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拉丁美洲有一個國家叫玻利維亞。這個國家的名字和拉丁美洲歷史上的一位偉大人物有關,他的名字叫玻利瓦爾。◎獨立后的拉丁美洲 玻利瓦爾是一位什么樣的人物?他為什么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在他生活的時代,拉丁美洲發生了什么大事?一、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一)背景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國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區。這一地區大約從16世紀初開始成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當地居民以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為主要語言,這兩種語言都屬拉丁語族,因此,這一地區又被稱為“拉丁美洲”。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仍處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之下。印第安人和黑人混血種人土生白人西、葡的白人殖民者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對象工匠、小販、牧民地主、商人、中下級官吏掌握政權 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一個按血統劃分階層的金字塔式的等級社會。◎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紀晚期) 殖民者從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奪了巨額財富。據統計,16、17世紀時,西班牙在殖民地開采的黃金、白銀超過當時世界總產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黃金多達180噸,白銀多達16 000噸。 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爭取獨立的火種。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法國大革命動搖了法國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也嚴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國的獨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為什么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會出現波瀾壯闊的獨立運動?(二)過程 玻利瓦爾出生在加拉加斯城,幼年時父母雙亡,青年時去歐洲求學,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立志以解放祖國為己任。他發誓說:“在沒有打碎西班牙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枷鎖以前,我的手將不停地打擊敵人,我的心將不會平靜。”他義無反顧地投身獨立運動,與殖民者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他認為“解放者”的稱號高于一切,憧憬著建立拉丁美洲各國的聯盟。為紀念他的功績,現在的玻利維亞共和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玻利瓦爾(1783—1830) 圣馬丁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他曾在馬德里求學,參加過西班牙抗擊法國拿破侖軍隊的戰爭。后來,圣馬丁回到拉丁美洲參加革命,立下赫赫戰功,得到人們的支持。1817年,圣馬丁率軍向智利挺進,擊潰西班牙殖民軍隊。1818年,智利宣布獨立。在穩定智利局勢后,圣馬丁準備遠征秘魯。1820年,圣馬丁率領遠征軍從海上進攻秘魯,圍困秘魯首府利馬。1822年,圣馬丁與玻利瓦爾在瓜亞基爾會晤。據說,他們一起討論了解放秘魯的方案和拉丁美洲獨立后實行何種政治制度等問題。然而,由于二人意見不一,圣馬丁的瓜亞基爾之行一無所獲。不久,圣馬丁離開秘魯,后前往歐洲,隱居法國,直到逝世。1878年,阿根廷政府將圣馬丁的遺骸遷回國,安葬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教堂的榮譽墓穴中,以此表示阿根廷人民對圣馬丁的尊敬和懷念。◎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形勢圖 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克服艱難險阻,越過常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當選總統后,他繼續領導南美洲的獨立運動。 圣馬丁領導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魯的獨立運動。南美洲北部地區南美洲南部地區玻利瓦爾和圣馬丁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二、印度民族大起義(一)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 材料一 1814—1835年,即印度對英國實行“自由貿易”的21年間,印度輸入英國的棉布從125萬匹跌到30多萬匹;而同一時期中,英國輸入印度的棉織品由不足100萬碼增加到5 100萬碼以上。印度手工紡織業的被破壞,意味著千百萬手工業者的破產。往日工業發達和人口稠密的城市,如達卡遭到了毀滅性破壞,人口從1827年的15萬人銳減到3萬人。失業的手工業者找不到工作而掙扎于死亡線上。 19世紀中期,印度已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當時,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進一步加強了對印度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印度本土的手工紡織業被破壞。手工業者的利益受損。 材料二 1848年戴賀胥任印度總督后,為了擴大其統治地盤,開辟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多的原料產地,炮制了“喪失權利論”。根據這個理論,王公死后如無直系后嗣,他們的領地和年金均收歸東印度公司。……這些曾經在鄉村擁有一望無際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淪為居住泥棚、僅有幾只瓦鍋的佃戶,其對英國殖民者的恐懼、不滿和仇恨再也無法控制。——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封建王公的利益受損。 材料三 大起義前,英印軍隊共24萬人,印籍雇傭兵就占20萬人。他們是迫于生活而受雇于公司的手工業者和農民;而公司則依靠他們征服了印度。過去,英國殖民者曾用高薪、低稅等手段來掩蓋英印軍中存在的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占領整個印度后,原來的優待被取消了,觸犯種姓、強迫改宗基督教等事件屢有發生。破壞雇傭合同,強迫印籍土兵渡海作戰,也激起反感。……1857年初的“涂油子彈事件”是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導火索。這種新發的子彈用涂有牛脂和豬油的紙包裝,使用時必須用牙咬開。印度教徒敬牛,而伊斯蘭教徒禁忌豬肉,所以使用這種新子彈傷害了印度土兵的宗教感情,激起了普遍的憤慨而拒絕使用。——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土兵的利益受損。(二)印度民族大起義的過程及結果◎印度民族大起義形勢圖時間序幕起義者起義范圍民族英雄結果1857—1859年密拉特城的土兵起義印度土兵、農民、手工業者、一些被剝奪權力的印度王公印度北部和中部章西女王失敗 章西女王本名拉克希米·巴伊,她與章西王公結婚,成為章西王后。1853年,章西王公去世,沒有留下兒子。巴伊以章西女王的身份,開始執政。當時,英國殖民者以章西王公沒有男嗣為借口,要求兼并章西。章西女王義憤填膺,她當著英國殖民官吏的面表示:“我決不放棄我的章西!”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后,章西女王成為起義的領導者之一。她意志堅定,英勇善戰,深受人民愛戴。1858年,英軍圍困章西,章西女王親自領導全城軍民奮起反抗。章西陷落后,她率部突圍,與英軍周旋作戰,最后在抗擊英軍進攻時不幸犧牲。◎章西女王(約1835—1858) 1859年后,英國決定把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一個行政單位來管理,這在實現印度統一上發揮了重大作用。英國喚醒了印度作為遭受外國統治的單一實體的意識,激起了人們的信念。他們相信,要想打敗外來統治,就必須團結為一個國家。——摘編自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三)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影響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這次起義也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的經歷有何相似之處?應該如何評價他們?◎玻利瓦爾(1783—1830)◎章西女王(約1835—1858)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南美的“解放者”背景:殖民者殘酷的殖民統治和經濟掠奪過程南美洲南部地區:圣馬丁南美洲北部地區:玻利瓦爾背景:英國加強了對印度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過程民族英雄:章西女王時間:1857—1859年結果:失敗影響 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