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禮:理想與現實的距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學習目標:探究孔子“喟然”的原因,體會孔子等儒家人物的濟世情懷。03分析孔子四位弟子之志的內在聯系,理解孔子“與點”的動機和內涵。02把握孔子前三位弟子之志的“同”與“異”,理解孔子“曬由”的原因。01情境創設:師生座談會子路、冉有、曾皙、公西華侍 坐(由)(點)(求)(赤)在尊長近旁陪坐各言其志角色扮演五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讀的過程中注意要盡可能貼近人物的身份、語氣、動作。任務一:弟子言志,追求不同學生 志向(原句) 形象 孔子態度內容異同子路 冉有 公西華 曾皙治理一個受大國侵略而且遭受饑荒的千乘之國,并保證三年內使人民勇于作戰并懂得義理。子路(仲由)有抱負,自信,卻較魯莽、輕率。志:性格:側重強國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從子路的神態和言語中可以看出: 治理一個小國,三年內使人民富足。至于禮樂教化,還難辦到。冉有(求)謹慎小心,謙虛退讓志:性格:“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從冉有的言語中可以看出:側重富民能在諸侯舉行祭祀或會盟時擔任一個“小相”。公西華(赤)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委婉曲致)志:性格:側重以禮治邦“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fǔ] ,愿為小相焉。”從公西華的言語中可以看出: 暮春時節,脫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個20歲左右的成年人,帶著六、七個少年,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來。曾皙(點)灑脫高雅從容淡定志:性格:“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從曾皙的神態和語言中表現:側重教化治國三位弟子“言志”的差異:(1).國土面積不一樣。子路“千乘之國”,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公西華沒有提及。(2).面臨形式不同。子路內憂外患“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冉有、公西華沒提及。(3).自我設想不同。子路說“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可使足民”,公西華“端章甫,愿為小相焉。”(4).語氣態度不同。子路“率爾而對”自信急躁魯莽,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謹慎謙虛,公西華“非曰能之,愿學焉”謙遜有禮。子路: 側重強國冉有: 側重富民公西華: 側重以禮治邦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創一番事業. 都是參加政治.志向雖各有側重,子路名“由 ”曾皙名“點 ”冉有名“求 ”公西華名“赤”哂與贊惜禮(1)為何“哂”由?贊賞坦率發言,委婉批評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任務二:孔子評志,態度不同(2)為何“與”點?描繪的是一個太平盛世景象,社會安定,天下太平,經濟穩定,每人都享受真善美生活的一個大同世界,這是孔子畢生追求的和諧社會。孔子贊成曾皙的觀點前長嘆一聲,你認為這里面包含哪些意味?請結合作品背景和孔子人生遭遇談談你的看法。孔子 之嘆之嘆之嘆......任務三:孔子喟然,探究原因本文記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閑談,四個弟子各自闡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點評,具體生動的表現了他們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顯示了儒家禮樂治國的共同理想。課堂小結:1.如果你是“侍坐”場景中的一員,你會如何回答孔子提出的問題?試著推斷孔子又會如何評價你的觀點?2.通過互聯網向外國友人介紹孔子及他的思想。課后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