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核心素養提升七年級歷史本試卷共8頁,共33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8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在答題卡填寫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座位號。用2B鉛筆把對應該號碼的標號涂黑。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題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上。3.非選擇題答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 目的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4. 考生務必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時,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 .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如圖不同類型的工具,為距今約70萬~20萬年的北京人所制作。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石錘 尖狀器 刮削器A. 打制 B. 磨制 C. 燒制 D. 煉制2. 如表兩則資料可用來說明( )地點:云南元謀縣 出土文物:炭屑和燒骨化石 史證價值:元謀人已經知道 使用火 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 出土文物:頭蓋骨、牙齒化石 史證價值:北京人前額低平、 眉骨粗大 ……A. 元謀人和北京人都會保存火種 B.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C. 中國是原始人類的唯一起源地 D. 元謀人和北京人體貌具有相似性3. 下列各圖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第1頁(共8頁)A.B.C.D.4. 如圖I 是五千年前遼河上游紅山文化出土的玉龍,圖1是同時期長江下游良渚文化出土 的龍首紋玉鐲,這一現象說明了( )(圖Ⅱ)圖IA. 早期中華文明的多源多元 B. 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特點C. 南北文化格局的逐漸融合 D. 不同文明有共同的價值取向5.“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這段材料出自《山海經》,與這段材料 相關的事件是( )A.涿鹿之戰 B. 盤古開天辟地 C. 堯舜禪讓 D. 大禹治水6.傳說中蘊含真實的歷史信息。傳說中“黃帝發明了陶器,炎帝發明了釀酒”。考古學家 在距今4000多年的山東龍山文化遺址發現了一個陶杯(如圖),這一考古發現可以印證傳說 中的歷史信息是( )黑陶雙耳杯(酒器)A. 炎黃二帝熱愛發明 B. 中華文明起源于山東地區C. 陶器由炎黃帝燒制 D. 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釀酒技術7.如表博物館的名稱來源于古代一項政治制度。這項制度是( )名稱 齊文化博物館 晉國博物館 西周燕都進址博物館省份 山東 山西 北京A. 分封制 B.郡縣制 C. 科舉制 D. 行省制8.西周《禮記 ·王制》記載,由周天子主持的社稷祭祀,可以殺牛、羊及豬,而諸侯主持的 社稷祭祀則不得殺牛,只可殺羊及豬。這反映出當時( )A. 嚴格的等級界限 B. 分封制逐步瓦解 C. 牛耕的逐步推廣 D. 由游牧轉入農耕9.《國語》講“祀,國之大節”。有學者認為,青銅器在商周時期被視為“政治的權力”。可推斷,商周時期青銅器主要用作( )A.農 具 B. 禮器 C. 食具 D. 貨幣10.在出土的商朝甲骨文中,可以看到王對下屬用“呼”字,“呼”是很強硬的語氣,還有 甲骨卜辭記載商王武丁要呼婦好來,讓她去視察多婦,婦好是武丁的配偶,這反映出商代 ( )A. 造字方法的成熟 B. 祭祀典禮的風貌C. 王權的至高無上 D. 控制范圍的拓展11.在春秋時期,人們起名字往往把“牛”和“耕”連在一起,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 牛;晉國大力士姓牛,字子耕。此外,《論語》中也有“犁牛之子驛且角”這樣把“耕” 和“牛”連用的句子。這種現象體現了( )A. 牛耕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 B. 牛耕在春秋時期已全國普及C. 人與白然和諧共處的理念 D. 牛耕的使用推動井田制瓦解12. 由表《楚國域內出土的鐵器》可知,春秋戰國時期( )地點 出土情況湖南長沙、衡陽 發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鐵器,其中鐵農具17件,占全部 鐵器的81%楚紀南城(湖北荊州) 出土33件鐵器,其中農具19件,占全部鐵器的58%湖北江陵雨臺山楚墓等 大量鐵農具出土,種類也較多A.楚國的農業成就最為突出 B. 冶鐵業主要集中在楚國C. 農耕中已普遍使用鐵農具 D. 農耕中不再使用青銅器13. 許多成語典故來源于歷史,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這些成語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的特點是( )A. 奴隸制開始瓦解 B.諸侯兼并爭霸 C. 生產力飛速發展 D. 封建制度確立14.春秋時期有眾多的諸侯國,其中比較強大的有十幾個,各諸侯國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間展開激烈的爭斗。當時,民族間的矛盾也有所發展,一些強大的諸侯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進行征戰。對此時諸侯爭霸戰爭的認識正確的是( )A.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B.有利于文化的繁榮C. 維護了周王的權威 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15. 作家余秋雨曾寫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經完成一個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還在造福民眾。這個了不起的工程是( )A. 長城 B. 都江堰 C. 靈 渠 D. 鄭國渠16.有些青銅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稱這種文字為金文。金文從商代中晚期開始出現,數量較少;周代青銅器上文字數量明顯增加。金文的內容涉及祭祀典禮、政治、軍事、經濟、 法律訴訟、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青銅金文的歷史價值在于( )A. 便于了解商周時期青銅器功能的變化 B. 見證了中國古代文字發展的重要階段C. 提供了研究商周社會狀況的實物史料 D. 突顯了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業水平領先17.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完善了我國立法制度機制。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已出現強調以法治 國的思想學派,其代表人物是( )A. 老 子 B. 孔子 C. 荀 子 D. 韓非子18. 在教學方法上,凸顯人的主觀能動特性;在教學方式上,以人影響人的方式去“愛人” 和教人。這體現了( )A. 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 B. 墨家兼愛非攻的思想C. 兵家知己知彼的思想 D. 儒家以人為本的思想荊 注 釋 楚 : 的 梁 代 , 稱 魏 國 者 城 廿 三 年 興 攻 荊 廿 年 攻 魏 梁 上十 八七 年 年 攻 攻 趙 韓19.《編年紀》是睡虎地秦墓竹簡之一。它以年份為線索, 完整地記錄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據如圖,可以確 定“喜”參加的戰爭是( )A. 春秋爭霸戰爭 B. 秦與匈奴戰爭C. 秦末農民戰爭 D. 秦的統一戰爭第4頁(共8頁)20.秦統一后,為維護皇權,鞏固統治,加強了對官員的監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監察百官的是( )A.刺 史 B. 丞相 C. 太尉 D.御史大夫21.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我國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十一號秦墓中,發現了一千五百余支竹簡,內容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文書。這些文書大致分為三類:一為法律條文;二是法律解釋;三是有關訴訟制度的各種規則。這些竹簡內容折射出秦朝( )A.經濟發達 B. 統治殘暴 C.強化思想控制 D. 重視法制建設22. 秦簡記載“五人行盜,贓物在一錢以上,斷去左足,并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刑徒。” 這一記載說明了( )A.秦朝的賦稅很沉重 B. 秦朝的刑法很殘酷C. 秦朝的偷盜很猖獗D . 秦朝的徭役很繁重23.“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是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時的吶喊。這次起義指的是( )A. 劉邦、項羽起義 B. 陳勝、吳廣起義 C. 武王伐紂 D. 涿鹿之戰24. 我國人民在棋盤上記錄歷史。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把下棋比作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歷史上“楚漢戰爭”的交戰雙方是( )A.陳勝——吳廣 B. 劉邦——陳勝 C. 吳廣——項羽 D. 劉邦——項羽25.《漢書 ·食貨志》記載“民失作業,而大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當時社會局勢,統治者實行了( )政策。A. 嚴刑峻法 B. 休養生息 C. 以商為本 D. 大興土木26. 漢文帝與漢景帝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出現繁榮局面。史稱( )A. 武王伐紂 B. 漢初興盛 C. 百家爭鳴 D. 文景之治27. 以下表格是關于“笞刑(打板子)”的記錄,可以說明漢文帝和漢景帝( )文帝時期 景帝時期前167年,廢除斷殘肢體的肉刑,用笞刑代替, 規定當劓(割掉鼻子的酷刑)者笞三百。 前156年,改笞五百為三百、笞二百為 一百,行刑時只準打臀部。A.重視農業 B. 減輕刑罰 C.. 重視儒學 D. 整頓吏治28. 西漢武帝時期,“以一個極具智慧的方案將威脅統一與鞏固的諸侯王勢力徹底消解于無 形”。該方案是( )A. 鹽鐵專賣 B.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C. 焚書坑儒 D. 實施“推恩令”第5頁(共8頁)29.有學者認為:“董仲舒先生的這項‘對策',經皇帝采納后,就成了神圣的‘國策’……代之而起的是漫長而單調的儒學思想的時代。”材料中董仲舒的“對策”是指( )A. 頒布“推恩令” B. 尊崇儒術 C. 建立刺史制度 D. 鹽鐵官營30.漢武帝多次派人前往說服西南諸國歸屬西漢,使其接受了朝廷的管轄。此后,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不斷傳到西南地區,漢族官吏還在那里興辦學校,使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材料說明漢武帝( )A.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B.不斷加強中外的交流C. 加強了對西域的管理 D. 強化了中央集權制度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31題12分,32題14分,33題14分,共40分)31.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國古人造字精妙。從中國文字學即可推闡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由來,其深義有如此。 ——摘編自錢穆《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材料二 這是一個空前混亂的年代,一個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 亂時代,思想自由百家爭嗚的黃金時代,一個說真話的時代,一個出大師的時代。——摘編自陳欽《大時代》材料三 秦漢時期的中央統治者,為了有效地維系“大一統”,都對統治思想進行了選擇,用以規范,整齊全國上下的思想。(秦漢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據的年代里,追求統一始終是各族統治者和民眾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奮斗目標。——摘編自黃樸民《“大一統”之夢》材料四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觀園中,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學上有大真,在倫理上有大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它們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對當時和日后社會的發展,起了巨大的 推動作用。——摘編自《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最早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和該文字的名稱。(2分)(2)據材料二,指出“大時代”所屬的歷史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該時代最受統治者推崇的學派。(4分)第6頁(共8頁)(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閥括議武帝用以“規范、整齊”思起的措施。(2分)(4)綜合以上材料,談淡如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4分)32. 春秋戰田時期,我圖的政治、經濟和思想領域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革,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 一 夏、商、西周時期,形成了以“禮”治國的制度體系。“禮”實際上是一種等級制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專為貴族所有,即所謂“禮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戰國,出現了“札崩樂壞”的局面,以法治國的學說和法治逐漸興起。—張海鵬等《中國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二 到戰國末期,土地買賣的頻繁,促進了新興地主的形成和發展。當然,當時地主土地來源并不僅限于購買,更多的還是來自于封建國家的賞賜。……貧富迅速分化使新興的地主階級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時也獲得了政治上的統治權。~摘編自翦伯贊《中國史綱要》材料三 商鞅變法的內容政治 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改蘋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嚴明法度,禁止私斗經濟 廢除井田制,尤許土地自由買實鼓勵耕織,生產根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統一度量衡車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1)根據材料一,指出先案時期國家治理的制度體系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孔 子的治國思想。(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春秋戰國時期經濟領域發生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第7頁(共8頁)(3)根據材料三商鞅變法使秦軍成為“虎狼之師”戰斗力極強,得益于哪項措施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變法時期秦國的一位農民,你怎樣做才會免除徭役 (2分)(4)綜合上述材料,說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4分)33. 秦漢時期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第一個大一統時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頗有建樹,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 秦朝十六斤鋼權(秤咤)上的銘文拓片和《瑯郵刻石 · 始皇頌詩》內容節選銘文:北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 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皇帝之功,勤勞本事……器械一量,同書 文字……六合之內,皇帝之土……功益五 帝,澤及牛馬。 ——【秦】李斯等《瑯琊刻石 ·始皂頌詩》材料二 漢武帝高度重視興修水利(見圖),在長安附近開掘漕渠,方便了長安附近的運輸,還可灌溉田地一萬余頃。此外關中地區興建了白渠、靈軹渠等工程。白深灌溉得力,受益農田年年豐收。 漢武命時期關中地區師分水州工程圖- —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材料三 秦統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集王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強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為我國的長期統--奠定了基礎。自從秦統以后,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在某些時期出現了分裂割據的狀態,統一始終是歷史主流。——摘編白郭沫若《中國史稿》等(1)材料一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史料,請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證的歷史信息。(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漢武帝時期關中地區水利工程的特點。(4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秦統一的歷史意義。(6分)第8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