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來賓市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科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范圍:統編版必修1第一課至第三課4.考試時間:75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4年3月22日,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群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跋山遺址群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期曠野遺址,目前出土文化遺物4萬余件,包括石制品3萬件以及少量竹、木質等有機物標本。其中1件象牙質鏟形器型體碩大、人工打制痕跡明顯,為國內首次發現。下列情景中,可能會出現在當時所處時代的是( )①石器工具已廣泛用于農業和畜牧業生產 ②人們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為生③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④人們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關于原始社會的解體和國家產生的演進過程下列傳導正確的是( )A.生產力發展→國家產生→階級產生→私有制產生B.生產力發展→私有制產生→階級產生→國家產生C.私有制產生→階級產生→生產力發展→國家產生D.階級產生→國家產生→私有制產生→生產力發展3.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三個階級社會的主要矛盾依次是( )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②奴隸階級與奴隸主階級的矛盾③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④生產無限擴大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⑤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A.①-②-③ B.③一④—⑤ C.②⑤-④ D.②—③-⑤4.俄國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戰爭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轉換:俄國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這說明十月革命的意義在于( )①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③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④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美國福克斯新聞網預測,在2024年,美國將經歷比1929年經濟大蕭條還要嚴重的經濟崩盤,這將對全球造成巨大的影響。美國經濟正在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而且沒有任何有效的解決辦法。下列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認識正確的有( )①基本特征是生產相對過剩而不是絕對過剩 ②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③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巨大飛躍 ④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徹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迎來第75個生日。75年滄桑巨變,中國由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新中國的成立( )①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②標志著我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③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世紀初,中國人民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道路屢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下列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及其影響,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③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④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8.在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標志性事件凝結著人類的光榮與夢想、昭示著歷史前進的方向,成為一個民族發展、人類社會進步的里程碑。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意味著( )①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②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③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④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毛澤東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并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認可的毛澤東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理論。下列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②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③是毛澤東個人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總結的全部思想④只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有指導意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系統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關于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進行新民主主義的革命,第二步才是進行社會主義的革命。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認識正確的是( )①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 ②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③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④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中國共產黨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走過百余年“趕考”征程,引領中華民族走出一條邁向偉大復興的人間正道。廣西某中學舉辦“光影追溯·圓夢之旅”攝影展,同學們的認識與圖片反映的主旨相符合的是( )①小紅: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從此有了主心骨②小明: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我國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③小林:三大改造完成意味著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④小磊: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從小崗破冰到深圳試水,從浦東開發到濱海建設,從海南起錨到雄安崛起,從長三角一體化到粵港澳大灣區騰飛——正是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的歷史軸線,串聯起日新月異的歷史巨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①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②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③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④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創立和發展起來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鄧小平理論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黨的建設,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14.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有這樣幾個重要節點:時間 會議 地位 關鍵詞1978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時期 改革2013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 全面深化改革2024年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對此,下列解讀正確的是( )①黨的這三次三中全會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②改革開放極人地改變了中華民族的面貌③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改革開放后,人們發出這樣的疑問:中國搞的還是社會主義嗎?蘇聯解體后,人們發出這樣的疑問:中國的社會主義還能搞多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人們又這樣思考:社會主義體制具有怎樣的優越性?在全黨全國人民的長期努力下,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勃勃生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這在當今世界上引起了強烈的關注,告訴世界社會主義沒有失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 )①是建國以來全黨全國人民共同開創、努力的結果②證明科學社會主義在今天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③為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提供了統一的歷史進程模板④為發展中國家擺脫西方路徑依賴貢獻了中國智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在當代中國,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四個自信”中表述正確的是(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法治保障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制度保障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物質力量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董仲舒材料二 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推翻舊社會建立了新中國,并用了不到6年時間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從站起來、富起來邁向強起來,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描繪了哪種社會形態?簡要分析其各自社會形態生產關系的特點。(12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生產過渡,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加劇,工人階級反抗資產階級剝的斗爭也更加激烈。空想社會主義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對未來社會提出了許多積極合理的設想。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指出: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結合材料,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分析科學社會主義是如何誕生的。(10分)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形勢下,美國債務危機可能會造成全球通貨膨脹。正如德國社會學家施特雷克所說:“資本主義未來將經歷長期的、痛苦的瓦解過程。它的瓦解不需依賴外力,而是被自身的問題壓垮。”目前,發達工業國家普遍存在三大長期趨勢:首先是經濟增長持續下滑,新冠疫情發生后這現象更加嚴重:其次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負債持續增長:最后是收入和財富不平等狀況惡化。穩定的經濟增長、良好的政府政策和社會平等被視為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系獲得合法性的前提,而這些條件如今都在逐步消失。結合材料,運用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有關知識,分析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10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202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6周年,46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全面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后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巨變。46年求索,46年奮斗,中國共產黨人帶領著人民,突破了一個又一個傳統“禁區”,闖過了道又一道艱難險阻。一個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中國已迅速崛起于世界的東方。46年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2)改革開放46年來,我國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請簡述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12分)來賓市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科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答案】C2.【答案】B3.【答案】D4.【答案】B5.【答案】B6.【答案】B7.【答案】A8.【答案】C9.【答案】A10.【答案】D11.【答案】B12.【答案】A13.【答案】D14.【答案】B15.【答案】C16.【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材料一是封建社會(1分),其生產關系特點是: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2分)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3分)材料二是社會主義社會(1分),其生產關系特點是: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1分)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2分)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2分)。18.①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2分)②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從而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3分)③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3分)④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2分》19.①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3分)②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3分)③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必然要求更高水平的生產關系與生產社會化程度相適應。(3分)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1分)20(1)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4分)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4分)③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