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4.1《夯實法治基礎》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感受法治中國取得的進步,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道德修養 :自覺提高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法治觀念 :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理解法治的本質和特征。 健全人格 :通過法治教育,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體現健全人格。 責任意識 :努力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具備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 教學 重點 法治的意義 法治的必要性、重要性教學 難點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理解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教學過程導入 聚焦熱點:“飯圈文化” 網友在某群組內用低俗惡毒言語攻擊辱罵國家運動員,并煽動粉絲對立、造謠攻擊。北京市網絡輿情和舉報中心核查后,要求相關網站開展清理處置工作,現已清理相關違法和不良信息92條,解散違規群組3個,封禁違規賬號4個。 “飯圈文化”在巴黎奧運會上的體現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原本旨在支持喜愛運動員的粉絲行為,卻逐漸演變為極端化、不理性的現象。部分粉絲表現出明顯的偏向性和攀比心理,甚至在運動員失手時,觀眾席上出現歡呼聲,對同隊運動員進行攻擊和謾罵 。這種“飯圈文化”的蔓延,不僅干擾了運動員的比賽訓練和生活,也制約了體育行業的健康發展,更侵害了流行文化的正向價值 。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奧委會明確表示,要堅決抵制畸形“飯圈文化”侵蝕體育領域,呼吁社會各界尊重運動員個人權益,理性追星 。 思考:“飯圈文化”嚴重干擾了運動員的比賽,應該怎樣保護運動員的合法權益 授新課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暴力也愈發猖獗。在虛擬的世界里,人們的言論和行為常常超越了道德底線,給個體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思考1:網暴行為會帶來哪些危害? 提示:②對個人:對受害者的心理和尊嚴造成傷害對其日常生活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②對社會:它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引發了公眾的不安和恐慌。網絡暴力的蔓延還可能導致社會信任危機使人們對他人和社會產生懷疑和不信任此外,網絡暴力還可能導致一些無辜者受到牽連和傷害,使社會正義受到挑戰。 ③對國家:破壞國家法治建設,不利于法治中國建設, 思考2:法治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1.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 2.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 展示圖片: 認真觀察以上圖片,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證了社會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提示:保證社會生活安全、有序、自由,不僅靠紀律、規則和道德來維護,更需要法律做保障。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蔽覀儽仨毎岩婪ㄖ螄鴶[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解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思考:什么是法治? 提示: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 亞里士多德說: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善治,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法。實行法治的前提:要有法,法治要求之一:實行良法之治。 思考:這個良法指的是什么 良法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提示:①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會發展的規律。 ③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 央媒評論:規則面前一視同仁,搬出外交豁免權唬人,純屬沒理攪三分、終須付出“傲慢的代價”可見,無論在什么機構工作,無論掛什么牌照,只要違反法律法規,就別想有什么“豁免權” 思考:一個國家制定了良法,不一定是“法治國家”,要看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由此,法治還要求什么 提示:①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的規律,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 ②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圖片分析: 思考:結合圖片說說我們應如何建設法治中國 提示:十六字方針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法律鏈接:202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我國每一項重大的決策,都要經過“黨委提出→政協協商→人大審議通過→政府執行”的法定程序,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思考:我們應如何建設法治中國 提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根據《仲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 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 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為治理教育APP亂象、禁止有害APP進校園,建立長效機制,建成科學高效的治理體系,引導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 費用,不得植人商業廣 告和游戲。《意見》出臺表明 ①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粉,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②落實依法治國基本國策,形成協同治理體系 ③嚴格制定并落實并執行法律,有利于中國“互聯網+教育”的長遠發展 ④依法行使權力,促進“互聯網+教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是因為 ①法治能夠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 ②法治意味著依法治國,良法之治要求科學立法 ③走法治道路是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 ④法治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唯一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法治是互聯網治理的基本方式。2023 年 3 月 16 日,《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 白皮書 發布,全面介紹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情況,分享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的經驗做法。 該白皮書( ) A.構建了全球網絡法律規范體系,提升了全球互聯網治理能力 B.體現了中國依法治網,實現了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的轉變 C.旨在營造良好安全的網絡環境,提升全社會的網絡法治意識 D.說明依法治網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中心任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