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高三10月聯考試卷生物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螺旋藻和小球藻作為重要的微藻資源,兩者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在食品、飼料添加劑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螺旋藻屬于藍細菌綱、顫藻科,小球藻屬于綠藻綱、小球藻科。下列關于兩種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螺旋藻和小球藻都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B.螺旋藻的遺傳物質是RNA,小球藻的遺傳物質是DNAC.螺旋藻含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D.水體富營養化會引起小球藻和螺旋藻大量繁殖2.當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機體穩態紊亂時,大量未折疊或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在內質網腔內聚集,誘發內質網應激。GRP78蛋白是內質網上的分子伴侶,協助蛋白質的正確折疊和組裝及未折疊或錯誤折疊蛋白質的降解。人類的許多疾病與肽鏈的錯誤折疊有關,在阿爾茨海默病病變大腦中GRP78蛋白水平下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內質網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包裝和分類的場所和運輸通道B.分子伴侶對未折疊或錯誤折疊蛋白質的有效調控可避免內質網應激C.蛋白質的折疊與氨基酸之間形成的氫鍵有關D.增加GRP78蛋白的表達水平將有助于阿爾茨海默癥的治療3.膽固醇主要在肝臟中合成,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主要分為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LDL水平升高會增加患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的危險,HDL可以將血液中多余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分解,最后通過腸道排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B.HDL以胞吞的方式進入肝細胞C.肝臟既能合成膽固醇也能分解膽固醇D.可用LDL與HDL的總量來科學地衡量患病風險4.棉花纖維由纖維細胞形成。蔗糖經膜蛋白SUT轉運進入纖維細胞后逐漸積累,在纖維細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研究人員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表達水平高的品系F,檢測兩品系植株開花后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纖維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B.曲線甲表示品系F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C.15~18天曲線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D.SUT膜蛋白的功能是調節細胞的生命活動5.某種雌雄異株植物的性別決定類型為XY型,其寬葉對狹葉為顯性,且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為判斷基因A/a是位于X染色體還是常染色體上,下列雜交組合可行的是( )A.狹葉雌株×狹葉雄株 B.純合寬葉雌株×寬葉雄株C.狹葉雌株×寬葉雄株 D.雜合寬葉雌株×狹葉雄株6.線粒體DNA是環狀DNA分子,其復制時采用D環型復制。復制開始時,先在負鏈的起始位點解旋,然后以負鏈為模板,合成一條與其互補的新鏈,當負鏈復制達到一定程度,暴露出正鏈的復制起點,于是以正鏈為模板開始合成與其互補的新鏈,最后生成兩個子代DNA雙鏈分子,下列關于該過程敘述正確的是( )A.復制過程不遵循半保留復制B.兩條子鏈的復制起點不同,是不同步合成的C.合成子鏈時需要DNA聚合酶催化氫鍵的形成D.可將其置于含有放射性標記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養基中以觀察其復制過程7.科學家將飽睡一宿后的志愿者,隨機分為正常睡眠組和睡眠干預組(在有燈光的房間內一夜不睡覺),檢測發現睡眠干預組一些基因甲基化水平改變:與脂肪合成、蛋白質分解相關基因表達活躍,而產能基因表達降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有燈光照射的房間模擬了白天的生活場景B.甲基化不改變基因序列但生物表型可發生改變C.基因甲基化造成的表型效應不能遺傳給后代D.該研究為熬夜會導致肥胖提供了證據支持8.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譜圖如圖所示。已知兩病獨立遺傳,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體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病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B.乙病的遺傳方式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C.若Ⅲ2與一個患甲病的男子結婚,則所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為1/4D.若Ⅱ4和Ⅱ5再生一個孩子,則所生孩子患兩種病的概率是3/169.血細胞比容(HCT)是指血液中細胞的體積分數,常用離心法測量,是觀察臨床輸血、輸液效果的指標之一、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HCT主要與紅細胞數量、平均體積和血漿量有關B.若離心轉速過低,測得的HCT值可能低于實際值C.劇烈運動后的短時間內,正常人的HCT會減小D.鐮狀細胞貧血癥患者的HCT會比正常人要少10.某嚙齒類動物種群數量暴增后又急劇下降。死亡個體未檢出病原體,但出現血糖低、腎上腺肥大和淋巴組織退化等生理變化。科研人員將小鼠分別以每籠1、4、8、17只進行飼養,在每籠17只組檢測到與上述現象相符的結果。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A.種群數量的反饋調節與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有關B.生活環境造成的壓力和緊張不會降低動物個體的免疫力C.種內競爭壓力對神經系統的刺激導致腎上腺素濃度增加D.種內競爭壓力導致神經系統作用于胰島使血糖濃度降低11.自然狀態下,冬小麥等植物需要經過春化作用(經低溫誘導促使植物開花的作用)才能開花。科研人員發現,連續20天給冬小麥使用一定濃度的赤霉素(GA)處理,冬小麥不經過春化作用也能開花。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冬小麥的開花不僅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受GA的調節B.低溫可能會誘導冬小麥的相關基因表達來增加GA的含量C.GA主要由根冠、根尖合成,可以促進種子萌發,開花等D.溫度會通過影響冬小麥的光合作用影響其生長12.藏羚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遷徙物種,曾因非法偷獵導致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近年來,隨著我國保護力度加大,藏羚的種群數量逐漸增加。研究人員繪制的1905~2015年間藏羚種群數量的變化見下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導致藏羚出現大幅度下降及緩慢上升的主要因素是人為影響B.非法偷獵導致藏羚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降低了環境容納量C.青藏高原不同區域藏羚種群密度存在差異與當地的環境和資源有關D.保護藏羚的棲息地及其遷徙途徑會降低外在因素造成的影響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3.研究發現,昆蟲個體大小會影響昆蟲的生殖、捕食、競爭和防御等行為,如同種昆蟲個體較大者競爭能力強,在競爭中占優勢,同種有翅昆蟲的個體越大,飛行能力越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同種昆中個體較大者競爭能力強,相應基因在種群中的頻率可能較高B.同種有翅昆蟲個體越大,飛行能力越強,則覓食范圍越大,食物缺乏對其影響越小C.個體較大的昆蟲在與其他昆蟲的競爭中占優勢,可通過改變年齡結構決定種群數量D.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時,對于個體大的昆蟲可用包著紗布的鑷子將其取出14.斑馬魚幼魚皮膚中的淺表上皮細胞SEC,會在發育過程中出現一種無DNA復制的細胞分裂,單個SEC最多形成4個子細胞。該“無復制分裂”得到的子SEC細胞的體積與母SEC細胞的體積一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子SEC細胞的細胞核均具有全能性B.SEC細胞進行該分裂的過程中會出現姐妹染色單體C.該機制有利于上皮細胞覆蓋快速生長的幼魚體表D.母SEC細胞和受精卵分裂方式的差異與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有關15.下圖表示測得的某大棚蔬菜的葉肉細胞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分別用單位時間內O2的吸收量和O2的釋放量表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a點之前,該蔬菜的葉肉細胞已經開始進行光合作用B.a點時,該蔬菜的葉肉細胞呼吸作用強度等于其光合作用強度C.b點時,該蔬菜一定會出現有機物的積累D.若提高環境中CO2濃度,則d點可能向右下方移動16.為研究土壤中重金屬砷抑制擬南芥生長的原因,研究者檢測了高濃度砷酸鹽處理后擬南芥根的部分指標。據圖分析,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圖1 圖2 圖3A.砷處理6h,根中細胞分裂素的含量會減少B.砷處理抑制根的生長可能與生長素含量過高有關C.增強LOG2蛋白活性可能緩解砷對根的毒害作用D.抑制根生長后,植物因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能力下降而影響生長第Ⅱ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60分。17.(12分)我國北方地區的冬油菜在油料作物布局和經濟效益中起著深遠的影響。抗寒性是北方寒旱區冬油菜生產獲得高產穩產性的前提條件。為提高抗寒品質,選育抗寒品種,某實驗室將已有的不同抗寒性冬油菜典型代表性品種——隴油7號(超強抗寒性)、隴油8號(強抗寒性)、天油4號(弱抗寒性),在20℃和一4℃條件下分別處理72h后,進行了光合特征的對比分析,結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品種 葉綠素含量/ (mg·g 1) 凈光合速率/ (μmol·m 2·s 1) 氣孔導度/ (mmol·m 2·s 1) 胞間CO2濃度/ (μmol·mol 1)20℃ -4℃ 20℃ -4℃ 20℃ -4℃ 20℃ -4℃隴油 7號 32.15 22.86 6.73 5.11 0.74 0.35 338.76 272.44隴油 8號 31.56 14.91 7.65 2.91 0.73 0.41 298.51 300.12天油 4號 30.57 9.45 5.89 0.12 0.57 0.12 297.98 280.72(1)一般用 (填試劑名稱)提取植物葉綠體中的色素。若葉綠素含量降低,主要影響植物對 (填“紅光”“藍紫光”或“紅光和藍紫光”)的吸收。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在光反應中的用途有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低溫處理后隴油7號胞間CO2濃度降低的原因是 。-4℃條件下,隴油8號的凈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 (填“氣孔因素”或“非氣孔因素”)引起的。(3)結合表中數據,從光反應速率和暗反應速率的角度分析天油4號抗寒能力弱于隴油7號的原因是 。18.(12分)雜交水稻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研究人員發現,秈稻品系(表型為花粉100%可育)和粳稻品系(表型為花粉100%可育)形成的雜交水稻比現有的水稻產量更高,但雜交水稻產生的某種類型的花粉是不育的。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雄性不育水稻的花粉不育,在雜交過程中只能作為 ,其在雜交過程中的優勢是 。(2)研究人員用純合粳稻品系A(母本)和純合秈稻品系B(父本)雜交,得到雜交水稻C;C自交,子代為A系∶C系=1∶1。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推測:雜交水稻C系產生的某種類型的花粉是不育的。據此可進一步推測:若使用雜交水稻C系(父本)與純合粳稻品系A(母本)雜交,子代表型(花粉的育性)應為 。(3)為解釋雜交水稻花粉不育的原因,有人提出假說:僅粳稻細胞質中存在某種特殊基因,會引起某些種類的花粉不育。為驗證該假說的正確性,可用 雜交,觀察后代花粉可育程度;若子代表型(花粉的育性)為 ,則該假說成立。(4)另一項研究表明,雜交水稻花粉育性與G基因有關。G基因有多種類型,且分布在水稻的不同染色體上。例如,水稻6號染色體上有G3基因和G4基因,7號染色體上有G5基因。在秈稻中G3、G4、G5基因有功能,可表示為3+4+5+;粳稻則相反,三個基因均沒有功能,表示為3-4-5-。在配子中,有功能的G4和Gs基因(4+5+)一起構成“殺手基因”,使配子致死,而有功能的G3基因(3+)會行使“保護者”的作用,使花粉正常發育。請根據以上材料,解釋雜交水稻出現花粉不育的原因 。19.(12分)某研究小組連續3個月每隔3天向帕金森(PD)模型小鼠灌胃白藜蘆醇(RES),發現PD模型小鼠爬桿時長縮短、前爪抓力增加,且體內T細胞占比增加,促炎因子IL-6含量下降,緩解了PD模型小鼠的神經炎癥反應,顯著改善了運動功能障礙。回答下列問題:(1)正常中腦(向大腦過渡的結構)釋放多巴胺的過程如圖所示,圖中突觸小泡所在的部位是 。多巴胺作用于受體后,突觸后膜發生的生理變化是 。PD是中腦神經元多巴胺含量減少所引起的肌肉障礙,據圖推測導致PD模型小鼠多巴胺含量減少的原因可能有 (答出1點即可)。(2)RES提高了PD模型小鼠體內T細胞的占比,T細胞在體液免疫中對活化后的B細胞所起的作用是 ,其含量的增加對PD模型小鼠特異性免疫的影響有 (答出1點即可)。(3)同學甲基于題干所述的結論,擬以8月齡PD模型雄鼠為實驗材料對該結論進行驗證,實驗設計如表所示。組別 A(對照組) B(模型組) C(對照治療組) D(模型治療組)灌胃物質 ① ② ③ RES+生理鹽水該實驗設計中,只灌胃生理鹽水的組別是 ;該同學查閱資料后發現,RES可激發線粒體自噬進而減輕神經元損傷,對PD模型小鼠灌胃RES后,RES由腸腔經以下部位進入神經元,請將這些部位的正確路徑排序: (填字母)。a.組織液 b.血漿 c.小腸上皮細胞 d.神經元20.(12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自然環境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實現社會經濟全面進步的基礎。在火災破壞后的某林區,為了促進植被的快速恢復,當地采用了人工造林的方法。經過多年的培育,研究小組對恢復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植被結構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分析,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火災過后人工林的恢復過程屬于 演替。在演替過程中,植物的種類逐漸增加,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這種分層現象的意義是 。(2)在植被的恢復過程中,與天然林相比,人工林容易發生病蟲害。結合圖中結果,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3)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受到火災的天然林,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逐漸恢復,但恢復時間較長。這說明了人為活動可以 。為了提高人工林的穩定性,林業人員計劃增加人工林中的植物種類,引種的植物應該滿足的條件是(答出1點)。21.(12分)磷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元素,施入土中的磷大多數與Ca2+等離子結合形成難溶性磷酸鹽。科研人員從貢柑果園土中選出可以將難溶性或不溶性磷轉化成可溶性磷的高效解磷菌,主要流程見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經步驟③最后一次稀釋之后若在3個平板上分別接入0.1mL稀釋液,經適當培養后,得到的結果是:39、38、37,則每克土樣中的活菌數為 個。(2)通常情況下,對獲得的純菌種可以依據 對細菌進行初步的鑒定和分類。(3)為進一步測定初步篩選的三種菌株實際溶解磷的能力,研究人員將它們接種到基礎培養基中,并在37℃、200r·min 1搖床培養,定期取上清液,測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用搖床進行培養的好處是 。(答出2點)獲得純淀粉分解菌的關鍵是 。(4)圖5的接種方法中接種環至少需要灼燒 次。生物參考答案1.【答案】D2.【答案】A3.【答案】D4.【答案】D5.【答案】C6.【答案】B7.【答案】C8.【答案】C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C12.【答案】B13.【答案】C14.【答案】AB15.【答案】ABD16.【答案】BCD17.【答案】(1)無水乙醇 紅光和藍紫光 將水分解成氧和H+及為ATP 和NADPH的形成提供能量(2)光合作用固定胞間CO2的量與通過氣孔向葉肉細胞胞間輸入CO2的量都減少,但光合作用固定胞間CO2的量多于胞間輸入CO2的量 非氣孔因素(3)低溫處理后,相比于隴油7號,天油4號的葉綠素含量下降幅度更大,導致該品種光反應產生的ATP和NADPH的量更少,且低溫下的氣孔導度更小,導致CO2的吸收量減少,從而使光合作用效率下降更多18.【答案】(1)母本 無需人工去雄,免去了去雄的麻煩,節省了人力(2)花粉100%可育(3)純種粳稻為父本,純種秈稻為母本 花粉100%可育(4)雜交水稻在形成花粉時,6號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了互換,形成了3-4+5+的配子19.【答案】(1)突觸小體(軸突末梢或突觸前膜) 離子通道發生變化,引發電位變化 多巴胺轉運載體活性過強(或多巴胺的合成出現障礙;突觸前神經元受損等)(2)合成和分泌細胞因子,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 與B細胞特異性結合并使其激活(合成和分泌更多的細胞因子,促進B細胞和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3)AB cabad20.【答案】(1)次生 能夠顯著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2)人工林結構單一,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抵抗力穩定性也弱(3)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 能夠適應當地的環境條件;不會對本地物種造成破壞21.【答案】(1)3.8×106(2)菌落(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征(3)增加培養液中的溶氧量,使菌株與培養液充分接觸,有利于物質交換 防止雜菌污染(4)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