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西省臨汾市2025屆九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化學試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為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有些食品采用充氮氣進行包裝。這是利用氮氣的( )A.難溶于水 B.化學性質穩定 C.密度比空氣小 D.無色無味2.2024年7月26日第33屆夏季奧運會在法國巴黎開幕,本次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頑強拼搏,取得優異成績。下列有關開幕式的片段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五環彩燈 B.運動員入場C.升五環旗 D.點燃圣火3.唐朝詩人張繼在《楓橋夜泊》中寫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詩中描繪的霜是由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 )A.水分子種類 B.水分子質量 C.水分子間隔 D.水分子數目4.山西沁州小米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糧食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鋅等。這里的“鋅”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離子5.我國科學家在氫化鑭晶格的基礎上研發出首個室溫環境下超快氫負離子導體,這一成果有望引領一系列能源技術革命。氫化鑭()中鑭元素的化合價為+1。則氫元素的化合價為( )A.+1 B.+2 C.+3 D.-16.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現場5號“祭祀坑”出土了殘缺的金面具,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下列有關金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中子數是79 B.屬于金屬元素C.元素符號是AU D.相對原子質量為197.0g7.汽車尾氣中常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一種大氣污染物。工業上利用氫氣消除一氧化氮污染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關于該反應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種類在反應前后不變B.氮元素的化合價在這個反應中發生了改變C.該反應為化合反應D.生成物全部為單質8.稷山板棗為山西十大名棗之首,板棗果實皮薄、肉厚、核小,肉甘甜,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C(化學式為)。下列有關維生素C的說法正確的是( )A.相對分子質量為176g B.其中含有20個原子C.其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9.設計實驗方案,分析實驗原理,解決實驗問題,是化學獨特的學科思想。如圖所示,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B.檢驗氧氣C.鑒別軟水和硬水D.探究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10.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探究分子的運動以及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實驗步驟:小紙花上都均勻噴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A、B兩塑料瓶底注入少量等量濃氨水,將針孔處密封,再將兩塑料瓶同時放入等體積的冷水和40℃的熱水中。)下列描述不正確( )A.A中的紙花自下而上依次變紅B.B中的紙花不會同時變為紅色C.B中的紙花與A中的紙花變紅快慢相同D.實驗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二、科普閱讀題11.回答下列問題:海上超級充電寶——“南鯤”號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臺兆瓦級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南鯤”號采用“三邊形”設計,這樣的設計可以使裝置接受各個方向的海浪沖擊,做到最大化吸收和利用波浪能。整套裝置包括半潛平臺、液壓系統、發電系統、控制系統以及錨泊系統,利用半潛平臺“吸收”波浪,再通過電能變換系統,從而實現從波浪能到液壓能再到電能的三級能量轉換。波浪能作為一種蘊含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因其可再生性和綠色環保的優點,已成為一種亟待開發的新能源。“南鯤”號的試運行標志著我國波浪能發電技術水平又上了一個大臺階。閱讀文本,回答問題:(1)“南鯤”號采用“三邊形”設計的優點是_______。(2)假設生成的電能用鋰離子電池存儲,根據如圖所示鋰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鋰在化學反應中容易_______(選填“得”或“失”)電子,鋰離子的符號是_______。由鋰原子的結構示意圖,還可得出什么信息?_______。(3)利用“南鯤”號產生的電能及海水可以生產氫氣,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4)與煤、石油等傳統能源相比,波浪能的優點是_______(寫一條)。三、計算題12.2024年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讓我們以書為伴,以夢為馬,享受閱讀,潤澤心靈!“書香”中含有多種成分,隨著時間推移,書中會釋放出越來越多的糖醛(),測定它的含量可以檢測書籍年代。求:38.4克糖醛中碳元素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解題過程)四、實驗題13.同學們在實驗室中進行了“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氧氣”實驗,請你和他們一起完成實驗報告的填寫。【實驗儀器】(1)酒精燈、試管、_______(帶鐵夾)、導管、水槽、集氣瓶、玻璃片、藥匙等。【實驗原理】(2)_______(填文字表達式)。【實驗步驟】(3)①按圖示連接儀器,并_______。②在試管中加入少量藥品,按如圖裝置連接好儀器。③將集氣瓶盛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倒立在水槽中。④加熱試管,待_______時開始收集氣體。⑤停止加熱,先把導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滅酒精燈。【問題與交流】(4)如果某同學制得的氧氣不純,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寫一條)。14.“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于2024年4月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按計劃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乘組會在太空駐留約5個月。航天員的中長期太空生活和工作,如何確保氧氣供應和二氧化碳清除呢?同學們帶著疑問開啟了項目化學習之旅。任務一:了解空間站內如何獲得氧氣【查閱資料】國際空間站的氧氣發生器是通過水的電解來制造氧氣,是主要的制氧方式。水通過貨運飛船輸送到空間站,此外航天員所呼出的水蒸氣,也會通過冷凝器從艙內空氣中加以回收,還可以通過ECLSS(環控生保系統)裝置,從航天員的尿液中回收水。【分析交流】(1)同學們分析資料后,就以下兩個問題進行了交流:①通過冷凝器回收空氣中的水和從尿液中回收水,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_;②電解水所需要的電能可由_______能提供。【深入學習】(2)同學們通過進一步學習,還了解到SFOG(固體燃料氧氣發生器)制氧法。該方法是采用特殊的技術手段加熱氯酸鈉,使其分解為氯化鈉和氧氣。其產生氧氣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任務二:探究空間站內如何清除二氧化碳通過咨詢有關專家,同學們梳理了空間站內吸收二氧化碳的幾種方法。方法 原理方法一 氫氧化鋰+二氧化碳→碳酸鋰+水方法二 超氧化鉀+水+二氧化碳→碳酸氫鉀+氧氣方法三 分子篩吸收二氧化碳方法四 吸收分子篩系統清除的二氧化碳,與水電解系統所產生的氫氣結合,生成液態水和甲烷氣體,甲烷被排放到外太空【交流討論】(3)與方法一相比,方法二的優點是_______。(4)方法四中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5)空間站上的大氣控制裝置按照地球大氣的組成比例,動態調整艙內氣體組分,還需要補充_______(填物質的化學式)。任務三:展望未來(6)空間站內還有一個被稱為面向未來更長期的太空駐留任務,科學家們寄希望于第三代環控生保系統——種植綠色植物,能自然地產生氧氣和消除二氧化碳,同時還可以_______。五、填空題15.為再現“錦繡太原城”勝景,太原市一體推進全域治山、系統治水、強力治氣、綜合治城。根據題意,請回答下面小題。(1)全域治山。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彩化行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是_______(填化學式),該氣體約占空氣總體積的_______,國土綠化可以有效解決的環境問題是_______。(2)系統治水。高標準實施汾河太原城區段全流域生態治理。從宏觀角度看,水由_______、_______兩種元素組成。為防止汾河水污染,家庭生活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3)強力治氣。堅持空氣質量改善優先原則。推廣使用電動汽車有助于減少_______(填化學式)氣體的大量排放,加快“碳中和”進程。燃料的改良也有利于改善空氣質量,最理想的燃料是氫氣,其最大的優點是_______。(4)綜合治城。優化城市規劃,同時傳承傳統。百年老字號“六味齋”的熏肉由多種木材、香料燃燒熏制而成,木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16.汾河是山西的母親河,河水中含有泥沙、懸浮物和細菌等。用河水生產飲用水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分析流程,回答下列問題:(1)在反應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劑的作用是_______。(2)過濾池可除去難溶于水的固體雜質。在實驗室過濾時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3)活性炭吸附池主要除去河水中的_______。(4)消毒池中一般投入液氯,液氯與水反應會生成鹽酸和能殺死水中的細菌的次氯酸,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5)通過該流程處理得到的飲用水物質類別屬于_______(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17.總結和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學們在學完氧氣章節后,進行了下有尖歸納總結,回答以下問題。(1)氧氣是由大量的_______聚集而成的。(2)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氧氣,是利用氧氣和氮氣的_______不同。(3)在實驗室,鐵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4)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為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有些食品采用充氮氣進行包裝。這是利用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與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無色無味等物理性質無關;故選:B。2.答案:D解析:A、五環彩燈展示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B、運動員入場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C、升五環旗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D、點燃圣火發生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故選:D。3.答案:C解析:A.水蒸氣凝華形成霜,是水分子間隔發生變化,水分子的種類不變,故不符合題意;B.水蒸氣凝華形成霜,是水分子間隔發生變化,水分子的質量不變,故不符合題意;C.水蒸氣凝華形成霜,是水分子間隔發生變化,故符合題意;D.水蒸氣凝華形成霜,是水分子間隔發生變化,水分子的數目不變,故不符合題意,故選C。4.答案:A解析:沁州小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鋅等,這里的“鋅”不是指原子、分子、離子之類的微粒,而是強調宏觀上存在的元素,故選:A。5.答案:D解析: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之和為零,氫化鑭()中鑭元素的化合價為+1,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解得x=-1,故選:D。6.答案:B解析:A、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的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金元素的原子序數為79,根據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可知,金元素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79,由圖可知,金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7.0,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可知,金元素原子核內中子數=197-79=118,故A選項不符合題意;B、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該元素的名稱為金,屬于金屬元素,故B選項符合題意;C、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的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金元素的元素符號為Au,故C選項不符合題意;D、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由此可知,金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7.0,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為“1”,省略不寫,不是“g”或“kg”,故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7.答案:B解析:A、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錯誤;B、一氧化氮中氮元素顯+2價,氮氣中氮元素化合價為0價,氮元素的化合價在這個反應中發生了改變,正確;C、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與一定條件下生成和,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種,不屬于化合反應,錯誤;D、由微觀示意圖可知,生成物是氮氣和水,氮氣是單質,水是化合物,錯誤。故選B。8.答案:D解析:A、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可知,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12×6+1×8+16×6=176。A不正確;B、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可知,1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有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6個氧原子,即1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有20個原子。B不正確;C、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可知,維生素C中碳、氫、氧元素質量比=(12×6):(1×8):(16×6)=9:1:12,所以維生素C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C不正確;D、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可知,維生素C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D正確。綜上所述:選擇D。9.答案:C解析:A、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裝置內壓強幾乎不變,不能形成壓強差,不能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故A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氧氣具有助燃性,檢驗氧氣的方法為: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說明該氣體為氧氣,故B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向等體積的軟水和硬水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產生較多泡沫的是軟水,產生較少泡沫的是硬水,故C能達到實驗目的;D、要驗證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需要驗證二氧化錳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同時還要驗證反應前后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該實驗只驗證了二氧化錳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故D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C。10.答案:C解析:A、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氨分子會從瓶底運動到瓶口,溶于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則A中的紙花自下而上依次變紅,描述正確;B、結合前面分析,B中的紙花也應自下而上依次變紅,描述正確;C、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則B中的紙花比A中的紙花更快變紅,描述不正確;D、對比AB現象,能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受溫度的影響,描述正確。故選C。11.答案:(1)做到最大化吸收和利用波浪能(2)失;;鋰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3)水氫氣+氧氣(4)綠色環保解析:(1)由題干可知,“南鯤”號采用“三邊形”設計的優點是做到最大化吸收和利用波浪能,故填寫:做到最大化吸收和利用波浪能。(2)由鋰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鋰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電子形成陽離子,故填寫:失;鋰原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帶有1個正電荷鋰離子,離子符號為:,故填寫:; 由鋰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可以得出的信息 有:鋰原子的核外有3個電子,鋰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鋰原子的質子數為3,鋰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這意味著它容易失去一個電子以達到穩定結構,因此鋰通常顯+1價 ,鋰原子有2個電子層等,故填寫:鋰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3)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文字表達式為:水氫氣+氧氣,故填寫:水氫氣+氧氣。(4)由題干可知,與煤、石油等傳統能源相比,波浪能的優點是可再生性和綠色環保,故填寫:綠色環保。12.答案:24克解析: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38.4克糖醛中碳元素的質量是38.4g×62.5%=24g,答:38.4克糖醛中碳元素的質量是24克。13.答案:(1)鐵架臺(2)氯酸鉀氯化鉀+氧氣(3)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泡連續均勻冒出(4)集氣瓶中未裝滿水解析:(1)由圖可知,儀器還缺少鐵架臺。(2)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并加熱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氯酸鉀氯化鉀+氧氣。(3)制取氣體時,裝置氣密性必須良好,則連接儀器后,要先檢查裝置氣密性;由于剛產生的氣泡為裝置中的空氣,則應待氣泡連續且均勻冒出時,再開始收集。(4)若制得的氧氣不純,可能原因為:開始時集氣瓶沒有裝滿水,或剛產生氣泡就開始收集等。14.答案:(1)可以使水循環;太陽(2)氯酸鉀氯化鉀+氧氣(3)除了能消耗掉二氧化碳,還能生成氧氣,供給呼吸(4)二氧化碳+氫氣水+甲烷(5)(6)為航天員提供食物解析:(1)①通過冷凝器回收空氣中的水和從尿液中回收水,可以使水循環,故填:可以使水循環;②電解水所需要的電能可由太陽能提供,故填:太陽;(2)加熱氯酸鈉分解為氯化鈉和氧氣,文字表達式為:氯酸鉀氯化鉀+氧氣,故填:氯酸鉀氯化鉀+氧氣;(3)與方法一相比,方法二的優點是除了能消耗掉二氧化碳,還能生成氧氣,供給呼吸,故填:除了能消耗掉二氧化碳,還能生成氧氣,供給呼吸;(4)二氧化碳與氫氣結合,生成液態水和甲烷氣體,文字表達式為二氧化碳+氫氣水+甲烷,故填:二氧化碳+氫氣水+甲烷;(5)空間站上的大氣控制裝置按照地球大氣的組成比例,動態調整艙內氣體組分,還需要補充氮氣,因為在空氣中氮氣占空氣總體積的78%,是空氣中含量最大的氣體,故填:;(6)要想實現能自然的產生氧氣和清除二氧化碳,在空間站中種植綠色植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同時綠色植物結出的果實能為宇航員提供食物,故填:為航天員提供食物。15.答案:(1);21%;溫室效應(2)氫;氧;使用無磷洗衣粉(合理即可)(3);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4)碳+氧氣二氧化碳解析:(1)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植物的葉綠素在光照的條件下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氣,化學式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21%;二氧化碳過量排放會引起溫室效應,故可以緩解的環境問題是溫室效應;(2)從宏觀角度看,水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為防止水污染,家庭生活中可采取的措施是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等;(3)推廣使用電動汽車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化學式為)的排放,加快“碳中和”進程;氫氣燃燒生成的水對環境沒有污染,且熱值高,因此氫氣是未來最理想的燃料;(4)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碳+氧氣二氧化碳。16.答案:(1)使水中懸浮顆粒發生凝聚而沉降(2)引流(3)顏色和異味(4)液氯+水鹽酸+次氯酸(5)混合物解析:(1)凈水時,絮凝劑能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使其沉降。(2)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為引流。(3)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4)液氯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液氯+水鹽酸+次氯酸。(5)飲用水中含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17.答案:(1)氧分子(2)沸點(3)鐵+氧氣四氧化三鐵(4)過氧化氫水+氧氣解析:(1)氧氣是由大量的氧分子聚集而成的;(2)工業上將空氣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后升溫,由于液態氮的沸點比液態氧低,液態氮先汽化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態氧。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氧氣,是利用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3)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是:鐵+氧氣四氧化三鐵;(4)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過氧化氫水+氧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