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5.3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1.能晰描述自然界中碳循環的主要過程和環節;2.理解碳循環中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其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交流與討論我們知道,沒有氧氣,人類無法生存。二氧化碳在空氣的含量只有約0.03%,沒有二氧化碳,人類生存有沒有影響?1.離開了二氧化碳,綠色植物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也就無法為人類及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充足的氧氣。2.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還參與自然界中的許多變化溫故知新請根據你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將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和消耗的途徑填入表中。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徑1.人和動植物的呼吸作用;2.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含碳燃料的燃燒。1.植物的光合作用2.向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本身沒有毒性,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影響。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 對1% 氣悶、頭昏、心悸4%~5% 氣喘、頭痛、眩暈8% 以上 神志不清,呼吸逐漸停止,以致死亡車輛增多工廠廢氣亂砍濫伐人口增加煤、石油、天然氣用量增加隨著社會的發展,煤、石油、天然氣的消耗量急劇增加,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而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為天災和人類的亂砍濫伐而不斷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上升趨勢,二氧化碳的自然平衡被打破。2020 年,南極大陸氣溫首次超過18.3℃,氣溫升高導致冰山坍塌。2021 年,美國中西部地區面臨干旱危機。近 20 年來,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冰川不斷減少溫室氣體升到空中,被大氣層保存了熱量,地球溫度升高。溫室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水汽、甲烷、臭氧、氟利昂等。溫室效應加劇危害極大,地球氣溫持續上升會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被淹,還會使土地沙漠化。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頻發,會擴大疫病流行,危害人類健康,破壞生物多樣性。由于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地球的溫度能維持在目前適合人類生存的溫度。沒有溫室氣體,地球的溫度可能會比現在低 30℃左右。二氧化碳為地球增添綠色,沒有二氧化碳,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物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但人們現在為什么又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續增長產生擔憂?感受什么是溫室效應取兩只溫度計,其中一只放在密封袋中,每隔一段時間觀察溫度計示數,進行比較。現象:密封袋內的溫度計比外面的溫度計溫度高。結論:密封袋模擬大氣層及大氣層內的溫室氣體,說明溫室氣體有助于溫度的升高。說明:人類向大氣中排入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極其嚴重的問題。 因此,我們要節約用電,使用清潔能源,綠色出行,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環境。實際應用大棚蔬菜覆地膜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距今10000 年到270年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18 世紀工業革命之后,隨著大規模砍伐森林、化石燃料的燃燒量急劇增加,海洋和陸地生物圈不能完全吸收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自然界中碳循環的平衡被打破,對人類生存環境產生了不利影響。為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應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于2015年12 月達成《巴黎協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制在 2℃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而努力。碳 達 峰碳 中 和碳達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經歷平臺期后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碳中和是通過植樹造林、循環利用,以及用技術手段對二氧化碳進行捕獲與封存等,以抵消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相對“零排放”0 10 2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為什么提出碳中和目標為體現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大國擔當,我國宣布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近 年 來積極布局碳中和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碳減排順應綠色低碳發展潮流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發展數字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控制化石能源現代服務業植 樹 造 林循 環 利 用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和我們每個個體都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為碳中和、碳減排貢獻自己的力量。步 行節 水節 電減 少 浪 費拼 車 出 行公 共 交 通種 一 棵 樹隨手關閉電腦自備購物袋實現“雙碳”目標中化學科學的新使命全世界科學家高度關注二氧化碳的轉化和綜合利用,嘗試運用化學原理和方法,積極研究如何使二氧化碳資源化,以促進自然界中碳的循環;尋求低成本的捕集方法,把二氧化碳轉變為燃料,從而使二氧化碳在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1.下列途徑中屬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A. 微生物的分解B.生物的呼吸作用C.汽油的燃燒D.植物的光合作用D2.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是通過二氧化碳來完成的,自然界中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徑是( )A.呼吸作用B.蒸騰作用C.光合作用D.分解作用C3.關于溫室效應,有下列說法:①溫室效應有利也有弊;②溫室效應的加劇是大氣層中臭氧層受到破壞引起的;③溫室效應的加劇主要是由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發展太陽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溫室效應的加劇;⑤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衡定,適于動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可以消除溫室效應。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B4.碳中和的實現途徑不包括( )A.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B.增加森林砍伐以擴大城市建設用地C.改進生產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D.推廣新能源汽車,減少燃油消耗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