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遼寧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遼寧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秘密★啟用前
2024-2025(上)期中質量監測
高 三 歷 史
本試卷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75分鐘
【命題組織單位:遼寧沈文新高考研究聯盟】
第I卷(選擇題,共48分)
一、單選題(共16道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1.有學者指出:夏的都城有崇、安邑等13處,商的都城自契至湯有亳、蕃等7處,湯以后五遷,西周早期都城曾有邰、豳等5處。這些都城或相繼建立或同時建立,最后均可能同時并存。早期國家的都城同時并存
A.源于重建社會秩序
B.受同源共祖觀念影響
C.利于加強王權輻射
D.說明國君權威增強
2.“重農抑商”是中國歷代王朝基本的經濟政策,下列措施中屬于漢代實行“抑商”政策的是
①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 ②設“五均官”,控制市場物價 ③市籍制度 ④通番禁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如圖為1006一1083年中國人口與官員增長倍數對比曲線。導致圖I兩條曲線不重合的主要因素是
A.行政效率的低下
B.中央集權的加強
C.社會階層的流動
D.社會經濟的發展
4.宋刻本往往選用紙性堅韌耐久又可以殺蟲的椒紙,刻印精致,墨氣香淡。元祐年間刻印的司馬光《通鑒考異》曾被后世稱贊為“字體渾穆,具韓柳筆意。”據此可知,宋刻本
A.代表活字印刷的最高成就
B.迎合市民階層的文化需求
C.反映宋代書法拘泥于法度
D.有利于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5.宋朝“五大名窯”之一的定窯,以燒制白瓷為主,瓷質細膩,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花紋千姿百態。這說明定窯
A.標志南青北白兩大系統的形成
B.是中國瓷器制造發展的頂峰
C.生產更加注重生活性和實用性
D.代表官營手工業的最高水平
6.開平煤礦正式投產時,土煤在國內從一個通商口岸裝船到另一個通商口岸卸貨,須繳納出口稅和復進口稅,每噸稅金達1兩以上,比洋煤進口稅多20余倍。李鴻章奏準開平所產之煤出口稅每噸減為1錢。這一舉措
A.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的信心
B.加強了對開平煤礦的管理
C.擺脫了列強對煤礦業的控制
D.保證了煤礦業穩健發展
7.20世紀初,梁啟超預言“十八九世紀所演于歐美之壯劇,勢必趨而集于亞東”,“一二十年的猖獗,勢所難免,……經過一番之后,政治上的新時代,自然會產生出來。”這反映
A.中國社會正處于革命爆發的前夜
B.清王朝正推動“新政”和立憲運動
C.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
D.中國面臨政局動蕩社會混亂局面
8.1924年,共產黨員羅漢、王文明、王大鵬等在海南創辦農工職業學校。學校開設栽培、染織、雕刻等課程,同時講授社會發展史和政治常識,并介紹共產主義和新三民主義。1926年春,增設政治課,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由此可知,該學校的創辦主要是為了
A.立農務本,學以致用
B.實業救國,富裕海島
C.普及教育,發達文化
D.扶助農工,喚醒民眾
9.1951年夏,毛澤東提出,既然西方資本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有一個工場手工業階段,即尚未采用蒸汽動力機械而依靠工場分工以形成新生產力的階段,則中國的合作社依靠統一經營形成新生產力去動搖私有基礎,也是可行的。1953年初,毛澤東關于先合作化、再機械化的思想更加明確了。由此,中國共產黨
A.開啟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
B.思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
C.初步形成經濟體制改革的思路
D.制定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決策
10.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對此有人說:尼克松改變了世界。但毛澤東卻說:是世界改變了尼克松。以下關于當時世界的理解,正確的是
A.多極化格局出現
B.中蘇關系緩和
C.美國需要聯華制蘇
D.中國經濟實力大幅提高
11.所有早期國家都要任命掌管所擁有物品清單的官員,以清點國家儲藏的食物和其他資源的大型倉庫,這說明為什么世界不同地區,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北部、中國和中美洲,在國家形成的過程中,都分別出現了文字系統。材料意在說明
A.所有早期國家形成中都產生了文字
B.農耕文明的發展推動了文字的產生
C.文字的出現加強了中央政府的權力
D.文字的產生適應了國家管理的需要
12.10世紀的西歐,大部分土地是森林、荒地和沼澤。11世紀左右,人們利用三圈制提高了土地效率,使用重犁進一步深耕細作,并使用新型的挽具和軛具(先前的軛會勒住耕馬的脖子)。這些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
A.直接導致了采邑制的產生
B.推動工商業的復興和繁榮
C.加速封建莊園經濟的衰落
D.主要動力來自封建主推動
13.美國學者朱迪斯本內特在《歐洲中世紀史》一書中這樣寫道:在1500年時,歐洲的生產技術,政治結構和經濟組織的發達卻使之與世界上的其它文明相比,具有絕對優勢。這里的“絕對優勢”指的是歐洲
A.率先開展的工業革命正方興未艾
B.最早建立中央集權封建統一國家
C.與其它文明之間的聯系日益廣泛
D.處于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的轉型
14.托克維爾曾寫道:“于是他們著手將無限制的政府中央集權制和占絕對優勢的立法團結合在一起:官僚行政和選民政府。國民作為整體擁有一切主權權力,每個公民作為個人卻被禁錮在最狹隘的依附地位中:對前者,要求具有自由人民的閱歷和品德;對后者,則要求具有忠順奴役的品質。”材料反映了當時的法國
A.君主制與共和制的激烈爭斗
B.民主政治對個人自由的束縛
C.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
D.行政權對立法權的干預
15.1851年英國舉辦的第一次世界博覽會期間,很多工廠和公司以不同形式鼓勵工人參觀展覽:有的出錢購買門票,有的給員工放假并發放一定的補貼,有的對參觀費用給予報銷。這從側面反映出
A.經濟發展縮小貧富差距
B.工業革命激化了階級矛盾
C.社會福利制度逐漸完善
D.資產階級代議制逐漸完善
16.傳統海洋法將沿海國家的領海限定在3海里范圍。20世紀中后期,海洋資源被日益重視,在眾多拉美臨海國家的倡導下,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將領海延伸至12海里范圍內。這一變化表明
A.新興國家利益得到保護
B.國際法的領域得到拓展
C.世界殖民體系受到沖擊
D.生態環境保護得到重視
第II卷(非選擇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國古代城市經濟以服務行業和手工業為主,商業貿易對城市發展的貢獻相對小一些。這與中國古代的經濟基礎有關,更與政府的經濟政策密切相關。中國大部分城市的職能是以政治軍事為主,即使宋代以后,專門經濟型城市雖有所發展,但在城市數量中仍占較小比例。中國傳統城市沒有特定的“圣地”,沒有教堂或廣場。中國古代城市形成了從詩社、畫社、酒肆、茶樓到瓦肆、勾欄等一系列能夠滿足社會各階層文化生活需求的場所。
——摘編自李純《中國古代城市制度變遷與城市文化生活的發展》
材料二
歐洲中古時代晚期,城市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港口城市從遠洋貿易中獲取巨利,由于跨海遠程運輸風險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資金的需求和長期的耽擱、等待,使這些海運城市中的商人逐漸發展了以銀行貸款作為基礎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攤風險的保險制度。這兩個新興的經濟制度,毋庸置疑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基石。經濟實力的增長,提供了城市與封建主談判的資金支持,為城市自治權的獲取提供了基礎。城市經濟興旺,人口眾多,城市大學進一步發展,大學之間的交流也孕育著創新新理論的機緣。
——摘編自許律云《中西文明的對照》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中國城市發展的特點并分析其特點形成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古晚期西方城市發展的表現并說明其影響。
18.文藝能發時代之先聲、開社會之先風、啟智慧之先河,成為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的先導。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舊)年畫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節日“年”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民間藝術形式,由民間藝人根據民眾的喜好和愿景,將民眾日常生活中的題材輔以特定的藝術想象繪制成品,供年節時粘貼于門框或室內墻壁上。其題材內容大多與民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如門神類(《神茶郁壘》)、迎福納祥類(《金玉滿堂》)、農令節氣類(《女十忙》)、敬神祭祖類(《家堂》)等。
——摘編自朱斌《新中國成立初期新年畫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塑造》
材料二
——圖源網絡;解讀內容摘編自尹毅《抗戰時期解放區年畫研究》和朱斌《新中國成立初期新年畫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塑造》
(1)根據材料一,概括影響傳統年畫風格的因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其中兩個時期的年畫,從時代背景和影響的角度進行闡釋。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宋代官府是防治瘟疫的核心力量,不僅將“疫災”提升為“四大災害”之首,而且建立了以各級官吏為主導、社會民眾力量為輔助的疫病防治體系,采取了醫療統籌、民生安置、行政管控等措施加以應對。地方官吏是宋代防治瘟疫的基層力量,采取了賑濟災民、醫療救治和加強社會管理等措施。受官府的重視和引導,宋代社會對瘟疫的態度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認識到醫藥知識是防治疫病的根本和關鍵。同時宋代各級官府一方面繼續采用傳統的賑濟措施,另一方面將新醫藥學知識應用于疫病防治,采取了派醫診治、施散藥品、建立醫院、隔離病人、掩埋尸體等措施。
——摘編自韓毅《宋代瘟疫防治及其特點》
材料二
近代醫史學者謝觀認為,中國歷代政府重視醫學者無過于宋。宋代皇帝重視醫學,并將其與“仁政”思想結合起來。自唐安史之亂后,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長期分裂戰亂的時期,各種疾病廣泛流行。同時,兩宋時期的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災害的發生引起疫情的暴發。宋雖建立起統一的國家,但依然長期受到遼、西夏、金、蒙古等政權的威脅,戰事不斷,士兵死傷無數,軍營急需醫療救治。社會的不同需求,對當時的醫學提出了尖銳的要求。古方不能治今病,一部分醫者開始努力探求新的治病方法以應付迫切的現實需求,而這也正好為醫家提供了實踐的機會,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臨床能力和醫療理論水平。
——摘編自趙軍斌《宋代的醫學發展及其原因解析》
材料三
先秦時期已有醫療救濟方面的事例,但是那時的醫療救濟更多是一種臨時性的或季節性的舉措,并未形成固定的機構和救濟體系。兩漢以降,歷代王朝在此領域也有一定的舉措,但仍以臨時性的或季節性的措施為主。到了唐朝曾建有功能更為專一的病院即乞丐病坊。后雖被政府接管仍委托僧人管理,顯示出較強的民間特色,但其規模不大,受惠面也有限。與此相比,宋朝的醫療救濟事業無疑有了巨大的發展,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醫療體系和救濟制度,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
——摘編自張文、盧渝寧《宋代官辦醫療救濟》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瘟疫防治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醫學發展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從先秦到宋代醫療救濟的變化趨勢,并說明宋代醫療救濟的意義。
20.論文是史學著述最常見的形式之一。撰寫一篇論文的普遍步驟如下圖所示。
某校歷史小組在學習中,讀到這樣一段材料:“中國近代是一個新陳代謝迅速的社會,這種新陳代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來的外力沖擊,又通過獨特的社會機制由外來變為內在,推動民族沖突和階級對抗,表現為一個又一個變革的浪頭,迂回曲折地推陳出新。”
該小組構思了“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這一論文主題,并擬定了部分提綱。
第一節 王王王由盛轉衰的清王朝王王王 第二節王盛王王王王王王轉衰的清王朝 第三節 王王王王天國的悲喜劇王王王清 第四節 王王王王十二年之后王王王王王 第五節 近代化的一小步——自強與求富 第六節王王王王 日本沖來了王王王王王 第七節 由盛轉王王王王王王衰的清王朝 第八節王王王王王 庚子與辛丑王王王王 第九節 王王民變與革命——舊邦新造王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補充提綱中缺失的部分,并以提綱為基礎寫一篇小論文。2024-2025(上)期中質量監測
高 三 歷 史 參考答案及解析
【命題組織單位:遼寧沈文新高考研究聯盟】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D C A A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D B D A B A
1.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原因題、影響題。時空是:夏商西周時期(中國)。都城是國家的政治行政中心,君王的政令從都城發出,都城有中央政府的官員,駐扎軍隊,能夠加強對周邊地區的管理控制,多個都城同時并存利于加強王權輻射,比如西周營建洛邑,加強對新征服的東方領土的控制,C項正確;早期國家的都城同時并存,目的是維護而非“重建”社會秩序,排除A項;同源共祖觀念一般指的是周邊少數民族產生華夏認同,與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項;早期國家時期,國君權威尚不能達到后世封建君主的程度,高度中央集權尚不能實現,因此才需要多個都城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排除D項。故選C項。
2.
【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漢朝時期。根據所學可知,“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屬于漢代的“抑商”政策,①符合題意;王莽時期設“五均官”,控制市場物價,②不符合題意;市籍制度是中國古代市場管理制度之一,其目的是限制商賈的人身達到控制商賈的經營活動,是漢代“抑商”政策的一種措施,③符合題意;明太祖朱元璋屢次宣布“通番禁令”,規定“濱海居民不許與外洋番人貿易”,④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①③符合題意,D項正確;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
3.
【詳解】從材料可以看出,此時是北宋時期,從數據可以看出當時官員增長倍數高于人口增長倍數,這主要是由于宋代在加強中央集權過程中設置了大量的機構,造成了冗官現象,因此出現了大量的官員,故B項正確;行政效率與官員增長無關,排除A;階層流動并不會使官員增長,排除C;經濟發展,人口會增長,但官員的增長與經濟增長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
4.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據材料“宋刻本往往選用紙性堅韌耐久又可以殺蟲的椒紙”可知,宋代刻本質量較好,有利于書籍的長期保存和傳播,書籍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進而有利于推動文化的傳承和傳播,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這些刻本是雕版印刷還是活字印刷,排除A項;“司馬光《通鑒考異》”等刻本主要針對的是知識分子,并非市民階層,排除B項;宋代書法不拘法度,強調個性,排除C項。故選D項。
5.
【詳解】材料“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體現的是定窯產品的生產更加注重生活性和實用性,C正確;材料未涉及南方的制瓷業,A排除;B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定窯屬于民營手工業,D排除。故選C。
6.
【詳解】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國國內煤礦企業較之外國煤礦企業的稅收要重,洋務運動在開辦民用工業的時候,為了減少受到外資企業的壓力,李鴻章奏請政府減輕稅收,這是利用行政手段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的信心,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加強對開平煤礦的管理,排除B項;這一舉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但“擺脫了列強對中國煤礦的控制”不準確,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開平煤礦的個例,不能說明整個煤礦業的發展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
7.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的中國。根據材料中的“勢必趨而集于亞東”、“一二十年的猖獗,勢所難免”、“政治上的新時代,自然會產生出來”可以看出梁啟超認為中國社會正處在革命爆發的前夜,A項正確;清政府在“新政”和立憲運動的推動下,沒有真正實現政治變革,排除B項;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是在辛亥革命時期,而材料中認為亞東即將發生革命,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中國面臨政局動蕩社會混亂局面,排除D項。故選A項。
8.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農工職業學校除了教授農業、工業相關技術外,還進行政治思想的教育,說明其主要目的是扶助農工,喚醒民眾,D項正確;農業只是農工職業學校教育的一個方面,排除A項;創辦者都屬于共產黨員,實業救國是實業家的主張,排除B項;結合時間可知農工職業學校重在號召工農參加革命,普及教育夸大了其目的,排除C項。故選D項。
9.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3年(中國)。據材料“1953年初,毛澤東關于先合作化、再機械化的思想更加明確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指的三大改造,要變私有制為公有制的改造過程,A項正確;1953年社會主義尚未建立,B表達有誤,排除B項;經濟體制改革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排除C項;D是1953年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與材料內容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A項。
10.
【詳解】材料中毛澤東的說法解釋了20世紀70年代尼克松訪華的真正原因,即在中蘇關系惡化的背景下美國需要聯合中國共同對付蘇聯,這樣美國才能在“冷戰”中立于不敗地位,所以答案選C,A B兩項說法錯誤, D項與題意不符。
11.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材料說明文字系統是早期國家出于管理巨大資源的需要而出現的,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文字產生的原因,A項誤讀材料,排除A項;“農耕文明”材料沒有體現,排除B項;C項說的是文字產生的影響,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12.
【詳解】中世紀西歐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封建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工商業的復興和繁榮,B項正確;采邑制產生于8世紀的法蘭克王國,排除A項;農業技術發展,推動了封建莊園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排除C項;當時大多數新技術都來自農民,而非封建主,排除D項。故選B項。
13.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所學可知,1500年左右的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工場手工業發達、思想解放運動不斷發展,推動著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轉型,D項正確;此時工業革命尚未開始,排除A項;“最早”說法錯誤,且歐洲近代并未建立統一的國家,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后,人類的逐漸連為一個整體,與其它文明聯系日益廣泛不是歐洲的“絕對優勢”,排除C項。故選D項。
14.
【詳解】材料“對后者,則要求具有忠順奴役的品質”說明民主政治限制了個人自由,故B項正確。題干中沒有提到君主制,只是論述了中央集權式的選民政府的弊端。故A項錯誤。題干中提到“官僚行政和選民政府”,沒有提到中央與地方的關系,C錯誤。題干沒有體現行政權力對立法權的干預,D錯誤。
15.
【詳解】據題意可知,英國舉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期間,很多工廠和公司以不同形式鼓勵工人參觀展覽,這是給工人補貼福利,緩和矛盾的表現,這說明當時的階級矛盾已經逐漸尖銳,B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的是階級矛盾尖銳,是貧富差距擴大,而非縮小,排除A項;當時還沒有建立起社會福利制度,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不是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完善,排除D項。故選B項。
16.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據材料“傳統海洋法將沿海國家的領海限定在3海里范圍”“在眾多拉美臨海國家的倡導下,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將領海延伸至12海里范圍內”及所學知識可知,這種變化反映了第三世界國家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以拉丁美洲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利益通過聯合國的公約得到了保護,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國際法在海洋領域的適用,沒有體現國際法領域的拓展,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新興國家的利益得到保護,并非對世界殖民體系的沖擊,且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崩潰,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對海洋的保護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排除D項。故選A項。
17.
(1)
特點:商業貿易貢獻度較小;城市以政治、軍事職能為主;城市生活化氣息濃厚(城市生活的宗教色彩較弱)。
原因:小農經濟占主體;重農抑商經濟政策的推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傳統文化的影響。
(2)
表現:城市新興經濟制度的出現;城市自治權的獲取;城市大學的發展。
影響: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與發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王的統一事業;推動了歐洲的思想解放。
18.
(1)小農經濟占主導(農耕經濟的影響);宗法觀念的影響;商品經濟發展;民間藝術延續和發展。
(2)
1944年:背景:抗日戰爭時期。
影響:有利于擴大八路軍和中共的影響力;有利于軍民團結;宣傳動員革命,奪取抗日戰爭勝利。
1948年:背景:解放戰爭后期。
影響:有利于塑造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推廣互助合作運動;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熱情。
19.
(1)特點:宋代官府發揮核心作用;官府與社會力量相結合應對疫情;中央與地方相結合;重視醫學知識在瘟疫防治中的應用;重視防疫方法的創新與運用。(任答四點即可)
(2)原因:皇帝對醫學的推崇;長期戰亂需要醫療支持;自然災害頻發對醫學的要求;醫藥人才的涌現;儒學民本、仁政思想的要求。(任答四點即可)
(3)變化趨勢:從臨時性到固定性機構;規模由小變大,受惠面更廣;從民間管理到政府主導。(任答兩點即可)
意義: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公共衛生和健康,利于社會穩定;增強百姓對政府的信任,維護統治秩序;推動宋代經濟的恢復發展;超越前代,并開創了此后朝代醫療救濟的基本格局。(任答三點即可)
20.補充:鴉片戰爭 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答案示例: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對世界形勢的變化渾然不覺,中國依然停留在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統治依舊頑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主要的生產方式,已然落后于世界。1840年的鴉片戰爭敲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太平天國運動爆發,這是近代中國人民尋求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1856年爆發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延續,列強把更多的不平等條約強加在中國身上。為了救亡圖存,統治階級中的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船堅炮利,推行了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這是中國早期近代化的嘗試。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戰后簽訂的《馬關條約》將中國進一步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為了救亡圖存,康有為、梁啟超等有識之士掀起了戊戌維新運動,這反映了時代的要求,但在守舊勢力的阻撓下最終失敗。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成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反封建社會的深淵。隨著清政府統治危機的加深,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在全國迅速廣泛地開展起來,最終,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專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新的共和政體就此誕生。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雖然這些方案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但一次次的斗爭使中國人民的思想的不斷得以解放,社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是所謂的新陳代謝。
注:具體評分變更信息(分值、答案等)請閱卷教師關注閱卷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武市| 惠安县| 巴中市| 阿拉善盟| 岳阳县| 平舆县| 北宁市| 呼伦贝尔市| 康乐县| 道孚县| 峨眉山市| 武川县| 永兴县| 水富县| 沂南县| 安阳县| 阿克陶县| 红河县| 手游| 抚顺市| 太康县| 南澳县| 韶山市| 宜昌市| 宁远县| 田东县| 大埔区| 泗洪县| 濮阳县| 阿荣旗| 玉龙| 红河县| 大庆市| 固阳县| 瓮安县| 兰西县| 长宁区| 盐边县| 南平市| 长岛县| 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