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共有多少》教學設計【教學背景】1.面向學生:小學一年級2.學科:北師大版小學數學3.課題:《一共有多少》第一課時【教學活動準備】【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9頁第二單元《5以內數的加與減》第一課時,是學生繼續數一數的鞏固課,是學習加法的起始課,學好了這一節,就打開了加法的大門。本節教材內容圖文并茂,生活情境鮮活生動,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能激發學生學習加法的興趣,教師可以比較簡單地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因此,課堂中,教師通過實際演示,讓學生動手操作,憑已有的生活經驗去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并初步學會加法的運算方法。本節課,教師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數一數、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的不同教學活動,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學習加法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感和邏輯思維能力。【學情分析】一年級目前的學生剛剛認識10以內的數字,會寫數字和數數,能用這些數表示生活中物體的個數,還能通過其它方式表示物體的個數(掰手指和畫小棒、圓圈、三角形、方形等)。但是,他們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還處于具體形象階段,需要借助實物,通過合起來的手勢、圍起來的紅圈圈、拼起來的動畫……理解加法的意義。【學習目標】1.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了解加法的意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和運算能力。2.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掌握5以內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3.初步培養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習慣,體會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和樹立自信心。4.通過尋找生活中的加法問題,體會加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用加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1.初步了解加法的意義,能正確進行5以內數的加法運算。2.培養學習習慣和用加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手段】1.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設計游戲、恰當引導、歸納建模。2.學習方法:情境教學法、表達交流法、引導觀察法。【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帶雙面膠的小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分別若干個;準備若干小紅花紙片(課堂評價用),并告訴學生這些是發給在課堂中表現比較好的同學的,一節課結束看哪個小組獲得的小紅花多。2.課堂評價準備,教師課前在展示平臺上畫出小組獲獎區域。【教學活動設計】一、復習引入,提示課題1、申手指,數一數:教師分別用左右手申出手指頭,讓學生數一數,左手申出多少個手指頭,右手申出多少個手指頭;教師做雙手合起來的動作,問:兩只手合在一起,一共申出了多少個手指頭呢?復習順著數,接著數。根據學生數數情況,可以隨時增加數一數的次數。游戲完成,揭示課題:今天學習書本29頁第二單元第一課《一共有多少》。2、想一想,用教具:教師拿出準備好的教具,你能不能用簡單圖形來分別表示老師左右手申出的手指頭呢?學生板演,及時評價。(注意幫助學生將圖片排列整齊,培養做事要講美觀的習慣。)二、探究新知1、觀察圖形,回答問題:師:誰來說一說,上面圖形中,哪一張是第一幅圖,哪一張是第二幅圖?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生:……(看紅點點,相當于書本的頁碼,目的教學生如何讀書。評價并鼓勵)師:誰來說一說,從第一幅圖到第二幅圖,笑笑想表達什么意思?生:……(如果不會,則教師可以再次申手指,做動作演示,引導學生回答。評價并鼓勵)師:笑笑左手拿了幾支鉛筆?右手拿了幾支鉛筆?合起來一共有多少支鉛筆?生:……(分別從頭數和接著數,注意做合起來的動作,及時評價)師:為了研究鉛筆的支數,請問:在沒有教具的情況下,我們能不能用其它簡單的做法來代替笑笑的做法呢?生:……想一想,用畫圖形來代替的做法。師:畫出的圖形是不會自己合在一起,誰能用筆在圖形上畫一畫,就能表達老師雙手合起來的意思呢(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及時評價)?生:……小組討論,說一說。(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習慣,感受團隊力量比自己力量大得多)師:剛才總結的做法都很好,下面誰能上臺畫出自己喜歡的做法呢?生:學生板演如下:①畫小棒、圓圈、三角形、方形等表示鉛筆支數,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注意:畫的圖形的個數還要與鉛筆的支數相同,這里也體現了個數一樣多和一一對應的思想(板演,注意畫線圈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并算一算一共是多少);②用數字表示鉛筆支數(在這里用什么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呢?如果不會的,就讓學生讀書本第29頁的內容。目的是培養學生認真學習書本內容的習慣)。教師在這里順勢引出“+”號,讀著:加號。用“+”表示合起來的意思,或者表示求一共有多少的意思。并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同時建模并板書:“3+2=5”(要求學生在29頁左下角標著重記號,目的是培養學生做筆記的好習慣)。小結:上面算一算一共是多少的做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你喜歡的理由是什么?生:……通過比較,表達自己喜歡的理由。(培養學生表達交流的能力,通過及時評價,激發小組競爭意識,增強團隊精神和樹立自信心)2、觀察大熊貓的生活,師: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只大熊貓?生:學生畫圖板演與練習。(教師指著不同算一算的板書,喜歡這個表示大熊貓的請上臺算一算……,每個都安排上,然后,其余同學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用自己喜歡的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只大熊貓。)師:統計喜歡每一種的人數分別有多少人,并給予肯定和表揚。生: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注意做好反饋與評價。)(如果喜歡申手指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只大熊貓的人數最多,首先要肯定學生的想法是對的,好處也要說出來,因為今后要經常使用這種方法來幫助學生算一算,尤其是現階段的學生。此時,教師就要適時提出假設:如果是交作業或者考試,能不能把手指頭交上來批改呢!回答是否定的,目的就是把數字符號的加法算式的種子種進學生腦子里。)師:再讀算式3+2=5,結合圖形,說一說算式中的每個數字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生:反向思考,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進一步加深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注意做好反饋與評價。)三、練習:在書本30頁,獨立完成。(1)畫一畫,算一算(讀題,思考,解答,反饋與評價。目的:練習加法,培養學生認真看題的習慣)(2)一共有多少?(通過生活中的加法問題,感受加法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做好反饋與總結性評價。)課堂小結:師:這節課我們有什么收獲?生:這節課,我們懂得了表示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來就是求一共是多少。我們還學會了用申手指、擺圖形、畫圖形和寫數字等不同方法計算了“一共有多少只鉛筆”和“一共有多少只熊貓”;認識了“+”、加法算式,并能用簡潔的加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