分析題干可知,媽媽的回答是根據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假設。8.答案:A解析: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為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小紅提出:溫度對蚯蚓的活動有影響嗎?這屬于科學探究步驟中的提出問題。故選A。9.答案:C解析:對照實驗需要設計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并控制單一變量,若出現誤差則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10.答案:(1)陰暗(2)光照(3)光會影響黃粉蟲的生活嗎(4)平均(5)光會影響黃粉蟲的生活,黃粉蟲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解析:(1)把面包片翻過來,暴露在明亮處的黃粉蟲會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說明黃粉蟲喜歡生活在陰暗環境中。(2)根據題干可知,面包片的上面和下面形成明亮和陰暗兩個環境,其他的實驗條件相同,故該實驗控制的變量是光照。(3)該實驗應提出的問題是:光會影響黃粉蟲的生活嗎?(4)為了使實驗結論更準確,應計算五次數據的平均值。(5)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光會影響黃粉蟲的生活,黃粉蟲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