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刷題補漏】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備戰期中易錯精選(一)50題10考點本練習訓練范圍:浙教版九上科學1章(第2章在后續)1.C2.D3.D4.A5.A6.B7.B8.C9.D10.A11.C12.C13. ② ①14.B15.D16.D17.B18. 紅褐色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 C Ca(OH)2+CO2=CaCO3↓+H2O 氫氧化鎂難溶于水,水中無氫氧根離子,不能使酚酞變色19.A20.B21. 左 氫氧化鈉和氯化鈉(或NaOH和NaCl)22. 不正確,因為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無法說明就是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導致 有氣泡從導管冒出 和23. 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會對實驗造成干擾 飽和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能放出熱量 燒杯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24. 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對比 ③中硅膠由藍色變紅色25. 恰好完全反應后繼續加入稀硫酸相當于降溫,熱量逐漸散失 硫酸鈉 2:1 2NaOH+H2SO4═Na2SO4+2H2O26. 放熱 兩溶液混合時溫度的升高量遠大于兩溶液稀釋時的溫度升高量 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27. 4 a 設廢液中硫酸的質量為x,x=1.96g廢液中硫酸的質量分數為×100%=3.92%,答:廢液中硫酸的質量分數為3.92%。28.D29.B30.D31.D32.D33. 吸水 偏小 將產生的CO2全部排入C中,充分吸收34. 白色沉淀消失,產生氣泡,溶液變成無色 甲不合理,因為生成物中碳酸鈣與鹽酸會反應35. 過濾 二氧化碳、水、氯化鈉 取樣,配制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充分反應后過濾,取上層清液,滴加稀鹽酸,若有氣體產生,則未完全分解;若沒有氣體產生,則完全分解36. 堿 氫氧化鈉/NaOH 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AD37. 碳酸氫鈉片樣品 二氧化碳逸出時帶走部分水蒸氣 根據表中數據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設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為x,x=70%答: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為70%。38.C39.A40.B41. 有氣泡生成 氯化鈉和氯化氫或NaCl和HCl42. BaCO3 紅色 2.64 解:設第三次實驗中與碳酸鈉反應的氯化氫質量為x,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第三次實驗產生的CO2質量為前三次加入的稀鹽酸的溶質質量=30g×3×7.3%=6.57g,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稀鹽酸溶質的質量=6.57g-0.365g=6.205g故樣品中氫氧化鈉得質量為6.8g43. 氫氧化鈣微溶于水,不溶物可能是氫氧化鈣 部分變質 =44. 碳酸鈉/Na2CO3 不正確,不管是氫氧化鈉還是變質后生成的碳酸鈉,它們的水溶液都會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猜想二 B45.(1)2.2;(2)設生成的碳酸鈣對應的變質前的氫氧化鈣的質量為x,變質產生的碳酸鈣質量為y,Ca(OH)2+CO2=CaCO3↓+H2O和CaCO3+2HCl═CaCl2+H2O+CO2↑可得列式:解得:x=3.7gy=5g則該試劑中氫氧化鈣的質量為19.8g-5g=14.8g。(3)變質前氫氧化鈣的質量為3.7g+(19.8g-5g)=3.7g+14.8g=18.5g ,氫氧化鈣的變質程度為。46. 4.4 設:20g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解得:x=3.65g;所用鹽酸的質量分數是:×100%=18.25%。答:所用鹽酸的質量分數是18.25%。 設50g混合液中的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y。解得:y=14.625 g設生成57.4g氯化銀沉淀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z。解得:z=23.4g混合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答:混合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7.6%。47. 鐵銹先和稀硫酸反應 0.6 解:設30g稀硫酸中硫酸質量是x。 ;解得:x=9.8g;該實驗中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該實驗中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2.7%。48. 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避免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由乙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質量是2.2g,設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x=5g則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答: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83.3%。 ①②/②①49. HCl、 CaCl2/CaCl2、HCl 設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x=18g;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答: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90% 設:參加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為y。y=180g ;反應后的溶液質量(b)=18g+180g-7.92g=190.08g。答:乙圖縱坐標上b點的數值為190.08 。50. Al(OH)3、Fe(OH)3 18g 28% 解:設生成53.5g氫氧化鐵沉淀,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x=x=1200g設與氯化鋁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y=y=1600g設與氫氧化鋁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z=z=533.3gB點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1200g+1600g+533.3g=3333.3g答:B點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3333.3g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刷題補漏】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備戰期中易錯精選(一)50題10考點本練習訓練范圍:浙教版九上科學1章(第2章在后續)一 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1.(2023九下寧波·期中)近日,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發現“祝融號”著陸區的沙丘表面存在結殼、龜裂、團粒化、多邊形脊、帶狀水痕等特征。光譜數據分析發現,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鹽、蛋白石、含水鐵氧化物等含水礦物。進一步研究表明,沙丘表面的含水特征,并不是地下水和二氧化碳導致的,而是因為降霜或降雪。火星北極的土壤呈弱堿性。如果火星具備作物生長的其他條件,下表所列作物較適宜火星北極種植的有( )作物名稱 絲瓜 草莓 沙棗 馬鈴薯適宜生長的pH 6.0~6.5 5.5~6.5 8.0~8.7 5.6~6.0A.絲瓜 B.草莓 C.沙棗 D.馬鈴薯2.(2023九上嘉興·期中)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時,四種不同品牌的洗手液的pH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洗手液c的堿性比d弱B.洗手液b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C.洗手液d和b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D.洗手液c用蒸餾水稀后pH變大3.(2022九上·期中)人體內體液環境必須有適宜的酸堿度,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下表是健康的人體內不同物質的p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 唾液 胃液 血液 大腸液pH 6.6-7.1 0.8-1.5 7.35-7.45 8.3-8.4A.人體血液呈酸性 B.胃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強C.人體唾液一定是酸性 D.大腸液的堿性大于血液二 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4.(2023九上紹興·期中)將濃鹽酸和濃硫酸敞口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此過程中兩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圖像正確的是( )A. B. C. D.5.(2023九上湖州·期中)打開濃鹽酸試劑瓶時,能看到瓶口產生白霧且聞到刺激性氣味,說明濃鹽酸具有( )A.揮發性 B.腐蝕性 C.吸水性 D.酸性6.(2023九上·期中)天平的左端和右端分別放著盛有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敞口燒杯,過一段時間后,天平(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平衡 D.無法判斷三 酸的化學性質7.(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反應中,不能體現酸的通性的是( )A.Fe+H2SO4=FeSO4+H2↑ B.AgNO3+HCl=AgCl↓+HNO3C.Ca(OH)2+2HNO3=Ca(NO3)2+2H2O D.MgO+H2SO4=MgSO4+H2O8.(2023九上金華·期中)如圖是小科以稀硫酸為主題繪制的“多彩酸世界”思維導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①中酚酞試液滴入稀硫酸中可使溶液變成紅色B.實驗②中稀硫酸與 CuCl2 溶液反應可得到藍色溶液C.實驗③中稀硫酸與鐵釘反應還可觀察到有氣泡生成D.實驗⑤中稀硫酸與 Na2CO3 溶液反應可產生白色沉淀9.(2023九上·期中)茶葉蛋蛋黃表面有一層黑色的物質(如圖),它能否食用呢?小明取兩個帶有黑色物質 的蛋黃開展實驗,發現黑色物質不溶于水;可以溶于稀鹽酸,其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2HCl+FeS =FeCl +H S↑, 根據知識回答問題。一定質量的HCl溶液中慢慢加入FeS后所得溶液中,下列不能正確反應其對應變化的( )A. B. C. D.10.(2022九上·期中)稀鹽酸、稀硫酸以及其他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這就是酸的通性。為了驗證酸的通性小明進行了如圖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試管①無明顯現象 B.試管②中產生了氣泡C.試管③中的溶液變黃 D.試管④中的溶液變紅11.(2022九上寧波·期末)如圖表示化學反應中溶液的顏色變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若X是稀鹽酸,a可能是紫色石荔試液 B.若X是稀鹽酸,b可能是氧化物C.若X是稀硫酸,c不可能是單質 D.若X是稀硫酸,d不一定是堿類物質四 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12.(2023九上寧波·期中)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物質與其用途不一致的是( )A.燒堿——爐具清潔劑的主要成分B.熟石灰——秋冬季節樹干上粉刷的石灰漿C.氫氧化鈉——改良酸性土壤D.硫酸——金屬除銹、精煉石油13.(2023九上金華·期中)選擇下列物質的序號填空:①濃硫酸,②熟石灰,③石灰石,④稀硫酸。(1)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通常可用于某些氣體的干燥劑的是 。五 堿的化學性質14.(2023九上杭州·期中)向盛有鹽酸和氯化鎂溶液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后發現有沉淀產生,過濾后得到濾液。有關濾液的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濾液中可能含有HClB.濾液可能只含有1種溶質C.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CuSO4溶液,無明顯現象,則濾液一定含2種溶質D.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無明顯現象,則濾液中一定含有NaOH15.(2023九上溫州·期中)小明圍繞“認識物質性質”的思維模型展開如下實驗,某氣體X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且不產生其他氣體。向充滿氣體X的燒瓶中注入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結束后打開止水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變化看,燒杯中的水會倒流至燒瓶中B.從性質看,氣體X可能會與Ca(OH)2反應C.從結構看,氣體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D.從應用看,用氫氧化鈉固體干燥氣體X16.(2022九上·期中)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其化學式CsOH,則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CsOH在水中能電離出Cs+、OH-B.CsOH溶液能與CO2反應C.CsOH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D.CsOH溶液與硫酸反應生成的鹽的化學式為CsSO417.(2023九上臺州·期中)一定溫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體,溶液的質量與加入NaOH固體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MP段發生的反應為:FeCl3+3NaOH=3NaCl+Fe(OH)3↓B.m-n=c-bC.P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的種類有三種D.生成Fe(OH)3的質量為(n﹣c+a)g18.(2022九上杭州·期中)酸、堿、鹽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廣泛,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小馬同學總結了堿的化學性質如圖(1)依據反應①,小馬將少量氫氧化鐵固體加入稀硫酸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2)依據反應②,氫氧化鉀能與下列物質反應的是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3)依據反應③,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口往往會有白色固體的原因是 ;(4)依據反應④,小馬將無色酚酞試液分別滴入氫氧化鎂固體表面,發現酚酞試液不變色 。六 酸堿(中和)反應及其應用19.(2023九上杭州·期中)向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c所示的中都含有Na+、Cl-B.a點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OH和NaClC.c點表示NaOH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D.b點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20.(2023九上金華·期中)一定溫度下,向含有適量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慢慢滴加稀鹽酸,溶液溫度隨加入稀鹽酸質量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M點時溶液呈紅色 B.N點時溶液pH最小C.該化學反應放熱 D.P點時溶液呈酸性21.(2023九上寧波·期中)如圖所示的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試液的蒸餾水,向左、右兩管中同時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氫氧化鈉稀溶液和稀鹽酸。(1)開始時 管溶液呈紅色;(填“左”或“右”)(2)充分反應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紅色,此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 。22.(2023九上杭州·期中)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是否放出熱量?為探究此問題進行了實驗。(1)小陳同學按圖甲實驗:在燒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觀察到溫度計示數變大,于是得到“反應放出熱量”的結論。你認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2)小黃同學用乙圖實驗,可以根據 現象證明該反應放出熱量。(3)小張同學是將稀硫酸不斷的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并用數字化儀器測量的數據。由圖丙可知,當反應進行到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填溶質的化學式)23.(2023九上臺州·期中)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嗎?三位同學為探究此問題進行了下列實驗:(1)甲同學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隨著硫酸的加入,燒杯中溶液溫度與加入硫酸體積之間的變化關系如甲圖所示。本實驗選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選用NaOH固體的原因是 。(2)乙同學按乙圖裝置進行實驗,其中的澄清飽和石灰水的作用是 。(3)丙同學按丙圖實驗,可以根據 現象也能證明中和反應是放熱的。24.(2023九上杭州·期中)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酸堿之間的反應進行探究。【實驗一】證明酸和堿發生了反應。稀鹽酸和NaOH溶液混合沒有明顯現象,小李同學按如圖1所示,首先向盛有適量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加了2~3滴酚酞溶液,當觀察到 現象時,證明了鹽酸和NaOH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實驗二】證明酸堿反應有水生成。小楊取變色硅膠(吸水后由藍色變紅色)、無水醋酸(一種酸,常溫下為無色液體)和氫氧化鈉固體進行如圖2所示的三個實驗。(1)實驗①、②的實驗目的是 ;(2)能證明酸和堿反應有水生成的現象是 。25.(2023九上杭州·期中)為證明酸與堿發生反應,實驗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室溫下,甲同學將稀硫酸慢慢滴入裝有氫氧化鈉稀溶液的燒杯中直至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利用溫度計測出燒杯中溶液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1)該曲線說明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B點后溶液溫度下降的原因是 。(2)B 點對應溶液的溶質成分是 。(3)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測得反應后溶液中 Na+與 SO42-的個數比為 時,表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6.(2023九上金華·期中)濃度均為a%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混合后用玻璃棒攪拌,觀察到溶液的溫度升高,由此現象小金同學得出兩者能發生反應的結論。小東同學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此結論不夠嚴謹,為此設計了下列3個對比實驗:實驗中三種液體均取50毫升: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均為a%。將裝置傾斜,兩種液體就能混合。用溫度傳感器測得3個實驗中溶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1)從實驗①和實驗②圖像可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稀釋時均 (選填“吸熱”或“放熱”)。(2)分析“溶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可推測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理由是 。(3)從微觀角度分析,此反應的溫度變化主要是由于 兩種離子發生反應放出熱量。27.(2023九下杭州·期中)化學小組參加“鉛蓄廢電池中硫酸回收”的研學項目,回收時需要測定電池廢液中硫酸的質量分數。向裝有50g廢液的錐形瓶中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并充分攪拌,利用pH計等電子設備采集信息并繪制成如圖,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1)稱量 gNaOH固體,溶解,配制40g10%的NaOH溶液。(2)圖乙中,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點是 (填字母)。(3)請計算廢液中H2SO4的質量分數。七 鹽的性質及用途28.(2023九上杭州·期中)向一定量硫酸銅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O點到A點,紅褐色沉淀逐漸增加B.A點時溶液中有兩種溶質C.B點時溶液D.從A點到B點,硫酸鈉的質量不變29.(2023九上寧波·期中)為驗證“加熱碳酸氫銨”所發生的變化,兩同學分別用甲、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發現兩實驗中碳酸氫銨固體均消失,浸有酚酞試液的棉球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資料:無水硫酸銅呈白色,遇水后呈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實驗不如乙實驗環保B.只根據甲實驗“固體消失”這一現象,可驗證碳酸氫銨發生了分解C.乙實驗有利于學生分析“固體消失”的原因D.只根據乙實驗的現象,可驗證:NH4HCO3NH3↑+CO2↑+H2O30.(2020九上紹興·期末)燒杯中盛有 MgSO4和HCl 的混合溶液 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 Ba(OH)2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滴加的溶液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對應溶液中只有 1 種溶質B.b~c 段發生 2 個反應C.Ba(OH)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 13.7%D.m=37.8531.(2023九上麗水·期中)海水通過曬制得到的粗鹽中常含有泥沙、MgCl2、CaCl2、Na2SO4 等雜質,如圖是除去粗鹽中可溶性雜質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經過一系列除雜操作后,最終得到溶液B中的溶質只有NaClB.濾渣中共有三種沉淀C.為證明鹽酸過量,可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D.BaCl2 和 Na2CO3 的添加順序不能顛倒,否則除不盡雜質32.(2022九上寧波·期中)向一定質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已知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b、c點對應的溶液溶質相同 B.oa段生成的沉淀有2種C.圖中m的值是2.33 D.d點對應的溶質有4種33.(2023九上麗水·期中)勞動實踐課上同學們用草木灰給農作物施肥。課后同學查閱資料,得知草木灰是一種重要的農 家肥,其主要成分為碳酸鉀。【提出問題】如何測定草木灰中碳酸鉀的含量 【設計與實驗】第一步:燃燒向日葵秸稈,收集一定質量的草木灰。第二步:用 60℃水浸洗草木灰并過濾,洗滌濾渣 2 次,合并濾液。第三步:蒸發濾液,烘干固體,取所得固體進行如圖實驗。第四步:根據反應前后燒杯和其中溶液總質量的增加量,計算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1)裝置 B 的作用是 ;(2)實驗中若稀硫酸的量不足,則實驗結果會 (填“偏大”或“偏小”);(3)A 中反應結束后,打開彈簧夾,向裝置中通入 N2 的目的是 。34.(2023九上金華·期中)(1)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鈉溶液,根據下圖所示的實驗過程,加入過量稀鹽酸后,觀察到現象有 。(2)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應生成CaCO3沉淀。為表示這個反應寫出了下列甲、乙兩個反應方程式: 甲:CaCl2+NaHCO3=CaCO3↓+NaCl+HCl 乙: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你認為哪個化學方程式不合理,為什么? 。35.(2023九上溫州·期中)侯德榜制堿法生產純堿主要的工藝流程如下:【資料】①虛線框內的主要反應為:NaCl (飽和)+NH3+CO2+H2O=NaHCO3↓+NH4Cl;②NaHCO3+HCl=NaCl+H2O+CO2↑。(1)操作1的名稱為 。(2)在該工藝流程中能循環使用的物質有 。(3)說明判斷碳酸氫鈉固體是否完全分解的方法 。36.(2023九上寧波·期中)今年11月7日正是立冬節氣,浙江部分城市會有吃年糕的習俗,其中順溪“黃年糕”以其突出的口感深受大家歡迎。在“黃年糕”的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草木灰的浸出液,使年糕具有金黃的色澤和軟滑的口感。小梅對制作“黃年糕”的草木灰展開了探究:[查閱資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堿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軟化食物纖維等作用;②草木灰中富含鉀鹽,主要成分是K2CO3,還含有少量K2SO4和KCl。[實驗探究]檢驗草木灰的成分,并測定草木灰中K2CO3的質量分數。(1)取少量草木灰浸泡在蒸餾水中制成浸出液,取少量草木灰浸出液于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觀察到酚獻試液變成紅色,則說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 性。(2)小梅想測定草木灰(質量為m0)中K2CO3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并利用該實驗裝置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鹽酸不產生氣體)①先通一段時間的空氣;②稱量D裝置的質量為m1;③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將足量稀鹽酸逐滴加入錐形瓶,待氣泡不再產生后,關閉活塞;④再次通空氣一段時間;⑤再次稱量D裝置的質量為m2。裝置A中的試劑應該為 溶液,裝置A的作用是 。(3)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若缺少步驟④,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B.若缺少裝置C,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C.裝置E的作用是吸收反應產生的CO2和水蒸氣D.根據實驗數據,草木灰中K2CO3的質量分數為37.(2023九上杭州·階段練習)復方碳酸氫鈉片是一種常用藥,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反應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為測定該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了如下思考和實驗:(1)小科認為,要測定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實驗中需要采集兩個數據:一是測出 的質量;二是根據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原理,通過實驗測出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2)小科按如圖甲的實驗方案,取藥片和足量的稀鹽酸進行實驗,通過測量反應前后總質量變化來采集實驗數據。同學們認為該方案測得的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會偏大,原因是(答出一點即可)。(3)為減小實驗誤差,小科又設計了如圖乙的實驗方案,取藥片和足量的稀鹽酸進行了三次實驗,采集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序號 1 2 3碳酸氫鈉片樣品質量/克 6.0 6.0 6.0反應前圖乙裝置總質量/克 193.8 194.6 193.6反應后圖乙裝置總質量/克 191.6 192.6 191.2二氧化碳質量/克請計算出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八 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38.(2022九上杭州·期中)菜農老張家種的蔬菜生長遲緩、葉色偏黃、抗旱能力差。農技員診斷后認為是缺某些元素所致。為改變現狀,農技員建議他家施用復合肥料,你認為應選用的是( )A.NH4Cl B.Ca(H2PO4)2C.(NH4)2HPO4 D.KCl39.(2023九上臺州·期中)《天工開物》中記載了許多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物質的認識和應用的事例,如:硝石,“硝質與鹽同母,現于地面。”石灰,“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用以砌墻、石,水調黏合。”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硝石(硝酸鉀)可用作復合肥 B.石灰經火焚煉得到氫氧化鈣C.硝石溶液能與氯化鈉溶液發生反應 D.水調黏合過程中,氧化鈣和水反應吸熱40.(2023九上杭州·期中)農作物生長需要含較多氮、磷、鉀元素的化肥,下列關于化肥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氮肥能促進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吸收養分和抗寒抗旱能力B.王大爺家的麥子綠油油的,莖秤很粗壯,是因為可能是往田地施了一種復合肥料KNO3C.施加化肥不僅有助于作物生長,長期還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D.NH4NO3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因為兩者混合能產生一種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氣體,從而降低肥效九 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變質問題41.(2023九上·期中)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變質。現向一定質量且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并振蕩。如圖所示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鹽酸質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1)圖中線段BC對應的實驗現象是 ;(2)圖中D點溶液中的溶質是 。42.(2023九上寧波·期中)已知氫氧化鈉在空氣中既能吸收水分而潮解,又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為探究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樣品是“部分變質還是完全變質”,小科取少量樣品配制成溶液,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實驗一:定性分析①乙試管中白色沉淀是 (填化學式)②觀察到丁試管內酚酞試液顯 ,可知該氫氧化鈉樣品部分變質。(2)實驗二;定量測量如圖戊,準確稱取13.5克變質的樣品放入錐形瓶中,用電子秤稱得錐形瓶及樣品的總質量為50克,再把150.00克稀鹽酸平均分成5等份,每份30.00克依次加入錐形瓶中,充分反應后用電子秤稱得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總質量,實驗數據記錄如下:加入鹽酸的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總質量/g 80.00 110.00 139.78 168.46 197.36①整個反應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是 克。②根據上述實驗數據,計算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43.(2022九上·期中)實驗室里有一瓶長期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鈣粉末,小科為測定該瓶粉末是否變質及變質程度,進行如下實驗操作:步驟一:小科取2克樣品放入燒杯中,加20克水,有固體未溶。步驟二:過濾,取濾液加入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步驟三:在濾渣中加入過量鹽酸,有氣泡生成。(1)不能通過步驟一判斷該瓶粉末已變質,理由是 。(2)通過以上實驗,可以判斷氫氧化鈣的變質情況是 。(3)若瓶內未變質前的氫氧化鈣,與質量為m1的HCl恰好完全反應,當氫氧化鈣變質后恰好完全反應需要消耗HCl的質量為m2,則m1 m2。(填“>”“<”或“=”)(涉及到的化學方程式有: Ca(OH)2+CO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44.(2023九上紹興·期中)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固體樣品是否變質,幾位同學做了如下探究:[提出問題]這瓶溶液的溶質是什么 (提示:氯化鋇溶液呈中性。)[提出猜想]猜想一:氫氧化鈉;猜想二: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猜想三: 。[實驗探究]小柯取少量樣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別裝入兩支試管中,進行如圖的實驗。(1)小柯認為“甲圖實驗說明NaOH固體部分變質”。他的觀點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2)分析乙圖實驗的現象,可以確定猜想 正確。(3)進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樣品溶液,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直至過量。生成CO2的質量隨加入稀鹽酸質量變化的大致圖像是圖中的 。A. B. C. 45.(2021九上·期中)在實驗室中,小科同學發現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狀試劑。他們對該試劑進行了定量實驗分析:稱取試劑19.8g放入錐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蕩,再向錐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稀鹽酸充分反應。測得數據與圖像如下: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稀鹽酸的質量/克 25 25 25 25 25 25錐形瓶中物體的質量/克 75 100 125 150 172.8 197.8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1)b的數值為______。(2)計算該試劑中氫氧化鈣的質量?(3)氫氧化鈣的變質程度(請計算有百分之多少的氫氧化鈣變質了)?十 酸、堿、鹽的相關計算46.(2023九上寧波·期中)小科在實驗室里發現有一瓶碳酸鈉和氯化鈉組成的混合溶液。他想測定該溶液中碳酸鈉和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此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1:取該混合溶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當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為20g、40g、60g時,生成氣體的質量見下表(氣體的溶解忽略不計)。實驗2:另取該溶液50g,加入一定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測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銀溶液,測得實驗數據如圖。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稀鹽酸的質量/g 20 40 60生成氣體的質量/g 2.2 m 5.5試分析計算:(1)實驗1中,第二組數據m為 。(2)實驗所用鹽酸的質量分數是多少?(3)50克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47.(2023九上杭州·期中)為防止食品腐敗,某些食品包裝袋內常放入“除氧劑”,其主要成分是鐵粉,其他物質不與酸反應。某興小組在實驗室發現了一包破損的“除氧劑”,他們取六份樣品,分別加入不同質量的稀硫酸。測得部分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 5 6樣品質量/克 30 30 30 30 30 30稀硫酸質量/克 30 60 90 120 150 180產生氣體質量/克 0 0.1 0.3 0.5 m 0.6(1)第1次實驗沒有氣體產生,其理由是: 。(2)表格中m的數值為 。(3)請計算該實驗中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48.(2023九上溫州·期中)小科為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其它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利用氣密性良好的圖甲裝置進行實驗:①稱取石灰石樣品6克,加入錐形瓶中,塞緊瓶塞,從左側持續緩慢鼓入空氣;②一段時間后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鹽酸,開始計時;③待裝置D總質量不再增加時停止鼓入空氣(堿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實驗過程中測得裝置D增加的質量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乙)(反應方程式為:CaCO3+2HCl═2CaCl2+H2O+CO2↑)(1)實驗前,要先鼓入空氣的目的是 。(2)根據圖乙,計算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計算結果精確到0.1%)(3)下列情況中,會導致測得的碳酸鈣質量分數偏大的是 。(可多選)①去掉A裝置將空氣直接鼓入裝置B ②去掉C裝置將B與D裝置直接連接③當氣泡停止產生時立即停止鼓入空氣 ④將稀鹽酸快速注入錐形瓶中與樣品反應49.(2020九上溫州·期中)食用級碳酸鈣廣泛應用于現代保健食品行業,是奶制品、肉制品和面制品等行業的優質營養強化添加劑,某同學為測定某品牌食用級碳酸鈣中碳酸鈣的含量,向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溶液中加入該樣品(含有雜質,且雜質不與酸反應也不溶于水),記錄反應過程中有關的實驗數據,最后得到如圖所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2HCl=CaCl2+H2O+CO2↑)(1)寫出a點時溶液中溶質有 (用化學式表示)(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3)求乙圖縱坐標上b點的數值(寫出計算過程)50.(2023九上寧波·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對當地土壤成分及含量開展調查。將1000g土壤樣品中的鋁元素、鐵元素均轉化為AlCl3、FeCl3后,往它們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質量分數為5%的NaOH溶液(假設其他雜質均不與酸、堿反應)。產生的沉淀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請分析計算:【提示: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1)A點沉淀為 (填化學式)。(2)該土壤樣品中鋁元素的質量為 g。(3)鐵元素在該土壤樣品中所占百分比?(4)B點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刷題補漏】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備戰期中易錯精選(一)50題10考點本練習訓練范圍:浙教版九上科學1章(第2章在后續)一 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1.(2023九下寧波·期中)近日,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發現“祝融號”著陸區的沙丘表面存在結殼、龜裂、團粒化、多邊形脊、帶狀水痕等特征。光譜數據分析發現,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鹽、蛋白石、含水鐵氧化物等含水礦物。進一步研究表明,沙丘表面的含水特征,并不是地下水和二氧化碳導致的,而是因為降霜或降雪。火星北極的土壤呈弱堿性。如果火星具備作物生長的其他條件,下表所列作物較適宜火星北極種植的有( )作物名稱 絲瓜 草莓 沙棗 馬鈴薯適宜生長的pH 6.0~6.5 5.5~6.5 8.0~8.7 5.6~6.0A.絲瓜 B.草莓 C.沙棗 D.馬鈴薯【答案】C【詳解】A、絲瓜適宜生長的pH為6.0~6.5,小于7,呈酸性,不適宜火星北極種植,選項錯誤;B、草莓適宜生長的pH為5.5~6.5,小于7,呈酸性,不適宜火星北極種植,選項錯誤;C、沙棗適宜生長的pH為8.0~8.7,大于7,呈堿性,適宜火星北極種植,選項正確;D、馬鈴薯適宜生長的pH為5.6~6.0,小于7,呈酸性,不適宜火星北極種植,選項錯誤;故選C。2.(2023九上嘉興·期中)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時,四種不同品牌的洗手液的pH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洗手液c的堿性比d弱B.洗手液b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C.洗手液d和b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D.洗手液c用蒸餾水稀后pH變大【答案】D【詳解】A、由圖可知,洗手液c的pH在8~9之間,呈堿性,洗手液d的pH在12~13之間,呈堿性,即洗手液c的pH小于洗手液d的pH,所以洗手液c的堿性比d弱,選項正確;B、由圖可知,洗手液b的pH在5~6之間,呈酸性,所以洗手液b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選項正確;C、由圖可知,洗手液d的pH在12~13之間,呈堿性,洗手液b的pH在5~6之間,呈酸性,所以洗手液d和b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選項正確;D、由圖可知,洗手液c的pH在8~9之間,呈堿性,用蒸餾水稀后堿性減弱,其pH變小,選項錯誤;故選D。3.(2022九上·期中)人體內體液環境必須有適宜的酸堿度,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下表是健康的人體內不同物質的p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 唾液 胃液 血液 大腸液pH 6.6-7.1 0.8-1.5 7.35-7.45 8.3-8.4A.人體血液呈酸性 B.胃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強C.人體唾液一定是酸性 D.大腸液的堿性大于血液【答案】D【詳解】A、人體血液pH大于7,呈堿性,錯誤;B、胃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強,錯誤;C、人體唾液pH不一定小于7,不一定是酸性,錯誤;D、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且pH越大,堿性越強,大腸液的pH大于血液,,則大腸液的堿性大于血液,正確。故選D。二 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4.(2023九上紹興·期中)將濃鹽酸和濃硫酸敞口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此過程中兩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圖像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A【詳解】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敞口放置有氯化氫揮發,溶質質量減少,溶劑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變小;濃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吸收空氣中的水,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增加,溶質質量分數變小。故選A。5.(2023九上湖州·期中)打開濃鹽酸試劑瓶時,能看到瓶口產生白霧且聞到刺激性氣味,說明濃鹽酸具有( )A.揮發性 B.腐蝕性 C.吸水性 D.酸性【答案】A【詳解】打開濃鹽酸試劑瓶時,能看到瓶口產生白霧且聞到刺激性氣味,是因為從濃鹽酸中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霧產生,說明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從微觀角度是鹽酸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刺激性氣味。故選A。6.(2023九上·期中)天平的左端和右端分別放著盛有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敞口燒杯,過一段時間后,天平(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平衡 D.無法判斷【答案】B【詳解】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過一段時間后會變輕;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氣中水蒸氣,過一段時間質量會增加。過一段時間后,天平右端下沉。故選B。三 酸的化學性質7.(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反應中,不能體現酸的通性的是( )A.Fe+H2SO4=FeSO4+H2↑B.AgNO3+HCl=AgCl↓+HNO3C.Ca(OH)2+2HNO3=Ca(NO3)2+2H2OD.MgO+H2SO4=MgSO4+H2O【答案】B【詳解】A、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其它酸也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能體現酸的通性,錯誤;B、硝酸銀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硝酸等酸不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不能體現酸的通性,正確;C、氫氧化鈣能與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鈉和水,其它酸也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能體現酸的通性,錯誤。D、氧化鎂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水,其它酸也能與金屬氧化鎂反應生成鹽和水,能體現酸的通性,錯誤。故選B。8.(2023九上金華·期中)如圖是小科以稀硫酸為主題繪制的“多彩酸世界”思維導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①中酚酞試液滴入稀硫酸中可使溶液變成紅色B.實驗②中稀硫酸與 CuCl2 溶液反應可得到藍色溶液C.實驗③中稀硫酸與鐵釘反應還可觀察到有氣泡生成D.實驗⑤中稀硫酸與 Na2CO3 溶液反應可產生白色沉淀【答案】C【詳解】A、酚酞遇酸性溶液不變色,所以實驗①中紫色石蕊試液滴入稀硫酸中可使溶液變成紅色,錯誤;B、實驗②中稀硫酸與CuCl2相互交換成分,不會產生沉淀、氣體和水,不會發生反應,錯誤;C、實驗③中稀硫酸與鐵釘中的鐵反應會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還可觀察到有氣泡生成,正確;D、實驗⑤中稀硫酸與Na2CO3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可產生氣泡,不產生白色沉淀,錯誤。故選C。9.(2023九上·期中)茶葉蛋蛋黃表面有一層黑色的物質(如圖),它能否食用呢?小明取兩個帶有黑色物質 的蛋黃開展實驗,發現黑色物質不溶于水;可以溶于稀鹽酸,其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2HCl+FeS =FeCl +H S↑, 根據知識回答問題。一定質量的HCl溶液中慢慢加入FeS后所得溶液中,下列不能正確反應其對應變化的( )A. B.C. D.【答案】D【詳解】A、反應過程中,氯化亞鐵的質量由零開始,不斷增加,反應結束后質量不變,能正確反應其對應變化,不符合題意;B、反應過程中,硫化氫的質量由零開始,不斷增加,反應結束后質量不變,能正確反應其對應變化,不符合題意;C、反應前后溶劑均為水,且水的質量不變,能正確反應其對應變化,不符合題意D、根據化學方程式2HCl+FeS =FeCl +H S↑可知,每88份質量FeS生成34份質量的H2S,則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不斷增加,但反應結束后溶液質量不變,不能正確反應其對應變化,符合題意。故選D。10.(2022九上·期中)稀鹽酸、稀硫酸以及其他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這就是酸的通性。為了驗證酸的通性小明進行了如圖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試管①無明顯現象 B.試管②中產生了氣泡C.試管③中的溶液變黃 D.試管④中的溶液變紅【答案】A【詳解】A、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試管①無明顯現象,故說法正確;B、鹽酸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試管②中不會產生氣泡,故說法錯誤;C、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試管③中的溶液變成淺綠色,故說法錯誤;D、氧化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試管④中的溶液變藍色,故說法錯誤。故選A。11.(2022九上寧波·期末)如圖表示化學反應中溶液的顏色變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若X是稀鹽酸,a可能是紫色石荔試液 B.若X是稀鹽酸,b可能是氧化物C.若X是稀硫酸,c不可能是單質 D.若X是稀硫酸,d不一定是堿類物質【答案】C【詳解】A、若X是稀鹽酸,稀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則a可能是紫色石蕊試液,敘述正確;B、若X是稀鹽酸,稀鹽酸可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顯黃色的氯化鐵溶液,因此b可能是氧化鐵,敘述正確;C、若X是稀硫酸,稀硫酸與鐵反應生成顯淺綠色的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氣,因此c可能是單質,敘述錯誤;D、若X是稀硫酸,則X與d反應生成的藍色溶液可能為含銅離子的溶液,而稀硫酸不能與銅發生反應,即d可能為含銅的氧化物或堿或碳酸鹽,敘述正確。故選:C。四 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12.(2023九上寧波·期中)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物質與其用途不一致的是( )A.燒堿——爐具清潔劑的主要成分B.熟石灰——秋冬季節樹干上粉刷的石灰漿C.氫氧化鈉——改良酸性土壤D.硫酸——金屬除銹、精煉石油【答案】C【詳解】A、燒堿能夠與爐具上的污物發生化學變化,能夠清潔爐具,是爐具清潔劑的主要成分,物質與其用途一致,不符合題意;B、秋冬季節樹干上粉刷的石灰漿,熟石灰能夠殺死有害蟲卵等,物質與其用途一致,不符合題意;C、氫氧化鈉雖然呈堿性,但其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物質與其用途不一致,符合題意;D、硫酸能夠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可用于金屬除銹,還能夠用于精煉石油等,物質與其用途一致,不符合題意。故選C。13.(2023九上金華·期中)選擇下列物質的序號填空:①濃硫酸,②熟石灰,③石灰石,④稀硫酸。(1)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通常可用于某些氣體的干燥劑的是 。【答案】 ② ①【詳解】(1)氫氧化鈣具有堿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②;(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故填①;五 堿的化學性質14.(2023九上杭州·期中)向盛有鹽酸和氯化鎂溶液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后發現有沉淀產生,過濾后得到濾液。有關濾液的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濾液中可能含有HClB.濾液可能只含有1種溶質C.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CuSO4溶液,無明顯現象,則濾液一定含2種溶質D.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無明顯現象,則濾液中一定含有NaOH【答案】B【分析】向盛有鹽酸和氯化鎂溶液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鹽酸反應完,再與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充分反應后發現有沉淀產生,說明鹽酸已經完全反應,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鎂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鎂沉淀。【詳解】A、由分析可知,濾液中一定不含鹽酸,故選項說法錯誤;B、可能是氫氧化鈉和氯化鎂恰好完全反應,則濾液可能只含有氯化鈉1種溶質,故選項說法正確;C、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CuSO4溶液,無明顯現象,則濾液中一定不含氫氧化鈉,可能是氫氧化鈉和氯化鎂恰好完全反應,不一定含2種溶質,故選項說法錯誤;D、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無明顯現象,說明濾液中不含氯化鎂,無法確定濾液中是否含有NaOH,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15.(2023九上溫州·期中)小明圍繞“認識物質性質”的思維模型展開如下實驗,某氣體X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且不產生其他氣體。向充滿氣體X的燒瓶中注入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結束后打開止水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變化看,燒杯中的水會倒流至燒瓶中B.從性質看,氣體X可能會與Ca(OH)2反應C.從結構看,氣體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D.從應用看,用氫氧化鈉固體干燥氣體X【答案】D【分析】氣體X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且不產生其他氣體,裝置內氣壓減小。【詳解】A、從變化看,燒杯中的水會倒流至燒瓶中,故說法正確;B、從性質看,氣體X可能會與Ca(OH)2反應,會導致裝置內氣壓減小,故說法正確;C、從結構看,氣體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故說法正確;D、氣體X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從應用看,用氫氧化鈉固體不能干燥氣體X,故說法錯誤。故選D。16.(2022九·期中)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其化學式CsOH,則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CsOH在水中能電離出、B.CsOH溶液能與反應C.CsOH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D.CsOH溶液與硫酸反應生成的鹽的化學式為【答案】D【詳解】A. 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所以CsOH在水中能電離出、,此選項正確;B. 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可溶性的堿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所以CsOH溶液能與反應,此選項正確;C. 酚酞試液遇堿性溶液變紅,CsOH溶液顯堿性,所以CsOH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此選項正確;D. 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酸堿能發生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水,所以CsOH溶液與硫酸反應生成的鹽的化學式為Cs2SO4,此選項錯誤。故選D。17.(2023九上臺州·期中)一定溫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體,溶液的質量與加入NaOH固體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MP段發生的反應為:FeCl3+3NaOH=3NaCl+Fe(OH)3↓B.m-n=c-bC.P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的種類有三種D.生成Fe(OH)3的質量為(n﹣c+a)g【答案】B【分析】一定溫度下,向ag 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體,氫氧化鈉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由圖象可知FeCl3沉淀完全時消耗NaOH的質量為ng;再加入的(m-n) g 氫氧化鈉固體溶解于水中,溶液的質量不再增加,即P點對應的溶液中NaOH達到飽和狀態。【詳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MP段是氫氧化鈉固體繼續溶解,氯化鐵已經完全反應,故A錯誤;B、MP段是氯化鐵反應完了,所以溶液增加的質量c﹣b等于氫氧化鈉固體溶解的質量m-n,故B正確;C、P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有過量的氫氧化鈉和反應生成的氯化鈉,只有兩種,故C錯誤;D、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氯化鐵溶液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固體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氫氧化鐵沉淀的質量與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總和,即ag+ng=氫氧化鐵沉淀的質量+bg,則生成Fe(OH)3的質量為(n-b+a)g,故D錯誤;故選B。18.(2022九上杭州·期中)酸、堿、鹽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廣泛,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小馬同學總結了堿的化學性質如圖(1)依據反應①,小馬將少量氫氧化鐵固體加入稀硫酸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2)依據反應②,氫氧化鉀能與下列物質反應的是 ;A.H2SO4B.BaCl2C.CuSO4D.Na2CO3(3)依據反應③,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口往往會有白色固體的原因是 ;(4)依據反應④,小馬將無色酚酞試液分別滴入氫氧化鎂固體表面,發現酚酞試液不變色 。【答案】 紅褐色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 C Ca(OH)2+CO2=CaCO3↓+H2O 氫氧化鎂難溶于水,水中無氫氧根離子,不能使酚酞變色【詳解】(1)氫氧化鐵固體為紅褐色,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氯化鐵溶液為黃色,所以現象為紅褐色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2)依據反應②,堿可以和鹽反應;A、H2SO4是酸,錯誤;B、BaCl2是鹽,和KOH相互交換成分沒有氣體、沉淀和水生成,不反應,錯誤;C、CuSO4是鹽,和KOH相互交換成分有氫氧化銅藍色沉淀生成,反應,錯誤;D、Na2CO3是鹽,和KOH相互交換成分沒有氣體、沉淀和水生成,不反應,錯誤。故選C。(3)石灰水中的Ca(OH)2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CaCO3是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化學方程式為:;(4)氫氧化鎂難溶于水,水中無氫氧根離子,不能使酚酞變色。六 酸堿(中和)反應及其應用19.(2023九上杭州·期中)向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c所示的中都含有Na+、Cl-B.a點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OH和NaClC.c點表示NaOH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D.b點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答案】A【詳解】A、由圖可知,a點pH小于7,溶液呈酸性,其中含有剩余HCl和生成的NaCl,其中含有Na+、Cl-,b點pH等于7,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含有生成的NaCl,其中含有Na+、Cl-,c點pH大于7,溶液呈堿性,其中含有剩余的NaOH和生成的NaCl,其中含有Na+、Cl-,選項正確;B、由圖可知,a點pH小于7,溶液呈酸性,其中含有剩余HCl和生成的NaCl,選項錯誤;C、由圖可知,c點pH大于7,溶液呈堿性,其中含有剩余的NaOH和生成的NaCl,選項錯誤;D、由圖可知,b點pH等于7,溶液呈中性,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選項錯誤;故選A。20.(2023九上金華·期中)一定溫度下,向含有適量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慢慢滴加稀鹽酸,溶液溫度隨加入稀鹽酸質量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M點時溶液呈紅色 B.N點時溶液pH最小C.該化學反應放熱 D.P點時溶液呈酸性【答案】B【詳解】A、M點時反應還未開始,此時溶液呈堿性,滴入酚酞試液會變成紅色,故A不合題意;B、N點時溶液溫度達到最高,此時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即溶液pH=7,此后,隨著稀鹽酸溶液的滴入,溶液的pH會不斷減小,故B符合題意;C、MN段溶液溫度不斷升高,即該反應會放熱,故C不合題意;D、P點時加入稀鹽酸溶液過量,即溶液呈酸性,故D不合題意。故選B。21.(2023九上寧波·期中)如圖所示的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試液的蒸餾水,向左、右兩管中同時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氫氧化鈉稀溶液和稀鹽酸。(1)開始時 管溶液呈紅色;(填“左”或“右”)(2)充分反應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紅色,此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 。【答案】 左 氫氧化鈉和氯化鈉(或NaOH和NaCl)【詳解】(1)無色酚酞遇到堿性溶液變成紅色,遇到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變色;開始時,左側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則左管溶液呈紅色;(2)充分反應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紅色,說明溶液呈堿性,即溶液中氫氧化鈉過量,則此時溶質為反應產物氯化鈉(NaCl)和剩余物氫氧化鈉(NaOH)。22.(2023九上杭州·期中)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是否放出熱量?為探究此問題進行了實驗。(1)小陳同學按圖甲實驗:在燒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觀察到溫度計示數變大,于是得到“反應放出熱量”的結論。你認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2)小黃同學用乙圖實驗,可以根據 現象證明該反應放出熱量。(3)小張同學是將稀硫酸不斷的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并用數字化儀器測量的數據。由圖丙可知,當反應進行到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填溶質的化學式)【答案】 不正確,因為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無法說明就是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導致 有氣泡從導管冒出 和【詳解】(1)小陳同學的結論錯誤,理由是: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無法說明就是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導致;(2)如果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放出熱量,那么瓶內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壓強增大,于是右邊燒杯內導氣管處會有氣泡冒出;小黃同學用乙圖實驗,可以根據有氣泡從導管冒出現象證明該反應放出熱量;(3)圖丙可知,當反應進行到時,溶液的pH小于7,說明硫酸過量,溶液中的溶質是反應生成硫酸鈉和過量的硫酸,化學式分別為:和。23.(2023九上臺州·期中)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嗎?三位同學為探究此問題進行了下列實驗:(1)甲同學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隨著硫酸的加入,燒杯中溶液溫度與加入硫酸體積之間的變化關系如甲圖所示。本實驗選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選用NaOH固體的原因是 。(2)乙同學按乙圖裝置進行實驗,其中的澄清飽和石灰水的作用是 。(3)丙同學按丙圖實驗,可以根據 現象也能證明中和反應是放熱的。【答案】 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會對實驗造成干擾 飽和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能放出熱量 燒杯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詳解】(1)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會對實驗造成干擾,故本實驗選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選用NaOH固體;(2)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飽和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能放出熱量;(3)反應若放出熱量,則會使燒瓶中的氣體受熱而膨脹,從而燒杯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說明中和反應放熱。24.(2023九上杭州·期中)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酸堿之間的反應進行探究。【實驗一】證明酸和堿發生了反應。稀鹽酸和NaOH溶液混合沒有明顯現象,小李同學按如圖1所示,首先向盛有適量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加了2~3滴酚酞溶液,當觀察到 現象時,證明了鹽酸和NaOH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實驗二】證明酸堿反應有水生成。小楊取變色硅膠(吸水后由藍色變紅色)、無水醋酸(一種酸,常溫下為無色液體)和氫氧化鈉固體進行如圖2所示的三個實驗。(1)實驗①、②的實驗目的是 ;(2)能證明酸和堿反應有水生成的現象是 。【答案】 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對比 ③中硅膠由藍色變紅色【詳解】實驗一:稀鹽酸和NaOH溶液混合沒有明顯現象,小李同學按如圖1所示,首先向盛有適量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加了2~3滴酚酞溶液,接著向試管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當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氫氧化鈉消失),證明了鹽酸和NaOH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實驗二:(1)實驗①、②的實驗目的是對比,通過對比說明無水醋酸和氫氧化鈉固體都不能使硅膠變色;(2)能證明酸和堿反應有水生成的現象是③中硅膠由藍色變紅色。25.(2023九上杭州·期中)為證明酸與堿發生反應,實驗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室溫下,甲同學將稀硫酸慢慢滴入裝有氫氧化鈉稀溶液的燒杯中直至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利用溫度計測出燒杯中溶液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1)該曲線說明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B點后溶液溫度下降的原因是 。(2)B 點對應溶液的溶質成分是 。(3)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測得反應后溶液中 Na+與 的個數比為 時,表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答案】 恰好完全反應后繼續加入稀硫酸相當于降溫,熱量逐漸散失 硫酸鈉 2:1 2NaOH+H2SO4═Na2SO4+2H2O【詳解】(1)B點后是恰好完全反應后繼續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能降低溫度,熱量逐漸散失;(2)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B點溫度最高,此時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B點對應溶液的溶質成分是硫酸鈉;(3)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恰好完全反應時溶質是硫酸鈉,硫酸鈉的化學式為Na2SO4,則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與的個數比為2:1時,證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H2SO4═Na2SO4+2H2O。26.(2023九上金華·期中)濃度均為a%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混合后用玻璃棒攪拌,觀察到溶液的溫度升高,由此現象小金同學得出兩者能發生反應的結論。小東同學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此結論不夠嚴謹,為此設計了下列3個對比實驗:實驗中三種液體均取50毫升: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均為a%。將裝置傾斜,兩種液體就能混合。用溫度傳感器測得3個實驗中溶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1)從實驗①和實驗②圖像可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稀釋時均 (選填“吸熱”或“放熱”)。(2)分析“溶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可推測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理由是 。(3)從微觀角度分析,此反應的溫度變化主要是由于 兩種離子發生反應放出熱量。【答案】 放熱 兩溶液混合時溫度的升高量遠大于兩溶液稀釋時的溫度升高量 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詳解】(1)從實驗①和實驗②圖像可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稀釋時均放熱;(2)分析“溶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可推測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理由是:兩溶液混合時溫度的升高量遠大于兩溶液稀釋時的溫度升高量;(3)中和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分子的過程,從微觀角度分析,此反應的溫度變化主要是由于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兩種離子發生反應放出熱量。27.(2023九下杭州·期中)化學小組參加“鉛蓄廢電池中硫酸回收”的研學項目,回收時需要測定電池廢液中硫酸的質量分數。向裝有50g廢液的錐形瓶中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并充分攪拌,利用pH計等電子設備采集信息并繪制成如圖,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1)稱量 gNaOH固體,溶解,配制40g10%的NaOH溶液。(2)圖乙中,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點是 (填字母)。(3)請計算廢液中H2SO4的質量分數 。【答案】 4 a 設廢液中硫酸的質量為x,x=1.96g廢液中硫酸的質量分數為×100%=3.92%,答:廢液中硫酸的質量分數為3.92%。【詳解】(1)需要氫氧化鈉的質量為40g×10%=4g;(2)硫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溶液顯中性,pH=7,對應圖乙的a點;(3)見答案。七 鹽的性質及用途28.(2023九上杭州·期中)向一定量硫酸銅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O點到A點,紅褐色沉淀逐漸增加B.A點時溶液中有兩種溶質C.B點時溶液D.從A點到B點,硫酸鈉的質量不變【答案】D【分析】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詳解】A、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從0點到A點,藍色沉淀逐漸增加,錯誤;B、A點時,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恰好完全反應,A點時溶液中溶質是硫酸鈉,錯誤;C、B點是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繼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溶液顯堿性,pH>7,錯誤;D、從A點到B點,是恰好完全反應后繼續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鈉的質量不變,正確。故選D。29.(2023九上寧波·期中)為驗證“加熱碳酸氫銨”所發生的變化,兩同學分別用甲、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發現兩實驗中碳酸氫銨固體均消失,浸有酚酞試液的棉球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資料:無水硫酸銅呈白色,遇水后呈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實驗不如乙實驗環保B.只根據甲實驗“固體消失”這一現象,可驗證碳酸氫銨發生了分解C.乙實驗有利于學生分析“固體消失”的原因D.只根據乙實驗的現象,可驗證:NH4HCO3NH3↑+CO2↑+H2O【答案】B【詳解】A、甲實驗生成的物質全部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境,而乙實驗裝置相對封閉,被酚酞試液、澄清石灰水吸收后擴散到空氣中的物質相對較少,因此甲實驗不如乙實驗環保,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只根據甲實驗“固體消失”這一現象,不能驗證碳酸氫銨發生了分解,也可能是碳酸氫銨升華導致的消失,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C、乙實驗中,觀察到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反應生成了水,浸有酚酞試液的棉球變紅,說明反應生成了氨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乙實驗有利于學生分析“固體消失”的原因,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根據乙實驗的現象,可驗證碳酸氫銨分解生成了氨氣、水和二氧化碳,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30.(18-19九上紹興·期末)燒杯中盛有 MgSO4和HCl 的混合溶液 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 Ba(OH)2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滴加的溶液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對應溶液中只有 1 種溶質B.b~c 段發生 2 個反應C.Ba(OH)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 13.7%D.m=37.85【答案】D【分析】根據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氫氧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溶于酸的氫氧化鎂沉淀,然后結合圖像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o-a段生成的是硫酸鋇沉淀,a------b段生成的是硫酸鋇和氫氧化鎂沉淀,b---c段生成的是氫氧化鎂沉淀【詳解】A、a點對應溶液中有氯化鎂、硫酸鎂2種溶質,故A錯誤;B、b~c段只發生氫氧化鋇和氯化鎂的反應1個反應,故B錯誤;C、設氫氧化鋇的質量分數為x,由o-a段的數據可計算:x=17.1%,故C錯誤;D、設a—b段生成的硫酸鋇沉淀為y,氫氧化鎂沉淀為z:y=11.65g z=2.9g所以m=23.3g+11.65g+2.9g=37.85g,故D正確。故選D。【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31.(2023九上麗水·期中)海水通過曬制得到的粗鹽中常含有泥沙、MgCl2、CaCl2、Na2SO4 等雜質,如圖是除去粗鹽中可溶性雜質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經過一系列除雜操作后,最終得到溶液B中的溶質只有NaClB.濾渣中共有三種沉淀C.為證明鹽酸過量,可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D.BaCl2 和 Na2CO3 的添加順序不能顛倒,否則除不盡雜質【答案】D【詳解】A、由圖可知,向濾液中加入過量鹽酸,則最終得到溶液B中的溶質中有HCl,選項錯誤;B、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氫氧化鈉與氯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氫氧化鎂沉淀,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還能夠與過量的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則濾渣中共有氫氧化鎂、碳酸鈣、碳酸鋇和硫酸鋇四種沉淀,選項錯誤;C、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硝酸銀既能夠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還能夠與氯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即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不能證明鹽酸過量,選項錯誤;D、氯化鋇用于除去硫酸鈉,碳酸鈉既能夠與氯化鈣反應除去氯化鈣,還能夠與過量的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用來除去過量的氯化鋇,所以BaCl2 和 Na2CO3 的添加順序不能顛倒,否則除不盡氯化鋇雜質,選項正確;故選D。32.(2022九上寧波·期中)向一定質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已知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b、c點對應的溶液溶質相同B.oa段生成的沉淀有2種C.圖中m的值是2.33D.d點對應的溶質有4種【答案】D【分析】向一定質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和氯化鈉,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氯化鈉,a點時,恰好完全反應,從b點開始滴加稀鹽酸,碳酸鋇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鋇和鹽酸不反應。【詳解】A、b點時溶質為碳酸鈉、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的氯化鈉,過量的氯化鋇,c點溶質為碳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鋇、過量的氯化鋇,碳酸鈉、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的氯化鈉,故溶質相同,不符合題意;B、由分析可知,oa段生成的沉淀為硫酸鋇和碳酸鋇兩種,不符合題意;C、圖中m的值為硫酸鋇沉淀的質量,解:設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的質量為xx=3.94g,則生成硫酸鋇的質量為:6.27g-3.94g=2.33g,不符合題意;D、d點鹽酸過量,對應的溶質有氯化鋇、氯化鈉、氯化氫,符合題意。故選D。33.(2023九上麗水·期中)勞動實踐課上同學們用草木灰給農作物施肥。 課后同學查閱資料,得知草木灰是一種重要的農 家肥,其主要成分為碳酸鉀。【提出問題】如何測定草木灰中碳酸鉀的含量 【設計與實驗】第一步:燃燒向日葵秸稈,收集一定質量的草木灰。第二步:用 60℃水浸洗草木灰并過濾,洗滌濾渣 2 次,合并濾液。第三步:蒸發濾液,烘干固體,取所得固體進行如圖實驗。第四步:根據反應前后燒杯和其中溶液總質量的增加量,計算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1)裝置 B 的作用是 ;(2)實驗中若稀硫酸的量不足,則實驗結果會 (填“偏大”或“偏小”);(3)A 中反應結束后,打開彈簧夾,向裝置中通入 N2 的目的是 。【答案】 吸水 偏小 將產生的CO2全部排入C中,充分吸收【詳解】(1)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來吸收氣體中的水蒸氣,則裝置B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干燥二氧化碳氣體;(2)實驗中若稀硫酸的量不足,則不能將溶液中的碳酸鉀完全反應掉,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小,根據二氧化碳計算出的碳酸鉀質量偏小,則實驗結果會偏小;(3)碳酸鉀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二氧化碳和水,A中反應結束后,打開彈簧夾,向裝置中通入N2的目的是將產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C中,充分吸收。34.(2023九上金華·期中)(1)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鈉溶液,根據下圖所示的實驗過程,加入過量稀鹽酸后,觀察到現象有 。(2)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應生成CaCO3沉淀。為表示這個反應寫出了下列甲、乙兩個反應方程式: 甲:CaCl2+NaHCO3=CaCO3↓+NaCl+HCl 乙: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你認為哪個化學方程式不合理,為什么? 。【答案】 白色沉淀消失,產生氣泡,溶液變成無色 甲不合理,因為生成物中碳酸鈣與鹽酸會反應【詳解】(1)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鈉溶液,碳酸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則滴加無色酚酞溶液后,溶液顯紅色;再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水,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再加入過量稀鹽酸,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氫氧化鈉等堿性物質反應完,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最終溶液顯酸性,酚酞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故觀察到現象有白色固體全部消失,產生氣泡,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2)因為CaCl2+NaHCO3=CaCO3+NaCl+HCl反應的生成物中CaCO3能與HCl反應,則該反應不合理;而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反應有沉淀、氣體、水生成,則該反應合理。35.(2023九上溫州·期中)侯德榜制堿法生產純堿主要的工藝流程如下:【資料】①虛線框內的主要反應為:;②。(1)操作1的名稱為 。(2)在該工藝流程中能循環使用的物質有 。(3)說明判斷碳酸氫鈉固體是否完全分解的方法 。【答案】 過濾 二氧化碳、水、氯化鈉 取樣,配制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充分反應后過濾,取上層清液,滴加稀鹽酸,若有氣體產生,則未完全分解;若沒有氣體產生,則完全分解【詳解】(1)操作1能將碳酸氫鈉固體和濾液分離,操作1的名稱為過濾;(2)濾液B中含有氯化鈉,在流程圖中,二氧化碳、水、氯化鈉既是流程中某個反應的反應物,也是流程中另一個反應的生成物,可循環利用;(3)說明判斷碳酸氫鈉固體是否完全分解的方法,取樣,配制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充分反應后過濾,取上層清液,滴加稀鹽酸,若有氣體產生,則未完全分解;若沒有氣體產生,則完全分解。36.(2023九上寧波·期中)今年11月7日正是立冬節氣,浙江部分城市會有吃年糕的習俗,其中順溪“黃年糕”以其突出的口感深受大家歡迎。在“黃年糕”的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草木灰的浸出液,使年糕具有金黃的色澤和軟滑的口感。小梅對制作“黃年糕”的草木灰展開了探究:[查閱資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堿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軟化食物纖維等作用;②草木灰中富含鉀鹽,主要成分是K2CO3,還含有少量K2SO4和KCl。[實驗探究]檢驗草木灰的成分,并測定草木灰中K2CO3的質量分數。(1)取少量草木灰浸泡在蒸餾水中制成浸出液,取少量草木灰浸出液于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觀察到酚獻試液變成紅色,則說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 性。(2)小梅想測定草木灰(質量為m0)中K2CO3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并利用該實驗裝置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鹽酸不產生氣體)①先通一段時間的空氣;②稱量D裝置的質量為m1;③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將足量稀鹽酸逐滴加入錐形瓶,待氣泡不再產生后,關閉活塞;④再次通空氣一段時間;⑤再次稱量D裝置的質量為m2。裝置A中的試劑應該為 溶液,裝置A的作用是 。(3)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若缺少步驟④,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B.若缺少裝置C,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C.裝置E的作用是吸收反應產生的CO2和水蒸氣D.根據實驗數據,草木灰中K2CO3的質量分數為【答案】 堿 氫氧化鈉/NaOH 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AD【詳解】(1)酚酞試液遇堿性物質變成紅色,則取少量草木灰浸出液于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觀察到酚酞試液變成紅色,則說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堿性;(2)根據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可知,該實驗是通過碳酸鉀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來計算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A裝置的作用是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則裝置A中的試劑應該為氫氧化鈉溶液,裝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3)A、若缺少步驟④,不能將裝置內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氫氧化鈉吸收,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故A正確;B、若缺少裝置C,會有部分水蒸氣進入D裝置,會使計算出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大,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而不是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故B錯誤;C、裝置E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O2和水蒸氣,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E中,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故C錯誤;D、根據實驗數據,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為m2-m1,設樣品中碳酸鉀的質量為x,x=則草木灰中K2CO3的質量分數為,故D錯誤;故選A。37.(2023九上杭州·階段練習)復方碳酸氫鈉片是一種常用藥,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反應化學方程式為:,為測定該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了如下思考和實驗:(1)小科認為,要測定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實驗中需要采集兩個數據:一是測出 的質量;二是根據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原理,通過實驗測出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2)小科按如圖甲的實驗方案,取藥片和足量的稀鹽酸進行實驗,通過測量反應前后總質量變化來采集實驗數據。同學們認為該方案測得的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會偏大,原因是 (答出一點即可)。(3)為減小實驗誤差,小科又設計了如圖乙的實驗方案,取藥片和足量的稀鹽酸進行了三次實驗,采集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序號 1 2 3碳酸氫鈉片樣品質量/克 6.0 6.0 6.0反應前圖乙裝置總質量/克 193.8 194.6 193.6反應后圖乙裝置總質量/克 191.6 192.6 191.2二氧化碳質量/克請計算出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 。【答案】 碳酸氫鈉片樣品 二氧化碳逸出時帶走部分水蒸氣 根據表中數據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設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為x,x=70%答: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為70%。【詳解】(1)要測定藥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實驗中需要采集兩個數據:一是測出碳酸氫鈉片樣品的質量;二是根據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原理,通過實驗測出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2)取藥片和足量的稀鹽酸進行實驗,通過測量反應前后總質量的變化來采集實驗數據,同學們認為,測得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會偏大,原因是二氧化碳逸出時帶走部分水蒸氣;(3)見答案。八 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38.(2022九上杭州·期中)菜農老張家種的蔬菜生長遲緩、葉色偏黃、抗旱能力差。農技員診斷后認為是缺某些元素所致。為改變現狀,農技員建議他家施用復合肥料,你認為應選用的是( )A.NH4Cl B.Ca(H2PO4)2C.(NH4)2HPO4 D.KCl【答案】C【詳解】A、NH4Cl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故選項不符合題意;B、Ca(H2PO4)2中含有N、P、K中的磷元素,屬于磷肥,故選項不符合題意;C、(NH4)2HPO4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屬于復合肥,故選項符合題意;D、KCl中含有N、P、K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故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39.(2023九上臺州·期中)《天工開物》中記載了許多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物質的認識和應用的事例,如:硝石,“硝質與鹽同母,現于地面。”石灰,“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用以砌墻、石,水調黏合。”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硝石(硝酸鉀)可用作復合肥B.石灰經火焚煉得到氫氧化鈣C.硝石溶液能與氯化鈉溶液發生反應D.水調黏合過程中,氧化鈣和水反應吸熱【答案】A【詳解】A、硝酸鉀中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屬于復合肥,正確;B、碳酸鈣高溫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得不到氫氧化鈣,錯誤;C、硝石溶液不能與氯化鈉溶液反應,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錯誤;D、氧化鈣與水反應放熱,錯誤。故選A。40.(2023九上杭州·期中)農作物生長需要含較多氮、磷、鉀元素的化肥,下列關于化肥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氮肥能促進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吸收養分和抗寒抗旱能力B.王大爺家的麥子綠油油的,莖秤很粗壯,是因為可能是往田地施了一種復合肥料KNO3C.施加化肥不僅有助于作物生長,長期還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D.NH4NO3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因為兩者混合能產生一種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氣體,從而降低肥效【答案】B【詳解】A、磷肥能促進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吸收養分和抗寒抗旱能力,故說法錯誤;B、鉀肥能使農作物莖稈粗壯,氮元素能使農作物葉色濃綠,因此王大爺家的麥子綠油油的,莖稈很粗壯,是因為可能是往田地施了一種復合肥料KNO3,故說法正確;C、長期施加化肥會破壞土壤結構,降低土壤肥力,故說法錯誤;D、NH4NO3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因為兩者混合能產生一種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從而降低肥效,故說法錯誤。故選B。九 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變質問題41.(2023九上·期中)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變質。現向一定質量且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并振蕩。如圖所示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鹽酸質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1)圖中線段BC對應的實驗現象是 ;(2)圖中D點溶液中的溶質是 。【答案】 有氣泡生成 氯化鈉和氯化氫或NaCl和HCl【分析】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會生成碳酸鈉與水,溶液反應時一開始是酸堿中和溶液質量增加,中和完成后會是碳酸鈉與鹽酸的反應,溶液由于釋放出二氧化碳溶液質量增加放緩,至C點反應正好結束。【詳解】(1)從圖象可知,溶液在AB段質量增加的比BC段要快,所以可以判斷AB是中和反應,線段BC對應的反應是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實驗現象是有氣泡生成;(2)從圖象可知,圖中D點鹽酸過量,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鈉(NaCl)和氯化氫(HCl)。42.(2023九上寧波·期中)已知氫氧化鈉在空氣中既能吸收水分而潮解,又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為探究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樣品是“部分變質還是完全變質”,小科取少量樣品配制成溶液,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注:溶液呈中性)。(1)實驗一:定性分析①乙試管中白色沉淀是 (填化學式)②觀察到丁試管內酚酞試液顯 ,可知該氫氧化鈉樣品部分變質。(2)實驗二;定量測量如圖戊,準確稱取13.5克變質的樣品放入錐形瓶中,用電子秤稱得錐形瓶及樣品的總質量為50克,再把150.00克稀鹽酸平均分成5等份,每份30.00克依次加入錐形瓶中,充分反應后用電子秤稱得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總質量,實驗數據記錄如下:加入鹽酸的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總質量/g 80.00 110.00 139.78 168.46 197.36①整個反應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是 克。②根據上述實驗數據,計算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答案】 BaCO3 紅色 2.64 解:設第三次實驗中與碳酸鈉反應的氯化氫質量為x,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第三次實驗產生的CO2質量為前三次加入的稀鹽酸的溶質質量=30g×3×7.3%=6.57g,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稀鹽酸溶質的質量=6.57g-0.365g=6.205g故樣品中氫氧化鈉得質量為6.8g【詳解】(1)①乙試管中白色沉淀是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得碳酸鋇,故填BaCO3。②甲試管中滴加了足量得氯化鋇溶液,所以碳酸鈉都被反應完,根據樣品部分變質可知,丙溶液中還有氫氧化鈉,故丁試管內酚酞試液顯紅色,故填紅色。(2)①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50g+150g-197.36g=2.64g,故填2.64。②詳解見答案。43.(2022九上·期中)實驗室里有一瓶長期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鈣粉末,小科為測定該瓶粉末是否變質及變質程度,進行如下實驗操作:步驟一:小科取2克樣品放入燒杯中,加20克水,有固體未溶。步驟二:過濾,取濾液加入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步驟三:在濾渣中加入過量鹽酸,有氣泡生成。(1)不能通過步驟一判斷該瓶粉末已變質,理由是 。(2)通過以上實驗,可以判斷氫氧化鈣的變質情況是 。(3)若瓶內未變質前的氫氧化鈣,與質量為m1的HCl恰好完全反應,當氫氧化鈣變質后恰好完全反應需要消耗HCl的質量為m2,則m1 m2。(填“>”“<”或“=”)(涉及到的化學方程式有:,)【答案】 氫氧化鈣微溶于水,不溶物可能是氫氧化鈣 部分變質 =【詳解】(1)不能通過步驟一判斷該瓶粉末已變質,理由是氫氧化鈣微溶于水,不溶物可能是氫氧化鈣;(2)過濾,取濾液加入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鈣;在濾渣中加入過量鹽酸,有氣泡生成,是因為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說明固體中含有碳酸鈣。通過以上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部分變質。(3)由、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Ca(OH)2→2HCl;由可知,Ca(OH)2→2HCl;若瓶內未變質前的氫氧化鈣,與質量為m1的HCl恰好完全反應,氫氧化鈣變質后,恰好完全反應需要消耗HCl的質量為m2,則m2=m1。44.(2023九上紹興·期中)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固體樣品是否變質,幾位同學做了如下探究:[提出問題]這瓶溶液的溶質是什么 (提示:氯化鋇溶液呈中性。)[提出猜想]猜想一:氫氧化鈉;猜想二: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猜想三: 。[實驗探究]小柯取少量樣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別裝入兩支試管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小柯認為“甲圖實驗說明NaOH固體部分變質”。他的觀點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2)分析乙圖實驗的現象,可以確定猜想 正確。(3)進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樣品溶液,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直至過量。生成CO2的質量隨加入稀鹽酸質量變化的大致圖像是圖中的 。A. B. C. 【答案】 碳酸鈉/Na2CO3 不正確,不管是氫氧化鈉還是變質后生成的碳酸鈉,它們的水溶液都會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猜想二 B【詳解】提出問題:氫氧化鈉可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若不反應,則不變質,若全部反應,則全部變質,生成碳酸鈉,若部分變質,則是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故答案為:碳酸鈉;實驗探究:(1)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都會顯堿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顏色都變紅,無法判斷氫氧化鈉的變質程度;故答案為:不正確;不管是氫氧化鈉還是變質后生成的碳酸鈉,它們的水溶液都會使酚酞試液變紅色;(2)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檢驗并去除碳酸鈉;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顏色變紅,確保了檢驗氫氧化鈉時溶液的堿性是由于氫氧化鈉造成的,因此氫氧化鈉部分變質,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猜想二正確;故答案為:二;(3)另取少量樣品溶液,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直至過量,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開始無氣體,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當碳酸鈉完全反應后,二氧化碳的質量不再增加,生成CO2的質量隨加入稀鹽酸質量變化的大致圖像是圖中的B;故答案為:B。45.(2021九上·期中)在實驗室中,小科同學發現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狀試劑。他們對該試劑進行了定量實驗分析:稱取試劑19.8g放入錐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蕩,再向錐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稀鹽酸充分反應。測得數據與圖像如下: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稀鹽酸的質量/克 25 25 25 25 25 25錐形瓶中物體的質量/克 75 100 125 150 172.8 197.8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1)b的數值為______。(2)計算該試劑中氫氧化鈣的質量?(3)氫氧化鈣的變質程度(請計算有百分之多少的氫氧化鈣變質了)?【答案】(1)2.2;(2)設生成的碳酸鈣對應的變質前的氫氧化鈣的質量為x,變質產生的碳酸鈣質量為y,Ca(OH)2+CO2=CaCO3↓+H2O和CaCO3+2HCl═CaCl2+H2O+CO2↑可得列式:解得:x=3.7gy=5g則該試劑中氫氧化鈣的質量為19.8g-5g=14.8g。(3)變質前氫氧化鈣的質量為3.7g+(19.8g-5g)=3.7g+14.8g=18.5g ,氫氧化鈣的變質程度為。【詳解】(1)根據圖可知,加入125g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則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9.8g+30.2g+125g-172.8g=2.2g,故b的值為2.2。(2)見答案。(3)見答案。十 酸、堿、鹽的相關計算46.(2023九上寧波·期中)小科在實驗室里發現有一瓶碳酸鈉和氯化鈉組成的混合溶液。他想測定該溶液中碳酸鈉和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此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1:取該混合溶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當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為20g、40g、60g時,生成氣體的質量見下表(氣體的溶解忽略不計)。實驗2:另取該溶液50g,加入一定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測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銀溶液,測得實驗數據如圖。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稀鹽酸的質量/g 20 40 60生成氣體的質量/g 2.2 m 5.5試分析計算:(1)實驗1中,第二組數據m為 。(2)實驗所用鹽酸的質量分數是多少?(3)50克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答案】 4.4 設:20g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解得:x=3.65g;所用鹽酸的質量分數是:×100%=18.25%。答:所用鹽酸的質量分數是18.25%。 設50g混合液中的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y。解得:y=14.625 g設生成57.4g氯化銀沉淀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z。解得:z=23.4g混合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答:混合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7.6%。【詳解】(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每加入20g稀鹽酸完全反應可生成2.2g二氧化碳,則加入40g稀鹽酸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應該為第一組實驗產生氣體的2倍,即:2.2g×2=4.4g。(2)見答案;(3)見答案。47.(2023九上杭州·期中)為防止食品腐敗,某些食品包裝袋內常放入“除氧劑”,其主要成分是鐵粉,其他物質不與酸反應。某興小組在實驗室發現了一包破損的“除氧劑”,他們取六份樣品,分別加入不同質量的稀硫酸。測得部分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 5 6樣品質量/克 30 30 30 30 30 30稀硫酸質量/克 30 60 90 120 150 180產生氣體質量/克 0 0.1 0.3 0.5 m 0.6(1)第1次實驗沒有氣體產生,其理由是: 。(2)表格中m的數值為 。(3)請計算該實驗中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 鐵銹先和稀硫酸反應 0.6 解:設30g稀硫酸中硫酸質量是x。 ;解得:x=9.8g;該實驗中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該實驗中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2.7%。【詳解】(1)第1次實驗沒有氣體產生,其理由是鐵粉表面的鐵銹先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2)由表中數據可知,30g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0.2g氫氣,則第5次實驗時產生氫氣的質量為:0.5g+0.2g=0.7g。但是第6次實驗時生成氫氣的質量0.6g就小于0.7g,這說明第5次實驗時鐵已經完全反應,則最終生成氫氣的質量m=0.6g;(3)見答案。48.(2023九上溫州·期中)小科為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其它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利用氣密性良好的圖甲裝置進行實驗:①稱取石灰石樣品6克,加入錐形瓶中,塞緊瓶塞,從左側持續緩慢鼓入空氣;②一段時間后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鹽酸,開始計時;③待裝置D總質量不再增加時停止鼓入空氣(堿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實驗過程中測得裝置D增加的質量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乙)(反應方程式為:CaCO3+2HCl═2CaCl2+H2O+CO2↑)(1)實驗前,要先鼓入空氣的目的是 。(2)根據圖乙,計算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計算結果精確到0.1%)(3)下列情況中,會導致測得的碳酸鈣質量分數偏大的是 。(可多選)①去掉A裝置將空氣直接鼓入裝置B②去掉C裝置將B與D裝置直接連接③當氣泡停止產生時立即停止鼓入空氣④將稀鹽酸快速注入錐形瓶中與樣品反應【答案】 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避免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由乙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質量是2.2g,設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x=5g則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答: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83.3%。 ①②/②①【詳解】(1)實驗前,要先鼓入空氣的目的是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避免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2)見答案;(3)①去掉裝置A,將空氣直接鼓入裝置B,導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D裝置吸收,最終導致實驗結果偏大,符合題意;②去掉裝置C,將B與D裝置直接相連,導致水蒸氣被D裝置吸收,最終導致實驗結果偏大,符合題意;③當氣泡停止產生時立即停止鼓入空氣,導致二氧化碳不能被全部吸收,最終導致實驗結果偏小,不符合題意;④將稀鹽酸快速注入錐形瓶中與樣品反應,反應太快,二氧化碳不能被充分吸收,二氧化碳質量偏小,導致測得的碳酸鈣質量分數偏小,不符合題意;故選①②。49.(19九上溫州·期中)食用級碳酸鈣廣泛應用于現代保健食品行業,是奶制品、肉制品和面制品等行業的優質營養強化添加劑,某同學為測定某品牌食用級碳酸鈣中碳酸鈣的含量,向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溶液中加入該樣品(含有雜質,且雜質不與酸反應也不溶于水),記錄反應過程中有關的實驗數據,最后得到如圖所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寫出a點時溶液中溶質有 (用化學式表示)(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3)求乙圖縱坐標上b點的數值(寫出計算過程)【答案】 HCl、 CaCl2/CaCl2、HCl 設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x=18g;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答: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90% 設:參加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為y。y=180g ;反應后的溶液質量(b)=18g+180g-7.92g=190.08g。答:乙圖縱坐標上b點的數值為190.08 。【詳解】(1)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根據圖示可知,a點后,加入樣品后仍會產生二氧化碳,說明a點時,鹽酸沒有完全反應,a點時溶液中溶質有氯化氫和氯化鈣,化學式分別為:HCl、 CaCl2;(2)根據圖示可知,20g樣品能生成7.92g二氧化碳,見答案;(3)根據圖示可知,乙圖縱坐標上b點的數值是反應后的溶液質量,見答案。50.(2023九上寧波·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對當地土壤成分及含量開展調查。將1000g土壤樣品中的鋁元素、鐵元素均轉化為AlCl3、FeCl3后,往它們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質量分數為5%的NaOH溶液(假設其他雜質均不與酸、堿反應)。產生的沉淀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請分析計算:【提示: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1)A點沉淀為 (填化學式)。(2)該土壤樣品中鋁元素的質量為 g。(3)鐵元素在該土壤樣品中所占百分比?(4)B點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 (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答案】 Al(OH)3、Fe(OH)3 18g 28% 解:設生成53.5g氫氧化鐵沉淀,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x=x=1200g設與氯化鋁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y=y=1600g設與氫氧化鋁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z=z=533.3gB點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1200g+1600g+533.3g=3333.3g答:B點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3333.3g【詳解】(1)由題意可知,氯化鋁和氯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分別生成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鐵沉淀,A點處沉淀的質量最大,則沉淀為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鐵的混合物,其化學式分別為Al(OH)3、Fe(OH)3,故填Al(OH)3、Fe(OH)3。(2)因為氫氧化鋁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則圖中A﹣B段減少的質量是氫氧化鋁的質量,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該土壤樣品中鋁元素的質量=(105.5g 53.5g)××100%=18g,故填18。(3)由圖可知,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鐵沉淀的總質量為105.5g,加入過量氫氧化鈉后,剩下的就是氫氧化鐵沉淀,即氫氧化鐵的質量為53.5g,其中鐵元素的質量=53.5g××100%=28g,則鐵元素在該土壤樣品中所占百分比=×100%=28%,故填28%。(4)見答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刷題補漏·備戰期中】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期中易錯精選(一)【第1章 50題10考點】(原卷版).docx 【刷題補漏·備戰期中】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期中易錯精選(一)【第1章 50題10考點】(答案).docx 【刷題補漏·備戰期中】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期中易錯精選(一)【第1章 50題10考點】(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