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周 ——八年級上冊生物北師大版每周測驗1.某草場為保護牛羊,大量獵殺狼,狼的減少使野兔數量大增,致使牧草被過度啃食,草場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嚴重威脅。該事例說明動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A.促使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B.為人類提供食物和毛皮C.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D.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2.過度捕殺青蛙導致害蟲大量繁殖,水稻減產。這體現了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幫助植物傳播種子 B.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C.幫助植物傳粉 D.維持生態平衡3.蒼耳果實表面的鉤刺可以掛在動物的皮毛上,這說明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 B.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C.維持生態平衡 D.對植物生活造成危害4.下列關于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敘述錯誤的是( )A.沒有動物,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就無法進行B.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對植物的生長、繁殖并不總是有害的C.不能隨意引進某種動物,否則可能會影響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D.蜜蜂采集花粉時,能幫助植物傳粉5.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這是因為( )A.動物能夠自己制造有機物 B.動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C.動物的呼吸可以消耗空氣中的氧氣 D.動物必須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物6.下列有關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說法錯誤的是( )A.要保護和發展對人有益的動物B.鼠類不僅糟蹋糧食,還破壞堤壩、房屋等,對其要徹底消滅C.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D.動物不僅能幫助植物傳粉,還能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擴大其分布范圍7.下面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產者和分解者B.生態系統中的有毒物質沿著食物鏈不斷積累C.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自動調節能力,即使遭到嚴重破壞,也能較快恢復D.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不斷傳遞8.達爾文曾發現生態系統中幾種生物之間的關系“牛喜歡吃三葉草,三葉草要靠土蜂傳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蟲,貓捕食田鼠,因此養牛的農民愛養貓?!毕铝杏嘘P說法錯誤的是( )A.在該生態系統中三葉草是生產者,牛、田鼠、土蜂等動物是消費者B.陽光→三葉草→土蜂→田鼠→貓是一條完整的食物鏈C.該生態系統中,假如貓的數量減少,三葉草的數量也會減少D.該題中沒有提到的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9.下圖是某食物網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青蛙和蜘蛛構成捕食和競爭關系B.該食物網中的生物和分解者共同構成了生態系統C.因為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所以無分解者也能保持相對穩定D.該食物網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是草→蝗蟲→青蛙→貓頭鷹10.我國的動物資源十分豐富,下列哪一項不是我國的特產珍稀動物( )A.金絲猴 B.揚子鱷 C.朱鹮 D.藍鯨11.下列不屬于我國特有珍稀動物的是( )A.揚子鱷 B.黑猩猩 C.金絲猴 D.大熊貓12.下列關于我國動物資源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我國幅員遼闊,動物種類多種多樣B.大熊貓、扭角羚、揚子鱷等都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C.我國的脊椎動物種類繁多,因此我們不需要保護脊椎動物D.人類活動加速了物種滅絕,我國的動物資源面臨嚴重威脅13.由于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專家建議將長江里的白鰭豚轉移到湖北石首天鵝洲白鰭豚保護區進行保護和繁育。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來看屬于( )A.就地保護 B.法制保護 C.遷地保護 D.宣傳教育14.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 )A.加強法制管理B.大力引進外來物種C.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D.遷地保護15.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云南是我國珍稀瀕危植物最多的省份,在國家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所列的246種8類保護植物中,云南就有114種8類,約占全國的46.3%。云南雖然享有“動物王國”美譽,但云南動物物種只是物種數多,每個物種的種群數量卻很少,很多動物都處在瀕危之列,土著物種的生存狀況堪憂,滇金絲猴、黑頸鶴等都是典型代表。像滇池等人類活動頻繁的地方,處于瀕危的物種比例更高。《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于2021年10月15日下午在昆明落幕。大會第一階段會議于13日通過了“昆明宣言”?!袄ッ餍浴背兄Z確保制定、通過和實施一個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扭轉當前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并確保最遲在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走上恢復之路,進而全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愿景。除此之外,“昆明宣言”還作出“增加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實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所需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各國政府繼續合作推動將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納入決策中”等16項承諾。(1)從資料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中的______多樣性正遭到嚴重威脅,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也可以從資料中看出,是人類活動頻繁使動、植物失去了應有的______(填“生存環境”或“食物來源”)。(2)從整個生物圈的角度看,如果滅絕的生物種類和數量過多,最終又不能得以恢復,就會破壞生物圈現有的______(填“生態平衡”或“碳—氧平衡”),人類生存也將受到不可逆的影響。(3)“昆明宣言”中提到的要全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愿景,我們就必須嚴格貫徹、實施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即______。(4)“昆明宣言”還作出“增加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實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所需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請你從自己的角度簡單說一說,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如何做 ______(只需要從某一方面簡述即可)。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食物鏈中哪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生態平衡?!按罅揩C殺狼,狼的減少使野兔數量大增,致使牧草被過度啃食”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2.答案:D解析: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 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③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過度捕殺青蛙導致害蟲大量繁殖,水稻減產,主要是破壞了生態系統原來的平衡,使害蟲天敵減少,水稻減產。故選D。3.答案:A解析:生物適應環境才能生存,蒼耳果實的表面有許多鉤刺,當動物經過時可以鉤掛在動物的毛皮上,有利于果實種子傳播到遠方,擴大了蒼耳的分布范圍。故選A。4.答案:A解析:A、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動物體內經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而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可見,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但并不是沒有動物,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就無法進行;分解者腐生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將動植物殘體等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參與了物質的循環,錯誤。B、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對植物的生長、繁殖并不總是有害的,正確;C、不能隨意引進某種動物,否則可能會影響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正確。D、蜜蜂采集花粉時,能幫助植物傳粉,正確。故選:A。5.答案:D解析:A.綠色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直接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動物不能,錯誤。B、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錯誤。C.動物的呼吸可以消耗空氣中的氧氣,與題無關,錯誤。D.動物不能制造有機物,必須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物,正確。故選D。6.答案:B解析:A、各種動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著重要的作用,合理地保護和控制。A正確;C、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D、動物幫助植物傳粉,D正確。故選:B。7.答案:C解析:A、在生態系統中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生產者,動物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為消費者,細菌、真菌則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為分解者理論上分析可以沒有消費者,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產者和分解者。但在實際的生態系統中基本都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A正確,B、有毒物質在生物的體內不能分解,無法排出,只能隨著食物鏈的傳遞逐漸積累,B正確。C、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自動調節能力,但其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破壞作用超過了其調節能力,生態平衡也會被打破,C錯誤,D、物質和能量在食物鏈的傳遞中是逐級遞減的,其傳遞的效率是10%-20%,D正確。故選:C。8.答案:B解析:A.在該生態系統中三葉草是生產者,生產者是指能進行光合作用,為植物自身、消費者、分解者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的綠色植物。牛、田鼠、土蜂等動物是消費者,消費者主要是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動物。它們的生存都直接或間接的依賴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A正確。B.陽光→三葉草→土蜂→田鼠→貓,陽光屬于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不能構成一條食物鏈,B錯誤。C.該生態系統中,假如貓的數量減少,鼠的數量增加,土蜂的數量減少,三葉草的數量暫時減少,隨之鼠的數量減少,土蜂的數量增加,三葉草的數量也會增加,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C正確。D.材料中牛、貓等屬于消費者,草屬于生產者,該題中沒有提到的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D正確。故選B。9.答案:A解析:A、青蛙捕食蜘蛛,同時青蛙和蜘蛛都以食草昆蟲為食,所以青蛙和蜘蛛構成捕食和競爭關系,A正確;B、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該食物網中的生物和分解者只是構成了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B錯誤;C、生態系統有自動調節能力,但分解者對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所以沒有分解者,動植物的遺體會堆積如山,生態平衡遭到破壞,C錯誤;D、該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是草→食草昆蟲→蜘蛛→青蛙→蛇→貓頭鷹,所以D錯誤。故選:A。10.答案:D解析: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有川金絲猴、大鯢,揚子孵、大熊貓等,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但不是我國的特有珍稀動物,D符合題意。11.答案:B解析:A.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在生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殺,A不符合題意。B.根據分析知,黑猩猩不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B符合題意。C.金絲猴屬于脊椎動物、哺乳綱、靈長目、猴科、疣猴亞科、仰鼻猴屬,其毛質柔軟,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群棲高山密林中。中國金絲猴分川金絲猴、黔金絲猴和滇金絲猴,此外還有越南金絲猴和緬甸金絲猴兩種金絲猴,均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C不符合題意。D.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稱作“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哺乳動物之一,數量十分稀少,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色為黑白相間,被譽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屬熊科,現存的主要棲息地在中國四川、陜西等周邊山區,D不符合題意。故選B。12.答案:C解析:A.我國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之一。動物種類多種多樣,A正確。B.大熊貓、扭角羚、揚子鱷等都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B正確。C.雖然我國脊椎動物約有6300種,但我們必須保護脊椎動物,C錯誤。D.人類的活動加速了物種滅絕的速度,我國的動物資源面臨嚴重威脅,D正確。故選C。13.答案:C解析:A.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又叫就地保護,故A不符合題意BD.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此外對破壞者還采取法制教育和處罰等,對于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BD不符合題意。C,人們還把把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又叫遷地保護,由于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專家建議將長江里的白鰭豚轉移到湖北石首天鵝洲白鰭豚保護區進行保護和繁育。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來看屬于遷地保護,故C符合題意。故選C。14.答案:C解析: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15.答案:(1)物種;生存環境(2)生態平衡(3)保護生物的棲息地,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4)關愛野生動物,保護美好家園(或保護動物的棲息地)(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從資料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我省生物多樣性中的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正遭到嚴重威脅,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頻繁使動、植物失去了應有的生存環境。(2)生態平衡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和環境之間、生物各個種群之間,通過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使它們相互之間達到高度適應、協調和統一的狀態。(3)保護生物的棲息地,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4)我們可以制作一些標語來倡導人們愛護動物: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請善待它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