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會寫13個生字,會認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生字所組成的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這篇童話的主要內容,關注課文中小女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能讀懂文中兩個“幸福”的深刻含義,體會幾次幻覺描述所運用的虛實結合的表達效果及其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以及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認識作者。出示安徒生的圖片和簡介。師小結: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安徒生一生創作了168篇童話,其中最著名的童話故事包括《皇帝的新裝》、《拇指姑娘》、《丑小鴨》等。2.出示圖片,讓大家感受一下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安徒生創作的童話故事。3.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們初步了解到故事的內容,為學習本文奠定基礎。師小結:看完這個視頻,你們是不是覺得賣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憐,有沒有對她的遭遇而感到同情。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安徒生創作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2、課文先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師總結:1.敘述大年夜,天下著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著,小女孩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后講小女孩被凍死了。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2.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一(1——4)寫在下雪的大年夜,一個光頭赤腳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走在大街上的情景。二(5——10)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看到的幻景。三(11——12)寫小女孩凍死在墻角。三、再讀課文,初步分析小女孩一共擦了幾次火柴?每次分別都看到了什么?現實是怎樣的?小女孩想得到什么?反復閱讀,品味賞析課文中哪些描寫最讓你感動?找出來多讀幾遍,把你的感情充分讀出來。1、出示: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思考:“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指什么?賞析:指小女孩在美妙的幻想中死去了。小女孩兒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饑餓,只有痛苦,只有死亡才能擺脫這一切。這就說明,在這個社會中她的現實太悲慘了。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思考:兩個“幸福”指什么?賞析:第一個“幸福”是寫臨死時是幸福的,就是擦著火柴時出現的幻想,她是在美麗的幻想中死去。第二個“幸福”指的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五、課堂延伸假如你看到了這個可憐的小姑娘,你會怎么說,怎么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