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七單元 溶 液 課件(9份打包下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七單元 溶 液 課件(9份打包下載)

資源簡介

(共18張PPT)
7.2 物質溶解的量
第1課時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定義時,應注意:
(1)明確“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因為“飽和”與“不飽和”是相對的。如果改變溫度或溶劑的量,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
(2)明確“某種溶質”的飽和溶液或不飽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繼續溶解NaCl的溶液,可繼續溶解蔗糖,此時的溶液是這一條件下NaCl的飽和溶液和蔗糖的不飽和溶液。
2.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
(1)觀察法: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中,有未溶解的溶質存在。
(2)實驗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向溶液中加少量該溶質,溶質不再溶解。
1.極少數物質如熟石灰和氣體等在一定量水中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此類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時,要升高溫度,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時,需降低溫度。
2.根據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溶液的濃稀與溶液是否飽和無關,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果溫度相同,溶質相同,則飽和溶液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知識點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下列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飽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某溶質的溶液
B.飽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質的溶液
C.飽和溶液是很濃的溶液
D.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中,不能再溶解某溶質的溶液
D
2.[化學觀念]下列溶液一定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的是( )
A
知識點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
3.要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為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倒出少量溶液
B加入硝酸鉀至有固體剩余
C.蒸發部分水
D.適當降溫
A
4.一定能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溶液的溫度
B.保持溶液溫度不變,加入溶劑
C.降低溶液的溫度
D.保持溶液溫度不變,加入溶質
B
易錯點:對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判斷與轉化
5.如圖所示,在同一溫度下,分別向甲、乙、丙三只燒杯中加入等質量的水,再分別向三只燒杯中加入質量為m1、m2、m3的同種物質,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三只燒杯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
(2)若加熱燒杯乙,固體增多,則說明該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若將該物質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甲、乙
減小
降低溫度(或增加溶劑)
6.下列事實可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A.水結冰前后,質量保持不變
B.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 mL
C.在100 g過氧化氫溶液中,含有30 g過氧化氫和70 g水
D.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D
7.(青島校級開學考)對于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來說,要使之成為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①降低溫度;②升高溫度;③加同種溶質;④加溶劑;⑤恒溫蒸發溶劑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A
8.20 ℃ 時,在三個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分別加入甲、乙、丙三種純凈物(不含結晶水,不與水反應)各10 g,充分溶解后,情況如下表所示,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飽和溶液
B.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乙>丙>甲
C.升高溫度,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一定會改變
D.20 ℃時,甲的溶液質量最小
C
物質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體的質量/g 7 0 3
9.20 ℃ 時,50 g水中溶解了18 g氯化鈉恰好成為飽和溶液。
(1)20 ℃時,50 g水中加入15 g氯化鈉得到的溶液是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2)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5 g氯化鈉,得到的是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 g,溶液的質量是 g。
不飽和
飽和
18
68
10.在20 ℃時,向質量均為50 g的5份水中分別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鉀固體,然后攪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鉀,則過濾除去)。加入氯化鉀的質量與所得溶液的質量見下表:
實驗編號 1 2 3 4 5
加入氯化鉀質量/g 5 10 15 20 25
溶液質量/g 55 60 65 67 M
(1)在上表中M的值為 。
(2)在20 ℃時,實驗1所得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可通過 的方法使它變成飽和溶液(保持該溫度不變)。
67
恒溫蒸發水或加入氯化鉀
11.張老師在講授《溶液》時,用固體M做了如下實驗,圖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攪拌后靜置的現象,請回答相關問題(忽略水的蒸發)。
(1)上述燒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飽和狀態的是 ,一定屬于不飽和溶液的是
(均填序號),上述實驗中將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是 。
(2)上述燒杯中的溶液質量最大的是 (填序號),其質量為 g,判斷該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是 。
(3)使燒杯乙中未溶解的固體溶解還可以采用 的方法。


加熱

65
再加入少量M固體,看其是否繼續溶解
加水(或加溶劑)(共20張PPT)
第2課時 溶解度
1.正確理解固體溶解度的四要素
(1)條件:一定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不指明溫度時,溶解度沒有意義。
(2)標準:在100 g溶劑里。要比較物質溶解度的大小,必須要等量溶劑。此處100 g是指溶劑質量,而不是指溶液質量。
(3)狀態:“飽和”。規定只有在一定量(100 g)溶劑中達到飽和時(溶解溶質的最大量),所溶解的溶質的量才是一個確定的值。
(4)單位:克。溶解度實質上是溶解溶質的質量。
2.振蕩、攪拌只加快固體的溶解速率。
3.溶解度曲線中點、線、面的含義
(1)曲線上的點:該點所示溫度下的溶解度(如a點表示t2 ℃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E g)。
兩曲線交點:兩物質在該點所示溫度下溶解度相等(如b點表示t1℃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均為F g)。
(2)線: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t1℃和t2℃),即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A線、B線)。
(3)面:曲線下方的各點表示溶液為不飽和溶液(如c點);曲線上方的各點表示溶液為飽和溶液且有未溶物質(如d點)。
知識點1: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1.下列對“20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 g”的解釋正確的是( )
A.20 ℃時,31.6 g硝酸鉀溶解在100 g水中形成溶液
B.20 ℃時,100 g溶液中含硝酸鉀31.6 g
C.31.6 g硝酸鉀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達到飽和狀態
D.20 ℃時,31.6 g硝酸鉀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達到飽和狀態
D
2.將5 g硼酸在20 ℃時溶于100 g水中即達到飽和,一般把這種物質的溶解性劃分為( )
A.易溶物質
B.可溶物質
C.微溶物質
D.難溶物質
B
知識點2:溶解度曲線
3.(馬鞍山二模)KNO3與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程度比KNO3的大
B.T1 ℃時,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
C.T2 ℃時, KNO3與NaCl的溶解度相同
D.將T1 ℃時KNO3的不飽和溶液升溫至T2 ℃,溶液變為飽和(溶劑不蒸發)
C
知識點3:氣體物質的溶解度
4.[生活情境](成都中考)將某碳酸飲料擰開,倒入裝有冰塊的杯中,如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擰開瓶蓋后,二氧化碳溶解度變大
B.產生氣泡的原因是飲料與冰發生化學反應
C.冒泡剛結束時,飲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飽和溶液
D.圖中現象能說明二氧化碳溶解度與壓強、溫度的關系
C
5.(本溪明山區月考)下列因素能改變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的是( )
A.溶劑的質量
B.攪拌
C.溫度
D.固體顆粒大小
C
6.(武威一模)生活中的下列現象不能說明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是( )
A.燒開水時,沸騰前有氣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氣體沖出鼻腔
C.揭開啤酒瓶蓋,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黃昏,池塘里的魚常浮出水面
C
7.如圖所示,表示物質X在水中溶解度隨溫度、壓強變化的關系,X可能是( )
A.NaCl
B.CO2
C.Ca(OH)2
D.KNO3
B
8.室溫時,向25 g某固體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攪拌,結果如圖所示(保持溫度不變):
室溫時該固體的溶解度可能是( )
A.50 g B.35 g C.30 g D.25 g
B
9.Ⅰ是80 ℃含有120 g水的NH4Cl溶液,經過如下操作,得到10 g NH4Cl固體。
結合氯化銨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Ⅰ中溶質的質量可能大于65.6 g
B.溶液Ⅱ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65.6∶100
C.溶液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約為37.2%
D.溶液Ⅱ→Ⅲ的過程中,開始析出固體的溫度必定在40~60 ℃之間
D
溫度/℃ 20 40 60 80
NH4Cl溶解度/g 37.2 45.8 55.2 65.6
10.(甘肅中考)溶液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不形成結晶水合物)在水中隨溫度變化的溶解度曲線,請按要求填空。
(1)由圖可知,甲、乙、丙三種物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最小的物質是 。
(2)交點C的含義是 。
(3)T1℃時,將乙溶液由B點變為A點的方法是 1(填一種即可)。

T2 ℃時,甲和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加入乙物質(或恒溫蒸發溶劑)
11.下表是氯化鈉和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根據此表回答下列問題。
(1)6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 。
(2)在30 ℃時,100 g水中加入50 g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得到的溶液質量為

溫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37.3 g
145.8 g
(3)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硝酸鉀和氯化鈉在某一溫度時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則x的取值范圍是 。
36.0 g<x<36.3 g
12.(中衛中寧縣模擬)如圖是A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以下問題。
(1)t2℃時,將40 g 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質與溶劑質量比為

(2)t2℃時,Q點代表A物質溶液處于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狀態。
(3)t2℃時,160 g A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為 。
3∶5
不飽和
60 g(共25張PPT)
第七單元 溶 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1.下列生活中的常用飲品,其中屬于溶液的是( )
A.“永和”豆漿
B.“美汁源”果粒橙
C.“農夫山泉”礦泉水
D.“蒙牛”純牛奶
C
2.(濱州中考)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飽和溶液升高溫度一定變為不飽和溶液
B.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C.硝酸銨溶于水使溶液的溫度降低
D.只有固體和液體可以作為溶質
C
3.(樂山中考)某同學設計如圖甲所示實驗,研究KNO3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當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錐形瓶中的KNO3發生如圖乙所示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甲>乙
B.KNO3溶液的質量分數:甲<乙
C.乙中的KNO3溶液一定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
D.用硝酸銨代替生石灰也會出現上述現象
B
4.(重慶中考)已知KCl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在40 ℃時KCl的溶解度為40 g,在該溫度下,依據如表所示的數據,進行KCl溶于水的實驗探究。
實驗編號 ① ② ③
KCl的質量/g 10 20 30
水的質量/g 50 60 70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上述實驗所得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①>②
B.實驗③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3∶7
C.將實驗②、③的溶液分別降溫,一定都有晶體析出
D.將實驗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與②濃度相等的溶液
D
5.[實驗情境]對影響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實驗探究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比實驗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
B.對比實驗②和③,可探究攪拌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
C.對比實驗③和④,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
D.對比實驗①和④,可探究水的體積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
B
6.(蘇州中考)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a2CO3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NaCl的大
C.T ℃時,30 g NaCl能完全溶解于50 g水中
D.T ℃時,Na2CO3和NaCl兩種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
7.(眉山中考)木塊在NaNO3溶液中排開液體的情況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過程中NaNO3溶液的密度保持不變
B.實驗過程中溶液均為飽和溶液
C.NaNO3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D.15 ℃時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最小
D
8.[流程圖題]“鑿地植竹,為之卓筒井”。早在北宋我國就用“卓筒井”鑿井技術獲取食鹽。如圖是其生產的簡易過程。
(1)“汲鹵”獲得的鹵水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7%。已知20 ℃時,氯化鈉溶解度為36.0 g,則20 ℃該鹵水是氯化鈉的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2)“濾鹵”與過濾實驗操作的原理一樣,其目的是為了分離溶液和

不飽和
不溶性雜質
(3)當地人利用工具將鹵水在室外風吹日曬一段時間后,濃度可提高至約17%,該步驟稱為“曬鹵”,其應位于步驟 (選填“Ⅱ”“Ⅲ”或“Ⅳ”)之后,請比較卓筒井手工制鹽中“曬鹵”和“煎鹽”,兩者的原理相似之處是


都是將水分蒸發
9.宋朝時期,將鹵水(含氯化鈉以及少量的硫酸鈉、硫酸鎂等溶液)通過曬或煮的方式進行制鹽。其中氯化鈉的溶解度數據如下表:
溫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100 g水) 35.7 35.8 36.0 36.3 36.6
(1)鹵水制取:可以將海水引入到覆蓋有茅草的鹵坑上,茅草可以將不溶于水的泥沙除去,該方法類似于化學實驗操作中的 ,“茅草”類似于該操作中的 (填寫物品名稱)。
(2)鹵水濃縮:鹵水濃度越高,溶液的密度越大。曬鹽通過自然界的風吹日曬得到食鹽晶體,該結晶方法稱為 。
過濾
濾紙
蒸發結晶
(3)濃度檢驗:為檢驗鹵水的濃度是否達到熬鹽要求,往鹵水中投入石蓮子(一種植物種子),通過石蓮子的沉浮確定溶液的濃度。為驗證該方法進行如下實驗:
①常溫下,配制的氯化鈉溶液如下表。
燒杯編號 需配制溶液的質量分數
1 17.0%
2 19.0%
3 21.0%
4 23.0%
5 25.0%
6 27.0%
若要配制25%的溶液100 g,需要氯化鈉 g;有同學認為27%的溶液是不能配制的,理由是 。
②投入石蓮子,進行實驗在編號1~5的溶液中,各投入5枚石蓮子,觀察到編號“4”中石蓮子上浮,產生相同現象是燒杯編號 。
③反思評價:古人采用石蓮子進行濃度檢驗的優點是 。
25
常溫下,飽和的NaCl溶液濃度無法達到27%(合理即可)
5
簡單易行
10.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的儀器配制500 g 10%的氯化鈉溶液。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缺少一種必須用到的玻璃儀器,它是 。
(2)配制500 g 10%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 g,氯化鈉溶液中的微觀粒子有 (填粒子符號)。
(3)配制好的氯化鈉溶液取用一半后,剩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
燒杯
50
Na+、Cl-、H2O
10%
11.某同學用鋅和稀硫酸制取氫氣。向氣體發生裝置中加入一定量鋅粒,將30 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氣體的質量如下表。請計算:
(1)共制得氫氣 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質量/g 10 10 10
生成氫氣質量/g 0.04 0.04 0.02
0.1
解:設10 g稀硫酸中含有溶質的質量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04 g
=  x=1.96 g
故稀硫酸的質量分數為×100%=19.6%。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9.6%。(共18張PPT)
7.4 跨學科實踐活動: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制鹽
【內容結構】
【針對訓練】
知識點1:認識海洋資源
1.(揚州中考)海洋是寶貴的資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
B.海水經過濾可獲得飲用水
C.海水經蒸發可獲得粗鹽
D.利用海洋潮汐能可以發電
B
2.(濱州中考)海洋是人類千萬年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下列關于海洋中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冰”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B.海水“曬鹽”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質不再有任何利用價值
D.海水中溶有大量的鹽類,其中含量最多的鹽是氯化鎂
A
知識點2:從海水中獲取粗鹽
3.要想從食鹽溶液中得到食鹽晶體,宜采取的方法是( )
A.蒸發溶劑的方法
B.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溫度的方法
A
4.下列關于海水曬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結晶池中氯化鈉質量分數大于海水中氯化鈉質量分數
B.由于水分蒸發,蒸發池中氯化鈉質量分數逐漸增大到一定數值
C.母液是NaCl的飽和溶液,也是所含雜質MgCl2、CaCl2的飽和溶液
D.氣溫高、濕度低、風力大、雨量少、陽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曬鹽”
C
5.(湖南中考)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都與化學息息相關。《天工開物·作咸》記載“候潮一過,明日天晴,半日曬出鹽霜,疾趨掃起煎煉。”“鹽霜”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固體,結合氯化鈉溶解度曲線(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 g。
(2)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
(3)“半日曬出鹽霜”中的“曬”說明,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晶體的方法是
結晶。
36.0
增大
蒸發
知識點3:粗鹽轉化成精鹽
6.(眉山中考)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
C
7.(安徽中考)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活動中,溶解、過濾和蒸發三個步驟都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
D
知識點4:海水淡化
8.[課標情境素材改編]如圖是一款簡易海水淡化器,對于該裝置淡化海水的過程認識正確的是( )
A.海水中含有的鹽分被蒸發
B.水杯收集到的水是混合物
C.與自來水的凈水過程相同
D.變化中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D
知識點5:綜合應用
9.[項目式學習]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利用寒假時間,通過參觀場館、采訪專家、實驗模擬等形式,就“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展開了項目式學習。
活動一:認識海洋資源
【參觀場館】同學們走進××海洋館,認真學習了有關海洋資源的知識,參觀結束時海洋館的工作人員向同學們贈送了海水樣品。
【歸納總結】
(1)海洋除蘊含著豐富的水資源外,還可為人類提供的資源是 1
(寫一種)。
(2)海水中的氯、鈉、鎂、鉀、溴等11種 (選填“元素”“原子”或“單質”)占海水所溶解物質總質量的99.8%以上,從中可以提取50多種化學物質。
(3)海底礦產資源有 (答一種)。
化學資源(或
礦產資源、能源資源、生物資源等)
元素
可燃冰(合理即可)
活動二:了解海水淡化
【采訪專家】同學們來到××大學,聆聽有關專家介紹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和最新研究:目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方法有多效蒸發海水淡化技術和反滲透技術,除鹽率可高達96%。
【交流心得】
(4)將海水蒸發淡化的過程屬于 變化。
(5)反滲透膜淡化海水過程如圖所示,原理相當于實驗操作中的 。
物理
過濾
活動三:模擬海水曬鹽
海水曬鹽的目的是從海水中獲取NaCl。同學們在實驗室中用海水樣品模擬海水曬鹽。
【實驗模擬】取少量海水過濾,將過濾后的海水倒入蒸發皿中,點燃酒精燈加熱海水,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一段時間后有晶體析出,停止加熱。
【實驗分析】同學們利用海水中兩種主要物質的溶解度表(如下),對海水曬鹽的過程進行分析。
溫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CaCl2 30.1 37.8 51.7 103.3 111.0 120.1
(6)海水曬鹽利用的原理是 結晶。
(7)實驗停止后,將剩余海水溫度恢復至20 ℃,此時海水中NaCl的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
(8)若將海水完全蒸干反而不利于制鹽,原因是 1
1

蒸發
26.5%
若將海水完全蒸干,氯化鈣
等雜質會留在所得氯化鈉固體中,導致得到的食鹽不純,增加了分離它們
的難度和成本(共16張PPT)
第七單元 溶 液
7.1 物質的溶解
知識點1:溶解
1.(新疆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酒精
C.沙土
D.植物油
B
2.(湖南中考)化學世界絢麗多彩。下列溶液中,有一種與其他三種顏色不同,這種溶液是( )
A.硝酸鉀溶液
B.硫酸鈉溶液
C.稀硫酸
D.硫酸銅溶液
D
知識點2:影響物質溶解速率的因素
3.下列做法不能加快食鹽在水中溶解速率的是( )
A.攪拌
B.加入食鹽
C.用細鹽代替粗鹽
D.升高溫度
B
4.悅悅在做飯時,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因素都能影響食鹽在水中溶解的速率。從你能想到的可能影響食鹽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再寫出兩項,并推測此因素對食鹽溶解速率的影響。
因素 溫度
影響 溫度越高,食鹽溶解越快
晶體顆粒大小
食鹽晶體顆粒越小,食鹽溶解越快
攪拌
攪拌能加快食鹽的溶解
知識點3: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5.(重慶校級二模)向盛有水的燒杯中加入一種物質,攪拌后,發現塑料片和燒杯之間的水結了冰(如圖),則加入的物質可能是( )
A.NH4NO3
B.Ca(OH)2
C.NaCl
D.NaOH
A
6.如圖所示,將少量液體X加入燒瓶中,觀察到氣球逐漸膨脹。若X是水,則固體Y可能是( )
A.硝酸銨
B.氫氧化鈉
C.氯化鈉
D.蔗糖
A
易錯點:對溶液的特點理解不清
7.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
B.碘酒中,碘是溶劑,酒精是溶質
C.溶液的溶質只能是一種
D.所有溶液均是無色、澄清的液體
A
【易錯提醒】①水是常用的溶劑,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劑,如碘酒中溶劑是酒精。②溶液的溶質可以有多種,溶劑只能有一種。③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如CuSO4溶液為藍色,FeCl3溶液為黃色。
8.(德州二模)下列廚房中的物質屬于溶液的是( )
A.冰水
B.食鹽水
C.橙汁(含果肉)
D.豆瓣醬
B
9.下列各組物質,只用水不能鑒別的是( )
A.氫氧化鈉固體和硝酸銨固體
B.植物油和酒精
C.氯化鉀固體和氯化鈉固體
D.高錳酸鉀和碘
C
10.下列有關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B.將碳酸鈣粉末與水充分混合,可以得到溶液
C.一瓶合格的生理鹽水密封放置一段時間后,溶液會出現渾濁
D.將固體試劑配制成溶液進行化學反應,可提高反應速率
D
11.[創新實驗]要使如圖裝置中的小氣球鼓起來,則使用的固體和液體可以是( )
①硝酸銨和水 ②鐵和稀硫酸 ③固體氫氧化鈉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鹽酸 ⑥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溶液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B
12.在探究影響物質溶解快慢的因素時,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比較等量硫酸銅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請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完全溶解所需時間/s 60 35 55
(1)對比實驗1和實驗2的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2)設計實驗2和實驗3進行對比實驗的目的是

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溶質溶解速率越快
比較溶質顆粒大小對溶解速率的影響
13.在表格中寫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質的化學式和溶劑的化學式。
其中(4)所得到的溶液名稱為 ,顏色為 色。
序號 溶液 溶質的化學式 溶劑的化學式
(1) 鹽酸
(2) 澄清的石灰水
(3) 硫酸銅溶液
(4) 鐵和稀鹽酸恰好反應所得溶液
HCl
H2O
Ca(OH)2
H2O
CuSO4
H2O
FeCl2
H2O
氯化亞鐵溶液
淺綠(共17張PPT)
小專題(二) 溶解度曲線
【知識儲備】
溶解度曲線是呈現溶解度數據的重要方法,溶解度曲線包含著豐富的信息。
例:如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一、查找物質的溶解度及判斷物質溶解度的大小
1.t1℃時丙物質的溶解度是 。
2.交點P的含義是 。
3.t4 ℃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 。
50 g
t3 ℃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都為50 g
甲>乙>丙
【方法指導】
(1)曲線上的點表示對應溫度下某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對應溫度下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在同一溫度前提下才能比較物質溶解度的大小。
二、判斷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并據此選擇合適的提純方法
4.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是 ,其中乙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 的方法提純甲;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通過 的方法提純乙。
5.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是 。
6.分別將100 g甲、乙的飽和溶液由t4 ℃降溫到t2 ℃,析 出晶體較多的是
(選填“甲”“乙”或“無法比較”)。
甲、乙
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蒸發結晶


【方法指導】
(1)結晶方法:陡升型曲線(如甲),通過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提純;緩升型曲線(如乙),通過蒸發結晶或恒溫蒸發溶劑提純。
(2)等質量的不同物質的飽和溶液通過改變溫度析出晶體時,溶解度曲線越陡,析出晶體越多。
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判斷與轉化
7.M點表示t1℃時甲物質的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下同)溶液,丙物質的 溶液。
8.t2℃時向50 g水中加入40 g甲物質,充分溶解,形成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
9.將接近飽和的甲的溶液變為飽和溶液的方法有 1
;將接近飽和的丙的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有 。
飽和
不飽和
飽和
62.5 g
增加溶質(或蒸發溶劑或
降低溫度)
增加溶質(或蒸發溶劑或升高溫度)
【方法指導】
四、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與比較
10.t1 ℃時丙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33.3%(精確到0.1%) 。
11.將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1℃升溫至t3℃,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關系為乙>丙 >甲。
33.3%
乙>丙>甲
【方法指導】
(1)計算:①所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100%;
②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100%。
(2)比較:①同一溫度下,幾種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與其溶解度大小關系一致;②上升型物質,其飽和溶液升溫,溶質質量分數不變,降溫則減小,析出晶體;下降型物質,其飽和溶液升溫,溶質質量分數減小,析出晶體,降溫則不變。
五、某溫度下配制飽和溶液所需溶質、溶劑質量的比較
12.t4 ℃時,將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物質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關系為丙 >乙>甲。
13.t1 ℃時,用等質量的水配制飽和溶液,所需甲、乙、丙三種物質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關系為丙>乙> 甲。
丙 >乙>甲
丙>乙> 甲
【針對訓練】
1.(長沙中考)利用溶解度曲線,可以獲得許多有關物質溶解度的信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a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均為30 g
B.在a2℃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D.升高溫度,可將甲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
A
2.(涼山州中考)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t1℃時,乙、丙的溶解度相等
B.將等質量的甲、乙、丙分別配制成t3℃時的
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大小關系:甲>乙>丙
C.分別將t3℃時甲、乙、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乙>甲>丙
D.乙中混有少量甲時,可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乙
B
3.(江西中考改編)圖1是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圖2是硝酸鉀溶解和結晶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 g
B.b點對應的溶液比a點對應的溶液所含
溶質多32.3 g
C.40 ℃時,燒杯中硝酸鉀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D.若要使燒杯中固體繼續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溫度
C
4.(濱州中考)如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回答問題。
(1) ℃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將t3℃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3)t3℃時,欲將30 g甲物質完全溶解配制成該溫度下甲的飽和溶液,則需加入水的質量為 g,溶解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當乙物質中混有少量甲物質時,可以用 (選填“蒸發結晶”或“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乙。
t2
乙>甲>丙
50
攪拌,加快溶解
蒸發結晶(共22張PPT)
第3課時 有關溶液稀釋的計算
知識點1: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
1.向一定質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硝酸鉀溶液中同時加入4 g硝酸鉀和16 g水,所得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 )
A.20% B.15%
C.10% D.無法計算
A
2.將10 g 98%的濃硫酸注入90 g水中,所得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
A.9.8%
B.10.0%
C.10.9%
D.11.1%
A
知識點2:關于溶液稀釋與濃縮的計算
3.將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硫酸溶液稀釋成10%,需要加入水的質量是( )
A.200 g B.100 g C.50 g D.20 g
B
4.將20 ℃時100 g 10%的氯化鉀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至20%,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蒸發掉一半溶劑
B.加入10 g氯化鉀
C.蒸發掉50 g水
D.溫度降至10 ℃
C
知識點3:化學方程式結合溶質質量分數的相關計算
5.13 g鋅與100 g某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結果精確到0.1%)
解:設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nSO4質量為x,生成H2質量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13 g x y = =
x=32.2 g y=0.4 g
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8.6%
答: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28.6%。
6.向盛有10 g石灰石的燒杯中滴加稀鹽酸,當加入100 g稀鹽酸時不再產生氣泡。此時燒杯中混合物的總質量為105.6 g,假設石灰石中只有碳酸鈣參加反應且100 g稀鹽酸恰好反應完全。
(1)反應中產生CO2的質量是 g。
(2)求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4.4
解:設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100 g·x 4.4 g

x=7.3%
答: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3%。
7.向一定質量的硝酸鉀溶液中,逐漸加水稀釋,下列圖象符合有關量變化規律的是( )
C
8.100 g某品牌酒(酒精的質量分數約為53%)可配制醬香拿鐵(酒精的質量分數約為0.5%)的質量是( )
A.53 g
B.106 g
C.5 300 g
D.10 600 g
D
9.已知t ℃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30 g,在該溫度下,將20 g氯化鉀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濃度為( )
A.30%
B.20%
C.23.08%
D.28.57%
C
10.測得Ca(OH)2的有關數據:60 ℃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a g,20 ℃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b g,60 ℃時其飽和水溶液中Ca(OH)2的質量分數為c%。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A.a>b>c
B.c>b>a
C.b>a>c
D.b>c>a
C
11.現有20 ℃ 100 g 5%的食鹽溶液,做如下處理,求有關量(假設每次增加的溶質皆完全溶解,蒸發無晶體析出)。(除不盡的精確到0.1%)
(1)蒸發掉10 g水后,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2)增加10 g NaCl后,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3)增加10 g NaCl和10 g水后,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4)加入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NaCl溶液后,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5)若使原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變為20%,則應加入氯化鈉 。
5.6%
13.6%
12.5%
10%
18.75 g
12.農業生產中常需要用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現配制100 kg這種溶液,需氯化鈉 kg;將配制好的溶液中的50 g稀釋成質量分數為8%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的質量為 g;20 ℃時,向50 g水中加入20 g氯化鈉,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質量為68 g,則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
g,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
16
50
36
26.5%
13.汽車蓄電池中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8%,密度為1.2 g/mL。若要在實驗室用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密度為1.84 g/mL)配制這種稀硫酸6 300 mL。求:
(1)需要濃硫酸多少毫升?(精確到1 mL)
(2)需加水的體積為多少?
解:(1)設需要濃硫酸的質量為x。
6 300 mL×1.2 g/mL×28%=x×98%
解得x= 2 160 g
需要濃硫酸的體積:≈1 174 mL,
(2)需要水的體積:
=5 400 mL,
答:需要濃硫酸的體積為1 174 mL;需加水的體積為5 400 mL。
14.合金是重要的金屬材料,常用來制造機械零件、儀表和日用品。某化學研究小組利用黃銅(銅鋅合金)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
(1)生成氫氣的質量為 g,黃銅中鋅的質量為 g。
(2)過濾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0.2
6.5
解:(1)由質量守恒定律,生成氫氣的質量為10 g+93.7 g-103.5 g=0.2 g
設參加反應鋅的質量為x,生成硫酸鋅的質量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x y 0.2 g
= =
x=6.5 g   y =16.1 g
(2)過濾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6.1%。
答:過濾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6.1%。(共13張PPT)
7.3 溶液濃稀的表示
第1課時 濃 度
知識點1:溶質的質量分數
1.對“10%的食鹽溶液”的含義解釋錯誤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食鹽
B.100 g食鹽溶液中溶解有10 g食鹽
C.將10 g食鹽溶解在90 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D.該溶液中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1∶10
A
2.某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則下列質量比關系不正確的是( )
A.溶質∶溶劑=1∶4
B.溶質∶溶液=1∶5
C.溶劑∶溶液=4∶5
D.溶質∶溶劑=1∶5
D
3.(云南中考)實驗室中存放有如圖所示的氯化鉀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溶液中的溶劑是水
B.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6%
C.100 g該溶液有6 g KCl
D.該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質質量分數變為3%
D
知識點2: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
4.常溫下,在15 g氯化鈉中加入60 g水,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 )
A.15%
B.20%
C.25%
D.33.3%
B
5.冬天,人們常用甘油溶液護膚,使皮膚保持濕潤,質量分數為80%的甘油溶液護膚效果最佳。配制80%的甘油溶液500 g,所需甘油的質量為( )
A.80 g
B.40 g
C.400 g
D.100 g
C
6.下列措施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變化的是( )
C
7.在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 g,按下表數據配制溶液,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所得溶液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④
B.①中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1∶11
C.④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約為36%
D.③④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7∶20
C
序號 ① ② ③ ④
NaCl的質量/g 10 20 30 40
水的質量/g 100 100 100 100
8.除質量分數外,人們有時也用體積分數來表示溶液的濃度。例如,52%的飲用白酒就是指每100體積的飲用白酒中含有52體積的乙醇。下列溶液的濃度是用體積分數表示的是( )
A.0.9%的生理鹽水
B.5%的葡萄糖注射液
C.10%的氫氧化鈉溶液
D.75%的醫用酒精
D
9.[課標情境素材改編]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離技術,如圖所示,對淡化膜右側的海水加壓,水分子可以透過淡化膜進入左側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離子不能通過淡化膜,從而得到淡水,對加壓后右側海水成分變化進行分析,正確的是( )
A.溶質質量增加
B.溶劑質量減少
C.溶液質量不變
D.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B
10.現有編號①②③的三個燒杯中均分別盛有100 g水,20 ℃時向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36 g、56 g、76 g的同種物質,充分溶解,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溫到30 ℃,溶液的質量不變
D.若③中溶液恒溫蒸發,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
B
11.(海南保亭縣二模)配制5 000 g質量分數為0.9%的生理鹽水,需要氯化鈉
g。
45
12.在室溫下,向三個小燒杯中各加入20 g水,然后分別加入0.1 g、0.5 g、2 g無水硫酸銅,用玻璃棒攪拌,使硫酸銅全部溶解,將下表補充完整(近似值保留為0.1%)。
溶劑質量值 溶質質量/g 溶液質量/g 溶質的質量分數
20 0.1 20.1
20 0.5 20.5
20 2 22
0.5%
2.4%
9.1%(共16張PPT)
第2課時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實驗梳理】
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用品:硝酸鉀固體、托盤天平、藥匙、燒杯、量筒(50 mL、100 mL、250 mL)、玻璃棒、試劑瓶、標簽。
實驗方案:配制含97 mL水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硝酸鉀溶液。
實施實驗方案:
(1)計算:根據實際需要計算出所需的硝酸鉀的質量 g和水的體積97 mL。
(2)稱量: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質量的硝酸鉀,倒入燒杯中;用合適規格的量筒量取所需體積的水。
(3)溶解:將量筒里的水注入盛有硝酸鉀的燒杯中,并用玻璃棒攪拌使硝酸鉀充分溶解。
(4)裝瓶:把上述硝酸鉀溶液裝入貼有試劑名稱和溶質質量分數標簽的試劑瓶中,蓋好瓶塞,放到指定的液體試劑柜中。
3
【針對訓練】
1.(懷化中考)實驗室欲配制20 g質量分數為10%的NaCl溶液,下列實驗步驟正確的是( )
A.配制該溶液需要10 g氯化鈉固體
B.稱量氯化鈉固體時,將氯化鈉放在托盤天平的右盤
C.量取水的過程中仰視讀數,所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10%
D.將稱量所得的氯化鈉固體放入量筒內溶解
C
2.用質量分數為6%的NaCl溶液配制質量分數為3%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
A
3.(河南中考)某同學在實驗室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若其他操作均正確,量取水時俯視量筒讀數,會導致所配制溶液的質量分數( )
A.偏大 B.偏小 C.不變 D.無法判斷
A
4.(重慶中考)用密度為1.04 g/cm3、質量分數為6%的NaCl溶液配制50 g、質量分數為3%的NaCl溶液,下列實驗步驟:①計算,②稱量,③量取,④溶解,⑤混勻,正確的組合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B
5.(重慶中考)實驗室用氯化鈉固體配制50 g、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
(1)溶解時玻璃棒的作用是 ,量取水時應選用 (填字母)mL規格的量筒。
A.25    B.50    C.100
(2)稱量氯化鈉時,誤將氯化鈉放在右盤(未使用游碼),若其他操作都正確,配制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選填“<”“>”或“=”)6%。
攪拌,加快溶解速率
B

6.(樂山中考)實驗室現有質量分數為8%的氯化鈉溶液,但在實驗中需要50 g質量分數為4%的氯化鈉溶液,某同學準備用8%的氯化鈉溶液和蒸餾水(密度為1.0g/cm3)進行配制。回答下列問題:
(1)計算配制時需要8%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為 g。
(2)量取蒸餾水時應選擇量程為 (選填“10”“20”或“50”)mL的量筒。
25
50
(3)如圖所示的儀器中,本實驗不會使用到的是 (填儀器名稱)。
酒精燈
(4)將配制好的氯化鈉溶液裝入試劑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對所配制氯化鈉溶液質量分數的影響是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影響”)。
不影響
7.生產、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
   氯化鈉注射液
【成分】氯化鈉、水
【規格】100 mL質量分數0.9%
【密度】1.0 g/cm3
(1)配制一瓶如表所示溶液需氯化鈉 g。
(2)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時,下列操作會導致溶質的質量分數偏大的是 (填序號);請說明偏大的原因: 。
①用于攪拌的玻璃棒用蒸餾水沖洗,洗滌液倒入溶液中
②將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燒杯時,有少量的水濺出燒杯
③稱量含不溶性雜質的氯化鈉來配制溶液
④將配制好的溶液往試劑瓶中轉移時有少量濺出
0.9

操作②使溶劑的質量偏小
8.[九下P65練習題(七)T8改編]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順序進行。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計算配制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 g、水 g。
(2)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發現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應 。
A.增加適量氯化鈉固體
B.減少適量氯化鈉固體
C.調節平衡螺母
5
95
B
(3)將氯化鈉和水依次倒入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
其目的是 。
(4)如果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5%,則可能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 (填序號)。
①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
②試劑、砝碼的左右位置顛倒且使用游碼
③用量筒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④用于溶解的燒杯中有少量的蒸餾水
⑤轉移溶液時有部分液體濺出
加快氯化鈉溶解速率
②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汀县| 中方县| 桂阳县| 花莲市| 鲁甸县| 双辽市| 淮北市| 五指山市| 胶南市| 西峡县| 大安市| 镇安县| 叶城县| 潍坊市| 大方县| 天长市| 石林| 鄄城县| 沙湾县| 仪征市| 安阳市| 通渭县| 上犹县| 宝丰县| 越西县| 潮安县| 麻城市| 商河县| 上栗县| 新野县| 衢州市| 山西省| 丁青县| 奉新县| 集安市| 文昌市| 汽车| 咸宁市| 邵东县| 改则县|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