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4 固體---教學評大單元分課時設計課 題 2.4 固體課 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授課班級 授課時間教學內容分析 《固體》是選擇性必修第三冊模塊“固體、液體和氣體”主題下的內容。課程標準要求為:了解固體的微觀結構。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特點。能列舉生活中的晶體和非晶體。通過實例,了解液晶的主要性質及其在顯示技術中的應用。利用熔化的石蠟顯示云母片的各向異性和玻璃片的各向同性。了解材料科學的有關知識及應用,體會它們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知道半導體的特點,了解半導體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初步了解納米材料的特性,關注納米材料的研究和應用及其可能存在的問題。學習者分析 學生了解不同的固體在外觀上存在差異,例如食鹽、天然石晶外形規則,而瀝青、橡膠等沒有規則外形,教學時引導學生回憶不同固體外形差異,結合圖片、視頻等資源豐富學生對固體的認識,介紹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直觀的實驗能讓學生形成豐富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演示石蠟在玻璃片和云母片熔化后的形狀以及雙折射實驗,認識晶體物理性質的各向異性。學習目標 1.能說出晶體和非晶體的特點及區分方法。2.能說出單晶體與多晶體的區別。3.了解晶體結構的認識過程,知道晶體微觀結構的特點。教學準備 多媒體活動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價任務活動一:導入新課認識晶體和非晶體回顧初中關于晶體和非晶體的特點:晶體有一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 1、投影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2、要求學生.回顧晶體和非晶體的特點 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固體的分類,初步建立晶體和非晶體的概念。回顧舊知,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建立新知識的連接。2、回顧晶體與非晶體的特點 1.對學生從圖片中看到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2、評價學生的答案活動二:晶體與非晶體1.問題一:觀察晶體和非晶體的外觀,這兩類固體物質的外表有什么不同?2.實驗:在云母片和玻璃片上融化石蠟的實驗問題二:在云母片和玻璃片上分別涂上一層很薄的石蠟,然后用燒熱的鋼針去接觸云母片及玻璃片的另一面,石蠟熔化,如圖,那么你看到的現象及得出的結論是什么?3.小結: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與聯系4.單晶體與多晶體的概念:明確多晶體的形成過程,從而理解多晶體的特性:①沒有規則的幾何形狀;②各向同性;③有固定的熔點。 1.投影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后回答。2.講解并進行演示實驗3.引導學生進行總給4..給出單晶體與多晶體的概念,要求明確多晶體的形成過程,從而理解多晶體的特性。 通過觀察初步建立晶體和非晶體在外觀上的區別,即晶體有規則的幾何形狀,非晶體沒有確定的幾何形狀。(天然形成)通過實驗,明確晶體具有各向異性,非晶體具有各向同性。通過小結,建立本節知識體系。了解多晶體的形成過程,從而理解其特性。 1.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2.通過具體問題對各向異性和各向同性進行檢測3.對學生的結論進行點評活動三:晶體的微觀結構1.問題三:下圖表示在一個平面上晶體物質微粒的排列情況.如何從晶體的微觀結構理解晶體的各向異性?在不同方向上物質微粒的排列情況不同,才引起晶體的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質的不同.歸納總結單晶體:在整個晶體內原子都按周期性的規則排列。例如雪花、食鹽小顆粒、單晶硅、單晶鍺等。多晶體:由許多小單晶無規則堆砌而成。在每個局部區域周期性排列,但區域之間排列不規則。非晶體:內部原子或分子雜亂無章的分布。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2.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1.從微觀結構層面理解各向同性與各向異性。2.進行歸納總結 1.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2.通過問題檢測學生對該部分只是的理解情況。活動四:練習與作業P35第2、3 題 布置作業 完成作業 對作業進行講評主板書設計2.4 固體1、晶體和非晶體2、晶體的微觀結構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