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知法守法依法維權》 備課人【學習目標】 了解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以及這些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作用。 掌握不同的維權方式,如調解、仲裁、公力救濟、私力救濟等。 認識未成年人違法案例,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違法都要承擔責任。 明確校園欺凌的定義、主要行為表現和對應的刑法罪名。 知道在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采取的維權途徑和證據類型。【學習重點】 掌握不同的維權方式和途徑。 認識校園欺凌的危害和應對方法。 了解證據的類型及重要性。【學習難點】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情境模擬法。任務學習設計 【過程設計】 授課教師"二次備課"(一)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關于未成年人權益受到侵害的新聞視頻,視頻內容可以是未成年人在學校遭受霸凌、在消費時被欺詐等場景。 提問學生: “看了這段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表達對視頻中未成年人遭遇的同情、對侵權行為的憤怒等情緒。 “如果你是視頻中的未成年人,你會怎么做?”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應對方法,可能會有學生提出告訴家長、老師或者報警等。 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知法守法依法維權。 (二)用好法律維護權利 介紹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 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的相關條文。可以通過 PPT 展示具體條款內容,如《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關于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規定。 講解這些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作用: 以《義務教育法》為例,強調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包括適齡兒童必須接受義務教育、學校不得開除學生等。可以結合實際案例,如某個貧困地區的孩子因家庭困難無法上學,當地政府和學校采取措施幫助其重返校園,讓學生深刻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講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如對不良行為的界定和干預措施,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明白哪些行為是不良行為,以及如何避免和改正。 闡述《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護,如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等場所。 案例分析維權方式 呈現案例一:小明在商場購買了一個玩具,回家后發現玩具存在質量問題。他該如何維權?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小組可以確定一名記錄員,記錄小組成員的討論內容。討論問題可以包括:小明可以直接找商家退貨嗎?如果商家不同意怎么辦?有沒有其他途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請各小組代表發言,總結出調解、仲裁、公力救濟、私力救濟等不同的維權方式。在學生發言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導和補充,例如解釋調解是由第三方進行協調,仲裁是通過專門的仲裁機構解決爭議,公力救濟是通過法律訴訟等方式,私力救濟要在合法的范圍內進行。 講解每種維權方式的具體操作方法和適用情況: 調解:可以介紹調解的機構,如消費者協會、社區調解委員會等,講解調解的流程和注意事項。例如,小明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消費者協會會組織雙方進行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仲裁:解釋仲裁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如仲裁具有專業性、高效性等,適用于一些合同糾紛等。對于小明的案例,可以假設如果小明購買玩具時與商家簽訂了合同,并且合同中約定了仲裁條款,那么小明可以通過仲裁解決爭議。 公力救濟:詳細介紹法律訴訟的程序,包括起訴、受理、審理、判決等環節。同時,強調公力救濟是最有力的維權方式,但也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 私力救濟:提醒學生私力救濟要在合法的范圍內進行,不能采取暴力等非法手段。例如,小明可以與商家協商解決問題,但不能強行拿走商家的財物或者對商家進行威脅。 列舉未成年人依法維權的事例 講述一些未成年人成功維權的真實案例,如小李在學校遭受老師的不公正待遇,通過向教育部門投訴,最終得到了公正的處理。可以詳細描述小李的遭遇和維權過程,讓學生感受到依法維權的力量。 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事例給自己的啟示,讓學生明白當自身權利受到侵害時,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請學生代表發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體會。 (三)守法不違法 未成年人違法案例分析 展示杜某某的違法案例,包括打架罵人、欺負同學等不良行為。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案例場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杜某某的行為。 組織學生討論杜某某的行為為什么是違法的,以及老師批評、父母管教等處理措施是否恰當。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從法律的角度分析杜某某的行為,如打架罵人可能會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利,欺負同學可能會構成校園霸凌等。同時,讓學生思考老師和父母的處理措施是否有效,以及還可以采取哪些更好的方式來教育和引導杜某某。 引導學生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一旦觸犯了國家法律,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可以通過案例對比,如一個成年人和一個未成年人犯了同樣的錯誤,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讓學生深刻理解法律的公正性和嚴肅性。 校園欺凌和性侵害講解 介紹校園欺凌的定義、主要行為表現,如隨意毆打、恐嚇、威脅、辱罵、中傷、敲詐錢財等。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和圖片,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校園欺凌的行為特征。 講解校園嚴重欺凌行為對應的刑法罪名,如尋釁滋事罪、侮辱罪、敲詐勒索罪等。結合案例分析這些罪名的構成要件和法律后果,讓學生明白校園欺凌不僅是不道德的行為,還可能構成犯罪。 強調性侵害對未成年人的危害,以及未成年人如何防范性侵害。可以通過視頻、講座等形式,向學生傳授防范性侵害的知識和技能,如如何識別危險、如何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如何尋求幫助等。 通過圖片、視頻等資料,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校園欺凌和性侵害的危害。可以展示一些校園欺凌和性侵害的受害者的照片和視頻,讓學生感受到這些行為對未成年人造成的巨大傷害。 加強自我防護意識 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加強自我防護意識,遠離侵害,學會自衛。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 “在學校遇到欺負你的同學,你應該怎么做?”“如果有陌生人向你搭訕,你應該如何應對?” 等。 總結學生的發言,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如不單獨與陌生人接觸、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遇到危險及時向家人、老師或警察求助等。同時,強調學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四)依法維權有途徑 介紹維權途徑 告知學生在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采取的維權途徑,如告知家人、向老師和學校報告、向律師等專業人員請教、向居委會或村委會求助、向法律援助部門求助、向婦女兒童保護組織求助等。可以通過列表的形式展示這些維權途徑,讓學生一目了然。 分別講解每種維權途徑的特點和適用情況,讓學生了解在不同情況下應該選擇哪種維權途徑。例如,告知家人是最直接的方式,但家人可能不一定有能力解決問題;向老師和學校報告適用于在學校發生的問題,但學校的處理能力也有限;向律師等專業人員請教可以獲得專業的法律建議,但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向居委會或村委會求助可以得到基層組織的幫助,但處理問題的范圍有限;向法律援助部門求助可以獲得免費的法律幫助,但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向婦女兒童保護組織求助可以得到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和幫助。 強調依法維權需要證據 介紹證據的類型,如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等。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證據的特點和作用。例如,當事人的陳述是最直接的證據,但可能存在主觀性;書證如合同、發票等具有較強的證明力;物證如損壞的物品等可以直觀地證明事實;視聽資料如錄音、錄像等可以記錄事件的過程;電子數據如聊天記錄、電子郵件等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重要;證人證言可以增加證據的可信度。 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明白證據在維權中的重要性。可以展示一個沒有證據的維權案例和一個有充分證據的維權案例,讓學生對比分析,從而深刻理解證據的重要性。 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和保存證據,以便在需要時能夠有效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提醒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要及時保留相關的證據,如拍照、錄音、保留物品等。 (五)課堂總結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維權方式、未成年人違法案例、校園欺凌和性侵害、依法維權途徑和證據類型等。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加深學生的記憶。 強調知法守法依法維權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樹立法律意識,勇敢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結合實際案例,讓學生明白知法守法依法維權不僅是保護自己的需要,也是建設法治社會的需要。 (六)布置作業 讓學生收集一個未成年人依法維權的案例,并分析案例中未成年人采取的維權方式和途徑是否正確。可以讓學生通過上網搜索、查閱書籍、詢問家人等方式收集案例,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分析。 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如何預防校園欺凌的短文,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可以讓學生結合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從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角度提出預防校園欺凌的建議和想法。【學后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知法守法依法維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情境模擬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同時,也注重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學內容較多,時間安排不夠合理;部分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等。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