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月考生物學試題一、單選題 (20﹡3分):1. 生物學家認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 )A. 由蛋白質和核酸構成 B. 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C. 能夠在寄主體內復制產生后代 D. 具有細胞結構2.“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 細胞是一切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B. 生物的各項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內完成的C. 草履蟲的運動和分裂無需完整的細胞結構就可完成D. 動植物的遺傳與變異是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3. 建立于19世紀的細胞學說,是自然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被恩格斯列入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列關于細胞學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細胞學說是基于科學觀察提供證據、運用了完全歸納法而形成的理論B. 電子顯微鏡在細胞學說建立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C. 細胞學說的提出標志著生物學的研究進入了分子水平D 細胞學說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4.《桃花源記》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從生物學的角度來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文中的桑樹和竹林構成了群落B. 文中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C. 良田和美池中所有生物構成了生態系統D. 桑竹和雞犬生命系統結構層次完全相同5. 大熊貓是我國保護動物,主要以冷箭竹為食。下列有關冷箭竹和大熊貓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二者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 B. 二者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不完全相同C. 大熊貓吃冷箭竹需要多種細胞共同參與 D. 大熊貓種群和冷箭竹種群相互作用形成群落6. 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可以充當多種成分,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光合細菌細胞中有葉綠體,所以光合細菌屬于生產者B. 腐生細菌可以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C. 寄生細菌可以從動植物體內獲取有機物,屬于分解者D. 一個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細菌構成一個種群7. 結合真原核細胞結構的差異性分析大腸桿菌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大腸桿菌最外層有時還有一層莢膜,主要由多糖組成。B. 大腸桿菌細胞中無膜結構C. 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主要位于擬核的染色體上D. 大腸桿菌體積小,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值也很小8、某同學畫了如圖所示的關系簡圖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下列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A. 若①表示生物、②表示病毒,則③表示細胞生物B. 若①表示病毒、②表示DNA病毒, 則③表示RNA病毒C. 若①表示細胞生物、②表示真核生物,則③表示原核生物D. 若①表示原核生物、②表示自養型原核生物,則③中包括藍細菌9. 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雖然很少,卻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這可通過下面的哪一實例得到證( )A. 植物缺鎂時葉片失綠B. 幼兒缺鋅會發育遲緩C. 缺磷時會影響磷脂的合成D. 動物血液中鈣鹽的含量太低會抽搐10. 下列關于構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因C含量最多,所以是最基本元素B. C、H、O、N、P、 S、K、Ca都是大量元素C. 劃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標準是元素的含量D. 微量元素含量少,卻是維持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11. 方便面中脫水蔬菜的加工過程主要如下:原料挑選→切削、燙漂→冷卻、瀝水→烘干。烘干的過程得注意溫度,否則容易烤焦。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蔬菜烘干的過程中主要是失去結合水B. 新鮮蔬菜細胞中數量最多的元素為OC. 方便面中的干牛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D. 烤焦后形成的物質能給細胞提供能量12. 剛擠出的鮮牛奶加熱后有層“厚厚的奶皮”,奶皮的組成有蛋白質、脂肪、水分、糖類和礦物質(鈣、鐵、鋅、磷、鉀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糖類、蛋白質均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B. 用雙縮脲試劑檢測奶皮中的蛋白質時需水浴加熱C. 等質量的糖類和脂肪氧化分解時,后者耗氧量更高D. 奶皮中的鐵屬于大量元素,缺鐵將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13. 某實驗小組用碘液、蘇丹Ⅲ染液和雙縮脲試劑測得甲、乙和丙三種植物的干種子中三大類有機為顏色反應如表所示,其中“+”數量的多少代表顏色反應深淺程度。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試劑(右面為試劑)種子(向下為種子) 碘液 蘇丹Ⅲ染液 雙縮脲試劑甲 ++++ ++ +乙 ++ ++++ ++丙 + ++ ++++A. 與蘇丹Ⅲ染液和雙縮脲試劑分別發生顏色反應最明顯的依次是乙和丙B. 三種植物的干種子中蛋白質含量最多的是甲,含淀粉最多的是丙C. 用蘇丹Ⅲ染液可檢測干種子中的脂肪,制片時需要用 50%的酒精洗去浮色D. 利用雙縮脲試劑檢測物質時,不需要在水浴加熱條件下進行14.“春到人間草木知,萌芽茁壯發新枝。”下列各圖橫坐標為植物的復蘇時間,縱坐標為細胞中自由水與結合水相對含量變化的曲線圖,圖中能正確描述這種變化的是 ( )15. 下圖表示細胞中幾種化學元素與相應化合物之間的關系,其中①③④代表單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若②具有保溫、緩沖和減壓的作用,則②比同質量的糖原徹底氧化分解產能多B. 若⑤具有催化作用,則①可與雙縮脲試劑反應顯紫色C. 若⑥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則分子③有4種類型D. 若⑦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則④也可以組成淀粉16. 糖類和脂質是細胞中兩種重要的有機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淀粉、纖維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縮合而成B. 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 動物細胞膜上的脂質包括磷脂、膽固醇等D. 性激素屬于固醇類物質,能促進生殖細胞形成17. 燙發時,先用還原劑使頭發角蛋白的二硫鍵斷裂,再用卷發器將頭發固定形狀,最后用氧化劑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鍵。這一過程改變了角蛋白的 ( )A. 空間結構 B. 氨基酸種類C. 氨基酸數目 D. 氨基酸排列順序18. 椰果是木質醋酸菌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所形成的代謝產物,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是奶茶中常見的小料。但奶茶中通常會添加葡萄糖、麥芽糖和蔗糖等大量糖類,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質等,是一種高糖高脂的飲品,長期飲用會導致肥胖,甚至影響健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人體不能消化吸收椰果中的纖維素,但適量食用椰果可以促進腸道蠕動B. 大量攝入糖類后多余的糖類都會轉化成脂肪,該過程中元素的種類不變C. 喝奶茶的時候多添加椰果,并不能抵消高糖高脂給人體造成的負面影響D. 木質醋酸菌利用液體培養基中的單糖合成纖維素的過程中會有水的生成19. 某研究人員利用油菜做了如下實驗。實驗1,將不同發育階段的油菜種子制成勻漿,測得部分有機物的變化如圖1所示。實驗2:將成熟的油菜種子置于溫度、水分(蒸餾水)、通氣等條件適宜的黑暗環境中培養,定期檢測萌發種子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發現其脂肪含量逐漸減少,到第11d時減少了90%,其干重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取圖1中35天時的種子處理,獲取提取液加入碘液,會藍色現象出現B. 同等質量的脂肪徹底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比糖類都要多,所以在一般情況下脂肪是細胞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質C. 油菜種子萌發過程中干重先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脂肪轉化為可溶性糖,主要增重的元素為⊙D. 用油菜種子壓榨出的油中膽固醇含量較高,是因為膽固醇是其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20. 如圖所示,一分子的胰島素原切去C肽(圖中箭頭表示切點)可轉變成一個分子的胰島素(圖中數字表示氨基酸序號)。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胰島素分子具有50個肽鍵,合成它的過程中共脫去50分子水B. 胰島素分子含有一個游離的氨基和一個游離的羧基C. 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100,則胰島素的分子量為4218D. 胰島素原分解為胰島素和C肽只需消耗2分子水.二、非選擇題(除標記外,3分每空)21. 細胞學說由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被恩格斯列入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細胞學說的發現離不開顯微鏡的使用。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學說認為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細胞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的,并由 所構成,該結論的形成是運用了 (2分)(填“完全歸納法”或“不完全歸納法”)。(2)下圖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魚腸切片圖像,該圖像位于視野中央。由A視野調為B視野,先向右上移動玻片并 時針旋轉約90度,再轉動轉換器。(3)現有三組顯微鏡的鏡頭, A組: 目鏡5×, 物鏡10×; B組: 目鏡10×, 物鏡10×; C組: 目鏡10×, 物鏡40×。利用這三組鏡頭觀察同一載玻片時,所用通光孔、反光鏡和外界光源亮度等均一致。三組鏡頭組合中,看到的視野最暗的是 組,將B組鏡頭轉換成C組后,需要調節 ,使物像清晰。三組鏡頭組合中,物鏡鏡頭離玻片最近的是 組。22. 已知21 種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8,圖中二硫鍵(-S-S-)形成時會脫去兩個氫。圖1為其蛋白質的肽鏈結構示意圖(其中數字表示氨基酸序號),圖2為部分肽鏈放大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的化合物由氨基酸脫去 個水分子形成,這樣的結合方式叫做 。(2)圖2中所示氨基酸的R基有 (填序號),圖2中的肽鍵有 個。圖2所示的結構中含有 (2分) 種氨基酸。(3)結合圖1和圖2可知,該肽鏈至少有 個羧基。圖1 中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中,相對分子質量減少了 。(4)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是由 不同導致的。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D B D B A D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B D B B A B C D21. (1)細胞和細胞產物 不完全歸納法(2分)(2)逆(3)C 細準焦螺旋 C22. (1) 123 脫水縮合(2) ①②④⑥ 3 4 (2分)(3) 2 2222(4)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肽鏈盤曲折疊形成的空間結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