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A2. D3. D4. B5. C6. A7. D8. C9. A10. C11. A12. A13. C14. C15. D16. (1) ①②;是研究哥倫布航海活動的第一手資料,有助于了解當時的航海過程、發現過程以及航海者的思想和經歷等。(2) 自由平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則。(3) 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重大歷史意義:創造了一個時代,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使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4) 文字是歷史的記錄者,能保存歷史事實;是思想的傳播者,能傳遞各種理念和價值觀;是文明傳承的載體,促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17. (1) 集中制手工工場。特點:規模大,雇工數量多;生產產品種類豐富,面向全國市場。(2) 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例,從政治制度角度: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推動了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3) 工業革命。影響:使英國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工業收入超過農業收入;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促成了城市化的發展,改變了英國地理面貌。(4) 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政治制度變革和思想文化進步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不同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促進社會發展。18. (1) ①種姓制度;②帕特農神廟。文明起源、文明多樣性與地理環境等因素有關。(2) 特點:綜合性。史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阿拉伯數字,并傳播到世界各地;阿拉伯人將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傳入歐洲等。(3) 政府政策支持,如出臺法律法規;舉辦文化活動,如確立節日并推廣;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如到國外舉辦表演;推動商業合作,如簽約投資項目。(4) 觀點: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論述:古代絲綢之路連接了東西方文明,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傳入西方,西方的香料、珠寶等傳入中國,促進了雙方經濟文化的發展;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起到了橋梁作用,他們吸收并傳播了不同文明的成果,豐富了人類文化寶庫。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鑒,能夠取長補短,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0月歷史測試卷第 Ⅰ卷(選擇題 共 30 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1.“封君在向封臣賜地并賦予其一定的義務的同時,也將土地上的統治權一并下放給了封臣,它使土地所有權和政治統治權渾然一體,構成西歐社會的領主權。” 材料說明封君封臣制度A.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 B.封君完全控制封臣C.封君封臣的地位平等 D.封臣必須信仰佛教2.中世紀莊園以農業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給,鞋帽、衣服也 自己制作,很多莊園還有鐵匠、金銀匠等,生產手工業品,供應領主及居民的需 要。這表明西歐莊園的形成A.有助于居民收入的提高 B.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C.促進了莊園的全面發展 D.基本實現莊園自給自足3.法老作為古埃及最高的統治者,具有無上的權威。下列最能印證這一史實的 是A.象形文字的發明 B.木乃伊的制作C.太陽歷的制定 D.金字塔的修建4.據統計,公元前 431 年,雅典全部人口為 40 萬,其中自由民為 16.8 萬,外 邦人為 3.2 萬,奴隸為 20 萬,而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 有任何政治權利。由此可見,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實質是A.西方民主之源 B.少數人的民主C.多數人的民主 D.維護全雅典人的利益5.制作年代軸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年代軸反映的主題應是A.古希臘文明的興起與傳播 B.馬其頓王國的擴張C.羅馬共和國的興起與擴張 D.奧斯曼帝國的擴張6.下表是一張莊園法庭的檔案,據此可知,莊園法庭莊園法庭檔案:無權享用公共牧場但仍在牧場內放牧的人,侵犯了全體村民的權 益,判令他們從牧場牽走他們的牲畜,從此不得占用牧場,違者還要被罰款。A.維護了莊園的公共秩序 B.緩和領主與佃戶的矛盾C.極大限制了領主的特權 D.極大侵犯了領主的利益7.中世紀的歐洲,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市民階層逐漸形成和發展,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農民、騎士等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 的階級力量。這反映了歐洲A.思想文化逐漸僵化 B.外交領域走向開放C.政治制度趨向專制 D.社會結構發生變化8.12 世紀,腓特烈一世頒布的《完全居住法》規定:學者們免受地方法的司法 審判,在特殊的案性中,任何被傳喚出庭的學生都可選擇由自己的教師審理或由 主教審理。這說明中世紀的歐洲大學擁有A.免賦稅特權 B.教育自主權 C.司法特權 D.私人辦學權9.右圖人物以集羅馬法律之大成而著稱于世,他所編纂的法典奠 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該法典是A.《十二銅表法》 B.《羅馬民法大全》C.《權利法案》 D.《拿破侖法典》10.抓住關鍵詞有助于學習和理解歷史事件。與“7 世紀 ”“孝德天皇 ”“仿效 唐朝典章制度 ”“ 中央集權制 ”等關鍵詞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伯里克利改革 B.瑯城起義 C.大化改新 D.英國憲章運動11.1170 年《英王亨利二世給予林肯城的特許狀》提到:“將林肯城人民在英王 愛德華、威廉與亨利時代所享有的自由、習慣與法律賜予彼等 ”。材料反映的是A.基督教的興起 B.城市的自由與自治C.《大憲章》的頒布 D.法國的封建等級制度12.右圖是在歐洲殖民者影響下,某大洲人口占世界總人口 比重變化示意圖。根據所學判斷,這個大洲是A.美洲 B.亞洲 C.歐洲 D.非洲13.美國 1787 年憲法規定:國會與總統可以影響司法部的組成,而最高法院可以 宣布總統和國會的行為違憲。上述規定體現了A.王在法下 B.天賦人權 C.分權制衡 D.聯邦至上14.九年級 1 班的同學們開展項目化學習,下面是同學們圍繞研究主題展示的一 張學習成果匯報卡。由此可得出,引發全球物種交流的原因是A.亞歷山大東征 B.拜占庭帝國的擴張C.新航路的開辟 D.火車和輪船的發明15.歷史事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結論是對歷史事實的客觀 評論。以下屬于歷史結論的是A.查理曼統治時期征收“什一稅 ”B.莎士比亞創作了《哈姆雷特》等作品C.1688 年英國議會請瑪麗和威廉入主英國D.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 30 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30 分。)16.(8 分)文字是有記憶的,文字是有力量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文字追溯過去】 材料一①《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②《哥倫布航海日記》書影 ③《全球通史》書影 (1)研究歷史的史料有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等類型。材料一的史料中屬于 第一手史料的是 (填寫序號,多寫少寫不給分)。(1 分)你認為 《哥倫布航海日記》有何歷史價值?(1 分)【文字規范現實】材料二 第一條 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條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條 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人權宣言》部分內容(2)材料二反映了《人權宣言》的哪些原則?(2 分) 【文字指引方向】材料三 《共產黨宣言》是共產主義的“圣經 ”和“福音書 ”,《共產黨宣言》 創造了一個時代。一個半多世紀以來,在《宣言》的科學理論指導下,國際共產 主義運動蓬勃發展,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斯大林(3)材料三中《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哪一科學理論的誕生?(1 分)根據 材料指出該宣言的重大歷史意義。(2 分)(4)綜上所述,請談談文字對歷史的貢獻。(1 分)17.(10 分)14—19 世紀,西歐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在不斷發展變化。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材料一 17 世紀初,蒙默斯郡的理查德 · 漢伯里經營的鐵絲廠完全開工時,雇 工數量甚至超過了 5000 人。除生產羊毛梳外,這家鐵絲廠還制造針、鳥籠老鼠 夾、鈴銷、窗簾和鑰匙串,產品遍及全國。——《論近代早期英國集中制手工工場的發展》(1)根據材料一,指出“鐵絲廠 ”的生產組織形式。(1 分)概括該組織形式 具有什么特點?(2 分)材料二 14-18 世紀西歐社會發展示意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從思想文化或政治制度的角度,選取示意 圖中一個歷史事件,簡要說明其如何推動西歐社會的發展變化?(注意:史論結 合 。2 分)材料三 18 世紀末,紡織、冶金、煤炭、機器制造和交通運輸成為英國工業的 五大基本部門。到 1830 年,工業收入已經超過農業收入。到 1850 年,英國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英國從一個農業國變成工業國,還促成了城市化的發展,改 變了英國地理面貌。——《簡明世界歷史讀本》(3)材料三反映了 18 世紀末-19 世紀英國社會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些 變化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1 分)并根據材料分析該事件對英國社會的影響。(2 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影響西歐社會發展變化的因素中,你得 到什么認識?(1 分)18.(12 分)人類的歷史是文明的歷史,文明的多樣性、文明的交流和互鑒,共 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九年級 1 班同學圍繞“文明的起源、交流與發展傳承 ” 進行探究式學習,請你參與完成任務。材料一發源地 古代文明 文明成果代表北非的尼羅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歷法:太陽歷西亞的兩河流域 古巴比倫 文字:楔形文字南亞的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等級制度:①愛琴海 愛琴文明 建筑:②(1)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請將表格中①②處補充完整。(2 分)并概括文明 起源、文明多樣性與什么因素有關?(1 分)材料二文明成果 相關材料圖 1 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文化不是對單一的傳統文化的繼承 和發展,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希臘、羅馬文化,又 繼承埃及、波斯、印度等東方文化,它是許多民 族文化在伊斯蘭教社會中融合而成的。因此,阿 拉伯文化是一種“綜合文化 ”…… ——霓楓《阿拉伯文化的綜合與繼承》等(2)根據材料二,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點。(1 分)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 識,列舉出反映文明交流的歷史史實。(2 分)材料三 炮龍節重大意義事件時間 事件 意義2003 年 文化部啟動中國民族民間文化遺 產保護工程,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 政策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 審報 中國浩如煙海的民間文化 遺產得到了搶救和保護的 機遇2007 年初 賓陽縣政府將每年正月十一確定 為炮龍節 炮龍節得以正式確立2008 年 6 月 賓陽炮龍節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 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炮龍節正由過去普通的民 俗活動逐漸演變成一張舉 世矚目的文化旅游名片2010 年 春 節 期間 賓陽炮龍隊奔赴新加坡舉辦表演 炮龍節走出國門2015 年 炮龍節簽約投資項目額超 35 億元 商業合作深化,炮龍節獲 得了大量經濟支持——王邦安、王小嫦、趙晟《新時代背景下炮龍節價值與出路的探尋》(3)賓陽炮龍節是中華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 年獲得“ 中國最佳非物質 文化遺產節慶 ”榮譽。根據材料三,歸納有助于文明傳承的方式。(2 分)材料四 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要弘揚和平、 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 進人類文明發展……——摘編自新華網《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 2021 年年會開幕式上視頻主旨演講》(4)綜合上述材料,以“文明 ”為主題提煉觀點,結合所學和材料,選取兩個 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總結提升。4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docx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