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級高三第一學期月考(二)考試試題歷史本試卷共兩大題,44小題,考試時長90分鐘,卷面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粘貼處。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涂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作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上,書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2分,共48分)1.陜西神木石峁遺址是目前所見龍山文化最大的城址。古城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三重結構組成,城防設施完備,規模宏大。石峁人在修建城墻過程中,將玉鉞(兵器)、玉牙璋(禮儀性兵器)等玉器嵌入墻體或埋入墻根,有考古學家認為這是希望城址安穩永固。由此表明,當時(。)A.定居生活出現B.建筑技術明顯進步C.私有制已產生D.國家形態初步具備2.殷商甲骨文中有許多卜辭占卜是否“受年”,是否“有雨”,卜辭的“田”字中間的橫豎筆畫往往不止一道,卜辭中所見農作物有黍、稷、粟、麥、稻等,農具有耒、耜等。這表明當時(A.小農經濟已經形成B.王權借助神權強化統治C.農業發展備受重視D.鐵犁牛耕得到廣泛應用3.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己發掘出土的1100余枚竹簡中,記錄著秦朝時期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內容,分類整理為十部,分別是:《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編年記》、《語書》、《為吏之道》、甲種與乙種《日書》。這些竹簡上的記錄()A.反映了秦的暴政延伸到了各部門B.極大地彌補了研究秦史料的不足C.表明秦創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D.規范了生產經營活動和組織管理4.《論語》記載,孔子曾贊許曾點對“謙”的領悟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但魏晉士人對“謙”的解讀聚焦于孔子可能懷有的豁達隱逸之情,并將曾點美化成一位超然脫俗的世外高人。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文學自覺和審美觀念的更新B.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轉變C.門閥政治消解士人參政熱情D.政治環境和社會思想變化5.從西晉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流亡至長江流域。至東晉時,朝野仍以北伐為念。宋齊之后,僑人卻多安于南方,不再作北伐之想。僑人之變()高三月考(二)歷史試題第1頁陜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安康市高新中學 2024-2025 學年高三上學期月考(二)歷史試題答案1.選擇題答案1. D2. C3. B4. D5. C6. A7. B8. D9. B10. B11. A12. A13. C14. B15. A16. B17. C18. A19. C20. C21. D22. B23. B24. A25. D26. B27. A28. D29. C30. C31. B32. C33. A34. B35. C36. B37. C38. B39. A40. A2.非選擇題答案41.(1)時代風貌:①貴族階層生活奢華,出行講究排場,社會等級分明;②宴飲文化盛行,注重禮儀,實行分餐制,反映出社會的有序規范;③樂舞藝術繁榮,形式多樣,融合了音樂、舞蹈、雜技、魔術等,體現了文化娛樂生活的豐富;④軍事活動頻繁,戰車出行、駕車之人配備武器等場景反映出當時的軍事氛圍和國家對軍事的重視;⑤社會整體呈現出穩定繁榮的局面,人們在物質生活相對富足的基礎上追求精神文化享受。(2)補充材料及理由:①補充考古出土的漢代兵器、農具等實物資料。理由:兵器可以直觀反映漢代的軍事裝備水平、軍事技術發展以及當時的戰爭形態;農具則能體現漢代農業生產方式、農業生產力發展狀況,從而進一步了解漢代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生產活動。②補充漢代的歷史文獻資料,如《史記》《漢書》等。理由:文獻中對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有詳細記載,能夠提供更全面、系統的信息,與畫像石相互印證,有助于從宏觀和微觀層面深入探究漢代時代風貌,彌補畫像石可能存在的片面性。③補充漢代的民間傳說、故事等口述資料。理由:口述資料能從民間視角反映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習俗、社會心理等,豐富對漢代社會風貌的認識,展現不同階層民眾的生活狀態和文化傳承,為研究漢代社會提供多元的視角。42.材料三觀點:宋代的“祖宗之法”具有豁朗開明與因循保守、理性務實與顢頇荒唐并存的特點。說明:①豁朗開明、理性務實之處:從材料一可知,兩宋時期樞密長貳中文職出身員次占比逐漸增加,到兩宋時期文職出身占比高達 91%,這體現了宋代以文治國的政策,統治者重視文官,通過提高文官地位來加強中央集權,限制武將權力,避免武將擁兵自重,有利于政權的穩定和文化的繁榮,是理性務實之舉。從材料二北宋中央權力與地方權力分配示意圖可以看出,宋代通過設立三司分割宰相財政權,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權,樞密院分割軍權,將地方權力收歸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并設通判監督,加強了中央集權,結束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使政局相對穩定,這是宋代政治制度建設中豁朗開明的體現。②因循保守、顢頇荒唐之處:兩宋過度重文輕武,導致軍隊戰斗力下降,在與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常處于劣勢,最終偏安一隅,這是因循守舊的表現。在面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威脅時,宋代統治者未能及時進行有效的軍事改革和戰略調整,一味求和,簽訂了一系列屈辱條約,如澶淵之盟等,這種做法雖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暫時的和平,但從長遠看不利于國家的發展,體現了其政策的顢頇荒唐。43.(1)西漢服飾文化內涵:體現了對自然規律和道德規范的尊崇。上衣下裳的幅數對應季節和月份,象征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袖口和領子的形狀寓意公正誠直,體現了儒家的道德觀念,反映出西漢時期服飾被賦予了道德教化的功能,通過服飾規范來引導人們遵循社會道德準則,維護社會秩序。唐代服飾文化內涵: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官服顏色根據官員品級嚴格區分,三品以上為紫色,四品深緋,五品淺緋等,這種明確的服飾等級規定,強化了社會階層的劃分,使得人們在服飾上能夠直觀地分辨出身份地位的高低,維護了封建等級秩序,反映出唐代封建統治秩序的強化和對等級制度的重視。宋代服飾文化內涵:體現了對社會風氣的引導和規范。高宗禁止婦人使用金翠等貴重飾品和奢靡服飾,是因為認識到奢靡之風有害于社會經濟和風化,通過服飾規定來倡導節儉、端正社會風氣,維護社會的穩定和道德風尚,反映出宋代對社會道德規范和社會風氣的重視,試圖通過服飾等方面的規范來引導民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認識:明代“服妖”現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多元變化。一方面,衣冠復古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追溯和傳承,同時也可能是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一種反思或反抗;奢侈僭越現象表明隨著商品經濟發展,部分人追求物質享受,突破傳統等級規范,沖擊了封建等級制度;男女混裝則反映出社會觀念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傳統性別觀念受到挑戰;習俗禁忌的違背顯示社會階層界限在某些方面開始模糊,傳統社會秩序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服妖”現象的出現也引起了當時社會的關注和爭議,從側面反映出明代社會處于變革時期,傳統與新興觀念相互碰撞,社會結構和思想文化正在發生變化。同時,統治階級對“服妖”現象的態度也體現了其維護傳統等級制度和社會秩序的決心。44.(1)主要背景:①甲午戰爭失敗,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極大沖擊,華夏中心主義心態解體,促使國人開始深刻反思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激發了民族覺醒意識;②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大量輸入,為中國現代民族主義思潮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論來源,其中近代民族主義思想影響深遠,促使國人重新審視民族關系和國家認同;③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逐漸壯大,他們為了自身利益和民族發展,積極探索救國道路,成為推動民族主義思潮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力量;④國內政治腐敗,清政府在面對列強侵略時的軟弱無能,使民眾對清政府失望,進而尋求新的民族振興之路,推動了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2)重大事件: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體現了政治民族主義中推翻封建統治、建立民族國家的理念;②五四運動,青年學生高呼“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等口號,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將反帝與反封建斗爭相結合,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民族覺醒,是政治民族主義在反帝方面的典型實踐;③抗日戰爭,全民族團結一致,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各階級、階層摒棄前嫌,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全民族的大團結,體現了“合族”反帝的大民族主義,是政治民族主義在抗擊外國殖民侵略方面的偉大實踐。主要內涵:①以國家政權、政治主權為核心認同對象,強調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完整和領土統一,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殖民統治;②追求建立民主、平等、自由的民族國家,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實現政治現代化;③在不同時期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民族主義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從早期的“排滿”等內部變革訴求逐漸發展為對外反帝、爭取民族解放的全民性運動,體現了民族主義內涵的豐富性和發展性;④注重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團結,強調各民族共同抵御外敵,促進民族融合與共同發展,形成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陜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安康市高新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月考(二)歷史試題.pdf 陜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安康市高新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月考(二)歷史試題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