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單元 常見的酸、堿、鹽 第九單元 現代生活與化學[滿分:100分 時間:90分鐘 姓名:________]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O—16 Cl—35.5 Ca—40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廣西中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保護環境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下列行為不符合該要求的是( )A.隨手關閉電燈 B.直接焚燒垃圾C.減少使用塑料袋 D.使用清潔能源2.蔗糖產業被稱為“甜蜜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要“把這個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吃甘蔗時感覺到甜,這是因為甘蔗中富含( )A.糖類 B.油脂 C.蛋白質 D.無機鹽3.荔枝開花期間要消耗大量的鉀肥,下列屬于鉀肥的是( )A.Ca3(PO4)2 B.CO(NH2)2 C.KCl D.KNO34.如圖所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測定溶液pH B.檢查氣密性 C.稱量氫氧化鈉 D.稀釋濃硫酸5.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食物 葡萄汁 蘋果汁 牛奶 雞蛋清pH 3.5~4.5 2.9~3.3 6.3~6.6 7.6~8.0A.蘋果汁和葡萄汁均顯酸性B.雞蛋清和牛奶均顯堿性C.蘋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強D.胃酸過多的人應少飲蘋果汁和葡萄汁6.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質是( )A.燒堿 B.小蘇打 C.石灰石 D.熟石灰7.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的pH為( )A.大于7 B.等于7C.小于7 D.不確定8.塑料盆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屬于( )A.合成材料 B.天然材料C.金屬材料 D.復合材料9.學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種食物:①青菜、②蘋果、③米飯、④雞肉、⑤魚,小亮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譜中,較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10.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氯化鈉、硫酸銨、氯酸鉀都屬于鹽B.過氧化氫和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C.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相似,是因為它們的水溶液中都含有氫氧根離子D.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說明該物質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11.(陜西中考)如圖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B內溶液已變為無色,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燒杯B內溶液無色說明溶液呈中性B.燒杯A內溶液的質量變大C.燒杯B內溶液顏色變化是因為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D.上述實驗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12.關于“舌尖上的化學”,下列說法不科學的是( )A.為了身體健康,必須均衡膳食B.為預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適量海帶C.使用鐵鍋做飯,有益健康D.為延長食品保質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劑13.下列實際應用中,利用中和反應原理的是( )①用石灰石處理實驗室的廢鹽酸②用碳酸水改良堿性土壤③用熟石灰和硫酸銅配制波爾多液④用氫氧化鈉溶液處理泄漏的濃硫酸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14.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H2O→H2 B.Mg→MgOC.Na2CO3→NaOH D.KNO3→NaNO315.下列有關物質及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將稀硝酸不斷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的pH減小B.生石灰露置于空氣中其成分不會發生變化C.Na2CO3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D.濃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溶質質量分數會變大16.下列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A.CO2+H2O===H2CO3B.2HCl+Ca(OH)2===CaCl2+2H2OC.2KMnO4K2MnO4+MnO2+O2↑D.2Na+2H2O===2NaOH+H2↑17.酚酞(C20H14O4)是常見的酸堿指示劑。酚酞屬于( )A.無機化合物 B.有機化合物C.氧化物 D.單質18.生活習慣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小明同學一家人的下列飲食習慣科學合理的是( )A.小明長期偏食“洋快餐”B.奶奶不忍浪費,即使食物霉變仍然食用C.媽媽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D.爸爸喜愛運動,大量出汗后常飲用含無機鹽的飲料19.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棉線和羊毛線 灼燒聞氣味B 分離木炭粉和鐵粉的混合物 將磁鐵靠近混合物C 除去CO2中的HCl氣體 通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氣瓶D 檢驗蠟燭中是否含有氫元素 在蠟燭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燒杯,觀察現象20.現有a、b、c、d四種無色溶液,分別是碳酸鉀溶液、硫酸、氯化鋇溶液、鹽酸中的一種。兩兩混合后出現如圖所示的現象,試確定a、b、c、d分別為( )A.硫酸、碳酸鉀溶液、氯化鋇溶液、鹽酸B.氯化鋇溶液、鹽酸、碳酸鉀溶液、硫酸C.碳酸鉀溶液、硫酸、鹽酸、氯化鋇溶液D.鹽酸、硫酸、碳酸鉀溶液、氯化鋇溶液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個化學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21.(5分)用化學用語填空。(1)胃酸的主要成分 。(2)標出硫酸亞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 。(3)構成硝酸銀的陰粒子 。(4)保持氨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5)地殼中含量位于前兩位的元素組成的物質是 。22.(5分) 請用下列物質對應的序號填空。①鹽酸 ②氧化鈣 ③酒精 ④小蘇打⑤氯化鈉(1)醫療上用于配制生理鹽水的是 。(2)可用作燃料的是 。(3)可用作食品干燥劑的是 。(4)可用于制造藥物、金屬表面除銹的是 。(5)可用于制作面包發酵劑的是 。23.(6分)根據硫酸、氫氧化鈉、硫酸銅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性質,完成下列填空。(1)稀釋濃硫酸時,應把 緩緩注入盛有 的燒杯中。(2)寫出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兩種沉淀的物質的名稱: 。(3)氫氧化鈉露置在空氣中會變質,生成含鈉的化合物是 (寫化學式)。(4)寫出上述物質發生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4.(5分)某研學小組進入柑橘園勞動。農技人員介紹,柑橘的產量和品質受到肥效和土壤酸堿性等因素的影響。回答問題。(1)柑橘富含維生素C(C6H8O6),維生素C分子中C、H、O原子個數比為 。人體缺少維生素C會引起 (選填“佝僂病”或“壞血病”)。(2)研學小組給柑橘樹苗施肥時,對碳銨(NH4HCO3)、尿素[CO(NH2)2]的肥效進行比較,相同質量的兩種氮肥中,含氮量較高的是 。(3)研學小組測得某處土壤pH=4,說明該土壤呈 性,不利于果樹的生長。某鉀肥既可以解決此問題,又可以增強果樹的抗病蟲害能力,該鉀肥是 (填字母序號)。A.碳酸鈉 B.氫氧化鈣 C.碳酸鉀25.(5分)“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請結合如圖所示的氫氧化鈣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問題。(1)C方框中甲、乙兩種粒子所構成物質的化學式是 ,所屬類別是 。(2)將相同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稀硫酸與氫氧化鈣溶液混合,充分反應后,往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所顯示的顏色為 。(3)不同的酸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質(即通性),其原因是酸溶液中都含有 (用粒子符號表示)。下列反應不屬于酸的通性的是 (填字母序號)。A.鋅與稀鹽酸反應B.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C.硝酸銀與稀鹽酸反應D.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三、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個化學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26.(6分)空氣中含有大量氮氣,如何將氮氣在常溫下轉化為氨氣成為近年研究的熱點。一種將氮氣轉化為氨氣的循環過程如圖所示。回答問題。(1)該過程中的LiOH屬于 (選填“酸”“堿”或“鹽”)。(2)將液態空氣升溫,N2 先變成氣態,這說明N2的沸點比O2 的 (選填“高”或“低”)。(3)過程Ⅰ中發生化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該過程中能循環使用的物質有 。(5)該過程每生成17 kg氨氣,至少需要補充 kg水。27.(6分)(云南中考)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了能源結構向多元、清潔和低碳轉變。(1)目前,人類利用的能量大多來自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氣和 。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氣存在,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學式為 。(2)做飯時,天然氣燃燒不充分,鍋底易出現黑色物質,此時可調 (選填“小”或“大”)燃氣灶的進風口,使燃料充分燃燒,節約能源。(3)我國研制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在這種催化劑作用下,二氧化碳可以轉化為汽油,主要轉化過程如圖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過程Ⅰ中反應生成的另外一種物質為生活中常見的氧化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氫能源的開發利用已取得很大進展。氫氣作為燃料的優點是 (答一點即可)。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個化學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28.(9分)小明為探究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做了如圖實驗。(1)A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2)B試管中酚酞溶液 (選填“能”或“不”)變色,理由是 。(3)C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D試管中發生化學反應的實質是 。(5)E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9.(6分)某校興趣小組從化學視角對我國造紙工藝開展了系列研學活動。活動一:了解我國古代造紙技術【查閱資料】我國古代手工造紙以麻、木材、竹等為原料,經過如圖多道工序而制成。【分析交流】古代造紙過程中步驟1加的生石灰(CaO)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屬于 (填字母序號)。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C.復分解反應 D.置換反應同學們對黑液成分產生興趣,將少量黑液帶回實驗室進行探究。活動二:探究黑液成分【提出問題】黑液中除了有機物還有哪些成分呢?【查閱資料】①黑液呈堿性;②氫氧化鈣與草木灰(主要成分為碳酸鉀)反應生成氫氧化鉀和碳酸鈣。【提出猜想】猜想一:KOH;猜想二:KOH和K2CO3;猜想三:KOH和Ca(OH)2。【實驗方案】該興趣小組分別設計如下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方案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方案一 取適量黑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觀察現象 試管中無明顯現象 猜想 成立另取適量黑液于容器中,將二氧化碳傳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H2SO4溶液至過量,得到CO2的濃度變化圖象 向黑液中加入H2SO4溶液過程中CO2濃度變化情況方案二 取適量黑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 溶液,觀察現象 試管中有 生成 與方案一的結論一致五、計算題(6分)30.(蘭州中考)興趣小組同學得知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就用它來測定某瓶標簽破損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稱取5.5 g干燥的雞蛋殼(雜質不參加反應)于燒杯中,再將75 g 該稀鹽酸分3次加入,充分反應后得到實驗數據如下: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稀鹽酸的質量/g 25 25 25剩余固體的質量/g 3 0.5 0.5請計算:(1)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為 。(2)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第八單元 常見的酸、堿、鹽 第九單元 現代生活與化學[滿分:100分 時間:90分鐘 姓名:________]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O—16 Cl—35.5 Ca—40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廣西中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保護環境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下列行為不符合該要求的是(B)A.隨手關閉電燈 B.直接焚燒垃圾C.減少使用塑料袋 D.使用清潔能源2.蔗糖產業被稱為“甜蜜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要“把這個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吃甘蔗時感覺到甜,這是因為甘蔗中富含(A)A.糖類 B.油脂 C.蛋白質 D.無機鹽3.荔枝開花期間要消耗大量的鉀肥,下列屬于鉀肥的是(C)A.Ca3(PO4)2 B.CO(NH2)2 C.KCl D.KNO34.如圖所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A) A.測定溶液pH B.檢查氣密性 C.稱量氫氧化鈉 D.稀釋濃硫酸5.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B)食物 葡萄汁 蘋果汁 牛奶 雞蛋清pH 3.5~4.5 2.9~3.3 6.3~6.6 7.6~8.0A.蘋果汁和葡萄汁均顯酸性B.雞蛋清和牛奶均顯堿性C.蘋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強D.胃酸過多的人應少飲蘋果汁和葡萄汁6.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質是(D)A.燒堿 B.小蘇打 C.石灰石 D.熟石灰7.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的pH為(C)A.大于7 B.等于7C.小于7 D.不確定8.塑料盆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屬于(A)A.合成材料 B.天然材料C.金屬材料 D.復合材料9.學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種食物:①青菜、②蘋果、③米飯、④雞肉、⑤魚,小亮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譜中,較合理的是(B)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10.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D)A.氯化鈉、硫酸銨、氯酸鉀都屬于鹽B.過氧化氫和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C.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相似,是因為它們的水溶液中都含有氫氧根離子D.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說明該物質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11.(陜西中考)如圖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B內溶液已變為無色,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D)A.燒杯B內溶液無色說明溶液呈中性B.燒杯A內溶液的質量變大C.燒杯B內溶液顏色變化是因為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D.上述實驗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12.關于“舌尖上的化學”,下列說法不科學的是(D)A.為了身體健康,必須均衡膳食B.為預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適量海帶C.使用鐵鍋做飯,有益健康D.為延長食品保質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劑13.下列實際應用中,利用中和反應原理的是(D)①用石灰石處理實驗室的廢鹽酸②用碳酸水改良堿性土壤③用熟石灰和硫酸銅配制波爾多液④用氫氧化鈉溶液處理泄漏的濃硫酸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14.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D)A.H2O→H2 B.Mg→MgOC.Na2CO3→NaOH D.KNO3→NaNO315.下列有關物質及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A.將稀硝酸不斷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的pH減小B.生石灰露置于空氣中其成分不會發生變化C.Na2CO3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D.濃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溶質質量分數會變大16.下列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B)A.CO2+H2O===H2CO3B.2HCl+Ca(OH)2===CaCl2+2H2OC.2KMnO4K2MnO4+MnO2+O2↑D.2Na+2H2O===2NaOH+H2↑17.酚酞(C20H14O4)是常見的酸堿指示劑。酚酞屬于(B)A.無機化合物 B.有機化合物C.氧化物 D.單質18.生活習慣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小明同學一家人的下列飲食習慣科學合理的是(D)A.小明長期偏食“洋快餐”B.奶奶不忍浪費,即使食物霉變仍然食用C.媽媽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D.爸爸喜愛運動,大量出汗后常飲用含無機鹽的飲料19.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C)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棉線和羊毛線 灼燒聞氣味B 分離木炭粉和鐵粉的混合物 將磁鐵靠近混合物C 除去CO2中的HCl氣體 通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氣瓶D 檢驗蠟燭中是否含有氫元素 在蠟燭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燒杯,觀察現象20.現有a、b、c、d四種無色溶液,分別是碳酸鉀溶液、硫酸、氯化鋇溶液、鹽酸中的一種。兩兩混合后出現如圖所示的現象,試確定a、b、c、d分別為(D)A.硫酸、碳酸鉀溶液、氯化鋇溶液、鹽酸B.氯化鋇溶液、鹽酸、碳酸鉀溶液、硫酸C.碳酸鉀溶液、硫酸、鹽酸、氯化鋇溶液D.鹽酸、硫酸、碳酸鉀溶液、氯化鋇溶液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個化學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21.(5分)用化學用語填空。(1)胃酸的主要成分HCl。(2)標出硫酸亞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 SO4。(3)構成硝酸銀的陰粒子NO。(4)保持氨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NH3。(5)地殼中含量位于前兩位的元素組成的物質是SiO2。22.(5分) 請用下列物質對應的序號填空。①鹽酸 ②氧化鈣 ③酒精 ④小蘇打⑤氯化鈉(1)醫療上用于配制生理鹽水的是⑤。(2)可用作燃料的是③。(3)可用作食品干燥劑的是②。(4)可用于制造藥物、金屬表面除銹的是①。(5)可用于制作面包發酵劑的是④。23.(6分)根據硫酸、氫氧化鈉、硫酸銅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性質,完成下列填空。(1)稀釋濃硫酸時,應把濃硫酸 緩緩注入盛有水的燒杯中。(2)寫出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兩種沉淀的物質的名稱:氫氧化鋇。(3)氫氧化鈉露置在空氣中會變質,生成含鈉的化合物是 Na2CO3 (寫化學式)。(4)寫出上述物質發生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 + H2SO4 === Na2SO4 +2 H2O。24.(5分)某研學小組進入柑橘園勞動。農技人員介紹,柑橘的產量和品質受到肥效和土壤酸堿性等因素的影響。回答問題。(1)柑橘富含維生素C(C6H8O6),維生素C分子中C、H、O原子個數比為 3∶4∶3 。人體缺少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 (選填“佝僂病”或“壞血病”)。(2)研學小組給柑橘樹苗施肥時,對碳銨(NH4HCO3)、尿素[CO(NH2)2]的肥效進行比較,相同質量的兩種氮肥中,含氮量較高的是尿素[或CO(NH2)2]。(3)研學小組測得某處土壤pH=4,說明該土壤呈酸 性,不利于果樹的生長。某鉀肥既可以解決此問題,又可以增強果樹的抗病蟲害能力,該鉀肥是C (填字母序號)。A.碳酸鈉 B.氫氧化鈣 C.碳酸鉀25.(5分)“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請結合如圖所示的氫氧化鈣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問題。(1)C方框中甲、乙兩種粒子所構成物質的化學式是 Na2SO4,所屬類別是鹽。(2)將相同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稀硫酸與氫氧化鈣溶液混合,充分反應后,往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所顯示的顏色為藍色。(3)不同的酸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質(即通性),其原因是酸溶液中都含有H+(用粒子符號表示)。下列反應不屬于酸的通性的是 C(填字母序號)。A.鋅與稀鹽酸反應B.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C.硝酸銀與稀鹽酸反應D.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三、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個化學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26.(6分)空氣中含有大量氮氣,如何將氮氣在常溫下轉化為氨氣成為近年研究的熱點。一種將氮氣轉化為氨氣的循環過程如圖所示。回答問題。(1)該過程中的LiOH屬于堿(選填“酸”“堿”或“鹽”)。(2)將液態空氣升溫,N2 先變成氣態,這說明N2的沸點比O2 的低(選填“高”或“低”)。(3)過程Ⅰ中發生化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6Li+N2===2Li3N 。(4)該過程中能循環使用的物質有H2O、Li。(5)該過程每生成17 kg氨氣,至少需要補充27kg水。27.(6分)(云南中考)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了能源結構向多元、清潔和低碳轉變。(1)目前,人類利用的能量大多來自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氣和煤。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氣存在,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學式為 CH4。(2)做飯時,天然氣燃燒不充分,鍋底易出現黑色物質,此時可調大(選填“小”或“大”)燃氣灶的進風口,使燃料充分燃燒,節約能源。(3)我國研制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在這種催化劑作用下,二氧化碳可以轉化為汽油,主要轉化過程如圖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過程Ⅰ中反應生成的另外一種物質為生活中常見的氧化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 CO+H2O。(4)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氫能源的開發利用已取得很大進展。氫氣作為燃料的優點是對環境無污染(合理即可)(答一點即可)。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個化學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28.(9分)小明為探究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做了如圖實驗。(1)A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2)B試管中酚酞溶液不(選填“能”或“不”)變色,理由是氫氧化銅是難溶于水的堿。(3)C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紅色粉末消失,溶液變成黃色,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4)D試管中發生化學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5)E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29.(6分)某校興趣小組從化學視角對我國造紙工藝開展了系列研學活動。活動一:了解我國古代造紙技術【查閱資料】我國古代手工造紙以麻、木材、竹等為原料,經過如圖多道工序而制成。【分析交流】古代造紙過程中步驟1加的生石灰(CaO)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該反應屬于A(填字母序號)。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C.復分解反應 D.置換反應同學們對黑液成分產生興趣,將少量黑液帶回實驗室進行探究。活動二:探究黑液成分【提出問題】黑液中除了有機物還有哪些成分呢?【查閱資料】①黑液呈堿性;②氫氧化鈣與草木灰(主要成分為碳酸鉀)反應生成氫氧化鉀和碳酸鈣。【提出猜想】猜想一:KOH;猜想二:KOH和K2CO3;猜想三:KOH和Ca(OH)2。【實驗方案】該興趣小組分別設計如下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方案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方案一 取適量黑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觀察現象 試管中無明顯現象 猜想二成立另取適量黑液于容器中,將二氧化碳傳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H2SO4溶液至過量,得到CO2的濃度變化圖象 向黑液中加入H2SO4溶液過程中CO2濃度變化情況方案二 取適量黑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鈣溶液,觀察現象 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與方案一的結論一致五、計算題(6分)30.(蘭州中考)興趣小組同學得知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就用它來測定某瓶標簽破損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稱取5.5 g干燥的雞蛋殼(雜質不參加反應)于燒杯中,再將75 g 該稀鹽酸分3次加入,充分反應后得到實驗數據如下: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稀鹽酸的質量/g 25 25 25剩余固體的質量/g 3 0.5 0.5請計算:(1)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為 5 g。(2)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解:由表格數據分析可知,25 g稀鹽酸能與2.5 g碳酸鈣恰好完全反應。設參加反應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2.5 g x= x=1.825 g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100%=7.3%。答: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7.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八單元 常見的酸、堿、鹽 第九單元 現代生活與化學 - 學生版.docx 第八單元 常見的酸、堿、鹽 第九單元 現代生活與化學.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