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省武漢市漢陽一中、江夏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聯考語文試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近期,某國際大牌推出了一款黑色中長半身裙,售價高達29000元人民幣,但有網友發現,這款裙子神似中國的馬面裙。該品牌強調其采用了“標志性的廓形,是一款全新的優雅時尚的單品”,卻只字未提“馬面裙”。盡管國內質疑該品牌文化抄襲的聲音四起,但品牌官方至今沒有表態,只是在中國市場內默默下架了這款新品,國外的網站上這款裙子在繼續售賣。有媒體認為,這波操作難以被界定為抄襲,只能冠以“文化挪用”。在這一事件中,不少人被科普了馬面裙的概念:馬面裙,前后里外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側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頭偕老之意,以繩或紐固結。馬面裙的風格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華麗富貴,再到民國的秀麗質樸,其結構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著。此前,也有不少國際大牌借鑒中國元素,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出現在巴黎、米蘭、倫敦的時尚舞臺上,1981年戴安娜王妃曾經穿過紅色的馬面裙,當時的新聞稿寫的是中式刺繡裙。這些借鑒參考,在文化領域并不少見,是對中國文化元素的喜愛和推廣,為國人所樂見。要想讓我們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就需要主動去發現。在此之前,許多國人并不了解馬面裙。爭議事件發生后,眾人才知道,這種款式不僅凝結了古人的實用智慧和審美情趣,更具有十足的現代感,只需稍加改良點綴,便可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時尚單品。文化交流與元素借鑒本來就是一種雙向奔赴,“韓國端午祭申遺”等文化搶注事件一直讓國人耿耿于懷,此次“被挪用”則給我們再次敲響了警鐘。不過,與其停留在口頭的“抗議”,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來,尋找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傳播的方法。(摘編自張曉涵《文化挪用,應讓公眾更關注傳統文化守護》)材料二:文化挪用是指處于一種文化背景中的人將其他不屬于自己文化中的元素進行符號特征挪用的行為。根據內涵的不同,文化挪用可被歸為“實物挪用”與“非實物挪用”,前者通常是指對有形物體的占有,而后者更為抽象,通常表現為內容挪用和主題挪用。內容挪用指某文化中的文化成果被其他文化中的創作者借鑒、利用,又可具體分為風格挪用和主題挪用,兩者都指異文化對本文化中文化成果的挪用,只不過前者會主動地表明挪用對象的出處并以此進行自我標記,而后者則是利用異文化的符號與象征來創造性地再現本文化。而主題挪用指在文化塑造中有意地借用其他文化中的個體與機構。對于文化挪用的批評者來說,文化挪用是一種異文化思維下對本土文化的誤讀與錯用,是對被挪用者的冒犯,特別是文化挪用本身所具備的符號化、片面化及多變性等特征讓人將其視為是刻板印象的輸出。但是,文化傳播是從符號開始傳播的,即文化傳播的第一步永遠都是符號化與片面化的。這在好萊塢電影中體現得最為明顯,表現中國不離功夫,表現日本不離和服。符號化的目的是便于傳播與記憶,只有借助符號化的事物進行文化傳播,才能使得更多處于外來文化背景中的傳播對自身文化產生興趣,并在此基礎上持續地進行輸出。在對文化挪用進行討論時,要避免“絕對原創性”的誤區,避免陷入保守主義與自閉主義。一種文化若想進入世界舞臺,就必須以適合其傳播的形式進行改造,以適應不同文化,馬克思曾提出“世界文學”的概念,即“用世界性文學來包容所有在其自身文化之外出現與發展的文學作品”,“在最廣泛的意義上,世界文學能夠包含任何影響力超出本土文化的作品”。作為日益成為學術關注重點的“世界性文化”或“全球性文化”,實際上包含著一種內在的“地方性”,即在全球化時代,每一種文化都不是具體而為之的,而是各個文化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溝通的產物。簡而言之,每一種文化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矛盾對立的產物,如果想要自身文化在世界體系中獲得發展與尊重,就要讓自身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與其他文化中的特殊性相交流,使其特殊性發展為普遍性。當下,中國文化實踐堅持“文化自信”。我們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負面意義,也要看到其背后所承載的積極意義,善用文化挪用,在彼此理解、彼此尊重的基礎上,以積極的姿態與“文化星叢”中的其他文化進行對話。只有這樣,才能打破西方社會對中國“傅滿洲”“陳查理”式的想象,促進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欣賞,以符號為載體,各文化共同參與編碼與解碼,實現“文化走出去”與“文化自信”。摘編自徐冠群《文化傳播與文化創新、跨文化傳播語境中文化挪用的積極意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某國際大牌面對網友的抄襲質疑,雖然表面上不置可否,但在中國市場下架了這款新品,部分媒體認為這是一次“文化挪用”而非抄襲。B.在此次風波之前,國際大牌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借鑒參考并不少見,這也有利于中國文化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推廣,為國人所樂見。C.此次爭議事件推動了國人對馬面裙的認知,讓人們意識到這種凝結古人智慧和審美的服裝款式也能成為當下的時尚單品。D.好萊塢電影表現中國不離功夫,表現日本不離和服,說明文化傳播始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符號化、片面化的問題。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材料二關于文化挪用的分類,材料一中引起爭議的某國際大牌的行為是內容挪用中的風格挪用。B.文化挪用的符號化、片面化及多變性使其不斷輸出刻板印象,是對被挪用者的冒犯,因此,文化挪用是一種異文化思維下對本土文化的誤讀與錯用。C.只要借助符號化的事物進行文化傳播,就能引發外來文化背景中的傳播對自身文化的興趣,從而實現文化的持續輸出。D.若想進入世界舞臺,中華文化必須經過適合其傳播的形式改造,以適應不同文化,在欣賞、學習、溝通中獲得發展與尊重。3.根據上述材料,以下行為中不屬于“文化挪用”的一項是( )A.美國迪斯尼公司將中國傳統劇目《花木蘭》改編成動畫片,將原始版本中的核心主題“盡忠盡孝”演繹為女性解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主題。B.伏爾泰將元代戲劇家紀君祥所創作的《趙氏孤兒》改編成為歐洲經典劇目《中國孤兒》,借用中國文化中的形象符號來宣揚啟蒙精神。C.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向全世界展示疫情之后武漢人真實的生活現狀。D.美國網飛公司翻拍劉慈欣的科幻巨作《三體》,起用歐美當地演員飾演原著中以中國人為主的主角群體,講述超越時間、文化和種族邊界的故事。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圍繞“文化挪用”的話題談論中國傳統文化的守護問題,請概括出它們的異同。5.面對“文化挪用”,中華文化應該如何實現突圍?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船越走越慢徐則臣跟老鱉約好了,晚上出工,劃船進小鬼汊。小鬼汊這名字什么時候叫出來的,我沒深究過,真他娘形象,蘆葦蕩里的死鬼如麻,比蘆葦少不了多少。據說小鬼汊地形極復雜,蘆葦生長循著我們看不懂的規矩,敢進去的人不多,能出來的更少,繞暈了正常,繞死了也不意外。這次專請了老鱉來幫忙。老鱉是外號,其實性別,常年吃水飯,往那兒一杵又不愛吭聲,老別就被叫成了老鱉。老鱉的兒子叫別大偉,我們招募的編外輔警,主要工作是在運河上下巡邏。當初決定錄用別子,是因為他水性好。但這小子失蹤了。那天晚上跟小分隊去運河上巡邏,他跑得快,跑丟了,收工了也沒回來。同事們把上下五十里運河捋過一遍,還是音訊全無。我們跟老鱉隱瞞了這個事兒,但這次進小鬼汊,同時也為了找別子。傍晚時分下起雨,看架勢一時半會兒停不下來,行動組最后商定,手搖船和機動船同時上,三條船,其中一條主要放三艘摩托艇。我們停在可以用望遠鏡看清小鬼汊入口的隱蔽處,等時間慢慢往黑夜走。雨還在下,天地間都是水聲。雨落在運河里,雨打在蘆葦上,雨擊打船艙。我們把船上的燈都滅掉,我看見老鱉在黑暗中掏出一只酒壺,擰開蓋喝了一口。鐵質的酒壺不知從哪里借來的光,溫和地閃了一下。半小時后,我們摸黑往小鬼汊靠近。雨下得更大了,小鬼汊里風動蘆蕩,雨打葦葉,如同千萬人在齊聲低吼,每個人聲音都不嘹亮,但和聲卻極為高亢,幾聲響雷滾進小鬼汊里,也會被風雨聲淹沒。雨夜的小鬼汊的確比迷宮還兇險。我終于意識到老鱉這樣的老把式的價值,他們辨別方向靠的是經驗直覺和本能。老鱉操縱著他的機動船,我們在往想象中的戰場逼近。有一陣子繞了很多彎,速度也慢下來。我湊到老鱉耳邊喊:“遇到麻煩了嗎?我們得快點了。”進來了就得爭分奪秒。一旦他們發現了,鉆到哪里躲起來,忙活一夜我們也找不到。“跑不動,”老鱉也喊,“大偉他媽拽著船。”我不知道該說什么。探照燈的光柱里大雨密集地連成了線,蘆葦叢后頭黑洞洞的。可知的世界只有光柱這錐形的一片,我們仿佛被屏蔽在光柱和風雨聲里。外面的世界消失了,我們正追隨著跳動的光柱在沉重的黑暗里鉆探。老鱉左拐、左拐、左拐。他在畫圈。“她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是,”老鱉對我喊,“你得讓大偉說上媳婦,咱兒子是個瘸子啊。”我對老鱉說:“老哥,我們不會扔下別子不管的。”老鱉開始右拐。偶爾還是會繞圈。柴油機動力像個資深的哮喘病人,突然咳嗽幾聲就慢下來。我希望快一點,再快一點,越快越好。我坐到老鱉旁邊,雨水順著雨帽和袖口的邊緣流到身上,風大雨急,我感覺不到冷。快一點,再快一點,著急得我冒火。在我的辦案史上,從來沒有哪次時間過得比這一次慢。我在風雨落到蘆葦蕩的巨大喧囂聲中,聽見了秒針嘀嗒嘀嗒遲緩的腳步聲。聽見摩托艇的聲音之前,先看見一道狂舞的光柱,接著一艘摩托艇從黑暗里沖出來。騎摩托艇的人扭頭看了一下我們,彎下腰加了油門沖進黑暗里。因為雨衣的帽子遮住了那人的大半個臉,我們都沒看清他的長相。老鱉突然叫起來:“大偉!大偉!”按照事先的安排,出現突發狀況,三艘摩托艇里的兩艘先出擊。兩個兄弟從船兩側沖向前去。在他們摩托艇的燈光下,我看見了那人摩托艇屁股上的商標。看不清臉,我也知道那人不是別子。副所長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一把抓住老鱉的胳膊,大聲對他喊:“老哥,別子是個好兄弟!別子好樣的!”這個晚上老鱉頭一次扭頭看我的臉,看了得有三秒鐘。然后轉向前方,從懷里摸出鐵皮酒壺,一手攥著,只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擰開壺蓋,咕咚灌了兩口少陵醉。酒壺塞回兜里,船速猛地加快了。現場不必描述了,乒乒乓乓的事。真要好好感謝我這幫弟兄,平常訓練時的血汗沒白流。上了船三下五除二就把賭船上的打手給放倒了。跑得最遠的就是騎別子摩托艇的那個。那人繞著賭船轉了兩個大圈,一直喊,見船上沒反應,干脆一個人先溜了,一個騎摩托艇的兄弟跟在后頭就追。這一帶地形那小子挺熟悉,但他真是慌了,天又黑,還有兜頭的大雨,在蘆葦蕩里繞來繞去就把自己繞暈了,眼看著眼前有條寬闊的水道,再加速,一頭撞到老鱉的船上。老鱉把他的船橫在路頭。那小子斜著飛上了夜空,然后像顆炮彈一樣栽進了水里。等他從水里鉆出來,老鱉的手電燈光罩住了他,老鱉大喊:“我兒子呢?”“你兒子?”那小子把一頭一臉的淤泥往下抹,“你兒子是誰?”“我兒子別大偉!”“別大偉是誰?”老鱉把船靠近摩托艇,給它熄了火,從水里拖到了船上。他拍著摩托艇的車座厲聲說:“他!”“你說的是他啊,”那小子從水里站起來,露出脖子以上部分,“一個多月前,有天晚上他跟蹤我到了這里,被哥幾個給放倒了。一棍。”他站在黑暗的雨夜里對著自己的后腦勺比劃了一下。手電筒的燈光在老鱉手里抖起來,某一個瞬間照亮了他的臉。“你不是那個,老鱉么?”那小子激動地叫起來,“你不是給我們鄧老板送客人的嗎?你怎么當了叛徒?你收了錢還吃里爬外!”他喘口氣,好像突然醒悟過來,“你兒子竟然是個警察!要知道那狗雜碎是你兒子——那也不行,不解決他我們都得進去。”在小鬼汊里地毯式搜索了兩天終于找到別子!他已經給魚和鳥和細菌吃得不成樣子。下葬時,經老鱉同意,我們把別子那輛摩托艇也埋進了土里。(改編自原小說)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鬼汊地形復雜,且抓捕當晚風雨大,即便是熟悉地形的老鱉,也一度“畫圈”,迷失了方向。B.“我”大喊之后,老鱉扭頭看“我”“得有三秒鐘”,這個細節表現出老鱉意識到別子出事了。C.騎摩托艇的打手認出老鱉后,為他的“叛變”而憤怒,但也為是否該打死他兒子有過瞬間的權衡。D.“別子的摩托艇”這一物象在小說中極為重要,它既是辨識別子的依據,也是大家哀思的寄托。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運用了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寫出了小鬼汊的風大雨狂,突出了抓捕環境的兇險。B.小說多次詳細描繪雨,借助視覺、聽覺展現,有聲有形,生動形象,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C.小說中的“我”雖是旁觀者,但在整個情節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同時也是小說的主要人物。D.別子這個人物雖未出場,卻不可或缺,他與警察、老鱉、賭博團伙幾者均有關聯,是情節發展的推動者。8.小說的標題“船越走越慢”在文中有哪些意味,請簡要分析。9.有人曾評價:“在70后作家里,徐則臣對小說故事性的注重,幾乎無人能出其右,但即便冠之以鶴頂偵探,他也不會更不想把小記寫成偵探類的。那只是一個殼,他始終掌握著純文學的‘度’,關注的是故事里的溫暖人性、世道人心。”對此你如何理解,請結合文章簡要說明。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三月,吳王召越王入見。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吳王謂范蠡曰:“寡人聞貞婦不嫁破亡之家,仁賢不官絕滅之國。今越王無道,國已將亡,社稷壞崩,身死世絕,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為奴仆,來歸于吳,豈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棄越歸吳乎?”范蠡對曰:“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愿也。”此時越王伏地流涕,自謂遂失范蠡矣。吳王知范蠡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于石室之中。”范蠡曰:“臣請如命。”吳王起入宮中,越王、范蠡趨入石室。越王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夫斫到養馬,妻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面無恨色。吳王登遠臺,望見越王及夫人、范蠡坐于馬糞之旁,君臣之禮存,夫婦之儀具。王顧謂太宰嚭曰:“彼越王者,一節之人,范蠡,一介之士。雖在窮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禮,寡人傷之。”太宰嚭曰:“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窮孤之士。”吳王曰:“為子赦之。”后三月,乃擇吉日而欲赦之,召太宰嚭謀曰:“越之與吳,同土連域。勾踐愚黠,親欲為賊。寡人承天之神靈,前王之遺德,誅伐越寇,囚之石室。寡人心不忍見,而欲赦之,于子奈何?”太宰嚭曰:“臣聞無德不復,大王垂仁恩加越,越豈敢不報哉?愿大王卒意。”(節選自《吳越春秋·卷七》)材料二:宰嚭王安石謀臣本自系安危,賤妾何能作禍基。但愿君王誅宰嚭,不愁宮里有西施。【注】宰嚭:又稱伯營、太宰嚭,吳王夫差的寵臣,吳亡后被越王勾踐處死。10.文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今越王不奉A大王命B號C用兵D與大王E相持F至今G獲罪H君臣俱降11.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豈不鄙乎”與“越國以鄙遠”(《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鄙”字含義不同。B.“夫人衣無緣之裳”與“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緣”字含義相同。C.“王顧謂太宰嚭曰”與“贏得倉皇北顧”(《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句中的“顧”字含義相同。D.“為子赦之”與“君為我呼入”(《鴻門宴》)兩句中的“為”字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王用貞婦不嫁破敗的家庭、仁人賢士不做亡國的臣子來勸說范蠡,表示愿意寬恕他的罪過,希望他能夠改變心意,棄越歸吳。B.吳王保全越國君臣性命,范蠡致謝并表示自己愿意效命吳國,越王聽罷淚流滿面,以為即將失去范蠡,吳王卻懷疑范蠡的誠意。C.越王夫婦穿著下等人的服裝,丈夫鍘草喂馬,妻子挑水除糞,他們雖然生活又苦又累,但三年不曾惱怒,沒有露出怨恨的神色。D.吳王見越王等人雖處窘迫之境,仍然保持君臣之禮、夫婦之儀,心生赦免想法,太宰嚭知其意,極力逢迎,希望吳王放了他們。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于石室之中。”(2)臣聞無德不復,大王垂仁恩加越,越豈敢不報哉?14.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其原因。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題。畫松元稹張璪①畫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掃春風,枯龍戛②寒月。流傳③畫師輩,奇態盡埋沒。纖枝無瀟灑,頑干空突兀。乃悟埃塵心,難狀煙霄質④。我去淅陽山,深山看真物。【注】①張璪:唐代畫家,工畫樹石山水。②戛:敲擊。③流傳:流俗,平庸。④煙霄質:指松樹高凌云霄煙霞的氣質。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四句描述了畫中松樹的形象,翠綠的生枝和盤曲的枯干雖然形態各異,但都頗具神韻。B.中間四句詩人由張璪的松畫聯想到世俗畫師,并將其與張璪對比,繼而引出下文的感慨。C.詩中“煙霄質”遙承開頭四句,詩人借此間接交代了張璪畫作的格調,抒發對其贊美之情。D.最后兩句收束全篇詩意,以去淅陽山看松結尾,傳達出觀再好的畫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16.本詩通過談畫松,體現了詩人怎樣的繪畫主張?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四、默寫題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我輩青年雖生逢盛世,但仍應肩負重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正如《論語·泰伯》中曾子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詩人從視覺角度,描繪出月下江州霜、沙、月融為一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側面突出了月夜之皎潔。(3)“淚”發乎中而見于外,是情感的外在顯現。在詩詞創作中,作者們往往借助淚來表情達意,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唐宋詩詞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語言表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邏輯原理的應用是超越時間和國界的。因此,邏輯學是最有用的學問之一。好的推理具有A_________的價值,并被各個研究領域所推崇。區分好的推理和壞的推理是有一些已為人知的標準的。但有觀點認為,邏輯學有時被認為是失于抽象的,(甲),那么她的手必須觸碰現實生活,處理社會和人們面對的具體問題。而邏輯學研究的原理并不直接處理人類事務,因此邏輯學是一種與日常生活無關的、B_________的智力游戲。這個觀點是非常錯誤的。邏輯學家確實不解決科學或道德領域的具體問題。抽象性是邏輯原理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結果。處理具體問題時,得到滿意方案所用到的論證必須是好的和邏輯上可靠的論證。(乙),因為她研究的是脫離于具體事物對象的推理標準。邏輯學必須是抽象的,因為只有高度抽象的邏輯原理才能保有我們所崇尚和珍視的普遍性。①說邏輯學是抽象的,②并不意味著邏輯學沒有不涉及任何實際問題。③邏輯學確實是抽象的,④因為它處理各類人類面臨的問題,⑤這也正是邏輯學的獨特之處和價值所在。18.文中第二段用“她的手”將“邏輯學”擬人化。請以“邏輯學”為本體寫一個比喻句。要求:語意完整,使用比喻;比喻貼切,表達流暢。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文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文中畫框的“失于抽象”,有人說不合邏輯,有人說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 請簡要說明理由。六、材料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生,是向一個個目標邁進的旅程。但旅程中是否只有目標?是否要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個目標?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2.答案:D解析:3.答案:C解析:4.答案:相同點:兩則材料都肯定了“文化挪用”的積極意義,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同點:材料一強調應該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尋找更好地保護與傳承方法;材料二強調要善用文化挪用,以積極的姿態與其他文化進行對話。解析:5.答案:①主動去發現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文化瑰寶,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來,尋找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傳播的方法。②借助中華文化中符號化的事物進行文化傳播,以符號為載體,各文化共同參與編碼與解碼。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負面意義,也要看到其承載的積極意義。在理解、尊重的基礎上,以積極的姿態進行對話,實現“文化走出去”與“文化自信”。解析:6.答案:A解析:7.答案:C解析:8.答案:①船在小鬼汊無法快速行進,寫出小鬼汊地形復雜莫測,當晚風雨交加,抓捕十分艱難。②船走得慢源于老鱉有意繞圈減速,表現出老鱉猶豫矛盾的復雜心理,他雖然在給警察帶路,但也曾經帶人上賭船,觸犯法律。③“我”催促老鱉加速,感覺船走得太慢,表現“我”內心的焦慮和迫切。解析:9.答案:小說故事性很強,展現一次驚心動魄的抓捕過程,大家在小鬼汊中幾近迷路,老鱉看到兒子結果早已犧牲的情節波瀾,放哨人幾乎逃脫又撞上老鱉,說老鱉曾為鄧老板送客人的情節翻轉等,都展現出作者對小說情節強大的操控力。(肯定故事性,舉例)但作者關注依然是溫暖人性、世道人心,小說并未將重點放在偵查發現和抓捕槍戰上,而花了大量的筆墨展現小鬼汊環境惡劣,用以襯托老鱉幫助警察抓捕的大義凜然、不懼險阻,也襯托出警察們為守護一方凈土的英勇無畏;而老鱉錯認、放哨人撞上和放哨人揭秘的情節巧合中體現老鱉對兒子的關心與愧疚:老鱉反復提到大偉母親的情節,展現父子、母子、夫妻情深。解析:10.答案:CFH解析:1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鄙”:地位低下。句意:難道不感到地位低下嗎 /“鄙”:把……當作邊邑。句意:越過別的國家而把遠地當作邊邑。可見,兩句中的“鄙”字含義不同。B.“含義相同”錯誤。“緣”:衣服的邊飾。句意:他的妻子穿著沒有花邊修飾的粗布裙服。/“緣”:爬上。句意:如同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可見,兩句中的“緣”字含義不同。C.正確。“顧”:回頭看。句意:吳王回頭看看太宰嚭說。/“顧”:回頭看。句意:結果只落得自己回看追兵,便倉皇失措。可見,兩句中的“顧”字含義相同。D.正確。“為”:為了。句意:為了你赦免他們。/“為”:替。句意:你替我請他進來。可見,兩句中的“為”字含義不同。故選B。1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并表示自己愿意效命吳國”錯誤。由原文“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愿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愿也”“吳王知范蠡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于石室之中。’范蠡曰:‘臣請如命。’”可知,范蠡并非表示愿意效命吳國。故選B。13.答案:(1)吳王知道范蠡不可能成為吳國的臣子,說:“你既然不改變自己的志向,我再次將你安置在石屋子中。”(2)我聽聞沒有有德行的人不會報答別人的恩惠,大王對越國施加仁義恩惠,越國怎么敢不報答您呢?解析:參考譯文:材料一:三月,吳王召見越王入朝拜見。越王拜服在吳王面前,范蠡站立在越王后面。吳王對范蠡說:“我聽聞貞潔的婦人不嫁到破敗滅亡的人家,仁義賢能之人不做滅亡國家的臣子。現在越王無道,國家即將被滅亡,社稷也馬上要被毀壞了,自己身死,國祚斷絕,成為天下的笑柄。而你和你的主子都成為奴仆,來歸順吳國,難道不感到地位低下嗎?我想赦免你的罪過,你能改變心意,背棄越國歸順吳國嗎?”范蠡回答說:“我聽說亡國之臣不敢談論政事,敗軍之將不敢談論勇敢。我在越國因為不忠不信,如今越王不奉行大王您的命令,率領軍隊和大王您相對峙,如今獲罪,君主和臣子都投降。幸蒙大王鴻恩,使我們得以保存性命。我愿意為大王清掃門庭,受您奴役驅使,這是我最大的心愿。”這時越王趴在地上流著眼淚,自認為失去了范蠡。吳王知道范蠡不可能成為吳國的臣子,說:“你既然不改變自己的志向,我再次將你安置在石屋子中。”范蠡說:“我遵從您的命令。”吳王起身進入宮中,越王、范蠡走入石屋子。越王只在腰間裹著一條圍裙,頭上梳著樵夫的發髻,他的妻子穿著沒有花邊修飾的粗布裙服,上身穿著“左關之襦”。越王剁切草料養馬,妻子打水、清除糞便、打掃庭院。三年間不生氣,臉上也不曾表現出怨恨之色。吳王登上遠處的高臺,望見越王以及他的夫人、范蠡坐在馬糞的旁邊,君臣之間的禮節仍然存在,夫妻之間的禮儀全部具備。吳王回頭對太宰嚭說:“那越王,是一位有節操的人,范蠡是一位耿介之士。雖然處在艱難困厄的境地,也不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我很為他們感到傷感。”太宰嚭說:“希望大王能用圣人的胸懷,哀憐處于困厄孤苦之中的人。”吳王說:“為了你赦免他們。”三月之后,于是選擇了良辰吉日而想要赦免他們,召見太宰嚭商量說:“越國和吳國,國土相連。勾踐無知而又狡詐,想親自率領賊寇。我承天地的神靈,先王遺留下來的恩德,誅殺討伐越國,將越王勾踐囚禁在石屋中。我不忍心看到這樣,而想要赦免他們,你認為怎么辦?”太宰嚭說:“我聽聞沒有有德行的人不會報答別人的恩惠,大王對越國施加仁義恩惠,越國怎么敢不報答您呢?希望大王最終實現意愿。”材料二:宰嚭王安石謀臣本來就關系到國家的安危,地位低下的美女又怎能禍國殃民呢?只希望君王能夠誅殺宰嚭,不必為皇宮之內有像西施這樣的美女而發愁。14.答案:①越國有范蠡這樣忠心耿耿的臣子,所以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②吳王夫差對越王勾踐有婦人之仁,所以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③關系國家安危的太宰嚭勸說吳王放了越王,導致了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解析:15.答案:D解析:最后兩句是說詩人要親自去深山欣賞一下真的松樹,表明要想畫出自然神質,就得到生活實際中去觀察體驗。16.答案:①抓住事物特征,繪出事物神骨。三、四句寫出張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態”,凸顯出松樹的神韻。②提高思想境界,加強藝術素養。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畫師格調不高,修養不夠,難以畫出松樹的氣質。③深入生活,善于觀察體悟。最后兩句傳達出畫師應善于觀察體悟,從生活中獲取創作的靈感。解析:元稹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時,看到張璪的松石壁畫,聯想到世俗畫家的畫藝后,有感而發,寫下了此詩。開篇觸感而發,直接贊頌張璪的繪畫藝術,“往往得神骨”,是說他能畫出松樹的精神和筋骨。神骨,畫藝中的美學范疇,包含了“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這是畫法中最重要的兩法,也是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基本美學準則。“翠帚掃春風,枯龍戛寒月”二句,意為翠葉如掃帚一樣在春風中搖蕩;枯枝如龍髯在寒夜里擺動,好像在敲擊著月亮。“翠帚”即是蒼翠之枝葉,“枯龍”即是干枯的樹枝。詩人將畫中之松描寫的栩栩如生,化靜為動,也足見張璪“得神骨”的高超繪畫藝術。詩人夸贊張璪繪畫藝術的同時,也不忘拿平庸的畫師作對比。“流傳畫師輩”四句,描寫一般畫師技法低庸,松樹的“奇屈之態”全都沒有表達出來。細小的松枝,缺少瀟灑的氣韻;粗直的樹干,徒然高高地聳立在畫面上。“乃悟埃塵心,難狀煙霄質”二句由對所繪景物特點轉到畫家素養的評價上。心,是指畫家思想境界、藝術修養等;質,是指所繪景物的自然神質。“埃塵”與“煙霄”相對,高下已分。才領悟到如果畫家思想境界和藝術修養平庸低下,那么就難以描述出煙霞凌霄的自然美景。言外之意就是:畫家得有很高的境界修養,才能畫出有自然氣韻的景物。詩人最后直接指出,自己要到淅陽山上去觀看那兒的真松,以此收束全文,表明要想畫出自然神質,就得到生活實際去觀察體驗。全詩借張璪松畫的畫藝來表達自己對繪畫的主張:抓住事物特征,繪出事物神骨;提高思想境界,加強藝術素養;深入生活,善于觀察體悟。可見詩人有著深厚的繪畫理論和獨特的鑒賞水平。17.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2)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3)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解析:18.答案:示例:邏輯學就如一把萬能鑰匙,能夠開啟各種知識寶庫的大門,讓我們在智慧的世界里自由探索。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結合全文,作者認為“邏輯學能處理人類面臨的各類問題”,所以可以把邏輯學比作萬能鑰匙。因為萬能鑰匙可以打開各種不同的鎖,象征著邏輯學能夠解開各種復雜的知識難題,開啟不同領域的知識寶庫,就如同邏輯學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和分析各種不同的問題和現象,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啟發性。19.答案:A.不可替代;B.無足輕重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處,結合語境,“最有用的學問之一”“被各個研究領域所推崇”可知邏輯學有很大的價值,可填“不可估量”或“不可替代”。“不可估量”意思是難以估計,形容數量大或程度重。通常用來強調某個事物的價值、影響、后果等非常巨大,超出了一般的預測和評估范圍。“不可替代”指的是某個事物具有獨特的、極為重要的價值和作用,無法被其他事物所取代。B處,結合語境“不直接處理人類事務”“與日常生活無關”“游戲”,這三個屬性說明邏輯學沒有什么實際用處,此處可填“無足輕重”。“無足輕重”指沒有它并不輕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無關緊要。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地位、作用、價值等比較微小,對整體局勢、結果等不會產生重大影響。20.答案:②刪去“沒有”。④將“各類人類面臨的問題”改成“人類面臨的各類問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并不意味著邏輯學沒有不涉及任何實際問題”中“沒有”與“不涉及”雜糅,可以刪去“沒有”;④“因為它處理各類人類面臨的問題”中“各類人類面臨的問題”語序不當,應該是“人類面臨的各類問題”。21.答案:甲:如果一門學問是有用的乙:邏輯學確實是抽象的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結合語境,“那么……”,可知該句表假設,可以用“如果”引出語句,再結合“她的手必須觸碰現實生活,處理社會和人們面對的具體問題”,可知該空應填寫有用,可填“如果一門學問是有用的”;乙,結合語境,因為她研究的是“脫離于具體事物對象的推理標準”,該空形成因果關系,“脫離具體事務”,那么這里應該填寫“抽象的”;鑒于語句連貫,可填“邏輯學確實是抽象的”。22.答案:我認為“失于抽象”在這個語境中符合邏輯。其一,從語言習慣上來說,邏輯學的抽象性是其特點,但在某些人看來,這種抽象性可能會導致其在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上顯得不夠緊密,這種表述符合人們日常的語言感受和思維邏輯。其二,從文章內容的連貫性來看,“失于抽象”的表述引出了對邏輯學被誤解為與日常生活無關的錯誤觀點的反駁,起到了引發討論和推動論述的作用。為后文闡述邏輯學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做了鋪墊。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語段結構思路的理解能力。“失于抽象”這個語境中有其合理性和表達價值。一方面,從語言習慣上來說,“失于”可理解為在某方面存在不足或有欠缺之處。邏輯學的抽象性本身是其特點,但在某些人看來,這種抽象性可能會導致其在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上顯得不夠緊密,從而認為其“失于”不夠具體、實用等,這種表述符合人們日常的語言感受和思維邏輯。另一方面,從文章內容的連貫性來看,“失于抽象”表達了一種對邏輯學特性的負面評價傾向,該述引出后文內容“邏輯學研究的原理并不直接處理人類事務”“與日常生活無關”,因此起到了引發討論和推動論述的作用。后文“這個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它處理各類人類面臨的問題,這也正是邏輯學的獨特之處和價值所在”,強調了邏輯學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所以該詞語為后文做了鋪墊。所以,在這個語境中“失于抽象”是可以使用的。23.答案:漫步人生,逐夢前行“目標”,一個充滿激情與拼搏的詞語,它代表著我們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與成長。有人說,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追尋一次又一次的“目標”,才能建構屬于我們自己的穩定的大陸。然而,也有人說,人生若只剩下“目標”,人就會被一個又一個的“任務”追趕,再也無法享受隨機和未知帶來的驚喜。面對這樣的觀點,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究竟怎樣的生命歷程才是最有價值的呢?回首過去,我們走過的路,經歷過的一次次考試、選拔,無疑都是我們人生中的重要節點。這些節點仿佛是一座座獨木橋,我們需要鼓足勇氣,奮力一搏,才能成功實現目標。而每一次的“目標”,都意味著我們離夢想更近了一步,意味著我們的人生將邁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也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感到疲憊,會感嘆生命的無常,但只有經歷了這些,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成長的快樂。誠然,人生若只剩下“目標”,被一個又一個的“任務”追趕,確實會讓人感到壓力重重,無法享受生活中的點滴驚喜。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些“任務”不正是推動我們不斷向前的動力嗎?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挑戰,我們才能在磨礪中成長,在奮斗中收獲。每一次的“目標”,都促使我們在未知的海域中探索,最終找到屬于自己的彼岸。在我看來,生命中最美好的狀態,莫過于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既能勇往直前,又能欣賞沿途的風景。我們應當把每一次的“目標”當作人生旅程中的一個驛站,停下來歇息,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才能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建構屬于自己的穩定大陸。實現目標并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當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應當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也許前方的道路依然荊棘叢生,但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戰勝一切困難,實現我們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標,還要學會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份溫暖。因為正是這些人和事,讓我們在艱難的時刻找到力量,在黑暗的時刻看到光明。生命就像一場奇妙的旅程,我們都是這旅程中的探險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讓我們懷揣夢想,勇往直前,不斷找到并實現“目標”,建構屬于自己的穩定大陸。同時,也讓我們學會珍惜,享受過程,讓生命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解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