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1、本課知識綜述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在孫中山等人的推動下,革命思想廣為傳播,革命團體不斷出現,各地革命活動蓬勃發展。民主革命逐漸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最終1911年農歷辛亥年革命爆發出強大的力量,引發了20世紀中國社會第一次歷史性巨變,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孫中山為振興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重要的歷史性貢獻,是20世紀中國站在時代前列的第一位偉人。二、課標要求與教材解讀(一)內容標準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孫中山探索革命真理、創建興中會、領導武裝起義、成立同盟會和提出三民主義學說的基本史實,思考孫中山成為革命先行者與他一系列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理解他在推動20世紀中國社會巨變中的歷史作用。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重走孫中山早期革命路的方式,搜集資料并提取有效信息,講述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合作探究孫中山早年革命活動的意義,理解孫中山為辛亥革命引發20世紀歷史性巨變所起的作用,理解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做的貢獻。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以及革命黨人前赴后繼,浴血奮斗的史實,樹立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和與時俱進,追求真理,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3)教材解讀本課是人教2017版八上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一課,講述的是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上承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下啟后兩課。孫中山就是在危機加劇的背景下最終走上革命的道路,進行了一次新的救國探索,并最終引發20世紀歷史性巨變。這個巨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過長期的奮斗而來的,因此,了解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知道他為辛亥革命做的準備工作,才能最終理解他為什么被稱為革命先行者。本課有兩個子目,即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孫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動,尤其是早期思想的轉變,即從“醫人”到“醫國”,促使他朝著民主革命的方向努力。孫中山的革命實踐包括:組建革命團體興中會,策劃反清起義,成立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明確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從此之后,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了一個統一的政黨,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這為最終推翻清朝的統治,廢除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奠定了基礎。三、學情分析對于孫中山,初中生的印象是他是一個偉人,為中華民族做出了貢獻。但為什么他是一個偉人,開展了哪些活動,有什么貢獻,具備什么精神品質?學生有興趣,但一知半解。老師需提前安排預習任務,按照孫中山與香港、檀香山、廣州、日本,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讓同學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孫中山在這些地方開展的重要活動,以此為課堂上的進一步探究做鋪墊。(1)教學重點孫中山成為革命先行者與他一些列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孫中山的精神品質(2)教學難點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及三民主義4、教學過程(1)教學立意歷史教學有比知識、能力更重要的使命,即價值引領。教師在對基本史事進行介紹的過程中,也必然要闡發對歷史的認識。這種歷史認識既要依從史學界已形成的共識,更要體現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有的責任和人文追求。因此,在教學立意上,圍繞“家國情懷”展開,教師課前預設重走孫中山早期革命路的活動,讓學生了解孫中山在危機加劇的背景下,在香港、檀香山、廣州、日本四站開展的活動。課堂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孫中山成為革命先行者與他一些列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并把史學界認可的孫中山對民族復興的貢獻、孫中山的精神品質等內容適時融入教學,進而激發學生情感的升華,把對孫中山的敬佩轉化成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的動力。(二)教學環節與設計意圖1.導入新課以自制微課導入。在微課中把“先行者”分解為:“先覺者”、“先動者、”“先勝者”三個詞,分別穿插概括課本基礎知識。展示孫中山圖片及贊美孫中山的對聯“二十年顛沛流離,忍辱負重,激揚三民五權,推翻千年帝制;四十載奔走吶喊,運籌帷幄,領導七省十義,開啟萬年共和”。出示自制地圖動畫《孫中山的革命足跡》,了解孫中山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是“走”出來的。引出這節課的基本線索:重走孫中山早期革命路,了解偉人早期的革命活動,從而理解他在推動20世紀中國歷史巨變中發揮的作用,理解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做的貢獻。設計意圖:微課以人物介紹的方式導入新課,引起興趣。并把標題分解為3個詞,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由地圖引出本課的呈現方式,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自主領悟重走孫中山早期革命路正式啟航。分四站讓學生介紹搜集到的資料及圖片。第一站:革命思想的發端:香港;第二站:革命之路的起點:檀香山;第三站:革命星火的點燃:廣州;第四站:革命政黨的誕生:日本。學生了解完基礎知識后,提出以下問題:(1)孫中山從醫人到醫國,從改良到革命,什么原因推動他最終走上革命的道路?(2)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第一次)和惠州起義(第二次)都失敗了,人們的態度為什么發生了轉變?(3)孫中山的人生規劃發生了兩次轉變,體現了孫中山具有什么精神品質?辛亥革命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起義都失敗了,但始終沒有放棄,這又體現了孫中山的什么精神?設計意圖: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旨在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閱讀課本,了解、歸納基本知識,并結合課本搜集資料以豐富內容、自我解惑,培養了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堂上展示,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第一第二個問題的根本原因都是民族危機的加劇,讓學生理解孫中山把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興衰、民族榮辱緊密聯系起來。進一步通過第三個問題,總結凝練孫中山的精神品質,觸發學生責任和擔當的情感體驗。3、合作探究探究一: 出示材料,小組合作探究。材料一: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李鴻章材料二: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守舊而亡。……臣故請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為政法也。 ——康有為材料三: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孫中山(1)孫中山與李鴻章、康有為的救國主張分別是什么?三人掀起的近代化探索事件分別是什么?結果分別是什么?(2)興中會的宗旨是什么?這個宗旨今天過時嗎?為什么?教師總結提升。通過三人的對比,孫中山順應了時代潮流,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革命之路。興中會的宗旨振興中華,孫中山開啟了民族復興的夢想先河。設計意圖:重視材料教學,把教學內容結合材料轉化成一組組面向全體學生的序列性問題,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通過振興中華的宗旨,激勵學生沿著孫中山開創的民族復興之路繼續前進,使家國情懷內化于學生的心中。探究二:觀看孫中山視頻,小組合作探究。(1)同盟會成立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是什么?(2)三民主義與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關系是什么?(3)孫中山為什么能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教師總結提升。三民主義,孫中山確立了民族復興的奮斗目標,我們今天實現中國夢的奮斗目標又是什么?孫中山不僅是當時革命黨公認的領袖,而且成為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一面旗幟。設計意圖:圍繞教學難點,利用視頻,拉近歷史和現實的距離,變抽象的歷史為具體的歷史知識,從而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孫中山成為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一面旗幟,激勵學生牢記初心,不辱使命,繼承和發揚孫中山的精神品質,為民族復興而奮斗。引導學生將家國情懷轉換為具體的行動。4、歸納小結5、教學檢測(1)“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這是中國近代某一革命組織的革命綱領。下列關于該“革命組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孫中山領導下成立 B.其機關刊物是《民報》C.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爆發 D.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2)如果某班委會決定辦一期以“紀念孫中山”為主題的黑板報,同學們提供以下資料,不能采用的是( )A. 興中會的成立 B.《時務報》的創辦C. 同盟會的成立 D.“三民主義”的意義(3)少年強則國強,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悟?5、參考文獻1、《孫中山的足跡》 沈先金 南京出版社 2005.62、《紀念孫中山150周年誕辰——先行者的革命地圖》 《國家人文歷史》 2016年21期3、《孫中山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的歷史地位》 鄭大華 《光明日報》2016年11月14日14版4、《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6.11.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