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在社會中成長》教學設計課題 1.2在社會中成長 課型 新授課 教具 多媒體、課件 主備人素養 目標 1.政治認同:增進關心社會的情感,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道德修養: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初步培養學生親社會的意識。 3.法治觀念: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有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精神。 4.健全人格: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學會在社會交注和實踐中鍛煉自己,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做準備。 5.責任意識: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核心 問題 1.為什么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2.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和表現? 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4.如何培養親社會行為?教學 方法 故事情景教學+議題式教學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設計意圖互動學習 合作學習 導入新課:你知道“山坡找網女孩”的故事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范天蘭成長的腳步,學習“在社會中成長!” 啟智 導入新課議題一:社會如何助“我” 成長 (情景創設)“山坡找網女孩”范天蘭 (互動設問)(1)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談談范天蘭的成長過程又叫什么?她是如何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的? (2)范天蘭姐妹在家做的米飯是如何生產的?范天蘭看的書又是如何制造的?從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總結:1.為什么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議題二:“我”應如何回饋社會 (情景創設)范天蘭多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互動設問)(1)范天蘭多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屬于什么行為? (2)此外,親社會行為在社會生活中還有哪些表現? 總結:2.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和表現 (3)請你分享自己的親社會行為經歷并談談收獲與感受。(可以從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來思考) (4)綜上,我們應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總結: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4.如何培養親社會行為 先獨立思考 再小組交流 通過“山坡找網女孩”范天蘭的成長經歷,讓學生理解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通過范天蘭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以及學生分享的自身經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和表現,以及養成親社會行為的意義和做法。教師點評并總結: 1.為什么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2.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和表現? 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4.如何培養親社會行為? 教師寄語: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我們要養成親社會行為,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學生自主整理 課堂筆記 總結提升隨堂練習 1.從嗷嗷啼哭的嬰兒到在父母攙扶下蹣跚學步的幼兒,從懵懂無知的孩童到在老師教導下心智日益成熟的少年……直至踏上各自的工作崗位,我們每個人都要大致經歷這樣的人生歷程。這一人生歷程告訴我們( ) 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②置身于社會生活之中,個人的成長只能是被動的 ③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他人的關心和幫助 ④在同一時代,每個人的人生道路幾乎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明代學者顧憲成曾寫出一幅出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告訴我們應該( ) A.關心社會發展,關注國家大事 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親 C.我們應該只做大事,才能對國家有貢獻 D.學會傾聽他人,學會關心他人 3.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下列詩句中能體現親社會行為的是( ) A.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B.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D.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學生自我檢測 學習遷移 鞏固提升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