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教材分析本課在本單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講述了三國后期,魏國實力增強,吳、蜀兩國日漸落。諸葛亮死后,蜀國朝政混亂,魏國乘機滅掉蜀國。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蜀漢”,定都洛陽。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統一全國。晉武帝為鞏固統治,大封皇族為王,并讓封王在各地掌握實權,他們昏庸貪婪,奢侈腐化墮落。晉惠帝統治期間,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先后起兵,混戰十幾年之久,史稱“八王之亂”。經歷這場戰亂,西晉逐漸衰落。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部和西部少數民族不斷內遷,漢族統治者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征兵派役,甚至將他們掠賣為奴婢,長期實行奴役和剝削政策,西北各族人民不斷起來反抗。西晉末年,匈奴首領劉淵起兵稱帝,進攻西晉。316年,西晉滅亡。西晉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災、蝗災、疾疫連年不斷,為了生存,中原人民開始向南遷徙?!鞍送踔畞y”的破壞,以及西北各族勢力的沖擊,引起更大規模的移民潮,形成我國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走的局潮。學習本課時一定要注意歷史事件之間前后的聯系,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學好本課對第18課的學習也有很大幫助。核心素養通過史料分析北方各族內遷的影響,培養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教學目標(1)制作歷史時間軸,梳理兩晉十六國時期的政權分立與更迭情況,認識到國家統一的重要性。(時空觀念、唯物史觀)(2)結合“西晉內遷各族分布圖”了解少數民族內遷的方向、規模和民族;結合相關史料分析北方民族內遷帶來的影響。(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西晉的短暫統—。難點北方各族內遷的原因。教學突破本課的重點是西晉的短暫統一,為了讓學生能充分了解西晉時期的歷史,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后教師指導,讓學生認識到“八王之亂”是導致了西晉滅亡的原因之一。通過出示圖片和西晉內遷各族分布圖,讓學生認識到各少數民族內遷的原因,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教學設想本課主要講了西晉的建立與統一、八王之亂與西晉滅亡、北方各族的內遷3個部分的內容。教學伊始,教師創設情境調動學習興趣,然后布置自學任務,設置疑問,讓學生了解西晉的短暫統一,感受歷史發展的曲折性,在教學“北方各族的內遷”時,設置合作探究的學習問題:北游牧民族為什么會遷移 遷移后帶來了哪些影響 讓學生自主學習,組內交流學習成果進行匯報,教師適時出示內遷形勢圖,給予學生重點撥和引導。最后讓學生總結本學知識,歸概括本課的內容,鍛煉學生總結和表達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魏、蜀、吳經過發展,到了后期,誰更具備統一的實力呢 生:司馬氏掌權的魏國。師:期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魏晉時期除漢族外,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躍在歷史舞臺上,這又是為什么 讓我們帶著疑問進入今天的學習。教師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分析史料設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教授新課1.西晉的建立與統一出示材料。魏明帝死時,托付曹爽與司馬懿輔佐齊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與司馬懿互相排擠,經過激烈的權力爭斗,司馬懿盡誅曹爽一黨,魏國軍政大權自此落人司馬氏手中。司馬懿死后,大兒子司馬師不久廢除了已經成年但遲遲未能親政的曹芳,另立十三歲的曹髦為帝,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他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嚏司馬昭總攬大權后,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鏟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久,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干掉司馬昭。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消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后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司馬昭死后,他的兒子司馬炎建立西晉。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及相關材料,明確西晉建立的背景、時間、建立者。學生學習后匯報,教師加以總結并繪制關系圖和政權更替時間軸。生:263牛,魏國滅蜀。266年,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都城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過渡;西晉建立后是怎樣統治的,這一時期出現了怎樣的社會狀況 為何西晉會迅速滅亡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這一時期的奪權故事和三國結束西晉建立的時序,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素養。2.八王之亂與西晉滅亡(1)結合相關史事思考:西晉為維護自己的統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結果怎樣 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朝廷格外照顧世家大族的利益,給土地、給官職。生2:世家大族缺乏治國的才于,只知道維護自己的家族權勢,生活上豪華奢侈,追求享樂?!?br/>(2)西晉初年,晉武帝大封同姓諸侯王,晉惠帝昏庸無能。發生了“八王之亂”。請你結合教材講一講八王之亂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教師適時出示相應的資料,進行直觀教學。教師出示材料。八王之亂是發生于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這次動亂歷時16年,分為前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同、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頤、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導致西晉亡國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后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師;結合故事和資料,說一說八王之亂歷經多少年 西晉是什么時候滅亡的 八王之亂后的社會表現如何 以下為學生交流預設。生1:八王之亂歷時16年,西晉衰落。生2:316年西晉滅亡。生3;八王之亂導致中原人口死亡或大量南遷,出現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成為西晉由盛而衰的轉折點。……(3)師:除了“八王之亂”,還有什么原因導致西晉滅亡 生:八王之亂進入尾聲之際,成都出現了一個與西晉并立的成漢割據政權,標志著統一王朝開始分裂。北方民族在這一時期內遷,匈奴最終攻陷西晉都城【設計意圖】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視頻給予其直觀感受,并利用自由發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感受西晉統一的曇花一現。3.北方各族的內遷(1)出示幾組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圖片,感受其生活的狀態。同學背誦《敕勒歌》。學生自由說說當時的生活情境。(2)指導學生自由閱讀教材內容,組內交流:北方游牧民族為什么會遷移 遷移的路線是怎樣的 遷移后帶來哪些影響 以下為學生交流預設。生1:西北的氐人和羌人由西向東遷入關中地區。生2: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遷到汾河流域一帶。生3:部分鮮卑人遷到遼河流域南部,部分遷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帶。生4:西晉統治腐朽,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征兵派役,激起人民的反抗。生5:關中人口有100多萬,其中內遷各族占據一半。遷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達數萬戶,超過遷居當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學生交流后匯報。(教師適時出示教材西晉北方各族內遷分布圖)【參考答案】遷移原因:西漢后期至南北朝時期,由于自然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并引發巨大的自然災害,破壞了北方游牧地區的游牧社會經濟基礎,加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影響,在生活于此的人們連簡單的社會再生產都難以為繼的時候,就只能離開故土而遷徙他方,尋找新的生存空間。遷移路線:略遷移后的影響:為中華民族的逐漸交融奠定了基礎。(3)師:從上述史實中,你有哪些認識 給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然后進行交流表達。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良好的生活環境是人們的向往。生2:穩定的社會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生3:歷史上各朝代前期都政治清明國泰民安,后期都處于動亂之中,并最終導致本朝滅亡。……教師總結: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建立王朝需要智慧,鞏固王朝也需要智慧。【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自由表達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看待歷史事件的能力。三、總結本課師: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西晉短暫的統一、八王之亂的史實以及北方各族內遷的原因。 你有何想表達的 這段歷史對我們有何啟示 學生自由交流,師生明確:中華民族是在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漢族和其他各少數民族共同創造的。西晉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時期,各族人民在進一步交往中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加強了聯系。但歷史教訓提示我們,無論治理國家,還是管理小家,都應居安思危,切不可放縱奢侈。板書設計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1.西晉的建立與統一266年,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2.八王之亂與西晉滅亡原因:統治腐敗,晉惠帝無力治理國家。性質:皇族內部爭奪皇位的戰爭。影響:耗竭了西晉的國力。結果:西晉滅亡。3.北方各族的內遷東漢、魏、晉時期,氐、羌、匈奴、羯、鮮卑人等北方各族不斷內遷。教學探討與反思本課的重點是西晉的短暫統一及其滅亡的原因,在教學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并思考問題。在小組合作學習“北方民族的內遷”時可盡量放手讓學生進行學習,給予其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由表達,不要走過場,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為下節課的學習做鋪墊。補充資料西晉的興亡和各族內遷西晉(266---316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短暫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晉武帝司馬炎于266年正式取代曹魏,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西晉歷時僅51年,如果從滅吳開始算起,則僅立朝37年。317年3月,移鎮江東的丞相瑯邪王司馬睿在建康即晉王位,改元建武,中原的西晉王朝宣告結束,東晉就此開始。西晉的開國君主司馬炎出身于一個名為河內司馬氏的世族,祖父司馬懿乃三國時曹魏的大將軍、太尉、丞相,其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都是曹魏時權傾一時的權臣,權勢超過君主。而在晉建立前,曹魏已先于263年滅了蜀漢,兩年后司馬炎篡魏自立,改國號為“晉”。西晉代魏后于279年發動晉滅吳之戰,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全國重新統一。晉朝本身承接了東漢晚期至曹魏期間的割據局面,地方上世族影響力遠超帝王。如司馬氏本身就是世族權臣,控制曹魏朝廷,并篡魏自立。所以司馬炎在篡魏得手后,為免其他世族權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員為王,在地方上作為維護皇室的力量;同時又頒布“占田令”,限制世族擁有田地的面積和數量。西晉乃魏晉南北朝時期唯一處于統一的時期。由于魏晉以來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地位遠超帝王(如司馬氏篡曹魏),長期以來都令中國處于分裂局面。晉武帝時憑借其威望,又先后分封宗室郡國并都督諸州和實行占田制、蔭客制,稍微限制世家大族的無限擴張。但當晉武帝一死,失去了維系統一的重心,“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再一次分裂。西晉時期另一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內遷。東漢以來,大量游牧民族以各種方式遷入中原地區,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一帶的外族已占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五胡十六國時君主之一的石勒為例子)。由于遷人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形成割據勢力,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五胡十六國五胡十六國,簡稱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混亂時期。在人眾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他們相繼建立許多國家,而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寫了《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五胡十六國”。實際上,這一時期國家數目遠多于16個。東漢時胡人偶有內附,魏晉時期胡人則大量內遷。由于晉廷的虛弱腐敗和胡漢矛盾,五胡在八王之亂后紛紛舉兵,史稱“五胡亂華”。在西晉滅亡后,華北地區戰火紛飛,掠奪與屠殺不斷,經濟受到嚴重摧毀,影響了中國社會、經濟、民族、文化、政治軍事等的發展。永嘉之禍帶給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難到涼州、遼東以及江南地區,使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漸漸繁榮。在諸國混戰期間,前秦苻堅一度統一北方,但在南征東晉時,于淝水之戰中慘敗。北魏立國后,經過拓跋璀、拓跋嗣及拓跋燾的經營,最后于439年統一北方,進人南北朝時期。西晉滅亡的原因司馬氏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成功地篡奪了魏朝的政權。在消滅了蜀國之后不久,司馬昭也死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建立晉朝。之后又出兵滅吳,三國歸晉,天下重新一統。然而在司馬炎死后不久,天下大亂,西晉滅亡,重新進入長達幾百年的混戰時期——南北朝。關于西晉滅亡不外乎三個方面的原因:繼承人太差、輔國大臣昏庸、八王之亂。歷代王朝的滅亡首先是政治上出現問題,西晉也不例外:讓一個白癡做了皇帝,王朝中央政府的中樞神經系統出現了紊亂,這個國家想不完蛋也難。西晉初期.由于平息了長期戰亂,人民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出現了四海升平的繁榮景象。晉武帝司馬炎就以為天下大治了,于是朝野上下無不歌舞升平,出現了諸如石崇、王愷斗富的怪劇,就連武帝都參與其中,拿出皇宮的寶物支持王愷。“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焙芸?,西晉初年的繁華變成了曇花一現。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武帝更是糊涂至極,不聽諸位大臣的苦諫,選了個白癡兒子當太子。白癡兒子根本就駕馭不了各地分封的諸侯。到晉惠帝當政的時候,諸侯皇室成員蠢蠢欲動,覬覦皇帝寶座。晉惠帝一方面重用外戚,一方面又分封皇室成員為獨立性很強的諸侯。他死后,八王之亂接踵而來,天下剛剛恢復的一點元氣就這樣又在大戰亂中損失殆盡。八王中最后所謂勝利者東海王司馬越根本就沒有能力抵御北方其他少數民族的入侵。特別是匈奴人劉淵,他參加過八王之亂,目睹晉朝的綜合國力喪失殆盡,于是回去建立了漢國,輕松俘虜了西晉的兩個皇帝,滅亡了西晉。晉武帝司馬炎除了縱情聲色貪圖享樂,對國家沒有責任心,品格還是比較寬容厚道的。如前代三國亡國之君劉禪、孫皓、曹奐,退位之后都能安享晚年,得以善終。對直言敢諫的臣子,武帝雖不能采納其言,卻也不因對方當眾駁自已的面子而惱羞成怒。太康三年,司馬炎在南郊祭祀之后,隨口問身邊陪同的大臣劉毅:“朕可以與哪個漢朝皇帝相比 ”劉毅說:“可以和漢靈帝、桓帝相比?!北娝苤?,桓、靈二帝就是昏憒無能斷送大漢江山的昏君。就連諸葛亮這樣忠心的漢朝臣子也在出師表中提到:“未嘗不嘆息痛恨桓靈也。”劉毅把一統天下、自詡英雄蓋世的開國英主比成這兩個昏君,司馬炎自然非常震驚和詫異;但他也僅僅是震驚而已,沒有像別的暴君大發雷霆殺掉劉毅,而是接著問:“怎么把朕與這兩個昏君相比 ”劉毅回答說“桓靈二帝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人私門,以此言之,還不如桓、靈二帝。”司馬炎聞言大笑:“桓、靈之世,不聞此言,今朕有直臣,顯然比兩人強些?!庇纱丝梢娝抉R炎的寬容。一個寬容的皇帝按理應該能成為守成毛主,但貪圖享受和沒有責任心這兩個缺點抵消了他的優點,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昏憒荒唐的開國之君。晉武帝司馬炎給自己的繼承者留下一筆極難消化的政治遺產_—分封諸侯王。晉武帝認為魏朝的滅亡是因為沒有給皇族子弟權力,使皇室孤立了,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27個同姓王,每個王國都有自己的軍隊,諸侯王在王國里可以任免文武官員。他原以為這樣有許親屬子弟支持皇室,司馬氏的統治就可以穩固了,卻忘記了當年漢高祖劉邦分封諸王,以后造成“七國之亂”的經驗教訓,從此種下了“八王之亂”禍根。晉惠帝司馬衷即位之后,給外戚諸侯專權遙控朝廷提供了極好的機會?!鞍送踔畞y”和皇后專權是政治斗爭的必然產物。在《資治通鑒》中,司馬光認為西晉滅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對待數民族的策略失誤,不應該讓他們進人內地,人口繁衍太多難以控制。自漢魏以來,歸降的羌人、胡人、鮮卑人多數分在塞內諸郡,深入內地,逐漸成為當地漢族百姓的禍患。御史郭欽曾經上建議晉武帝應讠趁平定吳國的余威,集結謀臣猛將把異族遷徙出塞內。這可是千秋萬代長治久安的治國之道??上抉R炎沒有聽從,在晉朝王室爭斗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五胡乘機亂滅掉了西晉。二是因為西晉鑒于曹魏皇室孤立而滅亡的教訓,大量分封同姓王,并且讓他們擁有很大實權,原以為可以鞏固中央政權,沒想到反而造成國家權力分散。成為國家實力內斗內耗的主要力量,在內斗的過程中消耗了西晉王朝的國家元氣。一個耗盡元氣的國家貌似龐然大物,但就像腐朽的老樹,受到外來的打擊力量,一陣微風就轟然倒下了。西晉時期,地主階級勢力龐大,他們有著充足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來鞏固他們的統治,尤其他們一旦和某種政權勢力取得密切聯合,也就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自東漢光武帝劉秀到西晉時期,上層統治階級之所以能夠取得政權,其重要原因便是他們取得了大地主階級支持。當然,這種支持力量有時也意味著分裂,因為人們的政治利益往往是矛盾的。這也是社會不安定因素的緣起。當然,綜合以上所論,如果晉武帝死后繼位的皇帝不十分愚蠢,即使是個中人之才,或者接受顧命的輔佐大臣具有相當的威望與才干,也是能夠控制政局的,也就是說西晉王朝肯定還將繼續存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直到統治階級進一步腐朽和變質。然而,正是由于最高統治者的腐敗無能,終于致使統治階級內部的各種矛盾迅速暴露和尖銳起來,這也就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步伐。- 1 -- 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