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2024-2025學年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第1課《我們關心天氣》同步練習班級: 姓名:親愛的同學們:練習開始了,希望你認真審題,細致做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本練習。祝你學習進步!一、填空題1.二十四節氣中, 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2. 是指經過多年觀察得到的一定地區內的平均氣象情況。它是具有一定的規律的。3.天空中的云比較多,有時可以看到太陽,這樣的天氣是 。4.“今天很熱”描述的是 ,“ 全年都比較熱”描述的是 。5.我們通常從氣溫、風向、 、 、 等方面描述天氣。二、判斷題6.右圖的場景是夏季常見的。( ?。?br/>7.霧和霾是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 ( )8.到目前為止,除地球之外,人類還未發現其他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 )9.“今天天氣很熱”描述的是氣候。( )10.在一定的地區,日復一日,短時間內的天氣特征,就是該地區的氣候。( )三、單選題11.下列詞語描述天氣特征的是( )。A.冬暖夏涼 B.四季如春 C.雨過天晴12.天氣與氣候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很多的詩詞中,也有相關的描述。下列詩句中用來描述天氣情況的是( ?。?br/>A.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一宋代趙師秀《約客》B.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唐代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C.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一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13.下面氣象符號中,( )表示晴。A. B. C.14. 下列天氣現象不太會在同一天出現的是( )。A.小雨、中雨、大雨B.西北風5級、雷陣雨、晴天C.大雪、沙塵暴、臺風15.“一個地方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稱之為 ( )。A.天氣 B.氣候 C.濕度四、連線題16.下列哪些話是在說天氣 哪些話是在說氣候 請你連一連。天氣 今天大雪紛飛 南極寒冷干燥昨晚雷雨交加 臺風要到了南京四季分明 新疆晝夜溫差大,全年干旱氣候 明后天要降溫 今天晴空萬里五、綜合題17.下面是某市氣象臺發布的一條氣象信息:我市今天 (12月 25日) 夜里到明天,晴,西北風3~4級。明天白天最高氣溫8℃,早上最低氣溫是零下3℃。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級是4級,極易引起森林火災,注意控制野外用火。(1) 這里所說的氣象消息是指該市的 狀況。(選填“氣候”或“天氣”)(2)氣象消息中報道明天最高溫度是8℃,這應出現在 左右,預計明天溫差在 ℃左右。(3)“西北風3~4級”中的西北風是指從 方向吹來的風。(4) 以下是我市未來5天的天氣情況,請你把天氣符號和對應的日期連起來。26日(雷陣雨)27日(晴)28日(多云)29 日(小雨)30 日(陰)18.我們常??吹教炜罩杏袝r白云朵朵,有時烏云密布。你知道云是怎樣形成的嗎 19.請你描述一下你所在城市臨汾的氣候特點。(要求至少寫三句話)20.關注天氣和氣候能讓人們日常生活、穿衣、旅游、出行等做出更好的安排和搭配。下表是某地6月中旬幾天的天氣預報,請認真看圖回答下列問題:(1)上表的天氣預報中包含的天氣現象有____。①氣溫 ②云量 ③雨量 ④風向 ⑤風力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2)萌萌計劃在周六日出去游玩,參照上表中的天氣預報,下列建議中不合理的是____。A.周日穿毛衣出門就可以B.周日可以備好雨傘出行C.周六可以選擇去室外露天游樂場游玩(3)萌萌在使用氣溫計測量6月12 日這天某時刻的氣溫情況時,先用氣溫計進行了模擬練習。圖2中氣溫計顯示的氣溫是____。A.5℃. B.-5℃ C.15℃(4)圖3中正確的讀數方法是 。(填寫字母)(5)從圖中天氣預報中知道6月12日氣溫是23~38℃,那么這天中的氣溫為38℃時,一般是____。A.10時 B.12時 C.14時(6)6月 15 日這天,萌萌發現云量符號是“”,如果將天空看成一個圓,涂色部分表示云量,以下表示當天云量的是____。A. B. C.(7)天氣預報顯示6月 14 日這天的風向是南風,是用____測量的。A. B. C.(8)科學有不同的領域,科學家也有各自的研究領域。下列屬于天文學家研究領域的是____。A.研究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B.研究天體及其運行規律,揭開宇宙的奧秘C.研究植物、動物、微生物等一切有生命的物體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霜降2.【答案】氣候3.【答案】多云4.【答案】天氣;氣候5.【答案】云量;降水;風力6.【答案】正確7.【答案】正確8.【答案】正確9.【答案】錯誤10.【答案】錯誤11.【答案】C12.【答案】B13.【答案】C14.【答案】C15.【答案】A16.【答案】17.【答案】(1)天氣(2)14;11(3)西北(4)18.【答案】云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聚集而成的。19.【答案】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雨熱同期。20.【答案】(1)B(2)A(3)A(4)B(5)C(6)B(7)C(8)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