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內容主旨英法為擴大在中國的侵略權益,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圓明園被焚毀的悲劇見證了列強掠奪的罪惡面目。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戰爭也客觀上刺激了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尋找自強道路。教學目標1、知道英法兩國發動侵華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列強逼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等基本史實。2、通過解讀歷史地圖,強化時空意識;學會從各種不同類型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歷史結論;初步學習從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結合的視角,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初步學習從主觀和客觀的視角,理解不平等條約及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多重影響。3、認識到侵華戰爭的罪惡本質,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樹立愛國情懷。教學重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教學難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及影響。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1840年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被清政府視為永保和平的“萬年和約”。然而,《南京條約》簽訂14年后的1856年,英法卻再次發動了對清朝的戰爭。設計意圖:復習舊知,引發疑問。環節二:為何要修約?提問:英、法、美要修改哪些條約?從內容推測他們為什么提出“修約”要求?出示鴉片戰爭后中英貿易狀況的相關史料,示范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得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設計意圖:教師示范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結論的過程和方法,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環節三:如何實現修約目標?設疑:英國向清朝廷提修約的依據是什么呢?講述當時的美國駐華公使及英國駐華公使的關于如何實現目的言論。設計意圖:強化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結論的過程和方法,突出列強侵華的必然性。環節四:為何戰爭是在1856年爆發?簡單介紹克里米亞戰爭。簡單介紹馬神甫事件。出示英軍隨軍畫師的關于亞羅號事件的漫畫。設計意圖:結合世界背景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分析亞羅號事件的漫畫,示范圖像證史的基本思路,使學生理解時政漫畫涵蓋了作者的個人觀點以及政治目的,需要多重史料互證。通過分析使學生懂得英、法在 1856 年再次發動侵華戰爭是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環節五:戰爭的結果及影響是怎樣的?1、結合地圖分析第一階段戰爭以及《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的主要內容。設計意圖:解讀不平等條約,理解不平等條約對中國主權和社會危害程度進一步加深。前后呼應,進一步理解列強通過戰爭達到了戰前所提的“修約”的內容要求。2、結合地圖分析第二階段戰爭以及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設計意圖:突出說明列強再次動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就范的罪惡目的,對比《天津條約》突出《北京條約》的危害性。3、出示圓明園電腦復原圖介紹圓明園,出示圓明園遺址照片前后對比。講解1860年10月,英國《泰晤士報》的隨軍記者報道的相關內容和1861年12月,法國大文豪雨果發表的《致巴特力爾上尉》片段。設計意圖:通過前后比較激發學生對英法列強罪惡行為的譴責。分析新聞報道與文學作品在研究歷史過程中的作用。通過復原照片、實物遺址、當時的新聞報道、文學作品,使學生懂得分析不同史料得出有效結論的方法。4、讀地圖回答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沙俄分別通過哪些不平等條約,總共侵犯了中國北方多少領土?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進一步理解主權的喪失,半殖民地的加深。環節六:小結恩格斯說:“每一次歷史的災難都是以歷史進步為補償的”。早在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就主持翻譯了許多西方書刊,林則徐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鴉片戰爭后編成了《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二次鴉片戰爭后,1861年清朝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負責辦理對外交涉以及通商、海關等事務,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外交機構。部分中國人“天朝上國”的觀念開始動搖,開始正視中西的差距,戰爭也在客觀上刺激著中國人的逐步覺醒與自強意識。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列強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利益,繼1840年鴉片戰爭后的又一次侵略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為了挽救危局,適應形勢變化,艱難地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從主客觀等多角度認識歷史事件影響的方法。作業設計拓展題:今天我們在圓明園遺址公園中看到的只有斷壁殘垣。請同學們談談,圓明園遺址蘊含著怎樣的歷史文化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