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知識梳理第一部分 課標要求一、 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1.理解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各國為解決全球性問題做出的努力。2.認識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3.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意義。二、 世界多極化1.通過世界多極化現象,了解現代世界的基本特點。2.明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3.掌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意義。三、 社會信息化1.通過社會信息化現象,了解現代世界的基本特點。2.認識人口、資源、環境、傳染病、社會治理等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四、 重要考點1.聯合國:成立背景、時間、總部、主要機構、宗旨、作用、維護和平的方式、中國在聯合國中的作用2.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全球化產生的原因、表現、影響(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表現;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時間、總部、宗旨、職能、作用;聯合國與世貿的共同影響3.冷戰后的世界格局:時代特征、威脅世界安全的因素、世界多極化趨勢產生的背景、推動因素、影響;中國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不結盟運動的背景、成立、意義4.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社會信息化-計算機網絡的興起、普及、影響(積極、消極);文化多樣性的概況、認識;婦女地位的提高表現、局限性;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生態問題、人口問題)、對策5.其他相關考點:工業革命的歷程、國際組織的成立和世界局勢的變化、信息時代的到來第二部分 主題梳理一、 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的新變化1.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進入了一個新舊交替的時期。2.世界正處于一個動蕩和變革的時代,世界形勢總體趨向緩和。3.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阻礙和挑戰。二、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1.冷戰結束后,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2.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的活動,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三、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1.冷戰結束后,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2.這一趨勢的表現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主導地位受到挑戰,中國、俄羅斯、歐盟、日本等國家的影響力不斷增強。3.多極化的發展有利于削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四、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1.冷戰結束后,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2.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推動了全球貿易的繁榮和世界經濟的增長。3.經濟全球化也帶來了挑戰,如貧富差距擴大、風險全球化、經濟不穩定等。五、 思想文化多元化1.社會信息化快速推進,推動了思想文化領域的多元化發展。2.現代文學藝術呈現多樣化趨勢,更加反映時代特色和人民的需求。六、 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1.全球性問題不斷出現,如人口增長、資源短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2.這些問題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解決。3.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中國力量。七、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各國尊重彼此主權,堅持共同發展,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3.這一理念旨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第三部分 熱門考點一、 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1.聯合國的宗旨和作用2.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職能3.經濟全球化的表現二、 冷戰后的世界格局1.當今世界的主題和重大任務2.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表現和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3.中國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家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努力三、 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1.計算機網絡與現代社會生活2.婦女地位的提高3.當今社會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4.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途徑四、 備考建議1.熟練掌握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等重要國際組織的背景、宗旨、職能、作用等。2.理解冷戰結束后的世界格局變化,關注世界多極化趨勢以及世界和平面臨的挑戰。3.深入思考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機遇和挑戰。4.關注現代科技發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包括信息化帶來的積極和消極方面,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影響。5.理解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如人口問題、環境問題等,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和中國在其中的作用。6.關注中國在聯合國和世界事務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 核心知識素養一、 歷史解釋1.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等方式形成的全球范圍內有機的經濟整體的過程。2.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整體。3.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二、 唯物史觀1.現代社會不斷發展,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2.辯證看待生態和人口問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3.要全面、客觀地認識經濟全球化,既要看到它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它帶來的風險和挑戰。4.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加強國際合作,共同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三、 時空觀念1.梳理世界格局的演變歷程,把握重要時間節點,認識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的變化趨勢。2.明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全球發展中的作用。3.了解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特別是中國在促進經濟全球化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做出的努力。4.將歷史知識與現實社會聯系起來,增強歷史學習的現實意義。四、 探究與批判1.深入探究經濟全球化背后的原因、表現形式和影響,分析其對不同國家、不同階層的利弊。2.批判性地思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探討其現實可行性和意義,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實現。3.對世界局勢變化的敏感性,思考全球治理的現狀和未來方向。五、 價值觀與責任1.樹立世界公民的意識,理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必要性,認識到國際合作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中的重要意義。2.培養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行動中。3.在生活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保護環境,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第五部分 知識梳理一、聯合國(一)背景:1.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上決定在戰后成立聯合國。2.聯合國是二戰結束后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而建立的國際組織。(二)時間、總部:1945年10月,聯合國正式成立,總部位于美國紐約。(三)主要機構:1.聯合國大會:是聯合國的主要權力機構,有權通過決議。2.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負有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首要責任,對所有涉及和平與安全的事務,負有主要責任。3.聯合國秘書處:聯合國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聯合國大會和安全理事會的決議。(四)首要宗旨: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五)作用:1.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避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戰爭。2.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六)維護和平的方式:1.向沖突地區派出“聯合國維和部隊”,通過調解、監督等方式,為沖突地區的和平解決發揮作用。2.通過人道主義援助,為受戰爭或自然災害影響的地區提供緊急救助和重建。3.推動國際法和國際合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維護世界秩序的穩定。(七)中國在聯合國中的作用:1.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是聯合國的堅定支持者、重要合作伙伴。2.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3.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同世界各國建立友好平等關系。4.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派遣維和部隊維護世界和平。5.中國在聯合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二、世界貿易組織(一)背景:1.二戰后,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國際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但貿易壁壘也越來越明顯,世界貿易秩序混亂。2.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制度勢在必行。(二)成立:1995年1月1日,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三)宗旨:1.以非歧視性、開放、公平等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2.旨在通過貿易促進就業、收入和需求增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四)職能:1.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例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2.組織貿易談判,幫助各國達成貿易協議。3.幫助解決貿易爭端,維護貿易規則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五)作用:1.WTO 成員的關稅水平普遍降低,貿易壁壘進一步減少,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2.推動了各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促進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3.幫助發展中國家融入全球貿易體系,分享經濟全球化的紅利。(六)影響:1.積極:(1)有利于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參與國際分工,拓展海外市場,推動經濟發展。(2)有利于高新技術的擴散和推廣,加速了世界科技中心的轉移。(3)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人類文明的進步。2.消極:(1)拉大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2)增加了風險的全球化和破壞性,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3)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阻礙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七)中國在 WTO 中的參與:1.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APEC),拓展區域性合作。2.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開啟了融入世界經濟的新篇章。3.中國積極參與 WTO 規則的制定和完善,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公平公正。4.中國積極利用 WTO 平臺,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實現自身發展和世界的共同繁榮。(八)中國參與 WTO 帶來的機遇:1.利用全球先進科技,推動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2.利用開放的市場環境,吸引外資,拓展海外市場。3.與其他成員國建立貿易合作關系,實現互利共贏。(九)中國參與 WTO 帶來的挑戰:1.如何應對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主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2.如何克服發展模式轉換中的困難,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3.如何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經濟技術方面的差距,參與國際競爭。(十)中國應對挑戰的策略:1.堅持創新發展,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2.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3.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更加強大的經濟體。三、冷戰后的世界格局(一)時代特征:1.冷戰結束,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2.世界格局從兩極格局演變為多極化趨勢。3.世界各國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仍然存在,但總體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二)威脅世界安全的因素: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以美國為代表的霸權國家,企圖維持自身世界主導地位,干涉其他國家內政,引發地區沖突和戰亂,對世界和平構成嚴重威脅。2.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不斷: 民族矛盾、宗教沖突、領土爭端、資源爭奪等因素,在不同地區引發局部戰爭和沖突,威脅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3.恐怖主義抬頭: 恐怖主義活動具有跨國性,利用恐怖手段進行襲擊和破壞,給世界和平與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三)世界多極化的趨勢:1.背景:(1)冷戰結束后,蘇聯解體,兩極格局被打破,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2)但是,其他國家和力量崛起,對美國的世界主導地位構成挑戰,推動世界格局走向多極化。2.推動因素:(1)歐盟成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2)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增強國際影響力。(3)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國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4)俄羅斯力求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積極維護自身利益。(5)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3.影響:(1)有利于削弱和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2)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家政治經濟新秩序。(3)有利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四)中國的力量:1.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干涉別國內政。3.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為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五)華約:1.背景:二戰結束后,蘇聯在東歐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為了應對北約的軍事威脅,于1955年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 (華約),旨在鞏固蘇聯在東歐的影響力,維護自身的安全。2.宗旨: 共同防御和軍事合作,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與北約對抗。3.特點: 以蘇聯為核心,軍事力量集中在蘇聯和東歐國家。4.作用: 維護了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安全,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冷戰的對峙局勢。5.瓦解: 1991年,蘇聯解體,華約也隨之解體。(六)北約:1.背景: 二戰結束后,為對抗蘇聯的影響,維護歐洲的安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于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2.宗旨: 共同防御和軍事合作,旨在防止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維持西方的軍事同盟關系。3.特點: 以美國為核心,軍事力量集中在北美和西歐國家。4.作用: 遏制了蘇聯和華約,成為冷戰時期世界兩極對峙的關鍵力量,但也引發了冷戰期間的軍備競賽。5.發展: 冷戰結束后,北約進行了多輪擴大,增加了新的成員國,并擴大了自身的職能范圍,開始干涉一些地區性的沖突,引起了一些國家的反對。四、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一)概況:1.二戰后,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2.全球范圍內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頻繁,社會發展邁入了新的階段。3.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人類在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福祉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問題。(二)社會信息化: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普及,數字庫和計算機網絡建立起來。2.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3.積極影響: 互聯網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娛樂、人際交往等領域,使現代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推動了全球經濟一體化,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4.消極影響: 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網絡犯罪、網絡謠言、網絡欺凌等現象不斷出現。(三)婦女地位的提高:1.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婦女開始獲得選舉權。2.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歐美發達國家婦女的獨立意識增強。3.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女性就業率持續增長,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4.197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為促進全球婦女平等發展提供法律依據。(四)文化的多樣性:1.世界上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不同歷史文化背景的人們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2.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推動了文化多樣化的發展。3.世界文化更加多元,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思考。(五)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1.生態問題: 溫室效應、化學污染、淡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亂砍濫伐森林資源等問題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2.人口問題: 人口過快增長給環境和資源帶來巨大壓力,糧食安全、教育、就業等問題日益突出。3.此外還有重大傳染性疾病、網絡安全、跨國刑事犯罪、社會治理等問題。(六)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途徑:1.全世界需要共同努力,認真應對,實現合作共贏。2.發展科學技術,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使用率,建設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模式。3.制定恰當的政策,致力于發展經濟,促進全球生態平衡。4.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七)現代科技革命:1.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科技革命迅速發展,例如內燃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等,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推動了工業文明的發展。2.20世紀中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例如電子計算機、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等的發展,進一步解放了人力,提升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水平。3.現代科技革命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第六部分 知識拓展一、工業革命的歷程1.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為標志,主要發明創造:蒸汽機、火車、輪船2.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70年代,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主要發明創造:內燃機、汽車、飛機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40-50年代,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航天技術為標志,主要發明創造:計算機、互聯網、航天技術二、國際組織的成立和世界局勢的變化1.1882年:國際紅十字會成立,致力于人道主義救助。2.20世紀初:國際聯盟成立,旨在維護世界和平,但未能有效阻止二戰爆發。3.1945年:聯合國成立,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4.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致力于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三、現代化的類別1.工業化:指生產力的提高,工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例如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等。2.城市化:指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城市規模的擴大,例如城市的擴張,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交通網絡的改進等。3.全球化:指世界各地區之間聯系更加密切,全球經濟和文化的融合,例如世界貿易的繁榮、國際文化交流的增多等。4.多元化:指不同國家、地區之間文化差異增大,社會更加包容,例如,不同國家之間交流增多,文化的融合等。5.信息化:指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網絡信息的普及,例如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使用,移動支付的發展等。6.區域集團化: 指多個國家或地區之間建立區域性經濟和政治組織,例如歐洲聯盟,亞太經合組織等。第七部分 易混易錯點1.聯合國是在二戰期間雅爾塔會議上決定建立,正式建立是在二戰結束后。2.聯合國是戰后世界各國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而建立的國際組織。3.不結盟運動的“不結盟”是指不同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結盟的國家結成聯盟,是一個國家政治組織。4.不結盟運動是指二戰后一些新獨立國家為了維護國家獨立,擺脫美蘇兩大集團的控制,實行和平、不結盟的對外政策而形成的運動。5.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正在形成中,并未定型。6.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是一個歷史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不會一蹴而就,目前還處于形成階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