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第 4 講秦朝: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秦朝時期 階段特征總體特征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封建大一統局面出現;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確立;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秦朝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時期,奠定了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基本模式。加強對邊疆少數民族的有效管轄,拓展了疆域;小農經濟初步發展,各地區經濟聯系加強;;重農抑商政策;統一度量衡和車軌;加強經濟管理法家思想占統治地位;焚書坑儒;統一文字;“大一統”意識逐漸形成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時間軸整理前230年 前221年 前207年—— 秦 滅 六 國 —— —— 秦 朝 ——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封建社會的奠基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地方:郡縣制、監御史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秦的統一1.統一條件(1)客觀條件——大勢所趨 P14①思想:A.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B.成書于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作者認為只有統一才能結束戰亂。(課前導言 P14)戰國中后期,統一逐漸成為當時人們的共識。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書于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記載:“亂莫大于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弱,眾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作者認為只有統一才能結束戰亂。公元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770年(春秋)公元前475年(戰國)血緣分封 天下共主王室衰微 諸侯爭霸變法圖強 群雄兼并②心理: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③政治:諸侯兼并,完成局部統一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秦的統一1.統一條件(1)客觀條件——大勢所趨 P14①思想:A.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B.成書于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作者認為只有統一才能結束戰亂。②心理: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秦的大一統,反映了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大趨勢,具有堅實的基礎。隨著商業和交通的發展,中原地區與周邊地區的聯系與交往也比以往更為密切,正如《荀子》所說,當時已出現“四海之內若一家”的狀況。④經濟:各地域經濟的發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為統一準備了客觀條件。③政治:諸侯兼并,完成局部統一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秦的統一1.統一條件(2)主觀條件——秦國強大 P14①地理:秦地理位置優越,物質基礎雄厚。②政治:秦王勵精圖治,廣納賢才,吏治較為清明。個人:秦王嬴政雄才大略③經濟:商鞅變法后,秦實行法治,獎勵耕戰,國家日益強盛,為日后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④外交:遠交近攻⑤理論基礎:法家思想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秦的統一1.統一條件(2)主觀條件——秦國強大 P14①地理:秦地理位置優越,物質基礎雄厚。②政治:秦王勵精圖治,廣納賢才,吏治較為清明。個人:秦王嬴政雄才大略③經濟:商鞅變法后,秦實行法治,獎勵耕戰,國家日益強盛,為日后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④外交:遠交近攻⑤理論基礎:法家思想秦經濟文化比較落后,人才也十分匱乏,只有大量任用外來客卿,唯才是舉,才能在大國爭雄中崛起。李斯將人才提升到敵我戰爭中戰略資源的高度,強調了人才在統一事業中的重要地位。最終,《諫逐客書》改變了嬴政的主張,“秦王乃除逐客之令”。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秦的統一1.統一條件(2)主觀條件——秦國強大 P14①地理:秦地理位置優越,物質基礎雄厚。②政治:秦王勵精圖治,廣納賢才,吏治較為清明。個人:秦王嬴政雄才大略③經濟:商鞅變法后,秦實行法治,獎勵耕戰,國家日益強盛,為日后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④外交:遠交近攻⑤理論基礎:法家思想商鞅變法廢舊立新,其在政治制度上最重要的措施是廢除分封制,在地方上普遍推行縣制,縣的主要官員由君主任免、考核。這個制度便于國君直接控制地方,因此,秦國吏治出現了荀子所見“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不比周,不朋黨”。地方的行政管理權從世襲貴族手中回到國君手中,避免了地方分割國家的財政、軍事、行政管理權,促進了秦國富國強兵和行政高效。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秦的統一2.統一過程:P15(1)東方:(2)南方:南至南海東至東海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國采取遠交近攻戰略,相繼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統一秦朝,定都咸陽。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區,并加強了對云、貴一帶西南夷的控制。秦朝南撫夷、越,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選1 P62)秦始皇開鑿連接湘水和離水的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選2 P70)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秦的統一2.統一過程:P15(1)東方:(2)南方:(3)北方:北至長城南至南海西至隴西東至東海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國采取遠交近攻戰略,相繼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統一秦朝,定都咸陽。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區,并加強了對云、貴一帶西南夷的控制。秦擊退了匈奴的進攻,修筑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長城(選1 P62)專題小結:關于“長城”的一些片段2.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長城(選1 P62)1.公元前 214 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諸侯國舊長城的基礎上,修筑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綱上 P15)4.明朝在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一線,陸續修筑長城,防范蒙古騎兵入境襲擾,并沿長城布置一系列軍鎮,號“九邊”。(選1 P64)3.元朝滅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漸形成韃靼、瓦剌兩大集團。為防御他們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長城。(綱上 P75)明朝修筑長城,并且沿長城布置九個重要的軍事重鎮“九邊”,但同時在相對和平的時候,在“九邊”的遼東、宣府、大同等地,也會開放馬市,與蒙古、女真各族開展貿易。5.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長城、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五項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2024.1)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 中國最有名之陸地工程者,萬里長城也,秦始皇令蒙恬北筑長城,以御匈奴。東起遼沈,西迄臨洮,陵山越谷五千余里,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引自孫中山《建國方略》材料二(《中蘇文化雜志》“抗戰特刊”創刊號封面漫畫,1937年11月)根據材料,結合相關史實,圍繞長城的價值,自擬題目,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史實充分,邏輯清晰,表述成文)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秦的統一3.統一的歷史意義(1)秦王朝建立了完備的中央集權體制,深刻地影響到后世治國方式,其創建之功,不可埋沒。(2)秦朝結束了戰國分裂局面,完成了統一全國的歷史使命,影響深遠。(3)秦統一全國,在制度建設方面的創建功績,非常重要。秦確立的政治制度被后世王朝長期沿用。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秦的統一3.統一的歷史意義:P15(1)國家版圖:建立起幅員遼闊的國家,奠定此后古代中國版圖的基本框架(2)政治制度:秦朝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由于秦之統一,從前華夏夷狄之分而治之之局面亦隨即消融,而成為一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之社會。全國人民生活于同一版圖,沐浴于同一文化。這主要說明秦的統一( )A.使各民族生活習俗趨同 B.擴大我國疆域并形成基本格局C.促使我國人口數量增加 D.使中華民族遂融凝會合成一體D(3)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2023.6·浙江高考·3)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共苦戰斗不休”。秦國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相繼滅掉六國,進而開創了“海內為郡縣”“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的局面,這表明( )A.分封制度的終結B.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滅D.中華文明起源到早期國家形成的重大轉變據材料“海內為郡縣”“天下……于上”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分裂動蕩,秦統一六國,地方設郡縣,中央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開創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故選B項;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措施1.政治: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1.最大特點是權力高度集中,地方服從中央,中央服從君主,且趨勢不斷加強,核心是皇權至高無上,本質是人治 。2.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形成及長期存在的原因①經濟上:小農經濟的分散性需要中央集權的保護;②政治上:地主階級鞏固統治地位的需要,維護國家統一的需要;③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論基礎,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措施1.政治: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與選必1第一課整合)(1)確立皇帝制度①嬴政自稱“始皇帝”②皇帝對國家事務擁有至高無上的決定權:(選必1P3)③特點: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措施1.政治: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與選必1第一課整合)(1)確立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創立三公九卿制皇帝御史大夫太尉奉常郎中令衛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太仆(監察)(輔佐皇帝處理政務)軍事(虛設)皇帝侍衛首領皇宮衛戍司令掌皇帝的輿服車馬皇室事務司法刑獄賦稅征收管理工商稅務皇室財務民族外交祭祀禮教丞相①三公②九卿③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政府,負責管理全國的政務。國家重大事情由公卿進行廷議,最后由皇帝裁斷。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措施1.政治: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1)確立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創立三公九卿制(3)地方:推廣郡縣制(選1 P4)郡縣制特點:①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②中央對地方垂直管理郡縣制的作用:①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維護國家統一;②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劃時代的變革,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格局,對后世影響深遠。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中國古代自秦漢以后為什么要堅持實行以郡縣制為主體的地方行政制度?(選1 P7 問題探究)郡縣制是與古代中央集權制度、與封建生產關系的產生同步發展起來的,中央集權制與郡縣制是互為表里的關系,是維護封建生產關系的政治工具。從秦漢到明清,縣是最基層的行政機構,下設直接管理民眾的基層組織。秦漢時期,縣下設鄉和里。鄉設三老,掌教化;設嗇夫,掌獄訟、賦稅;設游徼,掌捕盜。里設里正。鄉、里之外有亭,設亭長,負責傳遞政令和維護治安。后代沿襲這種鄉里制度,稍有變化。(選1 P101)名稱 分封制 郡縣制相同 都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國家結構模式之一;目的都為了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結果都對當時維護統治、國家統一發揮積極作用;不同 標準 血緣關系為基礎 按地域關系劃分地方權力 諸侯世襲,并擁有封地,權力較大 郡縣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調任,官吏只有俸祿,無封地。權力較小。與中央關系 諸侯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易形成地方割據 地方服從中央;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和維護國家統一。政治特點 貴族政治 官僚政治(2022·河北高考·2)有學者研究簡牘發現,秦代上級機構向下級機構下達的行政文書中通常有“書到相報,不報,追”等字樣,郡向屬縣下發文書時也特別要求“別書相報……”,漢代同類文書則不再額外強調。這說明( )A.秦代集權體制有其限度 B.漢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漢代交通利于文書傳遞 D.秦漢治國思想發生轉變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秦朝“上級機構向下級機構下達的行政文書”中常有“書到相報,不報,追”的字樣,且“郡向屬縣下發文書時也特別要求‘別書相報……’”,而到了漢代,“同類文書則不再額外強調”,這種情況從側面反映了,秦朝時期,上級機構向下級機構下達的行政文書和郡向屬縣下發的文書常有不能送達的情況,而漢代“不再額外強調”,說明這類文書基本都能送達,反映了漢代集權體制強于秦代,故選A項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措施1.政治: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1)確立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創立三公九卿制(3)地方:推廣郡縣制(4)文書制度(選1 P4)①各級官僚機構以文書行政;②建立了以郵驛為中心的文書傳遞系統;③秦朝文書十分繁密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觱(畢),勿敢留。留者以律論之。——《睡虎地秦墓竹簡·行書律》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夠傳送到全國各地;提高行政效率,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措施1.政治: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1)確立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創立三公九卿制(3)地方:推廣郡縣制(4)文書制度(5)選官制度:“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制度 (選1 P30)吏民知法令者,皆問法官。故天下之吏民,無不知法者。——《商君書·定分》①途徑:向官吏學習律令而為官②實質:摒棄諸子學說,專任法家思想③影響: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專制,造成了嚴重的倒退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措施1.政治: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6)官員管理(選1 P31)①官員考核:上計制②官員監督: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措施1.政治: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7)戶籍管理(選1 P99)除一般百姓的戶籍外,還有宗室籍(宗室貴族)、宦籍(官吏)、市籍(商賈)等基層治理:歷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層民眾的自我管理與相互監督機制。 秦漢時期的什伍組織,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里,互相監督。(選1 P101)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措施1.政治: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8)賦稅制度(選1 P93)分類 內容田賦 田賦稅率極高,史稱“收泰半之賦”,即要繳納田地產量的三分之二作為田賦人頭稅 向人民征收極重的口賦徭役種類 役齡 役期 任務更卒 秦朝男子17歲起役,后來漢昭帝改為23歲起役。 法定服務期限是一個月 服役地點是在本郡或本縣,承擔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宮室、陵寢,以及運輸糧食等繁重勞動。正卒 一般是兩年 到郡國和京城服兵役戍卒 一般是一年 到邊塞屯戍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措施2.其他鞏固統一的措施領域 措施經濟 (1)統一度量衡、貨幣(選1 P87):秦朝在圜錢基礎上將貨幣統一為圓形方孔錢(半兩錢)(2)統一車軌(修直道、馳道、五尺道:選2 P69)秦朝修筑的馳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構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性道路網。(3)修筑運河(選2 P70)秦始皇開鑿連接湘水和離水的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法律 以法家思想治國,推動了律的編纂,歷朝法律多以“律”命名。(選1 P47)律令并行。發布法律文告稱“令”。律、令都具有法律效力。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綱上 P15)文化 (1)統一文字(選1 P4):“書同文字”木方(2)焚書坑儒(2020.7·浙江高考·2)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興修了許多著名的工程。觀察右圖(局部),對圖中所示區位,命名及標注正確的是A.①—秦始皇長城B.②—靈渠C.③—鄭國渠D.④—都江堰①位于甘肅臨洮一帶,這是秦長城的西起點,故選A項;靈渠溝通了湘江和漓江,位于廣西境內,②位置在關中地區,與靈渠位置不符,排除B項;鄭國渠是關中地區的水利工程,③位于長江上游,四川成都地區,與鄭國渠位置不符,排除C項;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④位于湘江流域,與都江堰位置不符,排除D項。典客:秦置,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邊陲部族事務典屬國:掌管與少數民族交往的事務,漢朝并入大鴻臚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措施2.其他鞏固統一的措施領域 措施社會 遷徙六國貴族豪強到關中、巴蜀等地,整頓社會風俗等軍事行動與 民族關系 (1)中央機構:典客、典屬國(2)民族關系與邊疆管理①東北:生活著夫余、烏桓等民族②北方:逐匈奴,修筑長城③西北:生活著羌、氐等民族④南方:撫夷、越,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選1 P62)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三)秦的暴政與速亡1.秦的暴政 (1)暴政表現①繁重賦役,抑制了農業的發展②秦法刑法嚴苛,社會階級矛盾嚴重激化③秦始皇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征發繁重④焚書坑儒,禁錮思想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柳宗元《封建論》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三)秦的暴政與速亡1.秦的暴政(1)暴政表現(2)暴政影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秦二世繼位,階級矛盾和統治階層內部矛盾的尖銳化(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終于爆發。1975年,在湖北省云夢縣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簡牘,其中主要記載了秦代施行的20多個單行法規的條款原文,共記載法條600條,其中多有殘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A.法律細密,社會秩序穩定 B.寬嚴相濟,律法深入人心C.以法治國,統治基礎牢固 D.刑罰眾多,隱含統治危機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三)秦的暴政與速亡1.秦的暴政2.秦的速亡(1)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領導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陳勝自立為王,號為“張楚”。(2)項羽、劉邦等領導的反秦勢力日益壯大,公元前207年,劉邦的軍隊進入咸陽,秦朝滅亡。(3)楚漢戰爭①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展開了長達4年的楚漢戰爭。②劉邦“約法三章”,廢秦苛法,善于用人,聽取諫言,指揮得當;項羽最終被劉邦擊敗。《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表達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復仇的強烈愿望。陳勝起義建立的政權也以“張楚”(張大楚國)為號。這說明A.楚地民眾對秦的統一缺乏認同感 B.秦并沒有建立起全國郡縣制管理C.秦的暴政不是秦滅亡的根本原因 D.楚國舊地人民企圖重新統一全國學思之窗:分析為什么陳勝建立的政權號稱“張楚” 秦王朝東部地區統治力量比較薄弱,六國反秦勢力比較強。當時流傳著"楚雖三戶,滅秦必楚"的謠諺,楚人反秦意識最為強烈。因此陳勝起事時,便以楚的名義相號召,把國號定為"張楚",意為"張大楚國",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