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敕勒歌》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敕勒歌》是統編版(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中的一首北朝民歌。這首民歌描繪了北方大草原的遼闊壯美,展現了敕勒族人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詩歌語言簡潔明快,意境雄渾開闊。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即位于陰山腳下。接著,“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用比喻的手法,將天空比作巨大的穹廬,籠罩著遼闊的大地,形象地寫出了天空的高遠和大地的廣袤。“天蒼蒼,野茫茫”,進一步描繪了天空和大地的景象,天空湛藍,大地遼闊無邊。最后一句“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全詩的點睛之筆,生動地展現了草原上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景象。這首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不僅在語言上簡潔質樸,而且在意境上雄渾壯美,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這首詩也有助于學生了解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二、整體設計思路本教學設計以誦讀為主線,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同時,結合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草原的遼闊壯美。此外,還設計了一些拓展活動,如仿寫詩歌、繪畫等,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三、教學目標認識“敕、勒、穹、廬、籠、蓋、蒼、茫”等生字,會寫“陰、似、野、蒼、茫”等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草原的遼闊壯美,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教學難點體會詩歌意境,感受草原的遼闊壯美。五、教學策略誦讀感悟法: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草原的遼闊壯美。小組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思維能力。拓展延伸法:通過仿寫詩歌、繪畫等拓展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一段草原風光的視頻,讓學生欣賞草原的美景。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草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草原美嗎?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視頻,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草原的古詩——《敕勒歌》。(二)初讀古詩教師范讀古詩,學生認真傾聽。設計意圖:教師范讀可以幫助學生正音,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識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指出讀錯的地方。設計意圖:通過指名讀,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和朗讀水平。全班齊讀古詩。設計意圖:通過齊讀,讓學生熟悉古詩的內容和韻律。(三)識字教學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設計意圖:通過指名認讀,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開火車讀生字。設計意圖:通過開火車讀,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認讀生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交流識字方法。設計意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思維能力。教師小結識字方法。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總結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四)理解古詩學習第一句“敕勒川,陰山下”。教師提問:敕勒川在哪里?陰山在哪里?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出示地圖,指出敕勒川和陰山的位置。設計意圖:通過地圖,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敕勒川和陰山的地理位置。學習第二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教師提問:“穹廬”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把什么比作什么?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比喻的修辭手法。教師出示穹廬的圖片,讓學生觀察穹廬的形狀。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穹廬的形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學習第三句“天蒼蒼,野茫茫”。教師提問:“蒼蒼”和“茫茫”分別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詞語的含義和詩歌所表達的意境。教師出示天空和大地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天空的湛藍和大地的遼闊。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景象,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學習第四句“風吹草低見牛羊”。教師提問:這句話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見”是什么意思?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詞語的含義和詩歌所表達的意境。教師出示草原上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草原上的美景。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景象,加深對詩句的理解。(五)誦讀古詩教師配樂范讀古詩,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草原的美景。設計意圖:通過配樂范讀,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讀出自己對草原的感受。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朗讀,表達自己對草原的感受,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評價。設計意圖:通過指名讀和評價,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欣賞能力。全班齊讀古詩。設計意圖:通過齊讀,讓學生再次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六)拓展延伸仿寫詩歌。教師出示一些描寫大自然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仿照《敕勒歌》的形式,寫一首小詩。設計意圖:通過仿寫詩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繪畫。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敕勒歌》的理解,畫一幅草原的畫。設計意圖:通過繪畫,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草原的美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七)課堂總結教師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敕勒歌》,你們有什么收獲?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北朝民歌《敕勒歌》。這首詩描繪了北方大草原的遼闊壯美,表達了敕勒族人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多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七、板書設計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