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 牛頓第一定律----大單元分課時教學設計課 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 第四章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課 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授課班級 授課時間教學內容分析 課標要求: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是現代高中物理教學的規范,在實施該標準的過程中,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革教學模式,進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滿足學生終生發展需求,注重課程的時代性,關注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求。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實施多樣化教學,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從生活走進物理,再由物理解釋生活現象的方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的自主創新和探究。 教材分析:《牛頓第一定律》是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冊第四章第1節的內容,本節包括牛頓第一定律、慣性、等知識點。本章開始把運動與相互作用兩者之間建立了聯系,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是運動與相互作用研究的起點,在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形成過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后續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內容。學情分析 知識儲備:學生們在初中已對牛頓第一定律有了簡單的了解, 對其內容不陌生,再次接觸可當作對該定律的鞏固、加深理解、強化應用,再拓展一些未接觸過的內容。 能力基礎:理解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研究、思考、 推理過程,學會辨識現實生活中的慣性現象,學習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實驗方法,注重知識的理解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思維能力:理解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研究、思考、 推理過程,學會辨識現實生活中的慣性現象,學習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實驗方法,注重知識的理解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1.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2.理解慣性的概念,會解釋有關的慣性現象。 科學思維:1. 體會伽利略研究運動和力關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實驗的作用。 2、實驗與思考相結合的思想方法。 科學探究: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能夠運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有關現象 科學態度與責任:從通過牛頓第一定律的歷史史實回顧,增進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和敢于質疑、堅持真理的獻身精神。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活動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價任務環節一:導入新課 活動一:課前思考為什么汽車上要安裝安全帶和安全氣囊呢? 讓學生 明確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課后根據目標,學生自我評價得失情況。活動二:實驗情境導入1. 小實驗:轉動桌上的筆 提問:一個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力了,這個物體會如何運動 (1)觀察學生對實驗的興趣程度; (2)聽學生的回答情況,評價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環節二:新課教學 活動一: 1、提出猜想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伽利略的觀點 現象:箭矢脫離弓后,在沒有受到向前的力的情況下,仍向前運動一段距離 結論: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引出矛盾: 結論: 小球不受摩擦力,小球就要一直運動下去。 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摩擦阻力的緣故. 球也會越滾越慢,最后停了下來。伽利略認為這是摩擦作用的結果。若沒有摩擦,球將永遠運動下去。) 思考:這個實驗現實中可以實現嗎? 3.笛卡爾的觀點 補充:物體的運動狀態指的是物體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他還認為,這應該成為一個原理,是人類整個自然觀的基石。 4.牛頓的觀點 未解決的兩個問題: 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是什么? 受力時物體如何運動?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定義: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引導學生總結環節三:課堂小結學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小結 小組討論,總結本節課得失主板書設計§4.1牛頓第一定律 一、亞里士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伽利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伽利略: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牛頓:牛頓第一定律 二、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三、慣性與質量 慣性:物體總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不是力的作用。 ②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