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年 級:七年級寓言四則學 科:初中語文(部編版)“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訓”,現在看來則顯得牽強,我們在閱讀時不妨只從寓言故事出發,而不必用這些教訓來理解故事。”——《伊索寓言》譯者白山自讀提示:(1)不指讀、不動唇、不分心,遇到故事中的人物就用方框標注出來,遇到你認為關鍵的信息就用橫線標注出來。此外,閱讀時別忽略了課文下方注釋的信息。根據下列問題,嘗試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完成故事情節的梳理。①故事主干:誰;干什么。②主要情節:為什么問;怎么問;結果如何。二、 分析故事情節,理解寓言寓意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赫爾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于是問道:“這個值多少錢?”他想:......在洞悉赫爾墨斯的心理之后,你想對他說什么呢 閱讀寓言要抓住故事中的細節進行揣摩分析,深刻理解寓意。二、 分析故事情節,理解寓言寓意1.閱讀《蚊子和獅子》,用一句話概括故事。確:蚊子戰勝了獅子,卻敗給了蜘蛛。2.運用方法,為《蚊子和獅子》重擬寓意。方法提示:(1)要對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及故事情節進行分析。(2)明確寓言中有幾類人物,可以試著從各人物出發提煉寓意。(3)可以對同一個人物(情節)進行正反兩方面的分析,提煉寓意。三、多角度理解寓意方法提示:(1)要對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及故事情節進行分析。(2)明確寓言中有幾類人物,可以試著從各人物出發提煉寓意。(3)可以對同一個人物(情節)進行正反兩方面的分析,提煉寓意。三、多角度理解寓意(1)從蚊子角度分析。(2)從獅子角度分析。(3)從蜘蛛角度分析。(4)從蚊子、獅子、蜘蛛三者關系看。改寫寓言并不是隨意改變情節,而是確定一個新的寓意,再根據這個新的寓意來改變情節。三、多角度理解寓意寓言篇幅:短小結構:故事+寓意手法:夸張、擬人目的:用故事說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多角度理解情節改變思維導圖(1)試著讀一讀原文,力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2)結合課下注釋,試著將原文用現代漢語講一遍,講不下去的地方可以和小組里的同學進行商議。(3)自讀過程中遇到的生字詞,要注意積累:涉及讀音的可以將字音標注到該字的正上方,涉及字義的可以將釋義標注到該字的正下方。一、 自主閱讀,疏通文意1. 演一演:丁氏等人如何說。角色演繹《穿井得一人》這個故事。提示:①注意丁氏、聞而傳之者、國人等說話時的神態、語氣。②在保證原文意思的基礎上,可以適當添加符合語境的人物語言。③聞而傳之者、國人可以有多個人。二、 依據文意,理解寓意第一幕景——夏天,上午十點鐘,烈日炎炎,在小王原來打水的地方。【開幕時,小王正在努力打水。】小王(苦惱地)唉,天氣真熱啊!這日子也太難熬了!【丁四走進來。】丁四怎么了 小王(可憐地)哦,主啊,太熱了,再這樣下去我快要中暑了。丁四(托著腮,思考著)嗯,確實……小王(靈光一閃,突然地)哦,要不這樣吧,我愿意在家里挖一口井,這樣以后取水就方便了。丁四(喜悅地)如此甚好。——幕落第二幕景——秋天,下午三點鐘,涼爽無比。【開幕時,小王已經挖好了井,拿著鐵鍬站在井旁。丁四也站在丁家的井前。】丁四(激動地)太棒了!井終于挖好了!小王(喜笑顏開)我以后再也不用住在外面打水了!丁四(拍拍小王的背)是啊,這都是你的功勞!小王(靦腆地笑著,撓撓頭)謝謝主的夸獎!——幕落第三幕景——當天傍晚,丁四與路人甲、路人乙在丁家門前。【開幕時,丁四正在與路人甲、路人乙交談。】丁四(高興地)我最近挖了一口井!路人甲(好奇地)真的嗎 那么你家取水方便多了!丁四對呀,現在我挖井得到了一個人。【路人乙拽著路人甲離開。】路人乙(驚訝地)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 真不可思議!路人甲(同樣驚訝地)是啊是啊!我得趕緊通知大伙。【路人丙、路人丁走進來。路人甲走過去。】路人甲你們知道嗎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路人丙、路人丁(異口同聲地)真的嗎 路人甲那還有假 路人丙(興奮地)簡直堪稱奇跡!路人丁明天我一定要把這事告訴別人!第4幕景——當天傍晚,丁四與路人甲、路人乙在丁家門前。【開幕時,丁四正在與路人甲、路人乙交談。】丁四(高興地)我最近挖了一口井!路人甲(好奇地)真的嗎 那么你家取水方便多了!丁四對呀,現在我挖井得到了一個人。【路人乙拽著路人甲離開。】路人乙(驚訝地)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 真不可思議!路人甲(同樣驚訝地)是啊是啊!我得趕緊通知大伙。【路人丙、路人丁走進來。路人甲走過去。】路人甲你們知道嗎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路人丙、路人丁(異口同聲地)真的嗎 路人甲那還有假 路人丙(興奮地)簡直堪稱奇跡!路人丁明天我一定要把這事告訴別人!議一議:宋君緣何能止謠1.宋君身份地位的特殊性、權威性;2.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實地探訪,調查事件源頭,獲得真相。1.丁氏——他是謠言的緣起。對挖井后節省了一個人的勞力一事表述不清,產生歧義。2.聞而傳之者——他未經調查分析就傳播開去。3.國人——大家似乎也樂于接受這種離奇的傳聞,才越傳越廣。判一判:謠言傳播誰之責活動一:變身故事中人,還原對話現場。學習《穿井得一人》的方法,變身故事中人,還原對話現場。活動二:聯系現實,寓意新解。列子是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老莊的順應自然的思想相近,鏈接之后我們發現原文就是借“杞人憂天”這個故事來表達列子的思想。請大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杞人憂天”的看法。三、明列子意圖,探現實意義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列子·說符》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初中語文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寓言四則》(第1課時)教科書 書 名:教育部審定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學習目標1.自主閱讀這四則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鼓勵學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課前學習任務課前預習單 寓言 《農夫和蛇 》寓意 惡人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我們不該對惡人施善寓言特點 (提示:可從篇幅、情節、 結構、表現手法、寫作目 的等角度考慮)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1. 在小組內交流課前完成的預習單。 (提示:可從篇幅、情節、結構、表現手法、寫作目的等角度考慮) 2.歸納并說一說出寓言的特點。 明確: 用簡短、形象的故事,蘊含抽象、深刻的道理,往往具有批判或諷刺的意味。 .自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整體感知。 出示自讀提示: (1)不指讀、不動唇、不分心,遇到故事中的人物就用方框標注出來,遇到你認為關鍵的 信息(詞語)就用橫線標注出來。此外,閱讀時別忽略了課文下方注釋的信息。 根據下列問題,嘗試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完成故事情節的梳理。 ①故事主干:誰;干什么。②主要情節:為什么問;怎么問;結果如何。 品味細節,理解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采用對話描寫展示故事情節。故事情節主要由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之間的三問三答構成。 小組合作:揣摩赫耳墨斯的“三問”,補寫對話中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動,并嘗試畫出人物的心理變化曲線圖。 追問: 在洞悉赫耳墨斯的心理之后,你想對赫耳墨斯說什么呢 示例1: 虛榮心就像泡沫,很快就會破滅,讓你遭遇尷尬。 示例2: 不要在乎雕像的價格,尊重不一定體現在價格上。 【學習任務二】閱讀《蚊子和獅子》,多角度闡述寓意 刪除寓言結尾的寓意,在情節梳理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理出適用于類似情況的一般說法,而不限于寓言中的人、物或事。 模仿結尾"這個故事適用于 …… 的人"或用"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 的經歷提醒我們 …… "等句式,重新擬寫寓意。 1. 閱讀《蚊子和獅子》,用一句話概括故事。確:蚊子戰勝了獅子,卻敗給了蜘蛛。 2. 運用方法,為《蚊子和獅子》重擬寓意。 方法提示: (1)要對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及故事情節進行分析。 (2)明確寓言中有幾類人物,可以試著從各人物出發提煉寓意。 (3)可以對同一個人物(情節)進行正反兩方面的分析,提煉寓意。推薦的學習資源《伊索寓言》云南美術出版社 課后讀《呂氏春秋 ·慎行論 ·察傳》全文 六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齊桓公聞管子於鮑叔,楚莊聞孫叔敖於沈尹筮,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句踐於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於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凡聞言必熟論,其於人必驗之以理。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無聞也。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初中語文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寓言四則》(第1課時)教科書 書 名:教育部審定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自主閱讀這四則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鼓勵學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自主閱讀《赫爾墨斯和雕塑者》、《蚊子和獅子》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鼓勵學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教學難點: 1. 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 2. 將寓言故事放回到古人語境當中去,更清晰地知道這個寓言的創作初衷。學會寓言與現實之間建立聯結,成寓言的個性化解讀。教學過程一、調動閱讀經驗,了解寓言特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體是寓言。大家以前一定讀過不少寓言故事吧 有哪些特別有趣,給你留下過深刻印象的呢 講給同學聽聽,并總結歸納寓言這種文體的特點。 我聽過《揠苗助長》《守株待兔》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辟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 1. 在小組內交流課前完成的預習單。 (提示:可從篇幅、情節、結構、表現手法、寫作目的等角度考慮) 二、 分析故事情節,理解寓言寓意 《伊索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故事蘊含某種道理的,往往在最后用一句精練的話點明寓意。《伊索寓言》的譯者白山先生曾在書的序言中說:“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訓”,現在看來則顯得牽強,我們在閱讀時不妨只從寓言故事出發,而不必用這些教訓來理解故事。”那么,我們就從故事出發來閱讀寓言吧! 1.自讀《赫爾墨斯和雕像者》,整體感知。 出示自讀提示: (1)不指讀、不動唇、不分心,遇到故事中的人物就用方框標注出來,遇到你認為關鍵的信息(詞語)就用橫線標注出來。此外,閱讀時別忽略了課文下方注釋的信息。 根據下列問題,嘗試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完成故事情節的梳理。 ①故事主干:誰;干什么。②主要情節:為什么問;怎么問;結果如何。 品味細節,理解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采用對話描寫展示故事情節。故事情節主要由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之間的三問三答構成。 小組合作:揣摩赫耳墨斯的“三問”,補寫對話中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動,并嘗試畫出人物的心理變化曲線圖。 追問: 在洞悉赫耳墨斯的心理之后,你想對赫耳墨斯說什么呢 示例1: 虛榮心就像泡沫,很快就會破滅,讓你遭遇尷尬。 示例2: 不要在乎雕像的價格,尊重不一定體現在價格上。 3. 課中小結。 閱讀寓言要抓住故事中的細節進行揣摩分析,深刻理解寓意。 三、 閱讀《蚊子和獅子》,多角度闡述寓意 刪除寓言結尾的寓意,在情節梳理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理出適用于類似情況的一般說法,而不限于寓言中的人、物或事。模仿結尾"這個故事適用于 …… 的人"或用"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 的經歷提醒我們 …… "等句式,重新擬寫寓意。 1. 閱讀《蚊子和獅子》,用一句話概括故事。確:蚊子戰勝了獅子,卻敗給了蜘蛛。 2. 運用方法,為《蚊子和獅子》重擬寓意。 方法提示: (1)要對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及故事情節進行分析。 (2)明確寓言中有幾類人物,可以試著從各人物出發提煉寓意。 (3)可以對同一個人物(情節)進行正反兩方面的分析,提煉寓意。 預設:(1)從蚊子角度分析。①不畏懼對方,善于動腦,以已之長攻彼之短,就能取得勝利。 (依據:蚊子用語言挑釁獅子,毫不畏懼,又專門去咬獅子鼻子周圍不長毛的地方,最后戰勝了獅子)②驕兵必敗。(依據:蚊子打敗獅子之后,唱著凱歌、吹著喇叭飛走了,表明蚊子驕傲了,得意忘形了,最后撞到了蜘蛛網上) (2)從獅子角度分析。 ①遇事不動腦子,魯莽,氣急敗壞,即使有再強的實力也無濟于事。 ②人與人之間的較量,很多時候,比的不是塊頭、財富、狠勁,而是腦子。 (依據:體型比蚊子大出許多的獅子在面對蚊子的攻擊時,只會用爪子抓自己的臉,結果把臉都抓破了) (3)從蜘蛛角度分析。 抓住時機,就可一招制敵。(依據:蜘蛛在蚊子唱著凱歌時用網粘住了蚊子) (4)從蚊子、獅子、蜘蛛三者關系看。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弱者,強與弱只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換。(依據:蚊子戰 勝了獅子,卻被蜘蛛網粘住了) 3. 改寫、續寫情節,改變寓意。 改寫寓言并不是隨意改變情節,而是確定一個新的寓意,再根據這個新的寓意來改變情節。 課后作業:發揮想象,續寫寓言,讓寓意發生變化。 蚊子戰勝了獅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以后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提示: 請先考慮你想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然后據此續寫故事。 1. 小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對寓言這種文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預設: 寓言是作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講道理的文體。 一則寓言的寓意不是單一的。可以通過品味細節,分析故事情節,從不同角度提煉寓意。 (3)寓言故事是通過情節來突出寓意的。 四、還原對話,情景演繹:《穿井得一人》&《杞人憂天》 【學習任務一】1. 演一演:丁氏等人如何說。 角色演繹《穿井得一人》這個故事。提示: ①注意丁氏、聞而傳之者、國人等說話時的神態、語氣。 ②在保證原文意思的基礎上,可以適當添加符合語境的人物語言。 ③聞而傳之者、國人可以有多個人。 2. 判一判:謠言傳播誰之責。 宋君對這次謠言的傳播十分生氣,他決定進行追責。如果你是斷案大臣,你覺得誰應該為這起謠言負責 【學習任務二】3.議一議:宋君緣何能止謠。 ①“謠言止于智者”,宋君為什么能止住這次謠言呢 ②宋君身份地位的特殊性、權威性; ③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實地探訪,調查事件源頭,獲得真相。 4.說一說:現實謠言如何止。 這則寓言選自《呂氏春秋 ·慎行論 ·察傳》,“察傳”就是明察傳聞之意,告知我們對于傳聞要謹慎對待,多做調查研究,這樣才不至于成為“愚者”,避免謠言帶來的危害。自媒體時代,利用靈活無序的網絡傳播,謠言傳播速度更快,影響面更廣。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避免“穿井得一人”的現象發生呢 大請說一說: (1)你聽到的傳聞中,最后證實是謠言的事例。 (2)事例中止住謠言傳播的“智者”。 (3)你從事例中得到的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寓言四則 學習任務單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 上冊.docx 寓言四則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 上冊.docx 寓言四則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 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