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高中教育聯盟聯考高三歷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時期,每套編鐘由大小3枚組合而成, 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每套編鐘數目逐漸增多, 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早期全套編鐘不僅有65枚,而且其形制的個性化特征突出。周代編鐘的變化反映出A.貴族憑借樂器提高了她位B.禮樂制度已融人百姓生活C.新石器時代文化得到傳承D.權力重心呈現出下移趨勢2.《鹽鐵論·本議》載桑弘羊之說:“往者,郡國諸侯,各以其物貢輸,往來煩雜,物多苦惡,或不償其費;故郡國置輸官,以相給運,而便遠方之貢,故曰均輸。”這表明,西漢推行均輸法的重要目的是A.方便邊地人民生活B.增加國家財政收入C.減少經濟運行成本D.避免物價暴漲暴跌3.表1所示是南北朝時期的相關史料。這些史料可用于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A.儒學正統地位逐漸削弱 B.文化呈現多元交融特點C.士族借助外力迅速崛起 D.君主意志左右意識形態4.宋神宗想誅殺一名漕運大臣,幸相蔡確以祖宗法制為由駁回,神宗又想改判為從重懲處,蔡確以“士可殺不可辱”為由反對,神宗無奈當堂感嘆“快意事便做不得一件”,蔡確直接回答“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由此可見,北宋A.中樞機構的權力擴大B.皇權與相權矛盾尖銳C.變法面對的阻力很大D.士大夫政治制約皇權5.“窮漢市”是古代社會底層民眾買賣舊貨、舊衣等雜貨的市集的俗稱。元明清時期, 北京城內存在多處窮漢市, 其分布的重心逐漸向外城方向轉移, 其數量到消朝前中期已較元朝時大為減少。這一變化A.體現出社會經濟得到發展B.表明北京城市商業日益萎縮C.反映了北京城規模的擴大D.得益于清政府對流民的打壓6.圖1所示為近代武漢棉產業鏈基本形態。對此解讀正確的是,近代武漢A.棉紡織業國際競爭力較強B.棉紡織業生產技術落后C.城市和鄉村產業聯動密切D.傳統經濟思維根深蒂固7.表2所示為1912年中國教育的發展情況(部分)。據此可知,民國初年的教育A.重視的代新文性培養B.以提高婦女地位為宗旨C.貼近百姓的現實生活D.注重滲透愛國主義思想8.圖2為1926年中國刊物轉載的蘇聯的一幅漫畫,畫中配文的意思為“倫敦反動的報紙,因為中國革命軍的勝利,像尾巴上系了一柄刀似的,心慌意亂了”。該漫畫意在說明A.改訂新約運動取得了一定成效B.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已被推翻C.國民革命打擊了列強在華權益D.英國報紙對中國革命極為關注9.1931年公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定:“軍閥、官僚、地主、豪紳、資本家、富農……是沒有選派代表參加政權和政治上自由的權利的?!?942年公布的《陜甘寧邊區選舉條例》則規定:“凡居住邊區境內之人民,年滿18歲者,無階級、職業、男、女、宗教、民族、財產與文化程度之區別……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边@一變化A.旨在打破國民黨一黨專政B.順應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C.鞏固了工農民主專政政權D.表明中國革命性質發生根本轉變10.1982年,深圳開始面向全國大規模地招聘干部。從1982年到1985年,深圳每年出去公開招聘,招聘的城市從京、津、滬擴大到了沈陽、長春、西安、武漢等地,招聘的規模逐年擴大,這種招聘方式越來越受歡迎。這反映出當時A.城市全面改革B.經濟特區擴大C.市場經濟活躍D.改革逐步深化11.表3所示為古代世界天文歷法成就(部分)。這說明A.新石器時代亞非與美洲已建立聯系B.古代文明發展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C.文明古國之間有過科技文化的交流D.以農立國得到古代統治者一致認可12.16 世紀時, 從歐洲國家來美洲的移民, 在如今的(巴西)若昂佩索建立起名為菲利佩亞的城市,以紀念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拉美有很多地方直接以“救世主”或“耶穌”為名, 地名里含有圣母的地方也非常多。上述現象主要緣于A.宗教改革B.軍事戰爭C.美洲落后D.殖民擴張13.洛克認為,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屬于人人享有且不可剝奪的權利。盧梭更是旗幟鮮明地指出:人們締結社會契約,組建共同體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人的與生俱來的自由、平等和財富,保障人權是政治共同體的神圣義務。據此可知,兩人都A.崇尚理性思維,抨擊君主集權B.堅持權力制衡,維護平等原則C.主張天賦人權,反對等級制度D.宣揚民主政治,服從社會公義14.18世紀末,開羅有12000名工人,受雇于18個不同的紡織品生產分支,但半個世紀之后,這個產業卻轟然倒塌。此時印度和奧斯曼帝國的紡織業也都進入了衰退階段。舉例來說,奧斯曼帝國生產的紗線, 從 1820—1822年的每年11 500噸下降到1870—1872年的每年僅300噸。這些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對外經濟依賴強B.西方機器產品具有明顯優勢C.亞非經濟轉型進程緩慢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15.1926年,國聯通過了德國的加入申請,并使其成為常任理事國之一。1933年,希特勒政權宣布退出國聯。次年,蘇聯正式加入國聯, 并作為常任理事國之一。國聯對德、蘇兩國的接納A.基于維持局勢穩定的考量B.表明國際秩序由歐洲主導C.維護了凡爾賽體系的穩定D.說明意識形態的對抗減弱16.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向全世界宣布一攬子新經濟政策:關閉“黃金窗口”,宣布終止美元與黃金之間的固定兌換比率。從此,浮動匯率時代開啟了。尼克松這一舉措A.反映出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的失敗B.影響世界金融市場的穩定C.阻礙了世界經濟多極化發展趨勢D.表明美國欲結束侵越戰爭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杜甫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創作詩歌, 杜甫的詩以臻于化境的嚴整格律、沉郁頓掛的藝術風格著稱于世, 他的七律《秋興八首》、五律《亦望》等堪為律詩的典范。其作品被譽為“詩史”,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人道主義精神, 如《兵車行》揭露了窮兵黷武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月夜》一詩中寫出了千古以來戰爭中妻離子散的悲哀。“許身一何愿,竊比稷與契”是他一生的政治抱負,“窮年忱黎元,嘆息腸內熱"是他一生憂樂愛憎的基本傾向。——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材料二宋詞中女性形象豐富多樣,婉約佳人的清斷淡雅, 展示了古代社會對女性含蓄而乖巧性格的追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描述了一個女子在元宵節夜晚去聽琴面的情景, 展示了她對自由與激情的追求。宋詞中存在著大量以烈女為代表的女性形象, 她們經歷了人生的艱辛和考驗,呈現出鳳凰涅槃般的新顏重塑。宋詞展現的百花齊放的女性形象,不僅給讀者帶來極大的藝術享受, 對于我們理解當時的社會風俗、價值觀和審美趣味有重要的意義?!幾灾芷G萍《剛柔同論亦有異, 珠途同歸道自我——論宋代文學中的女性形象創造》(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杜甫詩作的歷史價值。(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詞中女性形象豐富多樣形成的背景。(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11 到12世紀, 法國的許多城市獲得了自治權, 博韋市于 1099 年, 馬賽市于 1100 年, 亞眠市于1113年, 先后獲得了自治權。拿永市的主投甚至主動投予治下的城市以自治權。1278年,拿永市召開市民大會并作出決議, 要求國王腓力三世批準支付它的債務, 總數約為16 000 列佛。這筆錢剛剛付清, 國王任命的官員就把該城的稅收提高到每年6 000列佛。 20由于無力支付高額稅款, 1291 年, 巴黎高等法院宣布該城部分破產。接著, 銀行家又以此為借口增加該域的高利貸負擔, 之后, 拿永市的財產逐漸轉入銀行家之手。1333年, 當人們開始重新清理該城的債券時, 它的財政狀況由于這些災難性的事件而變得無法收拾。在這以后, 雖然拿永保持了自治市的外殼, 但當地主教利用城市的危機干涉它的內部事務, 恢復了一些被取消的領主特權。這樣,拿永市就部分喪失了它的自治權利。——摘編自徐鶴森《中世紀法國自治城市的興衰》(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法國拿永市自治權限演變反映出的歐洲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征。(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導致法國拿永市部分喪失自治權利的主要因素。(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明治維新之初, 明治天皇就詔令全國:海軍之事為當務之急, 應從速奠定基礎。明治政權以驚人的速度和決心, 使幕府的海軍全部轉到了新政府制下。在日本兵部省炮制的雄心勃勃的計劃中, 日本未來的海軍將要超過英國, 在 20 年內擁有大小軍艦 200 艘, 以適應日本對外擴張的需要。在歐洲的幾大造船廠, 都可以看到日本人的身影。從明治初期起,天皇多次為建海軍率先節約開支, 發布諭令帶頭捐款, 以確保海防經貨充足,1886 年4月, 明治天皇頌布海軍條例, 規定了海軍區、軍港、要港和鎮守府的基本職責, 并規定常備艦隊分為大艦隊、中規隊和小艦隊。到 1889 年7月, 明治政府正式編成常備艦隊。到 1894 年7月的甲午中日戰爭前夕,又編成了聯合艦隊。近代日本海軍建制效法西歐,海軍地位顯赫。 ——摘編自陸培法《明治維新瘋狂擴建海軍》材料二1866 年, 清政府設立福州船政局, 專門制造輪船,隨后江南制造總局又兼造輪船。李鴻章于 1870 年著手在天津一帶建立防務。19 世紀 70 年代的日本侵臺事件使清政府意識到建立海軍成為當務之急。隨后, 清廷命令洋務派領袖曾國藩、李鴻章負責海防事務。19世紀 70 年代以后, 清政府建設海軍的目的已轉變為抵御外來侵略, 特別是“隱為防御日本之計”。李鴻章主持建立了規模最大的中國近代化艦隊北洋艦隊。受普魯士人希理哈德的《防海新論》的影響, 李鴻章主持的海軍建設的戰略定位是近海防御:“海防二字, 顧名思義, 不過斤斤自守, 亦不足以張國威而誓敵情?!睆?19 世紀 70 年代開始, 清政府建立了福建、南洋、北洋等海軍艦隊, 但是由于清政府財政困難, 海軍經費難以保障。——摘編自李芳林《洋務運動時期海軍建設的指導思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日兩國海軍建設的共同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日兩國海軍建設的不同之處。(8分)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廣東是我國近代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 在近代經濟發展史中有者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摘編自上官雅君(試論廣東在中國經濟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響》請圍繞“廣東與近代中國經濟”這一主題,自擬論題,結合所學中國近代史知識予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邏輯嚴密,史論結合。)歷史答案一、選擇題(48分)1.D 2.C 3.B 4.D 5.A6.C'7.A8.C9.B 10.D11.B 12.D 13.C 14.B15.A 16.B二主觀題(52分)17.(1)歷史價值: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有助于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狀況和人民的生活;具有"詩史”特征,為后人研究唐朝歷史提供了資料;對后世文學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6 分, 答出三點即可)(2)背景;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教育發展,女性受教育機會增多;社會生活多元,社會觀念出現變化: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理學的形成和發展。(6分,答出三點即可)18.(1)時代特征;商品經濟發展;城市自治運動興起:封建王權與城市既相互利用又存在對立;世俗王權與基督教會權力并立;世俗王權逐步加強。(8 分,答出四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因素:封建王權的壓制;高利貸資本的侵蝕;教會勢力的干涉;自身財政管理不善。(6分,答出三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9.(1)共同背景:西方列強的侵略使兩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兩國國內都處于社會轉型期,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兩國統治者都意識到海軍建設的重要性。(6 分)(2)不同之處:領導力量不同;日本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明治政府積極推動海軍建設,天皇在海軍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領導和示范作用;中國海軍建設主要由洋務派代表李鴻章等人負責,受到清政府內部保守勢力的制約,領導力量相對薄弱。目的不同:日本主要是為了對外侵略擴張:清政府主要是為了抵御外來侵略(近海防御)。經費保障不同:日本海軍經費得到優先保障:清政府海軍經費時常被挪用。地位不同:日本海軍地位顯赫;清政府海軍地位有限。作用不同;日本海軍在其對外侵略擴張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清政府海軍在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中損失慘重。(8分,答出兩點即可)20.示例論題;廣東在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地位。(2分)論述:廣東在中國近現代經濟發展的歷程中,始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在廣州設置十三行,廣州成為中外合法貿易的唯一口岸,較早接觸到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和經濟模式。鴉片戰爭后,外國商品和資本的涌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的經濟結構,但也促使廣東的商業和貿易迅速發展。大量的商人,買辦在廣東崛起,他們與外國商人進行貿易往來,積累了豐厚的財富,為廣東乃至中國的近代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廣東還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下,一批有識之士認識到發展民族工業的重要性。廣東的民族資本家們積極創辦工廠,如陳啟源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這些民族工業的興起,不僅推動了廣東地區的經濟發展,也為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8 分)總之, 廣東在中國近現代經濟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它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精神和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作出了卓越貢獻。(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