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中物理知識點聲現象聲音是什么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發聲。物體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注: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聲音并沒立即消失是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使發聲的音叉接觸面頰、乒乓球被發聲的音叉彈開都表明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轉換法,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電磁波)交談;在探究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時,在玻璃罩中放置正在發聲的鬧鐘,不斷抽氣,罩內的空氣越來越稀薄,我們聽到的鈴聲越來越小。由此推測,當玻璃罩內達到真空狀態時,我們將聽不到鈴聲。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實驗推理法。聲音是一種波,叫作聲波,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4. 聲速(聲音傳播速度):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聲音在15℃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聲音傳播的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體,在氣體中傳播最慢。5. 回聲現象: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被反射回來形成的。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室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不可測地月之間距離;聲波具有能量(聲能),在傳播過程中能量逐漸減小,聲音還能傳遞信息。二、聲音的特性(聲音的三要素)1. 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聲音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聲源振幅越大,響度越強;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音色:音色形容聲音的品質、特色;不同的聲源的音調、響度盡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音色與物體的材料、結構有關。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以及波形圖的考察。三、噪聲及其控制1.噪聲:從物理學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從環保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3.常見的噪聲來源:工業噪聲、交通噪聲和生活噪聲。4.噪聲的等級:物理學中,用聲強級客觀表示聲音強弱,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的聲音會損害健康,0dB的聲音是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5.噪聲的控制: (1)在聲源處控制(安消聲器、禁止鳴笛)(2)在聲音傳播途中控制(植樹吸聲、隔音墻隔聲)(3)在聲音接收處控制(戴耳塞耳罩)四、人耳聽不到的聲音1.人耳只能聽到一定頻率范圍內的聲音,即可聽聲波:20Hz~20000Hz,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2. 超聲波的應用:聲吶(超聲波測距和定位系統)、B超、超聲探傷儀、超聲清洗機、超聲焊接機、超聲霧化器、超聲電機等。3. 次聲波的應用:監測次聲波,預報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現象;預報沙塵暴、龍卷風等。第2章 光現象一、光的色彩1. 本身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可分為天然光源(水母、太陽)和人造光源(燈泡、火把)。2.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發生偏折,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由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發現),表明太陽光(白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色光。天邊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3.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其它色光可由這三種色光混合而成,它們自身卻無法用其他色光混合得到。(世界上沒有黑光)4.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什么顏色透過什么顏色的光);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什么顏色反射什么顏色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白色物體反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顏色的光)。5. 光具有能量(光能)。二、光的直線傳播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2. 光線: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傳播的路徑和方向,光線是為了方便研究光的傳播特點而引入的物理模型,實際上并不存在。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理想模型法。3. 光速:光的傳播需要時間,光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傳播的最快,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 m/s 。注:光年是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光年是長度單位。4. 光的直線傳播現象:(1)小孔成像(作圖):像是倒立的實像;像的大小與孔到物體的距離、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樹蔭下的圓形光斑是太陽的像)(2)影子的形成:影子(皮影戲、日晷)、日食和月食。(日食時月球在中間;月食時地球在中間)三、平面鏡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表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大小相等,且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也相等,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實驗時為什么要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既能成像,又便于找到像的位置。為什么要用兩顆完全相同的棋子?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通過玻璃板看到了同一個棋子的兩個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兩個表面同時反射,每個表面都成一個像。如果移動棋子時,怎么都無法使像與后面的棋子重合,原因是?因為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放置。為什么要多次實驗(多次改變物體的位置)?多次實驗,避免實驗的偶然性,讓結論更具有普遍性。實驗中刻度尺的作用?測量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平面鏡的應用:平面鏡成像;利用平面鏡擴大視覺空間;改變光路。有時平面鏡也會帶來負面影響,造成光污染。光的反射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象成為光的反射。我們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光的反射定律(作圖):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 鏡面反射與漫反射(注意典型例題)第3章 光的折射 透鏡一、光的折射1.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的現象叫作光的折射。光在同種介質中傳播,當介質分布不均勻時,光的傳播方向亦會發生變化。2. 光的折射特點(作圖):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入射角增大(或減小)時,折射角也隨之增大(或減小)。(空氣中的角總是大角)。3. 當光射到兩種介質的分界面時,反射、折射同時發生,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4. 生活中光的折射例子:水中的魚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位置高一些(魚實際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些;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彎折;人們利用光的折射看見水中物體的像是虛像。二、透鏡1.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遠視鏡片、放大鏡)2.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近視鏡片、貓眼)3. 凸透鏡對所有光都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所有光都起發散作用。4. 光心: 一般把透鏡的中心稱為光心。主光軸:一般把通過光心且垂直于透鏡平面的直線稱為主光軸焦點: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于一點叫焦點,用“F”表示。焦距: 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用“f”表示。物距: 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用“u”表示。像距: 像到透鏡的距離,用“v”表示。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5. 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三、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1. 實驗器材:凸透鏡、光屏、蠟燭(光源)、光具座2. 注意事項:蠟燭的焰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3. 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u) 像的性質 像距(v) 應用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f﹤v﹤2f 照相機u=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v=2f 測焦距f﹤u﹤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v﹥2f 投影儀(幻燈機)u=f 不成像 得到平行光0﹤u﹤f 正立、放大的虛像 放大鏡4. 口訣: 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5. 無論怎樣移動光屏, 都無法在光屏上觀察到燭焰的像,可能原因有哪些?①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蠟燭的位置在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③蠟燭的位置在透鏡的焦點上。6. 用卡片把透鏡遮住一部分,光屏上得到燭焰的像性質不變,像是否完整?光屏上的像還是完整的,但亮度會變暗些。四、透鏡的應用1. 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成縮小實像的原理制成的。人的眼球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膠片(光屏);2. 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需戴凹透鏡矯正;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物體,近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后,需戴凸透鏡矯正。3. 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照相機,目鏡相當于放大鏡;顯微鏡的物鏡相當于投影儀,目鏡相當于放大鏡。五、人眼看不見的光1. 紅外線:在色散光帶紅光外側能使物體發熱的不可見光,稱為紅外線。紅外線具有顯著的熱效應。自然界中的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外輻射紅外線。(紅外線定位、紅外線成像、紅外測溫儀、紅外遙感探測)2. 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紫外線驗鈔機就是利用這種性質工作的。醫院、廚房等常用紫外線進行殺菌、消毒。適當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有益,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有害,可能引發白內障或導致皮膚早衰,甚至導致皮膚癌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