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請閱讀課文P62,結合以往所學,談談你對詞這一文體的認識。舊識鏈接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詞子、曲詞、樂章、琴趣、詩余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即為用歌配合唱出的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詞題是詞人人作詞時加于詞前的題目。請閱讀課文P62,結合以往所學,談談你對詞這一文體的認識。舊識鏈接詞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觀,周邦彥,吳文英,李清照,納蘭性德,晏幾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岳飛,陳亮,陸游等。豪放派的特點是題材廣闊。它不僅描寫花間月下,更喜攝取軍情國事那樣的重大題材入詞,使詞能像詩文一樣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氣勢恢弘、崇尚直率。蘇軾明月幾時有正字音·識作者水調歌頭[北宋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朗誦詩詞結合文下注釋和以往所學,標記下列紅色字體的注音:水調歌頭[北宋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zhuǎnqǐchán朗誦詩詞quèyīng請快速瀏覽文本,尋找作者創作本詞的原因。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年仲秋節,歡暢飲酒到天明,酩酊大醉,寫下這首詞,兼以懷念我的弟弟子由。詞前小序,交代詞人作詞的時間和原因,總領全篇。走近作者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 ,號 ,與父 弟 ,合稱“三蘇”。其文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其詞開豪放一派,與 并稱“蘇辛” ,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傳誦甚廣,作品收錄在《東坡文集》。走近作者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 (韓愈、柳宗元,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傳誦甚廣,作品收錄在《東坡文集》。讀注釋·曉文意請結合文下注釋,理解詞作內容,并試著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將詞中文句用白話文表述出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譯文】明月什么時候開始存在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乘著長風回到天上去,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經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凄寒。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著舞動,哪里比得上在人間呢?端起酒杯。經受不住。勝,經得住。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讀懂詞意【譯文】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門窗上,照著不能入睡的人。月亮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偏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呢!人總有悲歡離合之事,月亮總有陰晴圓缺之時,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只希望人們能各自珍重,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品細節·明情感請朗讀詞作的上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中秋的月亮是什么形象?人們慣常賦予它什么情感?試舉例說明。作者是否正面描寫了明月?詞人由美好的月色想到了什么?作者喜歡人間還是喜歡天上?請找出依據。中秋的月亮是什么形象?人們慣常賦予它什么情感?試舉例說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床前明月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月是團圓的象征。人們喜愛、歌頌中秋圓月,祝愿一家團聚、人人幸福。2.作者是否正面描寫了明月?詞人由美好的月色想到了什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上片望月 圓月——宮闕【想象】3.作者喜歡人間還是喜歡天上?請找出依據。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寫作背景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蘇軾自請前往密州,這時他的弟弟蘇轍正在濟南任職,兄弟倆已有七年多沒見面。這年中秋,作者對月暢飲,在醉意朦朧之中寫下這首詞。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密州是一個很窮的縣,主要是長麻、棗、桑樹,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著天壤之別。——林語堂《蘇東坡傳》這次我來到密州,想想總能吃飽吧,誰知廚房里冷冷清清,家里人要吃飯,同僚們要吃飯,整日憂愁。隨后我和通守劉廷式每天沿著城墻在荒廢的菜園里找枸杞和菊花來吃,摸著肚子看著對方大笑……——蘇 軾《后杞菊賦》譯文節選蘇軾任職地方官的政績杭州:判官妓從良,修浚西湖六井、沈公井;潁州:治理潁州西湖,修建潁州西湖東西二橋;揚州:罷芍藥萬花會,首創監獄醫師制度;武昌:上書太守要求禁殺嬰兒,成立救兒會。惠州:向太守建議捐資修建惠州東、西兩座鐵索橋。儋州等地打鑿東坡井,解決當地百姓飲水問題。3.作者喜歡人間還是喜歡天上?請找出依據。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飛天探月,出塵之思,最終讓位于對人間生活的熱愛。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林語堂《蘇東坡傳》樂觀不是沒有憂愁苦悶,而是受挫時不悲傷,總能有自足的心情。上片望月 圓月——宮闕【想象】 直面人生請朗讀詞作的下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畫面。你如何理解“轉、低”?你如何理解“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畫面。中秋佳節,一輪明月高掛天際,將滿天清輝普照下來。流轉之間,好像在朱紅的閣樓間徘徊,又好似在綺羅的窗戶間顧盼,如同和我這樣一個未眠之人交流。2.你如何理解“轉、低”?“轉、低”表示月亮低運動,實則表示作者賞月時間之長,表現了作者對弟弟的思念和仕途不順的惆悵。3.你如何理解“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本句的意思是月亮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偏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呢!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月亮人格化,從中表現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課本P61思考探究三《水調歌頭》這首詞句句扣住“月”來寫,情感多次起伏變化,在抑揚之間反復轉換,有很強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讀,結合具體詞句,梳理作者情感的變化軌跡,說說其中表達了他對人生怎樣的思考。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高亢激昂 豪放灑脫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通達適然 樂觀豪放思念親人和被貶的失意開闊心胸曠達情懷灑脫豁達 樂觀曠達 積極奮發上片望月 圓月——宮闕【想象】 直面人生下片懷人 月圓——人圓【聯想】 感悟人生樂觀不是沒有憂愁苦悶,而是受挫時不悲傷,總能有自足的心情。曠達不是沒有人生困擾,而是想開了,放下了,把它們化解了。在天上人間的抉擇中,我認識了一個善處逆境樂觀的蘇軾。在月的陰晴圓缺中,我認識了一個心胸開闊曠達的蘇軾。在真誠的祝愿里,我認識了一個有博大情懷智慧的蘇軾。在這樣的情感變化中,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蘇軾?這首詞著眼于中秋之月,以月抒懷,其中既有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也有對人們的美好祝愿,更有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表現了詞人豁達灑脫、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文章主旨課本P62積累拓展五這三首詩詞都表現了詩人不如意時的豁達胸懷。請以其中一首為例,談談你從中得到的人生啟示。不沉溺于生活的傷感,不困苦于人生的逆境,坦然接受并笑對人生。共飲月下一杯酒,且讓萬事皆浮休!詩酒吟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