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題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5.4 眼睛與眼鏡導學目標1.物理觀念(1)了解照相機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見物體的過程。(2)了解近視眼的成因,知道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2.科學思維從物理學視角了解近視眼的成因及視力的矯正需佩戴的眼鏡。3.科學實驗通過照相機與眼睛的結構對比,了解眼睛看見物體的原理。4.科學態度與責任(1)能自覺保護視力,注意用眼衛生。(2)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導學重點眼睛成像原理導學難點近視眼及其矯正導學課時 1課時導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導學過程課前導學1.眼球好像一架 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 鏡,把來自物體的光 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 。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受到光的刺激產生 ,視神經把這個信號傳輸給 ,我們就看到了物體。2. 眼睛通過睫狀體來改變晶狀體的 :當睫狀體放松時,晶狀體比較 ,遠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會聚在 上,眼睛可以看清 處的物體。3. 當睫狀體收縮時,晶狀體變 ,對光的偏折能力變 ,近處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 上,眼睛就可以看清 處的物體。4. 依靠眼睛調節所能看清的最遠和最近的兩個極限點分別叫作 點和 點。正常眼睛的遠點在無限 處, 點在大約10 cm處。正常眼睛觀察近處物體時,最清晰而又不疲勞的距離大約是 cm,這個距離叫作 距離。5.近視眼只能看清 處的物體,看不清 處的物體。形成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因此來自遠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膜 ,到達視網膜時已經不是一點而是一個模糊的光斑了。利用 透鏡能使光發散的特點,在眼睛前面放一個合適的 透鏡,就能使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 上。課堂導學1. 眼睛通過睫狀體來改變晶狀體的 :當睫狀體放松時,晶狀體比較 ,遠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會聚在 上,眼睛可以看清 處的物體。2. 當睫狀體收縮時,晶狀體變 ,對光的偏折能力變 ,近處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 上,眼睛就可以看清 處的物體。3.近視眼只能看清 處的物體,看不清 處的物體。形成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因此來自遠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膜 ,到達視網膜時已經不是一點而是一個模糊的光斑了。利用 透鏡能使光發散的特點,在眼睛前面放一個合適的 透鏡,就能使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 上。4.遠視眼只能看清 處的物體,看不清 處的物體。形成遠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來自近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膜 ,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模糊的光斑。 透鏡能使光會聚,在眼睛前面放一個合適的 透鏡,就能使來自 處物體的光會聚在 上。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達標練習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B. 晶狀體和角膜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C. 晶狀體和角膜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正立的實像D.眼睛通過睫狀體來改變晶狀體的形狀,當睫狀體放松時,晶狀體比較薄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正常眼當睫狀體收縮時,晶狀體變厚,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大,近處的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B. 依靠眼睛調節看清最近的點為25厘米C. 近視眼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D. 遠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3. 關于近視眼的說法正確的是( )A.形成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強B.來自遠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前后C.利用凹透鏡能使光發散的特點,用凹透鏡矯正近視眼D.利用凹透鏡能使光會聚的特點,用凹透鏡矯正近視眼4. 下列屬于遠視眼成因的原理圖的是( )5. 如圖所示,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給凸透鏡戴上近視眼鏡,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移動B. 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移動C. 將光屏向上移動D. 將光屏向下移動參考答案課前導學1. 照相,凸透,會聚,像,信號,大腦。2.形狀,薄,視網膜,遠。3.厚,大,視網膜,近。4.遠,近,遠,近,25,明視。5.近,遠,厚,強,前,凹,凹,視網膜。課堂導學1.形狀,薄,視網膜,遠。2.厚,大,視網膜,近。3.近,遠,厚,強,前,凹,凹,視網膜。4.遠,近,薄,弱,后,凸,凸,視網膜。達標練習1.C;2.A;3.C;4.C;5.A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