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東莞市五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先秦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陰陽、名六家屬第一流的大學派。漢以后,法、陰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派;墨家中絕;唯有儒、道兩家長期共存,互相競爭,互相吸收,形成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條縱貫始終的基本發展線索。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兩極,形成鮮明的對立和有效的互補,能夠相輔相成,給予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以深刻的影響。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為價值取向,內以修身,充實仁德,外以濟民,治國平天下,這便是內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態度是積極進取的,對社會現實強烈關切并有著歷史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對同類和他人有不由自主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與濁俗同流合污,在生命與理想發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系網的羈絆,獲得個人內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既反對心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關心社會事業的奮斗成功,只要各自順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擾,必然自為而相因,成就和諧寧靜的社會。其人生態度消極自保,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或隱于山林,或陷于鬧市,有明顯的出世傾向。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儒道兩家的氣象不同,大儒的氣象似乎可以用“剛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忠貞弘毅、情理俱得、從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權行經等等,凡事皆能觀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時、合情,可謂為曲踐乎仁義,足以代表儒家的態度。古者有儒風、儒士、儒雅、儒吏、儒將等稱謂,皆寓道德學問有根底、風度溫文爾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氣象似可用“涵虛脫俗”四字表示,就是內斂不露、少私寡欲、清靜自守、質樸無華、超然自得、高舉遠蹈、留戀山水等,富于詩意,富于山林隱逸和瀟灑超脫的風味。我們也發現注重歸真返璞,羨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機,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權詐智巧是老莊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學等稱謂,皆寓不同凡俗、領悟至道、風度超脫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氣質與鳳度,道家是院士的氣質與風度。(摘編自《儒家與道家人生氣象》)材料二:儒、道兩家主張雖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與“和諧”這一點上卻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講“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講“和而不同”。道家也講“致中和,守靜篤”“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則生萬物等等。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都是開放性的,不是封閉的思想體系,它們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漢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起初,確曾因我國固于“夷夏之辨”一度顯得孑立。但經過一番與儒、道的碰撞、辯駁、演變、磨合,外來的佛教漸漸中國化,到了隋唐,就逐漸實現了儒、道與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國恢宏獨特的傳統文化。這也是世界各國思想歷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達到這一點,關鍵在于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這兩個中華原創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堅強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為中國化的佛教。所以,史學大師陳寅恪早就指出: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舊途徑”。故此,我們認為“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而那種把“國學”只看作孔孟創立的儒家學說一家獨踞的認識,是有重大偏頗的。缺了老子創立的道家思想的補充,儒家難撐國學這臺戲。儒、道兩家,還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國學”真正發揚光大。(摘編自韓秉方《儒道互補——國學之根基》)材料三:在殷周之際,中華傳統文化由“神本”轉向“人本”,人道主義思潮從而出現。這為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來源,也規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儒、道兩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為核心,構建“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道家更強調“道法自然”,秉持“身國同構、經國理身”的理念,認為文明的發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儒、道兩家雖然對社會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諧社會與美好人生。儒、道兩家在“人本”的共同價值追求的基礎上相融互補,達到辯證統一,也為容納和吸收外來的佛教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摘編自洪修平《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儒、道成為縱貫中國傳統文化始終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為雙方主張截然不同,既對立又互補。B.法、陰陽、名三家滅絕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們本身卻不吸收儒、道的思想。C.“國學”并不只是指儒家學說。儒道互補,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國學”的根基。D.殷周之際出現的人道主義思潮是諸子百家思想的源頭,奠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講究“內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順任自然之性”,二者人生態度不一。B.在生命與理想不可兼得之時,儒家的殺身成仁之舉,體現了以“仁”為核心的思想。C.儒道兩家“處處相反”:比如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D.佛教傳入中國的過程并不順利,經歷了從被孤立到逐漸與儒、道融合的漫長時間。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項是( )A.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C.夫尚賢者,政之本也。D.兵貴勝,不貴久。4.簡要概括材料三的行文思路。5.為何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兩家獨存?請結合材料,闡述其原因。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下面小題。事情不是這樣的裘山山每天晚飯后,我總是去河邊散步。走到橋邊,看到那個賣舊書舊雜志的男人了,他常在那擺攤。我走過去,眼睛掃了一遍,放在左上角的一本書一下跳入我的眼簾。不可能吧?心下一驚,轉身細看,還真是我那本——《紅圍巾》。蹲下,翻開扉頁,上面赫然寫著:劉賢義先生存正。下面是我的名字。時間是二○一一年。這是我的一本小說集,收錄了七篇小說,已經出版十年了。討價還價后,我拎著書回家,感覺找到一名失蹤兒童。回家后,再次翻開扉頁,“劉賢義”是誰?我怎么毫無印象。正想把書丟開,忽然注意到書中的某一頁,閃出幾行手寫的黑黑的字。怎么?還有人批注嗎?我連忙翻到那一頁細看,一共四行,寫了如下幾句話:事情不是這樣的。沒有紅圍巾。她不姓邱。后來又發生了好多事。前后翻都沒有了,整本書只有在《紅圍巾》小說結束的地方寫了這四行字。我反反復復地看,感覺最有意思的是那句“她不姓邱”。我當初把故事里的醫生寫成邱醫生,完全是信手拈來,所以看到“她不姓邱”,真是又好笑又詫異,讓我想起多年前的往事。十幾年前的一個秋天,我去西藏采訪,發生了嚴重的高反。到達的當天下午,我就因為劇烈頭痛迸發嘔吐,嚇得陪同我的年輕干事趙興趕緊把我送進醫院。第二天醒來,注意到同病房的女人還在昏睡。感覺她的高反很嚴重,白色的被單上,有一條顏色非常鮮艷的紅圍巾。護士進來,給她換輸液瓶,我問,她怎么了?護士說,一進來就感冒了,發燒,肺部有呼嚕音。是過來探親的,丈夫在邊防上,趕不過來。護士走后我小聲問她,我馬上要下哪隊采訪了,要不你把你丈夫電話號碼告訴我,我和他聯系一下。她搖搖頭,輕聲說:“他走不開。沒事的,我過幾天好了再去他那兒。”離開醫院時我把電話號碼放在她枕邊,跟她說:“堅強點,會好的。如果需要,給我打電話。”她努力笑了一下,臉白得和被單一樣。但白色被單上那條紅圍巾,卻一直在我腦海里飄。我老想像著紅圍巾在哨所出現的情景,一定會照亮所有戰士的眼眸。皚皚白雪中,那就是哨所的經幡。后來,紅圍巾女子給我發來短信,說她終于到達邊防連了,全連官兵列隊歡迎她,她激動得熱淚盈眶。我終于想起自己為什么會在小說里寫紅圍巾了。是紅圍巾發了芽。視線再回到書上,“劉賢義”是誰呢?“事情不是這樣的”是怎樣的?“沒有紅圍巾”有什么?“她不姓邱”姓什么?“后來又發生了很多事”是什么事?我太想知道了。趙興從西藏轉業回來后,建了個西藏老兵微信群。我把事情緣由告訴他,請他在群里幫我找找這個人。連找好幾天沒結果,一天深夜他回復我終于找到了,說劉賢義也是個退伍兵,復員后開了家餐館,對老兵很優惠,趙興帶我去過一次,那次飯局我把書送給了他,還工工整整簽了名。和劉老板電話聯系,他回想半天記起書是被老婆大舅借走的,說借回去給他爸看,他爸在西藏當過兵嘛。至于書怎么在舊書攤,他也不清楚,具體原因要問他大舅。我趁機說想去拜訪一下,他爽快地答應了。來到他大舅家,老頭開了門,屋里很亂,墻上掛了些老照片,我一眼看到中間有一張大的,是一對年輕軍人,應該是老頭和妻子年輕時的照片了。來的路上,大舅已經說了個大概,說他老頭年輕時在西藏當兵,娶了個護士回來,就是他媽,身體很不好,三年前過世了。老頭精神很好,外扎一條軍用皮帶。我說明來意后,把書翻到有字的那頁,遞到他面前問:上面這些字是你寫的嗎?老頭說,是我寫的。我跟你說嘛,她不姓邱,姓陳,是個護士。她也沒得紅圍巾,那天我看她冷,把我的絨衣拿來給她圍,她還不要。哨所嘛,光禿禿的,一年到頭都冷。我在那蹲了五年,因為海拔太高了,沒人上去,只有哨所十幾個人,一天到晚你看我,我看你。咋個認識她的?是她到山上來慰問我們。接到小分隊要來的電報,我們激動慘了,馬上行動,我帶著大家鏟雪,一口氣不歇,又去炊事班幫廚,檢查衛生……可能是累到了,晚上睡覺時我有點喘,我也沒當回事,夜里還起來站了崗。第二天他們真的來了,三男三女。我們全部跑下去迎接。女兵太好看了,我偷偷瞄了一眼就不敢再看了,心跳得發慌,氣都不夠用了。不曉得是太累了,還是太激動了,我到現在都搞不清楚,反正我突然就倒地了,啥子都不曉得了。戰友們把我扶到床上,說我剛端著一鍋姜湯走出來,突然就倒地了,關鍵是,沒有心跳了。那個女護士一看,馬上撲過來給我做胸部按壓。按壓了一陣,我微微動了一下,她馬上又給我做人工呼吸,費了好大的勁,才把我那口氣吊上來,救活了。哨長把我拉到一邊告訴我,女護士給我做人工呼吸時,很用力。哪知我的氣突然上來的同時,胃里的液體也跟著上來了,一口就嗆進她嘴里了,酸臭酸臭的。她一下就嗆到了,又吐又咳嗽,臉煞白煞白的。因為不停地用哨所珍貴的水漱口還被她領導罵哭了。我簡直是目瞪口呆,太糟糕了。我一下子覺得好內疚,好心疼。突然就產生了一個想法,我要一輩子報答她。就悄悄寫了幾句話,我說我的命是她給的,我要努力進步,希望她等著我。我把紙條寫好了放到手套里。送他們下山時,就把手套掛到了她脖子上。“就是這樣的,事情就是這樣的。”(選自《北京文學》,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送給“劉賢義”的書為什么在舊書攤出現,“劉賢義”又是誰,“我”的這些疑惑也引起了讀者的好奇。B.書中的批注讓“我”回想起了十多年前的往事,這是《紅圍巾》的創作素材,小說用真實的元素虛構了故事。C.小分隊要到高寒艱苦的西藏邊防哨所慰問,這一消息使大伙兒非常激動,旨在表明戰士們精神生活貧瘠匱乏。D.老頭由小說中的故事想到自己當兵的經歷,在書旁認真批注,說明當年陳護士救助他的場景讓他難以忘懷。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結尾呼應標題,事情原來是這樣的,讓“我”和讀者都恍然大悟。大故事套小故事,情節曲折,引人入勝。B.小說雖然用冷靜的語氣、樸實的表達來講述故事,但老兵們的特殊經歷、非同尋常的往昔、深厚的情誼感人至深。C.作者將“紅圍巾”比作“哨所的經幡”,以具有地域特色的喻體“經幡”表達對廣大邊防戰士的美好祝福和禮贊。D.小說人物形象刻畫鮮明,正面描寫的人物中無論是紅圍巾女子、趙興,還是老頭、陳護士,都非常地友善淳樸。8.故事的講述者最后變為“老頭”,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9.有評論認為,本文作者能從日常生活里汲取豐富的人性美。請結合文本對此作簡要分析。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燕昭王使樂毅為上將軍。樂毅于是并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燕昭王大說,封樂毅于昌國,號為昌國君。于是收齊鹵獲以歸,而使樂毅復以兵平齊城之不下者。樂毅下齊七十余城,皆為郡縣以屬燕,獨莒、即墨未服。會燕昭王死,子立為燕惠王。惠王自為太子時嘗不快于樂毅,及即位,齊之田單聞之,乃縱反間于燕,曰:“齊城不下者兩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聞樂毅與燕新王有隙,欲連兵且留齊,南面而王齊。齊之所患,唯恐他將之來。”于是燕惠王固已疑樂毅,得齊反間,乃使騎劫代將,而召樂毅。樂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誅,遂西降趙。齊田單后與騎劫戰果設詐誑燕軍遂破騎劫于即墨下而轉戰逐燕,盡復得齊城。燕惠王后悔使騎劫代樂毅,又怨樂毅之降趙,恐趙用樂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歸趙。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樂毅報遺燕惠王書曰: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跡,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誹謗,墮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奉教于君子矣。(節選自《史記·樂毅列傳》)材料二:嗟夫!樂毅戰國之雄,未知大道,而竊嘗聞之,則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論者以為燕惠王不肖,用反間,以騎劫代將,卒走樂生。此其所以無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當時使昭王尚在,反間不得行,樂毅終亦必敗。何也?燕之并齊,非秦、楚、三晉之利。樂毅以百倍之眾,數歲而不能下兩城者,非其智力不足,蓋欲以仁義服齊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齊人苦湣王之暴,樂毅茍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寬其賦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齊人無復斗志,則田單者獨誰與戰哉!當戰國時,兵強相吞者,豈獨在我?以燕、齊之眾壓其城,而急攻之,可滅此而后食,其誰曰不可。嗚呼!欲王則王,不王則審所處,無使兩失焉而為天下笑也。(節選自蘇軾《樂毅論》)10.材料一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齊田單后A與騎劫戰B果設詐C誑燕軍D遂破騎劫E于即墨下F而轉戰G逐燕。1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收齊鹵獲以歸”中的“鹵”通“虜”,是虜獲的意思,與《論語十二章》中的“知者不惑”中的“知”都是通假字。B.選文中“其誰曰不可”中“其”是意思是“難道”,與《論語十二章》中的“子曰:‘其恕乎’”中的“其”用法意義相同。C.“樂毅于是并護趙……之兵以伐燕”中的“伐”與《老子四章》中的“自伐者無功”中的“伐”意義不同。D.“安其老幼”中“安”,使……安定,與《兼愛》中“故虧父而自利”中的“虧”都是使動用法。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昭王把在齊國繳獲的戰利品帶回燕國,讓樂毅帶兵進攻尚未攻克的齊國城邑,后來只有莒和即墨沒有被收服。B.燕惠王后悔用騎劫取代樂毅,又埋怨樂毅投降趙國,害怕趙國趁著燕國疲憊之際任用樂毅攻打燕國。C.樂毅用書信回應燕惠王,表明自己恪守道義,不敢把幸免于殺身之禍作為漁利的機會,不會做有損燕國之事。D.蘇軾認為燕惠王不夠賢明,最終使樂毅逃離燕國,而樂毅未能成功伐齊是命運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揮的過錯。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離毀辱之誹謗,墮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2)欲王則王,不王則審所處,無使兩失焉而為天下笑也。14.蘇軾認為樂毅失敗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冬日晨興樂天劉禹錫庭樹曉禽動,郡樓殘點聲。燈挑紅燼落,酒暖白光生。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獨吟誰應和,須寄洛陽城。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詩題中的“冬日晨興”點明了詩歌寫作的時間,“寄樂天”則點明了寄詩對象。B.冬日早晨的庭樹、鳥、郡樓、報更聲等都讓詩人感覺到親切,于是他寫詩給友人分享喜悅。C.本詩頸聯用“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幽默的話語,寫出了詩人雖已衰老卻又不愿正視這一現實的心理狀態。D.本詩尾聯運用設問寫到詩人獨自吟詩,無人應和,打算將詩作寄往洛陽,這與詩歌的題目形成照應。16.本詩是如何抒寫詩人在冬日產生的豐富情感的?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四、默寫題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二(1)班準備開展“學會交往”主題活動,擬征集相關格言。有同學認為,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倡導以“恕”道為行事準則,推己及人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合適。(2)李白《將進酒》中“________________”表示不惜典當來換取一醉,照應“千金散盡”;“________________”一句跨越時空,情感強烈,與開篇之“悲”遙相呼應。(3)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與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海上生明月”有異曲同工之妙;“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又與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境相通。五、語言表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6月1日,抖音與北京衛視共同推出“抖音科學夜”主題晚會。隔空能否震碎玻璃杯?徒手接閃電是否可行?CT可以用來掃描古生物化石嗎?在“抖音科學夜”,這些看似A___________的問題都能找到科學的回應。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和國內多位自然科學領域的科學家、教授、科普達人參加了晚會。他們都是抖音上備受好評的科普創作者。抖音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超過77.3億人次在抖音為自然科學內容點贊,平均每天有19.83億人次在抖音瀏覽科學知識。隨著新媒體介入,科學家和大眾之間的“壁壘”正在被打破。科學內容不再小眾,新媒體平臺的數據打破了公眾關于科普內容的刻板印象。抖音的報告公布了自然科學相關視頻的播放量。其中,數學相關視頻播放量超725億次,即便是相對“冷門”的天文學,相關視頻也在抖音播放了近105億次。網友的興趣幾乎覆蓋自然科學各領域。數據顯示,在地域分布方面,廣東、河南、江蘇等地網友(甲);年齡分布上,31歲至40歲用戶是自然科學內容消費的主力軍。人類對于周圍世界的探索幾乎是一種本能,很多人成年后也依然保持著對科學的好奇。科學實驗類短視頻的持續走紅,(乙)。目前在抖音上,科學實驗類短視頻累計播放時長已近2.3億小時。過去一年,超過346億人次觀看了相關內容。在網友搜索的相關問題中,“化學實驗老視頻是什么時候拍的?”這一問題搜索量___________。“老視頻”指的是2000年前后出版的一批初中化學實驗視頻,很多網友表示,自己的“化學啟蒙”正是這些“老視頻”。①知識傳播與獲取已成為短視頻直播平臺的主要渠道之一。②受眾人數的不斷增加和網友參與程度的日益加深,③短視頻科普這一形式也進入研究者視野。④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短視頻科普缺乏體系化的規劃,部分短視頻內容存在題材和結構同質化現象,傳播的知識內容也可能缺乏準確性。這些問題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18.文中第二段用“壁壘”比喻科學家和大眾之間的界限,使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請以“雪”為本體,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貼切,表達流暢。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文中第五段劃框語段部分有語病,請選出修改完全正確的一項( )A.①知識傳播與獲取已成為短視頻直播平臺的主要渠道之一。②隨著受眾人數的不斷增加和網友參與程度的日益加深,③短視頻科普這一形式也進入研究者視野。④短視頻科普缺乏體系化的規劃,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部分短視頻內容存在題材和結構同質化現象,傳播的知識內容也可能缺乏準確性。B.①短視頻直播平臺已成為知識傳播與獲取的主要渠道之一。②受眾人數的不斷增加和網友參與程度的日益加深,③短視頻科普這一形式也進入研究者視野。④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短視頻科普缺乏體系化的規劃,部分短視頻內容存在題材和結構同質化現象,傳播的知識內容也可能缺乏準確性。C.①短視頻直播平臺已成為知識傳播與獲取的主要渠道之一。②隨著受眾人數的不斷增加和網友參與程度的日益加深,③短視頻科普這一形式也進入研究者視野。④短視頻科普缺乏體系化的規劃,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部分短視頻內容存在題材和結構同質化現象,傳播的知識內容也可能缺乏準確性。D.①知識傳播與獲取已成為短視頻直播平臺的主要渠道之一。②隨著受眾人數的不斷增加和網友參與程度的日益加深,③短視頻科普這一形式也進入研究者視野。④短視頻科普缺乏體系化的規劃,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部分短視頻內容存在題材和結構同質化現象,傳播的知識內容也可能缺乏準確性。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文中畫框的“科學家、教授、科普達人”,有人說不合邏輯,有人說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六、材料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人說,青春無非是兩個動作:一個是體能動作“引體向上”,一個是戰術動作“低姿匍匐”青春本來的屬性是向上的,就像沐浴著陽光生長的幼苗,有一種力量拔著自己向上生長,可以熱烈,可以張揚,可以逆風飛翔,可以破障奔跑,這是引體向上的青春。但有時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張揚,不必總在追求高光時刻,青春可以是潛伏的,可以是蓄勢待發的,可以是韜光養晦的,貼近大地,丈量大地,做一個匍匐前進的孤勇者,這是低姿匍匐的青春。那么,什么樣的青春是值得過的 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與思考 回望既往的中學時光,立足當下的奮力拼搏,展望未來的大學生活,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A.“因為雙方主張截然不同”錯誤,根據原文“儒、道兩家主張雖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與‘和諧’這一點上卻是完全一致的”“唯有儒、道兩家長期共存,互相競爭,互相吸收,形成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條縱貫始終的基本發展線索”可知,儒道成為縱貫中國傳統文化始終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為其在發展進程中,互相競爭,互相吸收。選項“因為雙方主張截然不同”曲解文意。B.“而他們本身卻不吸收儒、道的思想”錯誤,根據原文“漢以后,法、陰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派”可知,文中并沒有提到法、陰陽、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的思想。選項“本身卻不吸收儒、道的思想”于文無據。C.“儒道互補,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國學’的根基”錯誤。根據原文“我們認為‘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而那種把‘國學’只看作孔孟創立的儒家學說一家獨踞的認識,是有重大偏頗的。缺了老子創立的道家思想的補充,儒家難撐國學這臺戲。儒、道兩家,還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國學’真正發揚光大”可知,“儒道互補,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使“國學”發揚光大,而不是筑牢“國學”的根基。選項“儒道互補,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國學’的根基”曲解文意。故選D。2.答案:C解析:C.“儒道兩家‘處處相反’:比如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錯誤。結合原文“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為價值取向,內以修身,充實仁德,外以濟民,治國平天下,這便是內圣外王之道”“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系網的羈絆,獲得個人內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或隱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顯的出世傾向。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可知,“志士仁人”與“清修隱者”只能是不同類型的人,不能說是相反的,因此不屬于儒道兩家“處處相反”。選項“儒道兩家‘處處相反’”曲解文意。故選C。3.答案:B解析:A.“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指天和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體,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的狀態,根據原文“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系網的羈絆,獲得個人內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既反對心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關心社會事業的奮斗成功,只要各自順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擾,必然自為面相因,成就和諧寧靜的社會”可知,“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符合“道家”思想。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指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讓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事業通達),也讓他人行得通。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道德境界,根據原文“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為價值取向,內以修身,充實仁德,外以濟民,治國平天下,這便是內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態度是積極進取的,對社會現實強烈關切并有著歷史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對同類和他人有不由自主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與獨俗同流合污,在生命與理想發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可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符合“儒家”思想。C.“夫尚賢者,政之本也”,指崇尚和尊敬賢才是為政的根本。賢才是國家的棟梁,是成就事業的關鍵,這符合“墨家”思想。D.“兵貴勝,不貴久”,指用兵打仗貴在速戰速決,不宜持久消耗。這是古代的一種戰爭指導思想。故選B。4.答案:首先提出“人本”思想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影響(或意義、地位。作用);接著以儒道兩家為例闡述它們雖然致思路向不同,但都體現了社會和諧、人生美好的“人本”思想;最后指出儒道可以在“人本”基礎上實現相融互補,達到辯證統一,具有包容性。解析:5.答案:①儒道兩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對立鮮明,又相融互補;②儒道兩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能使自身不斷豐富發展;③僪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諧社會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解析:6.答案:C解析:C.“旨在表明戰士們精神生活貧瘠匱乏”理解錯誤,旨在表明戰士們遠離親人,忍受孤寂,有強烈的情感需求,贊美他們獻身祖國國防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故選C。7.答案:D解析:D.“正面描寫……陳護士”錯誤。陳護士一直都沒有正面出場,是側面描寫。故選D。8.答案:①增加敘述視角,擴大敘述空間,使敘述富于變化。②“老頭”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抒發當時的真情實感,使故事更真實動人。③“老頭”詳細講述了小說批注的前因后果,解開謎團,使小說情節完整連貫。④“老頭”的講述深化了文章主旨,充分展示美好淳樸的人性美、人情美。⑤轉換視角和人稱,補充故事情節,吸引讀者閱讀興趣。解析:9.答案:①人性的真誠,互惠互助:我擔心紅圍巾女子健康,趙興受我之托熱心找人,劉賢義對退伍老兵很優惠,都表現出人性的真摯淳樸。②人性的善良,舍己為人:紅圍巾女子忍受高反痛苦不影響丈夫工作,陳護士救助陌生的戰友,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人性的善良無私。③人性的美好,無私奉獻:戰士們在艱苦的邊關守衛家園,守衛和平,奉獻青春和熱血,體現了崇高的革命精神,閃耀著偉大的人性光輝。解析:10.答案:BDF解析:句意:齊國田單后來與騎劫交戰,果然設置騙局用計謀迷惑燕軍,結果在即墨城下把騎劫的軍隊打得大敗,接著輾轉戰斗追逐燕軍。11.答案:B解析:《論語十二章》中的“子曰:‘其恕乎’”中的“其”可以譯為“大概”,二者用法意義不同。12.答案:D解析:“蘇軾認為燕惠王不夠賢明,最終使樂毅逃離燕國,而樂毅未能成功伐齊是命運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揮的過錯”理解有誤,原文表述為“論者以為燕惠王不肖,用反間,以騎劫代將,卒走樂生。此其所以無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是“論者”認為而不是蘇軾,蘇軾的觀點在后面。13.答案:(1)遭到侮辱以至誹謗,毀壞先王的名聲,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2)想稱王就稱王,不想稱王就要明白所處的位置,不能使兩頭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譏笑。解析:參考譯文材料一:燕昭王派樂毅擔任上將軍。樂毅于是統一指揮著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去攻打齊國,在濟水西邊大敗齊國軍隊。燕昭王大喜,把昌國封給樂毅,封號叫昌國君。當時燕昭王把在齊國奪取繳獲的戰利品帶回了燕國,而讓樂毅繼續帶兵進攻還沒拿下來的齊國城邑。樂毅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這時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兒子立為燕惠王。惠王從做太子時就曾對樂毅有所不滿,等他即位后,齊國的田單了解到他與樂毅有矛盾,就對燕國施行反間計,造謠說:“齊國城邑沒有攻下的僅只兩個城邑罷了。而不及早拿下來的原因,聽說是樂毅與燕國新即位的國君有怨仇,樂毅斷斷續續用兵故意拖延時間姑且留在齊國,朝著南面在齊國稱王。齊國所擔憂的,只怕別的將領來。”當時燕惠王本來就已經懷疑樂毅,又受到齊國反間計的挑撥,就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并召回樂毅。樂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懷好意的,害怕回國后被殺,便向西去投降了趙國。齊國田單后來與騎劫交戰,果然設置騙局用計謀迷惑燕軍,結果在即墨城下把騎劫的軍隊打得大敗,接著輾轉戰斗追逐燕軍,收復了齊國的全部城邑。燕惠王很后悔派騎劫代替樂毅,又怨恨樂毅投降趙國,恐怕趙國任用樂毅乘著燕國兵敗疲困之機攻打燕國。燕惠王就派人去趙國責備樂毅,同時向他道歉說:“將軍誤聽傳言,認為跟我有嫌隙,就拋棄了燕國而歸附趙國。將軍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對得住先王待將軍的一片深情厚意呢?”樂毅寫了一封回信給惠王,信中說:免遭殺身之禍而建功立業,彰明發揚先王的事跡,這是我的上策;遭到侮辱以至誹謗,毀壞先王的名聲,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面臨難以預測的罪過,把幸免于殺身之禍作為個人漁利的機會,這是恪守道義的人所不敢作出的事情。古代的君子,絕交時不說別人的壞話;忠良的臣子離開原來的國家,不洗雪自己的罪過和冤屈。我雖然無能,但多次聆聽君子的教導了。材料二:唉!樂毅本是戰國時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經聽聞過王道,這就足以使他滅亡了。議論的人認為,是因為燕惠王不夠賢明,才會被敵人用了反間計,用騎劫頂替樂毅為將,才最終使樂毅逃離燕國。他們認為樂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齊的成功,完全是命運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揮的過錯。然而,假設當時燕昭王還在位,即使齊國的反間計不能得逞,樂毅也終究會失敗。為什么呢?因為燕國想吞并齊國,但是這卻并不符合秦國、楚國和三晉之國(趙、魏、韓)的利益。樂毅用百倍于敵人的兵力,連續幾年都攻不下兩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謀和力量不夠,而是因為他打算用仁義來使齊國的百姓順服,所以不能夠狠心猛攻城池而導致這樣的結果。因為齊國人苦于湣王的暴政,樂毅如果這時候撤退而停止戰爭,治理政務,放寬賦稅勞役,使農民能夠到回到家鄉,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齊國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單之輩又利用誰跟他去作戰呢!在戰國時,兵力強盛的國家吞并國力弱小的國家,難道僅僅是我燕國么 拿燕國和齊國的軍隊圍攻兩座城池,并且加緊攻擊,要有消滅敵人后再吃飯的決心,難道誰會說不行嗎?哎呀!想稱王就稱王,不想稱王就要明白所處的位置,不能使兩頭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譏笑。14.答案:①燕國兼并齊國,不符合他國利益。②未能急攻,錯失良機。③未能休兵安民,消磨齊人斗志。解析:15.答案:B解析:“親切”“喜悅”錯。冬日早晨的庭樹、鳥、郡樓、報更聲等描寫,襯托出了冬日早晨的寧靜,寄寓自身在冬日的孤獨之情。16.答案:①寓情于景。以樹、鳥、郡樓等景物來描寫冬日早晨安靜環境,寄寓自身在冬日的孤獨之情。②敘事抒情(細節描寫)。寫自己挑燈芯、喝酒,在日常小事的細節描寫中描繪出孤獨處境,抒寫惆悵、孤獨。③直抒胸臆。用“嫌”和“恨”表達出對年華逝去、青春不在的悲傷。④設問。尾聯表明自己的孤獨,傳遞出對知己的思念。解析:17.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3)海上明月共潮生,愿逐月華流照君解析:18.答案:一陣烏云密布、寒風呼嘯之后,冬天的使者悄然降臨大地,給世界披上了一層潔白的外衣。解析:本題要求以“雪”為本體,使用借喻的修辭手法寫一個句子。借喻是指不出現本體,而直接用喻體來代替本體的修辭手法。句子中的“使者”是喻體,用來比喻“雪”,表達了雪在冬天到來時的特征,語意完整,表達流暢,符合題意。19.答案:A:天馬行空B:居高不下解析:A處,修飾“問題”,強調“隔空能否震碎玻璃杯?徒手接閃電是否可行?CT可以用來掃描古生物化石嗎?”這些問題看起來不切實際。可以用“天馬行空”。天馬行空:指天馬奔馳于天空。形容才華橫溢,氣勢豪放,不受約束。也形容言論空泛,不著邊際。B處,修飾“搜索量”,強調“化學實驗老視頻是什么時候拍的?”這個問題的熱度很高,搜索量一直很多。可以用“居高不下”。居高不下:沒有下降的趨勢。20.答案:C解析:序號②,修改為“隨著受眾人數的不斷增加和網友參與程度的日益加深”。序號④,修改為“短視頻科普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缺乏體系化的規劃”。序號②結構混亂,“受眾人數的不斷增加和網友參與程度的日益加深”缺乏謂語和賓語,前面加“隨著”,使句子做狀語。序號④表意不明,“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單獨做狀語,會對后面的“部分短視頻內容”等進行修飾,造成理解錯誤,所以將“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放到“短視頻科普”后面。21.答案:甲:最喜歡看自然科學相關內容乙:正是人類探索世界這一本能的體現解析:甲處,依據“網友的興趣幾乎覆蓋自然科學各領域”、“年齡分布上,31歲至40歲用戶是自然科學內容消費的主力軍”可知,空處的內容和自然科學有關,并且人們對其感興趣,故可填寫“最喜歡看自然科學相關內容”。乙處,依據“人類對于周圍世界的探索幾乎是一種本能”這句總起句可知,“科學實驗類短視頻的持續走紅”可以作為例證證明這個觀點,故可填寫“正是人類探索世界這一本能的體現”。22.答案:示例一:不合邏輯。原文表述中,“科學家、教授、科普達人”并列使用,邏輯上存在重疊,因為這些身份在實際中可以是同一個人。科學家和教授可能同時是科普達人,這三者界限模糊,易造成概念混淆。更精確的表述應避免此類重疊,確保每個身份的定義清晰,以提高理解的準確性。示例二:可以使用。“科學家、教授、科普達人”三者并列,邏輯上是合理的。科學家和教授是專業領域的權威,科普達人則是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科學知識的公眾人物,三者共同參與科普活動,能夠覆蓋不同層次的受眾,增強科普的廣泛性和影響力。解析:不合邏輯:文中的表述雖然在日常交流中常見,但在邏輯上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它沒有清晰地區分和定義“科學家、教授、科普達人”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這些身份在實際中可以是同一個人,這三者界限模糊,可能導致概念的混淆和理解上的不準確。可以使用:在學術界和教育界,科學家、教授和科普達人這三個身份可以相互重疊,但也可以獨立存在。科學家專注于科學研究,教授主要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研究,而科普達人則更側重于科學知識的普及。盡管“科學家、教授、科普達人”在邏輯上存在一定的重疊,但在特定的語境下,這種表述方式能夠有效地強調參與者背景的多樣性,促進對科學傳播活動廣泛參與和重要性的理解,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是完全合理的。23.答案:略解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