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遼寧省鞍山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二模語文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文藝創作,是通過人腦進行的一種與情感、知覺、記憶與思維相關的復雜的精神活動,這本是人類的驕傲。日前,清華大學語音與語言實驗中心作詩機器人“薇薇”創作的詩歌令社科院的唐詩專家無法分辨,有31%的作品被認為是人寫的。面對人工智能(AI),人類傳統的文藝創作會受到挑戰嗎?人工智能的寫作本質上是一種“數據庫寫作”,其對于文學的模仿高度依賴數據庫,越是海量數據,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學習,“薇薇”這類寫詩的人工智能程序,學習過的古詩,估計是《全唐詩》五萬首的幾何倍數之上,故而可以在表面上,進行一些有模有樣的模仿。雖說如此,但詩歌所展現的語言的優美與豐富的人類內心世界,永遠無法被量化、被標準化。人工智能在“閱讀”上可以遠遠超出所有詩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詩歌規則組合出一首詩,但這種組合不是創作。其實我們今天討論人工智能與文藝的關系,真正要擔心的不是人工智能開始文藝創作,而是我們對于文藝的理解趨向人工智能化。某種程度上,值得擔心的是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機器人變成了我們,而是我們變成了機器人。今天的我們注視著人工智能,也許就是在注視著未來的自己,我們必須警惕科學對人文的步步蠶食。(選自《光明日報——當文藝創作遇上人工智能》)材料二:①人工智能(AI)正以人們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它已不再局限于一般性工作領域,那些包含繪畫、作曲、寫詩以及寫劇本等具有創意性的藝術創作已被某些人工智能掌握。比如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它可以主持節目、創作詩歌、唱歌作曲、撰寫新聞等。這引起了一些人的擔憂:人類藝術創作時代是否終結?②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機制是什么?以人工智能創作繪畫為例,它通過深度學習,可以輕而易舉的模仿某位畫家所辛苦創造出來的繪畫風格,繪畫風格變成了一種可以計算和疊加的網絡模型。深度學習主要通過建立類似于人腦的分層模型結構,對輸入數據從底層到高層的逐級提取,從而能很好地建立從底層信號到高層語義的映射關系,而且深度學習能夠發現大數據中的復雜結構。對于藝術創作,人工智能要學習大量的藝術知識,讓自己形成巨大的數據庫,再按照相關程序從底層到高層逐級提取所需要的數據,按照建立起來的某種模型進行所謂的藝術創作。③那么,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和人類的藝術創作又有什么不同呢?雖然人類藝術創作的過程很復雜,但我們仍然可以找到一定的規律,比如可以用鄭板橋所謂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來簡要概括。而AI藝術創作過程與人類藝術創作過程中較為接近的可能就是第二個步驟“胸中之竹”了,都是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對素材進行篩選、加工等。這里涉及到的是人工智能對人的思維的模仿,“機器思維是計算機對感知到的外界信息和自身的內部信息進行加工,研究包括知識的表達、組織和推理方法,啟發式搜索策略,人工神經網絡等。”當然二者也不是完全相同的,AI藝術創作在調動知識儲備的時候僅僅是調動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建模,這些數據與AI本身是沒有什么關系的,AI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它只是按照主人的要求進行工作而已。然而,人類藝術創作過程中,“胸中之竹”不僅是對客觀的知識、素材進行選擇加工,還與藝術家本人的生活經歷、思想價值等都不無聯系,這應是二者之間的重大區別。另外,AI藝術創作的“眼中之竹”僅僅是編程人員輸入進去的數據,數據庫越大,深度學習方式越優化,其體現出的智能就越強。人類藝術創作中的“眼中之竹”則不僅僅關系到所看或者所學的知識、素材,還與藝術家的生活體驗密切相關。④所以,就目前來看,我們會發現人工智能所寫的詩歌或歌詞更多是在掌握了寫詩或寫歌詞的一般技巧和規律之后對詞語的堆砌,也就是說AI藝術創作只能掌握藝術創作中的共性,而沒有個性,因為個性是由藝術家的生活經歷、民族、時代、社會、文化等共同構成的。“手中之竹”對于AI藝術創作來說,可能僅僅是對某種藝術風格建立模型之后的復制,這種復制對于它來說輕而易舉,而且具有某種程度地機械性。然而,“手中之竹”對于人類來說卻充滿了更多的探索性和不確定性,因而也充滿了創新性。⑤歸根結底,目前人工智能藝術創作所依據的主要還是對大數據的深度學習,然后建立某種模型,而人類藝術創作更多的是源自內心情感的宣泄。所以我們在對科技抱有樂觀主義的同時更應對人類保持自信。(節選自《人民日報》)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藝創作是通過人腦進行的復雜的精神活動,而機器人的詩歌寫作只是一種模仿行為。B.人工智能在“閱讀”上遠遠超出所有詩人,可以按照基本的詩歌規則創作出一首詩。C.人工智能正以人們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具有創意性的藝術創作已被人工智能掌握。D.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思考力,能根據數據建立某種模型進行藝術創作。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詩歌所展現的語言的優美與豐富的人類內心世界,永遠無法被量化、被標準化,這也是人工智能寫作無法進行模仿的。B.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能夠發現大數據中的復雜結構,可見,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藝術創作機制中的重要步驟。C.人工智能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學習”,掌握創作的技巧規律后,就能依據模型對各種藝術風格進行復制和個性化創作。D.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只能是人類給予、輸入、編程;而人類藝術創作既可以是前人總結,也可以是親自體驗所得。3.下列各項,不適合作為材料二第⑤段的論據的一項是(3分)A.人工智能如果要畫蘋果,就應先調動數據庫中的蘋果數據,然后逐級提取所需數據建立模型進行繪畫創作。B.微軟機器人小冰為了掌握寫詩技能,學習了1920年以來519位詩人的現代詩,被訓練了超過10000次。C.“文學是人學”,人性是永遠無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部分,只要靈魂沒有枯竭,我們就不必擔心文學會衰亡。D.微軟機器人“畫家”小冰,其“創作”開始基于情感激發,不僅具有IQ(智商),還開始具有EQ(情商)。4.兩則材料在論證特點上有很多相似之處,請結合兩個文本概括分析。(4分)5.齊小軍即將從中國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畢業,面對人工智能(AI)對繪畫領域的沖擊,他深感憂慮。請結合兩則材料的相關內容,對他進行勸導。(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山有扶蘇段吉雄時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和父親第一次看到“森林”的情景。滿眼的綠色像頭頂的云彩,一瀉而下,劈頭蓋臉地俯沖下來,漫山遍野緊密纏繞在一起的樹木和灌木層,一浪又一浪地撲過來,一種從未有過的新鮮和濃烈灌進我干澀的眼睛里。從樹林里呼嘯而出的氣息帶著潮濕的猛烈,夾雜著漿果的醇厚、青草的甜香、松木的濃郁,還有動物的腥臊,把我團團裹住。遠遠的,我被這種從未聞到過的氣味給徹底征服,像是第一次見到大海似的有些窒息。我連做夢都沒有夢到過這樣的場景。爹,這就是森林?聽到我的問話,父親模棱兩可地說出了一句:這才是山!是的,這才是山。我們那兒只能叫做石坡,而且是一座座光禿禿的石坡。石坡上只長石頭不長樹。那些石頭似乎是商量好的,清一色地陰沉著臉。人們依然要在這黑山上討生活。能開荒種地的,自然不肯放過,不管是不規則的小盆地,還是臉盆大小的石窩。即使那僅能種上幾窩紅薯的石縫,鄉親們也會彎著身子在旮旯醇縫里探尋希望。那些實在太高的坡頂上,人們栽上了洋刺、棗刺等生命力強、繁殖快的植物,希望它們能在離天最近的地方吸收陽光,沐浴雨露,能夠感動黑山。那些植物果然沒有讓人們失望,蓬勃興旺起來。它們依靠渾身尖銳的刺物盡可能減少了外界的干擾,在地面上囂張地向著太陽奔去。只是,面對殘酷的生存壓力,人們這點奢望變得蒼白而又十分可笑。畢竟,鍋底無薪的窘迫和飄渺的理想相比,人們還是選擇了向現實妥協。盡管這些植物有著尖尖的芒刺護體,但在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斗志面前,卻顯得柔軟、無力。不僅如此,那些好不容易在地層里扎下的樹苑,也成為人們冬天深夜里打發時間的最好的伙伴。一時的溫暖換來的是年復一年的荒蕪。黑石山不僅沒有改觀,脾氣還越來越壞,稍微有風的日子,村子里便漫天黃沙,風凌厲地哭著,柴扉晃動著快要散架的身軀無力地看著風來回游竄。夏天的時候,黑山坡像是一面巨大的鏡子,把炙熱毫無保留地反射到村莊里,瞅著那發光的石頭,心里是莫名其妙的慌亂和憤怒。《詩經》里的那首《國風·鄭風·山有扶蘇》,我已記不得全文,但“山有扶蘇,隰有荷華”這兩句從一開始就記得清清楚楚。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在想象著那該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畫卷,就像神話故事里描述的那樣:綠蔭成片,流水潺潺,鳥兒在樹林里唱歌,鴨子在水塘里和荷花共舞。但回到現實,我知道那是人們一廂情愿的美好愿望,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實現,特別是我的家鄉。直到父親帶著我走親戚時遇到了那片“森林”,我才相信,原來“山有扶蘇”是真的。那片,森林讓我驚艷,讓我歡喜,我真的喜歡那綠色的氣息。回到家里后,冬天的時候我再也不去砸樹苑了,家人以為是我變懶了。平時放羊的時候,我也不再去折斷一棵樹苗做一桿讓別人羨慕的鞭子,小伙伴們有些納悶,把我一個人丟在了石板上。躺在光滑的石頭上,從天上變幻多端的云層里,我看到了森林,也看到了水塘,還有荷花,鴨子,以及來來往往的人群。我清楚地記得那是個春雨蒙蒙的早晨,父親扛著鐮頭,招呼我跟他一起。一抹綠色滑入眼簾,我看到他手上攥著一把柏樹苗,青翠欲滴還帶著水珠。出了門,才發現原來不止父親一個人,漫山遍野的黑石山上,到處人頭攢動。如同冬天一樣,他們也揮舞著工具,使勁地朝著地下挖去,只是這一次,他們不再是索取,而是栽下了一棵棵綠色的幼苗。天下著細雨,人們顧不上打傘,像種莊稼一樣尋找著土壤,深深地挖上一個窩,再把樹苗放進去,手扶著樹苗,用腳把周圍的土劃拉到樹窩里,一下一下地踩實,末了還用鑷頭在周圍輕輕地砸幾下。那還頂著雨滴的樹苗便搖搖晃晃地站立起來了,有微風過來,樹苗只是點了點頭,身子紋絲不動。我看到父親的臉上有水珠滑下,頭頂上騰起了一層層薄霧,那一層層的薄霧匯聚到了一起,裊裊升起,在黑石坡的頂部聚到一起,罩在整個山頂上,縹縹緲緲,竟然有點仙境的感覺。樹苗在一天天地長大,開始有新鮮的風從山頂上刮下來。人們不再死守著幾分薄田,有人去遠處打工,有人做起了生意,還有人引進生態農業,那片黑石坡似乎漸漸被人們遺忘了。從滿山的黑色,到一片蓬勃,然后青綠、蒼翠、密不透風,似乎就是一眨眼的時間。沒有了破壞和毀損,森林仿佛從一夜之間就可以長出來。再次見到這座黑石山的時候,我確信它就跟我當年第一次見到"森林"的感覺一模一樣:我被裹進了綠色的云團里面,從樹林里呼嘯而出的氣息同樣帶著潮濕的猛烈,夾雜著漿果的醇厚、青草的甜香、松木的濃郁。站在這片屬于自己家鄉的"森林"面前,氣息里除了那些味道,還有一股親切的濃郁。(有刪節)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描寫我第一次看到“森林”的情景,為下文寫“我”的家鄉黑石山變成森林作了鋪墊。B.作者寫自己“冬天的時候再也不去砸樹苑了,家人以為是變懶了”,那是因為作者對家鄉的山真的不抱希望了。C.文章意蘊深刻,讓人回味。篇末作者感嘆自己家鄉的“森林”里,“還有一股親切的濃郁”,蘊含了作者對家鄉深厚的情感。D.文章描寫了家鄉黑石山不同時代的景觀風貌,融入了作者對新時代家鄉的贊美以及對故鄉深層次的思考。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景物描寫細致靈動。開篇用飽蘸情感的筆墨對“森林”景色作了細致入微的描寫,綠色之濃郁、氣息之濃烈讓人浮想聯翩。B.巧妙運用對比手法。黑石山過去環境惡劣和現在環境優美形成鮮明對比,傳達出尊重自然的生態觀和對美麗鄉村的欣賞。C.倒敘手法引人入勝。開篇描繪一幅“森林”的絕美畫面,直接切進描寫的核心對象,制造懸念,與黑石山形成對比,引人入勝。D.文章語言表現力強?!帮L凌厲地哭著,柴扉晃動著快要散架的身軀無力地看著風來回游竄”運用比擬修辭,生動形象。8.文章以“山有扶蘇”為題目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4分)9.寫作興趣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討論,甲組提出一組關鍵詞“鄉村·鄉情·生態”,乙組提出一個關鍵詞“扶蘇”。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br/>“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節選自《孟子·公孫丑上》)材料二:獄中上母書(明)夏完淳①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鐘虐先朝,一旅才興,便成裔粉。去年之舉,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②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③: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④,教禮習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慈君托之義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會稽大望,至今而零極矣!節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銘⑤先生,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后。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武功甥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⑥之鬼,則吾愿畢矣!新婦結褵⑦二年賢孝素著武功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⑧也。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于來世。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選自《古文鑒賞辭典》,有刪改)【注】①夏完淳:14歲隨父親及師父參加抗清活動,父親死后,他又佐吳易在太湖起義。順治四年七月被捕,九月就義,年僅17歲。本文是他在南京獄中給嫡母的訣別信。②菽水之養:《禮記檀號下》云“啜菽飲水盡其歡,斯謂之孝”。后世以菽水之養代指貧家對父母的供養。③九京:本指晉國貴族的墓地,后來泛指墓地。④推干就濕:把床上干處讓給幼兒,自己睡在濕處。指父母親撫育子女的辛勞。⑤西銘:張溥,明末復社的領袖。張溥死后,因無后,次年由錢謙益等代為立嗣。錢謙益后來投降了清朝。人們認為這有損張溥的名節。⑥若敖:春秋時楚國公族名,因為越椒背叛楚而被滅族絕后。⑦結衲(lí):古代嫁女的一種儀式,女子臨嫁,母親給她結上佩巾。后以“結衲”指結婚。⑧傳說秦康公宋送其舅重耳返晉,直到渭水之北,指舅甥間的情意。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新婦結離A二年B賢孝C素著D武功E甥好為我F善待之G亦武功H渭陽情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敢:冒昧。與《燭之武退秦師》中的“敢以煩執事”中的“敢”用法和意思相同。B.分:料想。與《蘇武傳》中“自分已死久矣”中的“分”用法和意思相同。C.相:互相。與《琵琶行》中“移船相近邀相見”的第一個“相”意思不同。D.委:交付。與《庖丁解牛》中的“如土委地”中的“委”用法和意思都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夏完淳牢記雙慈的養育之恩,而自己抗清救國,沒有一天供養雙慈,還不得不把雙慈托養于人,他對雙慈“大恩未酬”的負疚之情溢于言表。B.夏完淳以斬釘截鐵的語氣叮囑母親“萬勿置后”,主要是相信武功甥將來必成大器,即使自己無后,也不用擔心死后無人祭祀、供養。C.夏完淳在信中懇請雙慈保重,牽掛嬌妻,希望武功甥替自己好好照顧妻子,并在末段抒發豪情,俠骨柔腸,盡顯其中。D.本文表現了夏完淳以身赴義、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文中所表述的有關“忠”“孝”的詞句,在當時的背景下,是和民族氣節緊密相關的。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4分)(2)立一不肖后如西銘先生,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分)14.依據材料一中孟子對“浩然正氣”內涵的闡釋,梳理概括材料二中夏完淳的哪些表現具有“浩然正氣”。(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煮海歌柳永(宋代)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衣食之源何寥落,牢盆煮就汝輸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風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①。鹵濃鹽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出去夕陽還。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自從潴②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糇③糧。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周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貧?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廣皇仁到海濱。甲兵凈洗征輸輟,君有余財罷鹽鐵。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注】:①始灌潮波瑠成鹵:是指淋鹵。把含鹽的泥塊“鋪于席上,四周隆起。作一堤均形,中以海水淋灌滲入淺坑中(宋應星《天工開物·作鹽》)”。②潴:水停聚處。③糇:(hóu)古稱干糧。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歌五至十六句,柳永主要用鋪敘手法,展現鹽民從春到夏,從早到晚的煮海鹵鹽的過程,激起人們的同情。B.柳永在本詩中,指出鹽民周而復始地采樵、煮鹽、借貸、交租,雖作人形,但面俱菜色,寓情感于敘事之中。C.柳永在揭露病苦的同時也為民請命,祈求朝廷廣施仁政到海邊,解決鹽民問題,使鹽民安居樂業。D.柳永由鹽民之苦而大發議論,表達政治見解,批判矛頭直指宋朝統治者,結尾明確提出改善民生,富國強兵的有效建議。16.柳永除“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外,還關心民生疾苦,為民請命。本詩中,鹽民的疾苦反映在哪些方面,請概括并結合詩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雛鳳清于老鳳聲”,年長未必優于年輕,何以如此?韓愈在《師說》中告訴我們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辛棄疾在《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既寫郁孤臺下的實景,又表明辛棄疾及軍民收復失地百折不撓的決心的兩句是:______,______。(3)習總書記在2024年新年致辭中說“黃河九曲,長江奔流,總讓人心潮澎湃、豪情滿懷”,古詩文中不乏借黃河或者長江抒發情感的句子,如: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1943年,張文裕收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在美工作期間,很多中國留學專家紛紛勸說他加入美國國籍:憑你的聰明才智,留在美國會有很好的前途。張文裕對此回答道:“要入美國籍,何須到今天!我們生為中國人,回國的信念是不會變的?!币痪錁銓嵉脑捳Z,恰似一聲驚雷,炸響在這些勸說者的靈魂深處。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家的建設在滿目瘡痍中起步,①______,急需各類科研人才,張文裕對回歸祖國懷抱充滿了無限的期盼。但是,國際形勢②______,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中美關系陷入僵局。盡管張文裕無數次地遞交回國申請,但結果都是③______。直到1956年,歸心似箭的張文裕終于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分析其構成及表達效果。(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酒令是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酒文化中一朵別有風姿的奇葩。好的酒令既能令人賞心悅目,①______。明朝國子監祭酒陳詢因得罪權貴被貶謫,餞別時與朋友行令言:“矗字三個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憋w花令是我國古代的酒令游戲之一。最基本的飛花令詩句中必須含有“花”字,若行令人都是高手,還要增加難度,②______,如第一人說“花開堪折直須折”,“花”在第一字,第二人說“落花人獨立”,“花”在第二字,第三人說“感時花濺淚”,“花”在第三字……以此類推。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飛花令驟然沉寂。直到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播出,飛花令再次回歸,帶給人們“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驚艷感受。為了讓全民都“玩得起”,專家團隊還設法降低了飛花令的難度門檻;而為了滿足比賽的難度分級要求,專家團隊大膽創新,③______,即單字飛花令、雙字飛花令、超級飛花令。新式飛花令深受人們喜愛,已成為當下大眾喜聞樂見的詩詞游戲。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2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修改兩處,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稍鰟h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22.下列選項中的“玩”和文中加點處“玩”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玩花招 B.玩忽職守 C.玩棒球 D.玩味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楊志軍在獲獎感言中說:“寫作者的精神維度決定了其作品的優劣高低,對登高望遠的熱愛時刻伴隨著我們對隕落與滑坡的警惕。寫作者的另一個名字,就是永遠的攀登者。”作為一個拼搏在高三、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答案】1. A 2. C3. D 4. (1)論點提出方式:兩則材料都是設問開篇,引發讀者對“人工智能問題”的關注。(2)論證結構上:兩則材料都是層進式結構,先提出問題——人類藝術創作會不會受到挑戰”,之后從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方面分析問題,最后都提出了希望。(3)論證方法上:兩則材料都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如分別舉例機器人薇薇和小冰,都將人類的創作特點和人工智能的創作特點進行了對比。(4)論證語言上:兩則材料的論證語言都準確、嚴密。如材料一中使用“估計、一些、基本、某種程度上”等;材料二中使用“某些、一般、可能、某種程度”等。5. (1)深入了解AI繪畫的原理:AI繪畫風格只是一種可以計算和疊加的網絡模型,是對某種藝術風格的復制,只是某種程度地機械性模仿,其只能掌握藝術創作中的共性,而沒有個性。(2)應對繪畫(人類)保持自信:人類藝術創作是源自內心情感的宣泄,富有個性化,這與藝術家的生活經歷、民族、時代、社會、文化等密切相關,這是AI無法替代的。(3)端正對AI的態度:必須警惕科學對繪畫的影響,無須擔心人工智能畫畫,而應當心人性的智能化,堅持人類獨有的創新性,不要對繪畫的理解趨向人工智能化。【答案】6. B 7. C8. ①引用《詩經》里《國風·鄭風·山有扶蘇》中的詩句“山有扶蘇,隰有荷華”的前半句為題,使文章更具有詩情畫意,富有文采。②“山有扶蘇”即山上綠蔭成片,“扶蘇”二字形象地表明了作者渴望擁有滿山綠色、環境優美的生態理想,蘊含了全文主旨。③標題起到了統攝全篇的作用,在文中作者關于《詩經》中“山有扶蘇,隰有荷華”的解釋中,“山有扶蘇”意為“山上綠樹成蔭”,全文圍繞“山有扶蘇”展開。9. 甲組答案示例:①本文寫鄉民植樹造林,改變鄉村環境的經過。作者與父親路遇的那片“森林”讓我驚艷,讓我歡喜;而自己的故鄉卻是黃沙肆虐的不毛之地,環境惡劣;后來在父親的帶領下,全體鄉民植樹造林,改善環境。②作者對家鄉的滾燙的愛化作濃郁的鄉情,在文中,他期待家鄉改變舊貌,歌頌父老鄉親的勇氣和奮斗,也歌頌家鄉的新風貌。③作者在文章中融入了對自然的敬重,讓讀者思考,美麗鄉村的最終歸宿是尊重自然、改善生態環境,達到人與自然和諧。乙組答案示例:①“扶蘇”指的是茂盛的樹木枝葉,是《詩經》中的典型意象,給予了人們身心上的審美享受?!胺鎏K”在文中作為抒情意象,傳遞出作者豐富的情感。②本文中,“扶蘇”被賦予了象征意義,代表著良好生態環境,承載著文化底蘊和作者的美麗鄉愁。【答案】10. BDG11. D 12. B13. (1)自從父親去世,我沉浸在悲痛中已經過去兩年了。仇恨痛苦一天天加深, 歷盡了艱難辛苦。 (2)像西銘先生那樣立一個不賢(不才)的后嗣,被旁人詬罵譏笑,還不如不立為好!14. ①夏完淳國難當頭,挺身而出,先國后家,切合“浩然正氣”的“配義與道”;②夏完淳勇毅不屈,蹈死不顧,切合“浩然正氣”的“至大至剛”特點。【答案】15. D 16. ①工作的艱辛:鹽民煮鹽“年年春夏”“風干日曝”“始灌成鹵”“晨燒暮爍”“才得成雪”。②猛獸威脅:采樵于深山,不避虎豹,朝去暮還。③租稅繁重:官租私租層層催逼,“周而復始”,以致要“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④官府盤剝:朝廷壟斷鹽鐵,低價收購,“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壓榨盤剝鹽民。17. ①. 聞道有先后 ②. 術業有專攻 ③. 青山遮不住 ④. 畢竟東流去 ⑤.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⑥. 奔流到海不復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18. ①百廢待興(百廢待舉)②風云變幻(波譎云詭)③杳無音信(石沉大海、渺無音訊)19.①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張文裕的話比作“驚雷”,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張文裕堅定的立場和強烈的愛國情懷。②用“驚雷”作比喻,更能體現張文裕的話產生的效果,他的話引發了留學專家對自身前途和國家發展的反思。20. ①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②要求“花”字按位置順序依次出現;③創造出三個難度等級的飛花令。21. 半個多世紀以來(或“近半個多世紀”),飛花令驟然沉寂。直到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播出,飛花令閃亮回歸,帶給人們“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驚艷感受。22. C23.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