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西省上饒市華中輔仁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語文檢測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材料一:空靈、詩意是中國傳統戲劇舞臺審美傳統,在不同時代呈現出不同的表現方式。過去,這種美學體驗主要依賴于“一桌二椅”的簡易設置,依賴于演員的程式化表達。而今,諸多現代科技手段擅長營造虛擬現實,這讓現代戲劇超越了傳統的物理限制,使空靈、詩意的舞臺藝術審美效果得到更強烈、更靈活、更豐富的表達。中國科學家錢學森在20世紀90年代曾提出“靈境”概念,意指用高科技手段創造以人為核心的具有中國文化“靈性”和“意境”的虛擬時空,讓科技產品具有人文審美價值。其實,理解和接受這一理念,對于 先進科技融入舞臺藝術的創作也具有指導意義。戲劇藝術追求假定性的美學效果,無論是空間假定、時間假定還是角色表演情境的假定,都是創作者通過舞臺藝術語言進行“虛與實”的塑造,是觀眾對角色表演和舞臺情景空間“有與無”的想象和品味。科技手段豐富了戲劇藝術假定性的內涵。在話劇《張居正》中,陰陽兩界不同的敘事段落需要進行風格轉換,該劇通過數字多媒體手段,在陽界段落表現出沉重壓抑,在陰界段落則表現出超然寫意的審美效果。比如表現奈何橋時,舞臺和演員表演沉浸在銀色的流動“河水”中,以似河非河形成寫意手法,塑造了詩化的舞臺意境。可以說,現代科技手段強化了戲劇藝術特有的“真人面對面”體驗藝術的魅力。戲劇創作強調以“人為中心,現代科技的長處不只在于制造強烈視覺效果,更為表現“人”提供了新的方式。虛擬的空間情景與鮮活真實的表演相融,既能提升視覺效果,也強化了戲劇的現場性和直觀性的特質。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杜甫》,用虛擬視覺效果塑造出空靈的舞臺意境。劇終時,采用投影技術呈現的巨幅流動山水畫卷是塑造整場戲意境的主要元素,杜甫從船頭慢慢步入山水畫卷,此時舞臺的敘事主角漸漸從杜甫轉化為山水造型,寓意杜甫的生命最終升華在天地山河間。通過投影技術實現的巨幅山水畫面不但沒有干擾演員表演,還提升了現代戲劇魅力。(摘編自葉風《現代科技促進戲劇藝術創新發展》)材料二:昆曲追求意境之美、自然之美、虛實相生之美,這種美學精神不僅滲透于唱腔音樂、身段表演等昆曲藝術的內在意蘊之中,還體現在舞臺布景、服裝造型等外在形式上。昆曲舞臺講究詩化寫意、唯美精致與簡潔靈動,以此營造昆曲細膩而深遠的意境,昆曲的舞臺設計不能違背這種美學追求。然而,在科技走進昆曲舞臺的過程中,有些作品過度追求視覺上的新奇與震撼,高科技手段充斥其間,過于繁復冗贅的舞臺設計不僅限制了演員的表演空間,還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使昆曲應有的意境變得支離破碎。試想昆曲經典《牡丹亭》中的“驚夢”一幕,當杜麗娘吟唱起“原來姹紫嫣紅開遍……”,這份對大自然美好春光的細膩描繪若全然依賴于實景搭建或LED 大屏幕來呈現,而非通過演員的精妙表演引發觀眾的想象共鳴,那么,杜麗娘內心深處那種對生命的渴望與情感的悸動,以及戲曲藝術所蘊含的深刻意蘊無疑將被大大削減。戲曲之美,恰在于其以簡馭繁、虛實相生的獨特魅力,使觀眾能在方寸舞臺之間,體驗到情感的波瀾壯闊與意境的深遠遼闊。過度依賴科技手段,非但不能增強戲曲的藝術感染力,反而可能失去戲曲原有的韻味與深度。(摘編自俞霞婷《過度應用科技削弱戲劇意境——以昆曲舞臺為例》)材料三:當然,當代歌劇舞臺并不是拒絕一切科技手段,不過科技手段在歌劇舞臺上的應用始終是處于配角地位,有的甚至一直默默地做著幕后“英雄”。由于歌劇演出人員多、場景變換多,歌劇舞臺的規模往往很大,這正是出于方便舞臺上人員調動和場景轉換的考慮。比如,國家大劇院的歌劇舞臺臺口寬18米,舞臺上有旋轉舞臺、升降舞臺、移動舞臺,僅吊桿就有77道,這些技術設備都是為舞臺調度和場景轉換服務的。這些服務手段也在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革新:以前舞臺上的場景轉換都是靠人工,而現在已經普遍實現了電腦數控技術;在燈光控制方面,現在有了自動化燈光系統,設計師可以根據舞臺、環境的需求實現燈光調節更精準、更多樣,營造出更加立體的舞臺效果;在舞臺設計和布置方面,以往舞臺布景設計主要依靠手繪,而現在,數字技術可以輔助設計師形成最優設計方案,并更加直觀地呈現舞臺設計效果圖,3D打印技術則讓設計師可根據舞臺需要制作出復雜而精準的舞臺道具和布景。這些科技在舞臺上的應用,為提高歌劇演出的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舞臺上的一切都應為藝術表達服務,歌劇的舞美設計一定是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和表現聲音。舞美設計者必須懂得聲學,清楚聲音在舞臺上的各種狀況,根據劇情、表演、演唱、調度需要進行舞美設計。在歌劇舞臺上,科技不能唱主角,一定要以審慎的態度對待科技手段的應用,不考慮舞臺的聲場,只會本末倒置,破壞歌劇的主要表現方式——演唱。(摘編自劉力揚《戲劇舞臺上,科技不能唱主角——以歌劇舞臺為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一桌二椅”的簡易設置、演員的程式化表達、虛擬現實等都能營造出中國傳統戲劇空靈、詩意的舞臺審美效果。B.與昆曲的唱腔音樂、身段表演相比,昆曲的舞臺布景、服裝造型更能營造出昆曲細膩而深遠的意境,展現意境之美。C.要想使觀眾在方寸舞臺之間體驗到情感的波瀾壯闊與意境的深遠遼闊,就要盡可能在戲劇舞臺上少使用科技手段。D.歌劇舞臺上使用的各種科技手段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現聲音,應處于配角地位,為藝術表達服務。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影響觀眾對戲劇表演的關注與想象品味是戲劇舞臺設計的一條基本原則。B.如不考慮劇種差異,《杜甫》投影技術的使用一例也可佐證材料三的觀點。C.由材料三第二段可以得出手繪舞臺布景已經不適用于現代戲劇表演的結論。D.一個成功的舞美設計者不僅要懂聲學、光學等科技知識,還要懂戲劇知識。3.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梅蘭芳創編的京劇《太真外傳》運用七彩炫光的桂殿蘭宮、電動機械的玉兔搗藥及機關布景搭建的海上仙山,營造出更為逼真的效果。B.越劇《新龍門客棧》去掉了傳統的“水袖、護領、靴白”,采用了更貼合大眾認知的精致古裝,比傳統舞臺上的戲妝要淡雅,更適合近觀。C.小劇場戲劇《一念·辛追夢》通過多層次、動態的紗幕投影技術,營造出無死角的裸眼3D效果,將純正的京劇唱念做打融于光影營造的幻境中。D.大型紅色文旅史詩《長征第一渡》采用獨創的可翻轉升降機械液壓舞臺,結合光影、懸吊、水循環等手段,再現了雪山、草地、大渡河等歷史場景。4.在對待“科技進入戲劇舞臺”的問題上,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態度是否相反?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5.請閱讀下面這段文字,結合材料內容,從現代科技的運用角度,簡要點評上海昆劇團“臨川四夢”系列劇目成功之處。上海昆劇團的“臨川四夢”系列劇目提煉出清代古書畫這一元素作為舞臺背景,精致的古書畫 LED 大屏幕與湯顯祖文本契合,以靜態古書畫映襯動態昆曲表演,二者互為對照、和諧共生。系列劇目在燈光設計上不以寫實概念為色彩選擇,而是通過尋找與每場人物基調契合的色彩展現舞臺意蘊,色彩以淺色系偏清淡為主,烘托表演,使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喜怒哀樂中。(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文本一:伏 擊徐貴祥起床的哨子剛剛響起,喬東山就一躍而起。易水寒也從床上跳下來,懵懵懂懂地穿衣服。學習班的學員不發槍,只是發了軍裝。易水寒一邊扎著綁帶,一邊用眼角余光觀察喬東山,感覺喬東山并沒有特別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靜一點。出操的時候,他發現隊伍里又多了幾張面孔,估計是從西邊歸隊的,心里不禁嘀咕起來,千萬不要有認識凌云峰的人。從跑步到隊列訓練,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沒有人注意他。但他還是心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和恐懼。上午上課,由喬東山匯報自己的戰斗經歷。喬東山說,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古蓮戰役的三條山戰役,那時候我們師擔任主峰防御,友鄰部隊是軍部的特務團,那個特務團打得驚天地泣鬼神,團長凌云峰同志率領部隊在敵人的陣營里三進三出,反復剿殺,直至將馬家軍的指揮系統打亂,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知紅軍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亂沖亂撞,導致自相殘殺,從而遲滯了對于三條山正面的進攻,有力地保障了三條山主峰陣地的防御,掩護了軍部和本師主力轉移。這個英雄的特務團的團長是誰呢,他就坐在我們的中間,請凌云峰同志站出來,讓同志們看看……易水寒在那一瞬間幾乎暈了過去,他沒有想到喬東山會在這個場合把凌云峰的名字點出來,還讓他站起來亮相,一旦有人認識凌云峰,他馬上就會原形畢露,馬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來。他控制住一觸即發的情緒,軟綿綿地站了起來,蒼白的臉上擠出一絲干笑,結結巴巴地說,沒什么,喬科長過獎了,我們沒有做什么……講完這句話,他覺得自己快要堅持不住了,簡直就要虛脫了,搖晃了一下,又站穩了。學習班主任肖南發現他神情不對,走到他的面前問,凌云峰同志,你怎么啦,病了嗎?他說,不,哦,是的,頭暈,暈得厲害。肖南詫異地看了他一眼說,那好,你坐下休息吧。又對喬東山說,你繼續。易水寒坐了下來,他清空了自己的思想,把陳達送給他的那幾句話拿出來,放在心上,我信仰三民主義,不成功便成仁……喬東山說,大家都看見了,這就是凌云峰,我們的英雄。昨天夜里,我們聊起三條山戰斗,我很驚訝他能死里逃生。他告訴我,他已經倒在死人堆里了,是一場大雨把他的戰友澆醒,那位戰友發現他還有一口氣,把他背出死人堆……同志們知道嗎,古蓮城地處西北黃土高原,不要說冬天,就是夏天也很少下雨,怎么可能在冬天下一場大雨呢,大家相信嗎?……教室里的空氣驟然緊張起來,易水寒的頭皮一緊,下意識地摸槍,可是武裝帶上沒有槍。他閉上了眼睛,該來的一定會來,那么就來吧,老子不是凌云峰,老子是國民黨特務易水寒,老子是來刺探情報的,要殺要剮,隨你的便……不成功,便成仁……就在這個時候,他又聽見喬東山說,昨夜,當凌云峰跟我說那場大雨的時候,打死我我也不相信,我甚至在那一會工夫對他產生了懷疑,我懷疑他的腦子被槍炮震壞了……易水寒提到嗓門上的一顆心,呼的一下放回到肚子里,緊接著又被重新提了上來。喬東山說,我甚至對他的經歷和身份產生了懷疑,我懷疑他不是凌云峰,我打算繼續暗中注意他,調查他……霎時,易水寒的額頭上就冒出黃豆大的汗珠,他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一下周圍,似乎看見黑壓壓的人群向他逼來,無數根指頭指著:他,耳畔一片轟鳴——假的,特務,冒牌貨,拉出去公審,槍斃……易水寒呼啦一下站了起來,握緊雙拳,準備殺開一條血路沖出去,可是,他很快就發現,他的腿根本不聽他的使喚了,他頹然跌倒在木凳上,等待未知的結局……好像過去了很多年,也許有一百年吧,他睜開眼睛,看見喬東山的嘴巴還在臺上動。喬東山說,同志們啊,你們知道發生了什么嗎,奇跡啊。今天早晨,我借閱了一份資料,我找到了三條山戰斗的一則報道,“是夜,瓢潑大雨從天而降,為古蓮百年不遇”,是我們的特務團感天動地,老天爺灑下甘霖,澆醒了我們親愛的凌團長,這是天意啊……易水寒還沒有明白怎么回事,喬東山就從臺上跑下來,淚花閃爍,抱住易水寒激動地說,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們革命者是打不死的……易水寒分明感覺到,好像有一個東西從他的身體內脫殼而出,另一個東西注入他的血管。他顫抖了一下,在喬東山的背上拍打兩下說,謝謝你喬科長,你把我們特務團說得太神奇了,我,凌云峰,為了革命,馬革裹尸在所不辭……(選自《當代》2020年第1期,有刪改)文本二:在《伏擊》中,易水寒是徐貴祥著力刻畫的人物。從外在角色意義上看,易水寒具有雙重身份,他首先是國民黨的特殊人才,受過專門的特務訓練,接受潛伏任務后,身份就成了英雄的紅軍團長凌云峰。對失散歸隊的紅軍人員,當時有嚴格的審查制度,“學習班”的培訓不僅是審查甄別的過程,更是一個反復學習的過程,正是在這一漫長的過程中,易水寒接受了共產黨的革命洗禮,而其中重要的一點,是他對凌云峰的理解,這種理解不僅是他為了潛伏偽裝,需要深入了解凌云峰的人生經歷、成長過程和作戰藝術,更有紅軍對凌云峰這一傳奇英雄的解讀和崇敬。易水寒漸漸地被凌云峰的理想所感召,為凌云峰的人格所折服。這一過程是艱巨的、痛苦的,小說借助內心獨白、動作神態暗示等心理描寫形式展現了這一過程,完成了對這一復雜而又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摘編自《詞客有靈應識我——評徐貴祥長篇小說<伏擊>》)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通過對喬東山對凌云峰從一開始的懷疑,然后私下查資料,到最終疑慮消除的敘述,主要來表現易水寒善于隱藏、陰險狡詐的特點。B.小說場景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一次課堂上,但喬東山的講述內容過去與現在交織,不僅拓寬了小說時空,也豐富了小說內容。C.肖南這個人物在文中著墨不多,卻通過他與易水寒的對話,起到了延宕故事情節,為高潮到來蓄勢的作用。D.文中以喬東山證實雨的真實,暗示易水寒的假冒成功,形成情節的陡轉,增強了閱讀體驗。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如寫喬東山和易水寒的起床,用“一躍而起”和“跳下來”來顯示軍人的矯健、麻利,同時“懵懵懂懂地穿衣服”也對比展示出二人的精神狀態的不同。B.第二段交代“學習班的學員不發槍,只是發了軍裝”,為下文易水寒“下意識地摸槍,可是武裝帶上沒有槍”埋下了伏筆,這一安排使得故事發展合乎邏輯。C.小說情節曲折,結構緊湊,喬東山的每一次停頓對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機,而每一次危機中又都有轉機,極具戲劇性效果。D.小說采用全知視角講故事,雙線結構,喬東山對“凌云峰”由懷疑到信任的講述是明線,易水寒的心理活動及情感變化為暗線,雙線交織,有條不紊。8.文本二中提到“小說借助內心獨白、動作神態暗示等心理描寫形式展現了這一過程,完成了對這一復雜而又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結合文本一談談你的理解。9.小說以易水寒在學習班時激動的表態為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文本進行品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材料一:夏,四月,楚圍漢王于滎陽,急,漢王請和割滎陽以西者為漢亞父勸羽急攻滎陽漢王患之。項羽使使至漢,陳平使為大牢具。舉進,見楚使,即佯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請骸骨!”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節選自《資治通鑒·卷第十》,有改動)材料二: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為霰。’增之去,當于羽殺卿子冠軍①時也。”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②;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節選自蘇軾《范增論》)[注]①卿子冠軍:即宋義。“卿子”是當時對人的尊稱;冠軍,指地位在其他將領之上的上將。宋義為義帝所封,被項羽所殺。②楚懷王孫心:楚懷王的孫子熊心。楚國滅亡后,熊心隱藏在民間。為爭取民心,項羽的叔父項梁聽從范增建議,立熊心為楚懷王。后項梁戰死,項羽尊熊心為義帝。后項羽暗中命人將其弒殺。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漢王請A和B割滎陽以西者C為漢D亞父勸羽E急攻F滎陽G漢王患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去”,離開,與《蜀道難》中“連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不同。B.“安”,怎么,與《陳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故”的“安”意思相同。C.“而”,表修飾,與《勸學》中“吾嘗終日而思矣”的“而”用法不同。D.“陋”,見識短淺,與《石鐘山記》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的“陋”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平使用反問計,成功地讓項羽懷疑范增暗中勾結漢軍。范增想要攻下滎陽,項羽卻不采納。范增在不被信任的情形下請辭,未至彭城,背上發毒瘡去世。B.蘇軾引用《周易》和《詩經》,主要目的是批評范增不能及時發現事物微小的變化,不能審時度勢,不能根據形勢的變化采取不同的行動。C.蘇軾認為,人一定是先有了疑心,然后才能聽得進別人的讒言。殺掉宋義是項羽懷疑范增的根本,無需陳平離間,項羽和范增也一定產生矛盾。D.蘇軾認為范增和項羽同為義帝的臣屬時,他們君臣名分還沒有確立。從范增的角度出發,若范增此時有力量殺掉項羽就應該殺掉他,不行就離開他。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2)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14.蘇軾認為范增應該在什么時候離開項羽 為什么?請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秋興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①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劉向③傳經心事違。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漢經學家、大臣,多次直言進諫,剛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劉向:西漢宗室大臣、經學家。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觸景生情,感發詩興。詩人日日獨坐江樓,秋氣清明,江色寧靜,而這種寧靜給詩人帶來的卻是煩擾不安。B.頷聯由眼前所見,進而鋪敘。漁舟依舊泛泛,燕子故意飛飛,“泛泛”“飛飛”巧用疊詞,透出詩人難得的閑適之情。C.頸聯借用典故,抒發苦悶。以匡衡上書進諫、劉向整理經典自比,借典抒情,表達詩人追慕前賢卻不能如愿的苦悶。D.全詩借秋而興,意境深遠宏大。本詩主要抒發詩人的悒郁不平,表現詩人憂國傷時的思想感情,整體基調悲壯蒼涼。16.杜詩和毛澤東詞《沁園春·長沙》都借用“同學少年”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兩者是否相同?請結合詩歌作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共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 ”兩句在《沁園春·長沙》中起過渡作用,描寫詞人舊地重游,引發了對往昔生活的回憶。(2)一個人的后天努力尤為重要,哪怕是資質平庸,只要不停努力也能成功,正如《勸學》中所說的那樣“ , ”。(3)《師說》一文不僅論證嚴密,而且語言簡潔生動,“ , ”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從師的荒謬心態。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梳頭頭髻圓,愛水蟳埔姨。闊褲大裾衫,頭花插欹欹。”實際上,早在2008年,包含“簪花圍”在內的“蟳埔女習俗”便被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①這項國家級非遺成為蟳埔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②與海蠣殼筑成的房屋相得益彰,③游客不斷驚艷,④許多游客慕名而來,⑤這項國家級非遺成為文旅市場新的增長點。當下,傳統觀光旅游的“走馬觀花”已經難以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人們期待在旅游過程中感受文化熏陶,非遺正在成為游客感受各地文化的重要觸手。“非遺+旅游”使游客 A ,而能親身投入到各類活動中,作為參與者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到吉林延吉,變裝為“朝鮮族公主”,體驗朝鮮族服飾的民族風情;在江蘇南京,“打卡”秦淮燈會,感受秦淮燈彩的國潮韻味;去廣西柳州,“嘣”一碗柳州螺螄粉, B 。非遺項目在種類上、跨度上、數量上、可變性上,為旅游供給和旅游業態提供了耗不盡的資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秘書長表示,旅游業不斷推陳出新,發展變化,由此挖掘產品和業態的深度,生發新的增量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度利用,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18.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19.文中兩處畫波浪線的詞語使用了引號,請簡要分析這兩個詞語在文中的具體含義。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①西湖九月,游船點點。偶有水鳥飛掠而下,把湖中顫動不已的荷葉當成了停機坪。西湖邊,浙江美術館前的廣告牌——“嶺上多白云: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作品展”,吸引了我的視線。我知道汪先生有三大愛好:寫寫字,做做飯,畫畫蟲鳥花卉食材。他的小說創作受教于沈從文的一個指點:“貼著人物寫。”( )。八十年代起,他有《異秉》《大淖記事》等小說相繼發表,延續廢名、沈從文一脈風致,繪出江南風情圖,于平淡中見驚艷。他每天提著袋子到菜市場轉悠,根據眼前食材構思菜譜,像作家根據掌握的素材構思文章。“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家常食材,經他之手,改變操作手法,②鍋中、盤中、碗中的色彩與滋味,煥然一新,擺脫了既往口舌感受中的陳詞濫調。“辭必己出嘛,哈哈……”他這樣端著菜盤子自我調侃,朋友們邊吃邊舉大拇指,“味道好,好文章,哈哈……”他有秘訣:“粗菜細做。”比如,讓大蝦與土豆相依偎,出人意料,境界高迥。看他寫的菜譜,如讀明清小品,苦辣酸甜臭麻咸,喜怒哀樂悲恐驚,滋味一同。21.下列選項中,最適合填在文中括號處的一項是( )A.就是貼近所寫人物的內心去寫,感受世道遭際蒼狗白云B.就是貼近所寫人物的內心去寫,合于世道遭際蒼狗白云C.就是貼近所寫人物的內心,合于世道遭際蒼狗白云D.就是貼近所寫人物的內心,感受世道遭際蒼狗白云22.假如你是少兒欄目主持人,請你根據少兒聽眾的特點,選擇一處文中畫線部分的語句,進行重新表述。要求:不得改變原意,不超過45個字。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悲觀中的人說,成長是一種無奈,成長是一種負擔,所以他們逃避成長;樂觀中的人說,成長是一種喜悅,成長是一種前進,因此,他們渴望長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過以上材料后,你有哪些聯想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體現你對“成長”的思考和認識。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議論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A 2.C 3.B4.不相反。材料一認為現代科技手段有助于強化戲劇藝術的美學效果,材料二反對在戲劇舞臺上過度地、不恰當地使用現代科技,但沒有否定科技手段的作用和使用。 5.①虛擬的空間情景與鮮活真實的表演相融;②舞臺布景追求以簡馭繁,不過度追求視覺上的新奇與震撼;③科技在舞臺上充當了配角,為藝術表達服務。6.A 7.D8.(1)通過易水寒的內心獨白來展示人物所思所想,把其假冒的事實交代清楚。為進一步塑造人物形象打好基礎為后文做鋪墊。(2)通過動作、神態暗示來展現其在坦白、隱瞞間的矛盾斗爭,使讀者更細膩體會到人物在這一過程中的痛苦與掙扎,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凸顯了人物轉變的價值,豐富了人物形象,升華了本文的主題。9.①交代了故事結局,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充分表達了小說弘揚革命精神感召力的主題。②突出了學習班對易水寒精神世界轉變的意義。③特務團轉危為安,易水寒成為革命者,情節突轉,強化了故事的戲劇性。10.BDG 11.C 12.C13.(1)(接待的人)一見到楚使,就假裝驚異地說:“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呢,竟然是項王的使者啊!(2)項羽已經假托義帝的命令殺了宋義,義帝一定不能忍受。不是項羽謀害義帝,就是義帝殺掉項羽。14.項羽殺宋義之時。原因:①義帝和范增禍福相依。擁立義帝,范增是主謀。②宋義為義帝所封,項羽殺宋義是殺義帝的先兆,表明項羽已經開始懷疑范增。因此,項羽殺宋義后,必殺義帝,也必然和范增產生矛盾。15.B16.不同。杜詩:往日的同輩之人,如今大多已富貴發達,地位不再低賤,他們住在長安附近的五陵,穿輕裘,乘肥馬,獨享富貴。詩人借“同學少年”之得意反襯自己不得意的處境;同時,一“多”、一“自”更表現了詩人的落魄和不得志。毛詞:“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意氣奔放。通過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充分顯示了毛澤東青年時期瀟灑倜儻的精神風貌,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表達了對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高度贊美之情。17.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駑馬十駕 功在不舍 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18.①修改為“這項國家級非遺作為蟳埔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③修改為 “游客不斷為之驚艷”。19.①“走馬觀花”在文中表示游客旅游時只是在匆忙游覽景點,而沒有深入體驗和了解當地文化。②“朝鮮族公主”在文中并非指真正的朝鮮族公主,而是指穿上朝鮮族傳統服裝的游客。20.A 不再僅僅是觀賞者 B 享受舌尖上的獨特體驗21.B22.①九月的西湖,小船悠悠,水鳥飛來,輕輕落在荷葉上休息。②鍋碗盤里的食物,顏色和味道都變了,不再是以前吃過的老樣子。23.《成長:負重前行亦有光》成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人們內心不同的色彩。悲觀者視之為無奈與負擔,選擇逃避;樂觀者則將其看作喜悅與前進的象征,滿心渴望。然而,成長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我們又該如何正確看待成長?成長的確伴隨著無奈。從牙牙學語的孩童到肩負責任的成人,我們不得不告別無憂無慮的純真歲月。曾經,一塊糖果就能驅散所有的陰霾,一個玩具就能帶來一整天的快樂;而如今,我們需要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繁重的學業或工作壓力,以及社會對我們的種種期待。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意識到世界并非如兒時想象的那般美好,夢想與現實之間往往橫亙著巨大的鴻溝。這種無奈就像成長路上的荊棘,刺痛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某些時刻感到力不從心。同時,成長也帶來了負擔。我們背負著家庭的期望、自己的理想,每一步都承載著重量。學業上,我們需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為了一個好成績而挑燈夜戰,為了考上理想的學校而付出無數的努力;工作后,我們要為了生活奔波,承擔經濟壓力、職業發展的壓力,面對職場上的競爭和挑戰。這些負擔就像沉甸甸的行囊,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有時甚至讓我們想要放下一切,回到那個沒有煩惱的過去。然而,如果我們僅僅將成長歸結為無奈和負擔,那便是片面的理解。成長更是一種喜悅,它蘊含在我們每一次的突破和進步之中。當我們克服了一道難題,掌握了一項新技能,或者在困境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時,內心涌起的成就感和喜悅是無法言喻的。這種喜悅如同黑暗中的燭光,雖微弱卻足以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成長也是一種前進,它推動著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無知邁向有知。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內涵,塑造更完善的人格。每一次經歷挫折后的重新站起,每一次面對誘惑時的堅守自我,都是我們在成長道路上前進的有力證明。成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既有無奈和負擔的一面,也有喜悅和前進的一面。正如羅曼 羅蘭所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我們不能因為成長的苦澀而逃避,而應該勇敢地面對它。因為正是這些挫折和困難,塑造了我們堅韌的品格;正是這些責任和壓力,讓我們懂得了擔當的價值。對于個人而言,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看待成長中的坎坷。把每一次挫折當作成長的機遇,在負擔中尋找成長的動力,在無奈中挖掘希望的種子。在面對困難時,我們可以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成長歷程,那些曾經戰勝過的小困難會給予我們信心和力量,讓我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更大的挑戰。對于社會來說,我們應該為成長中的個體創造更有利的環境。教育者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成長的多樣性,讓他們明白挫折是成長的一部分;家庭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減輕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整個社會也應該營造一種包容失敗、鼓勵進取的氛圍,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成長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成長,是一場負重前行的旅程,但在這旅程中,處處都有希望之光。我們要用樂觀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擁抱成長,在成長的磨礪中,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不斷邁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