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綜合測試卷時間:40分鐘 滿分:8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2022年9月,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二里頭遺址考古發掘新成果。經過進一步探索,二里頭夏代都城有了新發現,以道路和墻垣規劃為多個方正、規整的功能區,形成多網格式結構格局,確立了都邑規劃布局的基礎框架。這一發現( )A.利于了解夏朝手工業發展狀況 B.代表舊石器時代城市建筑水平C.說明社會的貧富分化日益明顯 D.為研究早期國家提供重要依據2.《左傳·昭公六年》記載,“商有亂政,而作《湯刑》”。《竹書紀年》記載,商代第24代商王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湯刑》”。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王又作辟”“貞王聞惟辟”,學者注釋:“辟,刑”。上述文獻和出土文物可以證實商朝( )A.用刑罰來維持統治秩序 B.主張實行“禮治”C.祖甲主張無為而治 D.刑罰異常殘酷3.其實帝辛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鞏固了東夷和中原的統一,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帝辛”是( )A.夏王啟 B.夏王桀 C.商紂王 D.商王湯4.周武王克商后,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分封在朝歌,使其管理商族遺民,同時又在朝歌的東面、西南面和北面分別分封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為諸侯。武王這些舉動旨在( )A.直接管理商族領地 B.獎賞滅商的功臣C.籌備對外開拓疆土 D.維護東方的穩定5.歸納總結是歷史學科的必備能力之一。根據下面三幅圖可得出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A.統治者昏庸無道 B.長期對外征戰C.諸侯的實力強大 D.治國理念落后6.春秋時期,楚武王直接任命縣級督撫,建立直屬楚君的縣級行政機構,不再把土地封給卿大夫。該舉措( )A.加速分封制度的瓦解 B.標志著早期國家的建立C.推動世襲制度的建立 D.說明周王失去共主身份7.下表所示大事記可佐證我國春秋時期的時代特點是( )孔子年譜(部分)年份 大事記前548年 在魯,齊國大臣崔杼弒齊莊公前516年 離魯去齊,魯昭公被權臣驅逐逃至齊國前481年 在魯,衛國內亂,父子奪位A.社會動蕩不安 B.諸侯爭霸不斷C.經濟快速發展 D.競相推行改革8.春秋初期,列國對吳國以蠻夷視之;直到春秋晚期,晉國開始拉攏吳國抗楚,吳國才真正進入中原人的視野,列國也逐漸承認其諸夏的身份。這表明,春秋爭霸戰爭( )A.導致了政局動蕩 B.造就了文化繁榮C.推動了民族認同 D.削弱了周王威信9.約成書于戰國的《周禮》最早記載了“鞭打春牛”這一民間習俗。立春時節,人們通過鞭打泥捏紙粘的“耕牛”催農耕作,祈愿五谷豐登。這表明( )A.鐵農具的使用推動生產發展 B.戰國時期牛耕開始出現C.我國古代農耕經濟領先世界 D.生產方式影響社會習俗10.某中學剛調來一位風趣的歷史老師,她在自我介紹時說:“我與戰國有緣,我的姓是戰國七雄中最西邊的一個諸侯國的名稱,我的名是戰國七雄中最北邊的一個諸侯國的名稱。”由此可知,這位老師的名字是( )A.秦燕 B.秦楚 C.齊楚 D.齊燕11.下面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數量變化示意圖。該圖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周王室的衰微 B.諸侯爭霸兼并C.人民災難加重 D.分裂走向統一12.商鞅方升(如下圖)是秦國商鞅監制的標準量器,也是目前所見最早“以度審容”(用長度來描述容量)的國家級標準量器實物。這反映出( )A.秦國計量方式蘊含科學理念 B.古代計量方式發生重大轉變C.商鞅變法奠定秦大一統根基 D.秦朝統治在繼承傳統中創新13.考古發現,春秋時期鐵器出土地點27處,多集中于齊、晉、秦、楚、吳等諸侯國舊地;戰國時期冶鐵遺址和鐵器出土地點331處,分布地域超出當時七國領域。由此可知( )A.鐵制農具得到普遍的使用 B.華夏民族的影響力逐步增強C.戰國時期手工業迅速發展 D.鐵器分布反映社會發展程度14.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北半球從北往南運動的物體會向右偏移,都江堰的主體工程體現了這一原理,并借助地勢和彎道來排沙和泄洪。由此可見,都江堰( )A.同時具備防洪和灌溉的功能 B.是世界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C.體現了中國先民高超的智慧 D.完全借助于地勢因素而建造15.小明同學在剛結束的模擬考試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說要“家法伺候”。媽媽趕緊說:“我們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行教育,使他進步。”爺爺慢吞吞地說:“這次考差了不全是壞事,知道差在哪兒,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嘛!”爸爸、媽媽、爺爺的言論分別與我國古代哪一學派的主張最接近( )A.兵家、儒家、道家 B.法家、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道家 D.墨家、道家、儒家16.下圖所示為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部分)之間的社會關系。這說明( )A.各學派的思想主張殊途同歸 B.各學派獨樹一幟又彼此借鑒C.以人為本是各派信守的真理 D.百家思想歷經交融終合于一17.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禮制文明受到挑戰的時代,諸子學說揭示中國古代禮制文明發展的各種可能選擇,提出了禮制文明進一步發展的新思路、新觀點,大大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據此可知,百家爭鳴的意義在于( )A.徹底否定了傳統的禮樂制度 B.確立了儒家的主流學說地位C.推動了古代社會的制度創新 D.開啟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時代18.《黃帝內經》著重闡釋人類生命活動規律及其思維方式,用以指導對疾病病理的認識、診治和預防。這凸顯了《黃帝內經》( )A.理論體系完善 B.思想內容豐富C.提倡預防疾病 D.尊重生命規律19.1999年,在學術界的努力下,學者們成功釋讀了大多數二里頭陶文中的刻畫符號,其中絕大多數與其后的甲骨文相對應(如下表所示)。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A.夏朝文化的歷史遺存甚為豐富 B.二里頭陶文是中國文字的源頭C.二里頭陶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 D.甲骨文是文字演化發展的結果20.考古學家發現,商朝某些單人墓穴中就埋著數百件青銅器。某些貴族為了儀式的需要而耗費眾多的品種不一的青銅器。如此之多的青銅器,需要動員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開礦、運輸、冶煉礦砂,去制作鑄造過程中使用的黏土模型、泥心和鑄模,并經營鑄造作坊。這反映了商朝( )A.統治者的奢侈 B.青銅業發達C.商品經濟繁榮 D.人口的眾多二、非選擇題。(共40分)21.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社會經濟形勢急劇變化,政治局面錯綜復雜,軍事斗爭層出不窮的變革時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6分)【閱讀表格】農業 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手工業 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的雕鏤紋飾趨向細致工整,造型輕巧靈便,出現了錯金銘文。存世的吳、越青銅劍,其冶鑄淬煉之精,合金技術之巧,外鍍之精良,花紋之鑄造,皆世所罕見。煮鹽、冶鐵、漆器制作等部門發展起來。齊國的絲織品、楚國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為個體生產和經營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邊生產邊銷售商業(1)根據表格信息,分析這一時期手工業生產進步的主要表現。(2分)(2)表格中三項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4分)【解讀成語】退避三舍:城濮之戰時,晉文公以報答楚王當年的接待為由,命令音軍后退“三舍”(九十里),巧妙地避開了楚軍鋒芒,誘敵深入,大敗楚軍。臥薪嘗膽: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被迫向吳王稱臣,忍受三年屈辱后才被遣送回國。回國后,勾踐立志雪恥,睡在鋪滿柴草的床上,坐臥都要舔嘗苦膽以告誡自己不要忘了亡國之恥。經過長期準備,勾踐終于滅掉吳國。問鼎中原:楚莊王為討伐外族來到洛邑,在周天子境內檢閱軍隊。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借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由于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所以楚莊王的做法遭到王孫滿的嚴詞斥責。(3)概括上述成語共同反映的主題。楚莊王問鼎中原反映了什么問題?該問題與上述主題有何關系?(4分)(4)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上述主題。(4分)【升華情感】(5)從“齊桓公——革新強國,首成霸主”“晉文公——勤業治國,躍居霸主”“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雪恥復國”中,你有何感悟?(2分)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孔子大事記公元前551年,生于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公元前522年,授徒設教,創辦私學。公元前517年,去齊國途中,遇婦墓前哭子,感嘆“苛政猛于虎”。公元前516年,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張恢復西周的制度。公元前500年,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大司寇。公元前497年—前484年,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公元前484年—前479年,歸魯以后,孔子專心從事教育和古典文獻的整理。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3歲。他的言論由其弟子輯錄在《論語》一書中。——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1)據材料,構建孔子生平的知識結構。(5分)(2)后人評價孔子是一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請你從中任選一個角度,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小論文。(5分。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成文;50字左右)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青銅器的最高制作成就全部表現在禮器上。禮器所顯示的正是一種神秘的權力,以及強調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貴賤”觀念。因而所有的青銅禮器象征著力量、控制、壓迫、威嚴。……權力、祭祀和青銅的神秘結合,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觀念:統治是永恒和合理的。青銅是“永恒”的象征,這種物質材料難以輕易銷蝕的物理特性,用于象征權力與壓迫的永恒性,正是再好不過的選擇。——摘編自周時奮《中國歷史十一講》材料二 甲骨文屬于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紀殷商王都內王室及貴族人群的占卜刻辭與記事刻辭,其主要內容,涉及3000年前商代的自然生態、氣候災害、王權與神權關系、土地所有制、社會經濟構成、外交征伐以及商王都內權貴階層的日常生活狀況等,為研究中國燦爛文明史和早期國家與人文社會傳承形態,提供了獨特而真實可貴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漢字的鼻祖,是研究漢字原初構形與漢語言語法最早形態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體構形和文辭體式,與當今的漢字及現代漢語語法結構一脈相承。——摘編自《祝賀!甲骨文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材料三 中華民族無論有多少種方言,但是漢字是唯一的,說各種方言的中國人,都認同這個符號系統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使用的書寫符號。漢字是世界上唯一僅存的、依然活躍的最古老的文字,漢字記錄著我們這個民族延續不斷的歷史和古往今來的榮耀。漢字繁衍了書法藝術,漢字書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字藝術,成為世界人類藝術寶庫中的一枝奇葩;只有方形漢字才能派生出篆刻藝術,把玉璽視為國家的權力,對中華民族的統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由于方塊的形式,又派生出了印刷藝術。所以,只要漢字不消失,中國不會分裂,永遠是統一的。——摘編自張寶明《漢字在世界的威望 漢字讓中國人自豪》(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青銅“禮器”在當時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分)(2)根據材料二,說明甲骨文為什么能夠入選《世界記憶名錄》。(4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漢字的價值。(4分)(4)綜合上述材料,作為一個中學生,請你為保護中國傳統漢字文化提出建議。(2分)參考答案1-5 DACDA 6-10 AACDA 11-15 DADCC 16-20 BCDDB21【答案示例】(1)手工業的規模擴大,專業化程度有所提高。(2分)(2)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使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加,促進了商業活動的活躍;商業活動逐漸活躍,促進了金屬貨幣的出現。(4分)(3)主題:春秋爭霸。(1分)問題:王室衰微。(1分)關系:王室衰微導致諸侯爭霸。(2分)(4)周王室地位下降,大國諸侯勢力雄厚。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與此同時,中原的“諸夏”與周邊的戎、狄、蠻、夷等長期交往,為民族交融創造了契機。(4分)(5)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做到革新、勤業,要有毅力。(2分)22.【答案示例】(1)①出生:公元前551年,生于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②事業:公元前522年,孔子授徒設教,創辦私學。③仕途高峰:公元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升任大司寇。④周游列國:公元前497年一前484年,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卻始終不得重用;⑤逝世: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3歲。(5分)(2)觀點: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論述: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他提出了“仁”的思想,強調關愛他人,追求和諧的人際關系。他還提出了“禮”的思想,強調遵守社會規范和秩序。這些思想對中國的道德、文化和社會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此外,他還提出了“中庸”的思想,強調適度、平衡,這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有深遠的影響。總之,孔子的思想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5分)23.【答案示例】(1)禮器顯示神秘的權力,強調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貴賤”觀念;青銅器象征著統治是永恒和合理的。(4分)(2)①甲骨文是研究古代中國文明史和早期國家與人文社會傳承形態真實可靠的第一手史料;②甲骨文是漢字的鼻祖;③甲骨文的構形和體式,與今天的漢字語法結構一脈相承。(4分,任答兩點即可)(3)①漢字增進了中華民族的認同力和凝聚力;②漢字記錄著中華文明;③漢字繁衍了眾多門類的藝術。(4分,任答兩點即可)(4)要加大力度宣傳保護中國傳統漢字文化,增強人們使用規范漢字的意識,抵制不規范使用漢字的做法。(2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